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黄麻养活近千万人,被欧洲大量收购,为何我国却要早早淘汰?

“做什么生意赚钱?”恐怕是如今在社会上常听到的一句话。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能够赚钱的项目的追捧已经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为了满足人们心底最深处的需求,通过不同渠道挖掘生财项目的咨询行业也开始走红起来。

由于新兴项目的开发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所以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传统领域和海外市场领域。

恰巧有这样一个行业,同时具有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流行于海外的双重标签。

这就是经济作物黄麻,这种曾经被我国纺织行业广泛应用的经济作物,如今在印度人的手中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中的新宠。

我国的黄麻历史

如今的人们对于麻制品的印象,恐怕大部分集中在用于包裹谷物的包装品,和在建筑等行业用于加固或防汛工作中封堵缺口的材料。

尽管偶尔麻制品也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这仍然无法让人们对于麻制品产生“高级感”的印象。

不过其实相比起中国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棉织品,麻以及麻制布料才是我国古代最为常见的纺织原料。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麻衣就成为了上至公卿,下至百姓的常服原料,唐代时麻衣成为了划分官与民的指标。

尤其对于尚未考取功名的年轻知识分子来说,“麻衣举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随着江南蚕纺织行业的兴起,高官厚禄的上层阶级渐渐用丝绸,绢纱等材料取代了麻制品,从这个时候开始麻布也就成为了底层劳动人民主要的服饰原材料。

南北朝时期棉花传入我国,在宋代开始被成规模种植。明代出于军队御寒的需要,棉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麻衣,成为军队和民间主要的衣服材料来源。

自那以后,棉花变成了百姓口中“衣”的代名词,而曾经风靡了数个朝代的麻布,则渐渐让出了原来的首要地位。

不过麻类制品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作为除衣物外其他纺织产品的补充选择,一直活跃至今。

和其他纺织材料相比,麻制品具有种植条件简单,成活率高,纤维韧性,透气性好,经久流传的麻纺技艺也为这种材料的制品添光增材。

尽管采用人工纺制的麻料产品不再盛行于我国,但其中精美的一部分却在大洋彼岸的欧洲,受到了令人意外的喜爱和追捧。

既然欧洲人喜欢麻制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重拾传统的麻纺工艺,把其作为出口创汇的一部分呢?

如果出口麻制品仅仅在中国算是选择之一的话,那么隔壁的印度却早已把黄麻产品当成了外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印度走上这条道路也带着历史的印记。

印度的重要产业

提起印度的重要资源,许多人可能想到的是以农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印度强大之处,恐怕要属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这种贫穷人口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口构成,除了务农以外,传统手工艺行业应该是目前最适合的发展方向了。

黄麻的主要产地分布于我国的江南地区,以及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由于这种植物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习性决定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地区。

由于我国早已放弃了把麻制品作为主要纺织原料,所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印度黄麻的主要竞争对手大致只有孟加拉国一个。

虽然印度被英国殖民了数百年,但被侵略殖民的过程却并非仅仅给印度带来了伤痛。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英国入侵者的到来除了掠夺财富和奴役人民以外,也让印度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并在其内部开始了零星的资本主义萌芽。

从英国人的角度看来,最理想的状态无疑是把印度打造成一个低成本工业基地,那么因地制宜的发挥印度的生产优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为什么麻制品能够在欧洲如此盛行?除了早期东方“艺术品”的光环加持以外,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人的吹捧和背书也一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欧洲的需求市场被吊起胃口后,印度黄麻制品的畅销也就顺理成章了。同国土普遍狭小,地势复杂的欧洲大部分国家相比,平原面积大气候适宜的印度自然也搭上了黄麻出口的快车。

欧洲人有多喜欢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黄麻?这一点从他们对于黄麻的称呼“黄金纤维”可见一斑。

一根小小的黄色纤维,被吹捧成同等值的黄金的价格,这种造势也让麻制品是“高端奢侈品”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局面的形成也让印度坐实了“黄麻最大出口国”的地位。

在欧洲人眼中,麻制品因为其韧性强,耐磨且吸水透气性好的特定,加上黄麻的独特构造具有很好的导热性,日常生活中麻制的汗巾和贴身衣物多由这种材料来制作。

当然在黄麻的出口中,印度也实实在在的尝到了甜头。

如今印度出口的黄麻已经占据了世界黄麻,及其相关产品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年的出口额也能达到百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养活了超过400个印度手工业者和种植者家庭,加上行业内的其他从业者每年靠着“黄麻”生存的印度人早已超过千万。

那么既然我国南方也有黄麻产地,为什么我们不加入同印度的竞争,出口黄麻制品以换取外汇呢?这主要取决于黄麻制品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历史。

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们曾经遇到了一次,重新选择纺织行业主要方向的机会。

冷战时期我国曾经因为西方的制裁,导致棉花进口受挫,大部分的国内纺制企业处于无法正常生产的状态。

当时也有声音讨论是否应该重拾麻制品生产,但在比较了双方的发展潜力后,党和政府仍然把棉纺作为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如今看来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如今不但我国的棉纺原料风靡世界,当初为了跨越壁垒而种植的新疆棉花也成为了世界知名产品。

而且选择了棉花而非黄麻的我国,很可能反而避开了一个资本市场的“阳谋”,“痛失”了一个被西方“套牢”的机会。

“黄金纤维”的真相

尽管黄麻在欧洲人的口中,是无与伦比的纺织材料,许多出自欧洲的著名奢侈品牌还专门采用黄麻为材料制造产品,通过对品牌的赋值,让成本低廉的黄麻平步青云,身价倍增。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来自合成纤维和石油制品纤维的挑战却从未停止过。

正因为这一把悬在黄麻从业者头上的无形之剑,让黄麻业者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改良技术,导致印度的黄麻加工行业多年以来处于停步不前的局面;

而西方的黄麻主要进口国,一方面拼命的鼓吹黄麻的价值,在近些年也不断使用环保等借口来为黄麻造势,贬低石油和合成纤维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于黄麻所附带的“价值观”的肯定和对话语权的垄断。

另一方面印度想通过黄麻出口赚取外汇,主动权却不在自己的手中。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西方近些年来不断推出各种标准和规定来限制印度的黄麻发展规模,这也保证了印度的黄麻行业除了被欧洲各国的规定牵着鼻子走。

按照对方要求投入资金改进工艺外,失去了更多把这个行业做大,赢得出口主动权的机会。

如今的印度黄麻产业,除了要和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新兴纺织材料竞争,还要在忍受欧洲没完没了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与另一个黄麻制品出口大国孟加拉国竞争。

从这个角度看来印度黄麻行业的未来不算乐观,在每年大量的出口份额的背后,隐隐预示着印度黄麻缓缓走向慢性死亡的结局。

印度的黄麻神话,无疑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包装出来的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一旦有一天它被戳破,很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相关从业者失去一切。

而这样的情景发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控制的一个缩影。

结语

我国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固然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奋斗和进取。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选择大于努力。”在奋斗的过程中,每一次选择都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正确的选择并坚持下去才是成功的秘诀。


参考资料

1《黄麻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2《黄麻纤维的柔软细化工艺探讨》

3《黄麻纤维预处理工艺研究》

4《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都不种的黄麻,到了印度却成了“宝”?原因竟是……
为何曾在我国兴盛种植的黄麻被我们抛弃了,而印度却还在大量种植?
麻类纺织品作用
2022年中国黄红麻产业分类、播种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情况「图」
被称为“软黄金”的黄麻,在我国是杂草,为何却被印度视为摇钱树
印度黄麻养活千万人,欧洲大量收购,我国却早早淘汰,错失良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