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羲生于天水成纪”非实情,而是汉代谶纬迷信的产物

文/郭延坡

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是由神话传说逐渐历史化为古帝王的,各地有很多学者热衷于考证和争夺伏羲出生地,这并非一个严谨的历史研究问题。但我们可以考证“伏羲传说”的产生地。

(一)“伏羲传说”源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的创世神话

首先从出土文献来看。1942年出土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是一篇完整的创世神话,据1973年该墓葬的发掘报告,其年代为战国中晚之交,与庄子大致同时或稍早,其帛书写作年代和神话流行的年代应当比庄子早一些。根据学者陈斯鹏的释读,其文字如下:

曰故(古)□熊雹,出自□,凥(处)于(雕寽)□。氒(厥)□,□□□女。梦梦墨(黑)墨(黑),亡 (无)章弼弼。□□水□,风雨是於。乃取OO□子之子曰女填,是生子四。□□是襄,而<天>O是各(格),参化唬(号)逃(咷)。为禹为萬(禼),以司堵(都)襄(壤),咎(晷)而<天>(峜)(止)达。乃上下朕(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晦(海),□□(热)(气)仓(沧)(气),以为亓(其)(卫),以涉山陵,泷汨凼澫(濑)。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峜(止)以为岁,是隹(惟)四寺(时)。

怅曰青□檊,二曰未<朱>四单(檀),三曰□黄难(橪),四曰□墨(黑)檊。千又百岁,日月夋 (允)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备(逼)。四神乃乍(作),至于复天旁(动),攼(捍)畀(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黑)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使)(敷)奠四亟(极),曰:“非九天则大(逼),则母(毋)敢天(灵)。”帝夋(俊)乃为日月之行。

饶宗颐、董楚平等学者的研究释读基本相同。这篇神话可以说是最早关于伏羲的创世神话,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它是记载伏羲最早的出土资料,年代上早于《庄子》等传世文献;第二,它的神话性质,证明了伏羲这位后来被尊为“人文始祖”“百王之先”的古帝王,最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第三,就是它的产生地。

不少学者注意到,楚帛书中所见神话人物有很强的南方色彩,其中的炎帝、祝融是最突出的代表。因为战国以来,以五帝配五方之说盛行,炎帝(亦即赤帝)遂成了代表南方的主神,而祝融则被指派作炎帝之佐神,并且他还是传说中楚族之先祖。《史记·楚世家》: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後也。”

另外,楚人以熊为氏,这篇帛书是楚人所作,在楚地流传,楚人以伏羲为始祖神,故称伏羲为“大熊”。

帛书中说伏羲居于(雕寽)。(雕寽),饶宗颐释为“睢”,也是楚国地名。《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熊绎所居之荆山即睢山。又说到“泷汩”,据专家考证为水名,在楚南部地区。

总之,这篇出土于南方楚地的帛书说明伏羲传说最早出现于南方楚地,最早是战国时期南方楚地流传的早期创世神话人物。

其次,从先秦典籍记载伏羲的情况来看。最早是《庄子》,其次是《楚辞》和《荀子》等。考察可以发现,早期记载伏羲的先秦乃至西汉前期的典籍,大都和南方楚文化有关联。例如《庄子》。《庄子》是最早也是最多提到伏羲的,在《人间世》《大宗师》《胠箧》《缮性》《田子方》等五篇中提到伏羲,这在先秦典籍中是仅见的。而庄子其人则与楚文化有很大的渊源,他的学术思想固然是师承于楚国的老子,而他本人又是楚国公族后裔。《通志·氏族略》:“庄氏出于楚庄王之后,芈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楚有大儒日庄周。”同时也可以断言,《庄子》内篇中处于神人之间的伏羲形象,正是从楚帛书所载神话中借用而来。其它《楚辞》自不必说,源自楚文化;荀子虽属北方学者,但他晚年长期在楚国任职,《荀子》一书也是他晚年在楚国时所著,深受南方楚文化影响是自然的,记载伏羲的《成相篇》即是用赋这种楚文化特有的形式来写的。

再次,现代学者通过民俗学的考察,也认为伏羲最初是南方苗蛮族的始祖神。如闻一多《伏羲考》:“证明了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炎帝黄帝属于西北方的华夏集团,太皞少皞属于东方的东夷集团,伏羲女娲属于南方的苗蛮集团,来源不是一个,不应牵强附会。”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一文也认为伏羲女娲属于南方民族。

可见,无论是现代学者的民俗学考证研究,还是古代典籍和现代出土的考古资料,都证明伏羲原本是南方楚文化地区传说中神话人物,后来才(通过庄子等人的描述)被世俗化为古帝王之一。

(二)“伏義生于成纪”说是汉代谶纬迷信的产物

西汉之前的文献中本没有关于伏羲出生地的记载,史籍中包括伏羲在内的许多古帝王的出生地的记载,是从汉代纬书开始的。

纬书是汉代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西汉末年大量出现的纬侯图谶等资料的总称,又统称为谶纬。谶,是以祥瑞灾异等神迹来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纬,是以宗教迷信和神话来附会曲解六经和《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史记·赵世家》记载秦穆公时即有所谓“秦谶”,《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燕人卢生奏报秦始皇“亡秦者胡也”,就是一种谶言;谶纬思想虽然出现的较早,但纬书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则是在西汉末年哀平之际才大规模兴起的。《后汉书·张衡传》说:“若夏侯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述著,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近现代学者也大都认同这一点。

