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争为何惨败?其实不怪李鸿章和慈禧,因为清朝压根不配获胜

引言

甲午战争的惨败令各国列强们看到了坐卧东方的泱泱大国是如此不堪一击。此战之败,不仅助长了各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还直接令日本登上了东亚霸主的宝座,直接葬送了晚清洋务派的最后一丝希望。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剧照)

有人表示取得这样不尽人意的战果,都是李鸿章的“保船避战”政策的失误造成的,也有人说甲午海战本来是有机会赢的,但是给生性奢侈的慈禧修建颐和园虚耗了大量军费,军费的不足才是根源。

在众说纷纭之际,究竟哪个才是历史的真相呢?事实上甲午海战的失败自有其原因,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慈禧太后都不是最直接责任人,就算是没有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存在,甲午战争也无力取得胜利。

一、政治制度落后,对外政策失误

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我国不幸惨败于日本,根据专家的统计,在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人数共计约630000人,而日方的军力只有240616人,双方的兵力差距如此悬殊,为何我国还会如此一败涂地呢?

有人表示都是李鸿章训兵无方,才会使清军如此不堪一击。

(《甲午战争》的图片集)

这个“锅”不应该由李鸿章来背,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总吨位有34300吨,而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为40845吨,日军的总吨位远超清军,就算李鸿章不采取“避战保船”的策略,清政府也没有胜算。

清政府在北洋战舰的投资上超过3000万白银,清政府的虚弱的国库哪里能支撑得住第二次建舰呢?

(北洋战舰“致远号”的图片)

据统计,在甲午战争时期,我国共有四亿人口,人口众多的我国,又为何会国库亏空呢?其根源在于——腐败。

清朝的富商大贾们逃税的方法层出不穷,就算是收上来了也会被各级贪官层层剥削,最后真正落到户部的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可是为何没有想到变革呢?那是因为处于农耕时代的我们不需要更加先进的制度,也无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在小农经济的格局下,底层人民被剥削太久了,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落后的劳动生产关系。

甲午战争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不是小国家战胜了大国,而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了落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关于农耕时代的画作)

当我国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之时,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自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迈步。

单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无论是传播什么先进的文明都会途经我国的领土或领海,只可惜我国当时一味地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遗憾地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潮流。

虽然有一些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爱国清臣,认识到了自身科技水平的落后,并努力地向西方学习,只是列强们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革了,而清朝却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才意识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而洋务运动妄图在短时间内快速“制夷”赶超,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

(洋务运动时期所派遣的留学生照片)

二、军事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慈禧太后等人在颐和园门口的照片)

当时日本的海军军费一年高达八百万两,而北洋海军的军费充其量也只有不到两百万两,就算李鸿章有惊世之才,军费不足他也无能为力啊。

李鸿章只能广撒网,火炮、战舰、枪支每样都买一些,但是首先这点海军军费根本就买不足够数量的武器设备,其次这些从国外高价买来的“先进”武器,其实大都是外国军队淘汰下来的次品,中国人没见过,不知其价值,权当是珍品买了。

军舰射程短,威力也远比不上日本的舰队,枪炮设备也比日本要落后好几代。

(日军战舰)

虽然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军工厂,专门拆解购买和收缴国外的先进武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缺乏皇权的支持,清政府始终没能建立起一支可以媲美日本军方的现代化军事组织,这也和甲午战争时期缺乏现代化的政府有关,仅靠清王朝这样一个落后且封建的政府组织是难担大任的。

除了军事设备上的落后以外,清军还缺乏统一的军队领导机制,导致军队的核心力低下,无法凝心聚力。

自从清朝面临国土危机以来,一些曾经被满清贵族打压的汉族地主阶级陆续被重用,清军的来源也变得复杂,已经渐渐形成了部分割据势力,只是名义上服从清王朝的统治罢了。这些由各地方军队组成的大部队只是貌合神离,在作战时并不配合。

(晚清军队)

再加上李鸿章的作战策略过于被动了,缺乏灵活性,当训练有素的现代化日本军队突然袭击时,不出意料地被杀个措手不及。

三、清政府腐败无能,清廷内部派系争端严重

清朝末年,大厦将倾,清廷内部却还没有止步于派系之别。当时的朝廷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李鸿章为首洋务派,主张救亡图存,发展科学技术,向西方学习,另一派是以翁同龢清流派,清流派主打的就是不问事事,抗拒变革,属于偏向右派的一类。

(翁同龢的画像)

两派对于战事的看法不同,二人没少在朝堂上唇枪舌战,私下里翁同龢处处针对李鸿章,为了限制李鸿章的军事才能的发挥,他专门上书举荐了和李鸿章素来政见相左的李秉衡来任职北洋舰队的指挥官,见翁同龢搬出了光绪帝,李鸿章无奈,只能接受李秉衡的存在。

为了将北洋舰队的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没有办法任人唯才,只能从支持他的后辈中挑选出一位。

然而翁同龢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派系争斗,反而在光绪帝面前弹劾了丁汝昌,丁汝昌本就有所做不当之处,这下被翁同龢捅到光绪帝那儿了,光绪帝直接威胁道:不战胜就诛九族!

(丁汝昌)

导致丁汝昌在被光绪帝骂过之后就一直忧心忡忡地,担心家人们因为自己而株连九族,因此丁汝昌才会有宁可战死也不归来的决心,在战争形势低走时,扑向着战火密集之处。

在北洋水师战败局势已定时,李鸿章曾卑微地向南洋水师求助,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政敌左宗棠生前创办的,心里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小算盘,等到南洋水师赶到时,早已过了战争白热化的黄金时点。

(南洋舰队的旧照)

其实就算是明面上硬碰硬,清政府都未必能赢,更何况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偷袭。

清政府的惨败,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吗?

事实并非如此。在列强们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时,清廷却是一派歌舞升平,以为从此便安宁了,错过了壮大自身军事实力的最佳时间,在战争过后,总算是看清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却又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到了英国的调停上,岂料英国却出尔反尔地选择扶持日本,令清政府输的一败涂地。

(关于列强们的油画图册集)

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清朝败于甲午战争,根本原因还是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就不配赢这场战争,即使李鸿章有三头六臂,纵使韩信附体,也难打赢这场战争。

故步自封就会滞后,一旦落后就会挨打,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处,从大国外交的角度来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国家自身独立自强才能傲立于民族之林。

参考资料:

苏小东. '甲午海战之谜(续).' 海洋世界 11(199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战争120周年 大国命运博弈
甲午战争失败谁之错?自从此次战役失败后,中国就彻底一蹶不振了
甲午战前清朝军费不足:仅相当日娼妓战争捐款
浅谈翁同龢不给李鸿章的北洋拨款真相,究竟是谁吞了海军军费!
甲午战争失败归咎于慈禧太后吗? 不, 内幕远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走向共和》中的误区:光绪帝真的为了变法而革了翁同龢的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