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1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翠微却顾集: 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徐俊著,中华书局2021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作者近四十年前进入中华书局工作,近十年则担任书局掌门人,多年来留意局史,撰文钩沉中华书局牵连起来的书人书事,对自己参与的一些出版工作也有回顾总结,本书即是这些文字的结集。在书中,徐俊先生以中华书局原始档案、所藏信札为据,挖掘出很多中华版经典图书出版的幕后故事,如王仲闻先生与《全宋词》的修订、陈寅恪先生与书局一次未能实现的合作,等等;勾勒出众多学者的群像,讲述了他们与中华书局的交往;全文披露了周振甫撰写的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审读意见,以及钱钟书的逐条批注;作者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出版工程,在书中记录了“二十四史”点校和修订工作中的诸多人与事……所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出版史书写,也深具学术史价值。

《中国石窟简史》,常青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138.00元

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佛教的传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国,在千百年中,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最终遍布华夏大地,直至明清时期,石窟寺的开凿走向了衰落。本书从石窟寺在印度诞生并传入西域讲起,细致梳理历朝历代石窟寺在中国的开凿情况,讲述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以及石窟与当时政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及其所包含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并从佛教和艺术等角度作了阐释。作者常青教授早年师从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先生,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1996年)早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一部学术名著,而本书则为普通读者走近中国石窟和佛教艺术提供了便利。

《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郑岩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月第一版,98.00元

艺术史学者郑岩的研究与写作一直秉持开放、贯通的视角,每有独到切入点,以小见大,如破案、如拼图,这种姿态在《铁袈裟》中体现得尤为充分。本书即从山东泰山附近灵岩寺旁的“铁袈裟”写起,这是这部“另类”艺术史的开场,也是若隐若现贯穿书中的某种“碎片”寓意。如作者在本书“引言”中所表示,“本书试图重新关注碎片特定的形态”,“它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可以引导出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新问题”,于是作者将审视的眼光从“铁袈裟”、古画进而扩展到造像、建筑、金石、文学等领域,在本书“外编”中还自然过渡、进入到对当代艺术家的画作、装置艺术的解读探讨中。“这本书让人重新对焦看事物的角度与方法”,艺术家徐冰的这个概括可谓准确。

《天才和天才之间》,[英]托比·费伯著,狄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第一版,79.00元

这是一部由往来书信、备忘录、日记、出版书目、电报等原始文字资料及多幅老照片、图片资料构成的费伯-费伯出版社“传记”,这家出版机构与塞缪尔·贝克特、威廉·戈尔丁、石黑一雄、帕慕克、保罗·奥斯特等蜚声世界的欧美作家名字联系在一起。书中详细梳理、“讲述”了该出版社从1929年至1990年的故事,其中包括出版社的成长、壮大、起伏,与所处时代的关联,和那些著名作者间的交往、合作,如何对20世纪世界文学产生影响,等等。本书作者是这家出版社创始人的孙子托比·费伯,自小在出版业务、作家轶事和经典好书中耳濡目染的他如今也是作家、出版人,他对这段出版传奇熟悉而充满感情,做了极好的资料搜集、信息取舍整合、重述的工作,让这部兼具出版史、文化史、文学史特质的文本以翔实、有趣的方式得以呈现。

《箱子里的毛得怪》,顾抒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35.00元

本书是顾抒的中短篇儿童小说集,不管是《箱子里的毛得怪》中的亲情,还是《北冬瓜市》中的人间冷暖,或是《布若坐上公交车走了》中的友情,都充溢宁静、纤细、和缓、瑰丽的表述方式,现实与幻境交织,在独属于顾抒的叙述技巧和结构中,一种空灵气质,弥漫着迷幻的气氛,让你难以捕获,难以释怀。儿童天性中,永远有要超越现实之庸常的努力,超越现实边界的努力,这是童年精神的自由。童年遭遇不幸,却努力创造着独属于童年的生命温情和欢乐。童年精神汪洋恣肆,不仅形构了故事的细节,被赋予了重要的叙事功能,而且沉淀了作品的基本精神。这是一种包容的生命视野和悲悯的人性关怀。所有的伤痛,被命运之手随意拨弄的无所适从,在童年这里获得了弥合修补。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美]刘子健著,张钰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是海外宋史领军人物刘子健的成名之作,英文原版出版于1959年,至今仍是研究王安石变法不可不读的学术经典,也是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典范之作。以仅八万字的篇幅,作者创造性地运用行政学的理论,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其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

《学史三昧》,虞云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88.00元

本书是作者历年史学随学的精选。第一辑“学史启悟”就历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发表看法,涉及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感、应用史学的价值与边界等话题;第二辑“遗产批判”是对中国历史上的负面遗产的讨论;第三辑“也是历史”是作者对亲历往事、治学经历的回忆,包含若干访谈等。总体而言,本书是作为宋史专家的作者,超越专业局囿而展开的思索,对读者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学、思考中国历史颇多启发。

《古代斯巴达经济社会史研究》,祝宏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对学术界长期形成的古代斯巴达的历史形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得出从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模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结论,试图还原斯巴达历史的本来面貌。本书进一步开拓了古代斯巴达史研究的新领域、新视野,将对深化古代斯巴达研究特别是其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全球海盗史:从维京人到索马里海盗》,[英]彼得·莱尔著,于百九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从人类社会历史上“海盗”的起源、发展壮大写起,一直写到其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某种海洋“顽症”,更深入探究“海盗”诞生背后的复杂因素,不同历史阶段各海洋帝国间在政治、经济、海权上的博弈,等等。可以说,这部著作为我们揭开蒙在“海盗”话题上的神秘面纱,帮助我们客观、理性地认识海盗这一“存在”,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以及它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仍不能绝迹。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美] 彼得·弗里切著,扈喜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79.00元