纬书主要包括河图洛书纬和七经纬,《张衡传》“河洛六艺,篇录已定”注引《衡集·上事》云:“河洛五九,六艺四九,谓八十一篇也。”“六艺”即“六纬”,可知东汉时期,共有《河图》《洛书》纬45篇,七经纬(还包括《孝经》)36篇,共81篇,这是刘秀“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所确定下来的谶纬总篇目。当代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两位教授广搜汉以来各种纬书,编订《纬书集成》一书,是纬书搜集整理的集大成之作。

纬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历史或传说人物的记载,除伏羲以外,还有神农、黄帝、少皞、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后稷、文王、孔子、刘邦等等。对纬书中这些记载,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对它们的史料价值做过高的估计。事实上,纬书的主体内容是宗教神学和神话,其中对伏羲等历史或传说人物的事迹描述,大都是神话意义上的,是与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五德终始说密切相关的。

西汉末年以至东汉曹魏时代是纬书大流行的时代,纬书中制造的许多观念和故事在后世流传甚广,最典型的如古帝王的感生神话。纬书几乎对五德终始说帝系谱上的每一位古帝王都制造了相应的感生神话,如《河图·稽命征》:“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又如《河图·握矩记》记载:“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胸文曰:黄帝子。”又如尧母庆都,《春秋·合诚图》说:“……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下有图……奄然阴风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尧貌如图表……”另外还有安登感神龙首而生神农、女枢感瑶光贯月而生颛顼、握登感大虹而生舜、修己感白帝金星之精而生禹……等等。

后世许多关于伏羲的形象也是出自纬书,如:《帝系谱》:“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河图》:“伏牺禅于伯牛,钻木作火。”《易·通卦验》:“宓牺方牙苍精。”《孝经·援神契》:“伏羲氏日角衡连珠。”

许多上古帝王的出生肇迹之地也是纬书制造的重点内容,伏羲生于成纪就是其中之一。

纬书中关于伏羲出生地的记载:

《遁甲开山图》云:“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又云“伏羲生成起,徙治陈仓”。《河图·稽命征》云:“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等等。

我们知道,古代很早就有山川崇拜的意识,古代有所谓“国必依山川”之说。如西周三川震,伯阳父预言周室必亡,他说:“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国语·周语》)所以在很早时候,山川之神就被列为国之祀典,《国语·鲁语上》展禽数国之典祀,除禘、郊、祖、宗、报等以外,还有“社稷山川之神”。《史记·封禅书》记载历代帝王到泰山祭祀,虽为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山川崇拜观念。纬书则更进一步,将这种山川崇拜神秘化,认为古帝王都发迹于或出生于某一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山名川。除了上面提到的伏羲生仇夷山、成纪以外,还有很多,如《遁甲开山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望在无外柱州昆仑山上”“禹游于东海,得玉圭,碧色”“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易·坤灵图》:“地皇出于熊耳龙门之岳,人皇出于刑马山提地之国。”《河图》:“庆都与赤龙合,生帝尧于伊祁(山)。”《诗·含神雾》:“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这些说法有的模糊不清指向不明,引后世许多地方为了争夺帝王出生地而聚讼不止。

纬书利用具有神秘色彩的山川崇拜,制造“伏羲生于仇夷山成纪”“地皇(神农)出于熊耳龙门”“禹游东海”等神迹故事,同其制造的感生神话一样,都是为了神话和神秘化这些古帝王而作。

《遁甲开山图》是汉代纬书,涉及到天下名山、神圣帝皇发迹肇始之处等,有清人黄奭等辑本,为后世“龙脉”等神秘文化之滥觞。

谶纬思想在汉代以及魏晋时期产生巨大影响,纬书中“伏羲生于成纪”的这一说法首先被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采纳,《帝王世纪》杂采传闻、纬书和野史等资料撰写而成。云:“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庖羲于成纪。”其后,《续汉书·郡国志》云:“成纪,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北魏《水经注》:“故渎东径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唐代《补史记·三皇本纪》:“太皥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元和郡县图志》曰:“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均沿袭这一说法,“伏羲生于成纪”说遂成定论。但我们现代学者研究伏羲文化,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说法追本溯源是来源于纬书,是汉代谶纬迷信的产物。

关于成纪,据史籍记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胧西郡新置天水郡,天水郡辖16县,其中有成纪县。而《史记》数处有汉文帝十五年“黄龙见成纪”的记载,说明“成纪”汉初已存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胧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迁成纪。”马非百先生据此将成纪定为秦时故县。至于最早的成纪县的位置,应当在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唐时迁至显亲川(今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宋以后迁至今甘肃省天水市。

成纪这一地名从秦至清,都是一个县治单位,这是确定的。但很多现代学者为了附会“生于六千多年前”的伏羲,为了弥合古籍和传说中互相矛盾的记载,将其中涉及的陇右地区的西和仇池山、甘谷县、秦安县、静宁县、庄浪县朝那湫等众多地区都囊括进去,从而制造了子虚乌有的“古成纪”“大成纪”概念,这不是科学的治史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根据楚帛书,伏羲不是苗蛮祖先而是濮阳人,或为西水坡大墓墓主
“华胥履迹而生伏羲”的故事,是“姜嫄履迹生后稷”的翻版
谶纬神学
纬书所记的感生神话
中国古代政治性镜隐喻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河图洛书的祥瑞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