本书要讨论的问题是,纳粹意识形态如何逐渐主导德国社会?普通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作者广泛利用时人的日记和书信,复原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心态上发生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让他们先是犹豫不定,后来感觉很有道理”。本书的观点颇具冲击力,作者认为,普通人不止是“沉默的大多数”和历史的旁观者,与纳粹罪行没有干系,相反,“更多的德国人是纳粹分子”——第三帝国的出现,离不开“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做出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主的和有知识基础的政治决定”。

《小说史学面面观》,陈平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在陈平原看来,1920年可视为中国“小说史学”的元年:这一年的7月27日,胡适撰写了影响深远的《水浒传考证》;同年8月2日,鲁迅被聘为北京大学讲师,专门讲授中国小说史。本书从鲁、胡讲起,对百年来“小说史”的研究史做了梳理。鲁、胡之外,还论及阿英、普实克、夏志清、韩南、严家炎、范伯群、赵园、黄子平、王德威和作者自己,共计十二家。每位学者,重点研读其一部小说史作品。在小说史学的学理讨论之外,也多有溢出专业的发挥,并穿插若干闲话和师友逸闻,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猴儿与少年》,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一部贯通过去给你未来的智慧书,是青春万岁的回声,和时代一起冒着腾腾热气。八十七岁的王蒙依然是上天入地的猴儿,是永远归来和出走的少年。他的出其不意和万斛源泉,他苍茫的悲悯与祝福,汇合为一部《猴儿与少年》。“猴性”是他的历史哲学和生命哲学,也是生命的壮美活法。他以一向澎湃激昂、恣意汪洋的语言风格,讲述了一个岁月与时代、世相与文化、生命与激情的故事。

《北京烟树》,侯磊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58.00元

 “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蓊郁,如雾如烟。作者侯磊借此化成本书书名《北京烟树》,寄望于依依柳烟中,述世态变迁,品人情冷暖。本书是一部地域色彩浓厚的散文集,也是一部有关北京日常的生活之书。作者在一系列的回忆中,记叙了胡同人生、皇城掌故等,展现了青年作家眼中北京市井的人间烟火。

《一间中国的房间》,蔡小容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与连环画主题的散文集,作者蔡小容对这两个领域都兴趣浓厚且颇有研究。书中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连环画从原作改编到绘画风格、画面细节等都有详细、独到的赏析,还有多篇文章写到中国古典作品在西方的传播、译介,以及欧美作品的中国连环画呈现。全书文笔舒缓、优美,信息量不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欣赏中国古典风雅、连环画之美的窗。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押沙龙著,三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49.80元

这是一本梁山人物论。对于梁山人物,早已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真正令人信服的解读却依然稀见。作者把梁山人物视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心理,推敲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搞清楚他们何以会如此行事”,在分析中,主要依赖的是关于人性的常识,也调动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人情世故的体会。林冲的中产阶级心态,李逵的“野兽”本质,扈三娘的“狗镇”处境……作者从常识作出的判断,往往能一语中的,予人启发。

《想……》,[英]戴维·洛奇著,刘斌译,新星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75.00元

擅写知识分子群体的英国作家戴维·洛奇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虚构了一所大学,以此为情节发生的环境场所,上演了一位认知科学教授与写作课老师之间的婚外情故事。在这样的人物设定与情节走向中,作者运用多个文体来进行叙述,其中有常规意义上的男女之情,更有二人基于不同身份、文化背景、专业思考的交流与冲突,是一部或多或少考验一点读者的耐心,同时又能带给读者收获的作品。

《草坪的复仇》,[美]理查德·布劳提根著,潘其扬、肖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38.00元

美国诗人、作家布劳提根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篇幅大概得算“小小说”,但并不妨碍这些精短的作品传神、准确地记录某个特定时代,刻画一些活灵活现存在过的人物,延续并洋溢着这位作者不拘一格、充满奇思妙想和开放式收尾的写作特质。这些小人物和小故事很容易读完,但并不那么好消化,有些几乎令人过目难忘。

《大岛渚与日本》,[日]四方田犬彦著,支菲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68.00元

与日本导演大岛渚在日本乃至国际影坛的影响力相比,国内相关研究、介绍书籍并不算多,这一本是其中较为专业、深入的。作者四方田犬彦是日本知名电影研究者,他对大岛渚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这位导演与日本的关联有许多了解,也不乏思考,这些成为这本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其中涉及的有些作品是中国影迷耳熟能详的,但更多作品未必为我们所熟知,这些部分,是这本书更大的价值所在。

《草原额吉》,张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28.00元

这部长篇儿童小说取材于“三千孤儿入内蒙”。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自身并不宽裕的内蒙古大草原,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三千多名嗷嗷待哺,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该著采用全知视角,双线交织,绵密行进,一是小谷、娜仁花这些上海的孩子们在草原的生活日常和个体成长,二是保育员托娅,牧民家庭恩和、乌兰托娅等对孩子们的同情和照料。该著在历史深处再现了鲜活的童年命运,更在儿童认知的平铺中再现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大爱颂歌,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光芒》,刘海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38.00元

刘海栖的新作是一部关于生命教育的哲思之作,也是一部闪耀着童心童趣光芒的温情童话。大草原上的一头老象,平静而执着地寻找着遥远而神秘的大象圣地,回味与散居各地的朋友们相交相知的温馨历程。老象一生不平凡的故事,让小读者们感悟生命的有限性,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1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2018年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7月好书榜20本
2018年6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2019年4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读书】《中华读书报》评出2017年十大好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