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国盛:技术如何构造世界和人性

讲师:吴国盛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长期致力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的研究;其出版的科普著作《科学的历程》,畅销20年。

你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远古时代,男性使用矛、枪、叉捕猎,意味着进攻和掠夺;女性使用容器盛粮食、酒、水,是一种收藏和储备。

厨师用刀杀鸡宰羊,刀具是对生命的威胁,指向切割;医生用针线缝合伤口,针线维护生命的完整性,指向融合。

在一个拿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是个钉子。技术的深刻性在于,它构造了世界和人性。

全文2842字丨3分钟阅读

01

技术的起源

人类历史大概有200万年,每个时代按照工具划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黑铁时代,人类的文明史本质上是技术史。

技术的起源,要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人类从原始人进化为智人的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基因突变:脑容量变大、直立行走。这两个进化趋势是互相矛盾的。

成年人的脑量是1450毫升,猿类是300毫升,按照人脑的容量和寿命来折算,人类的胎儿应该在娘胎里孕育21个月才算足月。

但是,直立行走使得女性的盆骨变窄,二十多个月的胎儿根本生不出来。进化的结果是早产。

所以,人类婴儿生下来以后是完全无能的。而动物的幼崽生下来就能跑能跳,有与生俱来的天赋,鸟生下来会飞,老虎生下来就会捕食。用基督教的话说,上帝在创造它们的时候就给它们指定了本质,通过这种本质获得自己的生存方式。

跟所有的动物都不一样,人类没有自己的本质。人类的婴儿需要漫长的哺育时期,18岁以后才是成年人。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人的绝大多数能力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人的大部分本质都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本质是通过技术的方式被自我塑造出来的。

02

技术如何构造人?

吴国盛教授认为,技术构造人的方式,是从对身体、知觉的规训开始的。

1、身体的规训

人的身体构造,是通过技术来完成的。我们手脚的运用和大脑的运用是相互映衬的,大脑的发展和手脚的分工有关。人的手的运用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发达起来的。

身体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工具,记载了人类一切的进化成就,也反映了社会关系。

社会规范制度包括肉体控制和精神控制。顺从、谦虚需要通过身体来表达,古代老百姓不能用某种颜色、样式,因为这是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现代人的穿衣打扮,也是根据这个原则进行的“再装修”。

原始时代,人类通过游戏引导社会节奏、秩序。游戏慢慢形成规矩智慧,就衍生出了社会规则。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差距,可以在孩子的游戏上体现,有什么游戏,就会有什么游戏规则,就注定了成年人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舞蹈和音乐也是源自身体的规训。进化后的智人,脑容量太大,容纳的东西很多,充沛的心理能量使人充满了不安,随时感觉到无名的烦躁,无名的冲动。

远古时代的人类,通过单调重复的动作获得内心的宁静。一开始捶胸顿足一下,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要反复捶,举很多次,慢慢才舒服了;进而又发展为一群人一起锤;最后格调就出来了,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音乐、舞蹈。

在身体的构建中,每一种方式都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烙印,通过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反省,就会发现里面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2、知觉的规训

我们过去学的方法论中,知觉是完全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的、观察世界的通道。其实不然。

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指出任何人的看都不是中立的,而是带着由过去的经验、知识、逻辑形成的“有色眼睛”观看的,每一种看都是带着偏见的。

人类的视网膜看到相同的画面,仍然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格式塔心理实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形象,有人看到少女,有人看到老巫婆。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的知觉已经被教化了,眼睛不再是单纯的光线通道,不是空洞的,而是随着经验被充分的人化了。

03

技术如何构造世界?

技术不仅构造了人的肢体、知觉,还从时间、空间上构造了世界。

1、空间的技术构造

过去在空间哲学里有个争论:空间的本质到底是一个实体还是事物之间的关系?现在人们都倾向于后者,没有物就没法谈空间。从广义上来说,没有技术就不能开辟出空间。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空间有何不同?古人讲自己的世界时,主要是周边剧情的人物、事件、山川河流等事情;现代人的世界,是一种把时间空间作为基本框架的世界,是一个无限空旷的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所构成的世界。

康德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于能够纳入时空框架中。康德认为构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时间空间的均匀性。

但在古代世界,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时间空间都不是均匀的,比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空间不是空的,而是有巨大的制约作用。

2、时间的技术构造

时间的构成更加明显,时间并不是从来就如此。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的时间工具就是太阳,但是这样的尺度现在已经被打破了。手表作为现代最重要的机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

古代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时间划分技术。游牧民族以羊群的生育周期为尺度,来调整生活节奏,农业民族就是以农作物的成熟周期,来划分时间。栽培技术和驯养技术决定了时间。

现代技术产生的是高度整齐划一的节奏,全世界所有的人迈着同一个步调。这也意味着我们现代的生活是单调的,全球化时代过得是完全一样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也会使得文化变得单一,缺乏多样性。

04

时代对技术的两大误解

技术如此重要,但现代人提起技术,却有两个误解。

一说起技术,大家想到的是眼睛看到的外在的东西,比如设备、仪器、工具,这是技术的单调化

另一个误解是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没有自己的目的,技术是价值中性的。俗话说“借刀杀人”,当伤害发生的时候,不能怪刀,得怪这个人,因为刀是中性的。

在技术中性论看来,目的和手段是完全外在的,是没有关系。因此,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叫技术乐观主义,一个叫技术悲观主义。

前者认为人高于技术,技术是被人使用的,只要把人训练好就行;后者认为技术高于人,人怎么努力都没用。技术悲观主义稍微要高明一点,它看出了技术的内在意向性。

技术构造人性,但技术最终需要借助人类完成,这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吴国盛教授认为,造成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技术本质上不是中性的。

技术自身有其意向性。比如国二战后,核物理学家很内疚,觉得自己对人类犯下了罪行,因为打开了潘德拉的盒子,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原子弹不是为了建设,而是指向毁灭。

对技术的两大误解,来源于技术和身体本身具有自我隐匿和遗忘性;另外,现代科学世界中意向性和目的论的丧失,也是世界去魅的后果之一。

最后,吴国盛教授总结:

技术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方式,是世界的建构方式。当人和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技术隐而不显。”

技术作为人的镜像,技术的命运即人类的命运。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我们不能光用技术,而是要深入了解技术文明的来龙去脉和思考逻辑。“

图片来源:unsplash、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的人文本质
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 吴国盛
吴国盛 | 技术时代的时间意识
吴国盛 | 敬畏生命――关于科学有禁区的思考
世界环境日|现代化忧思
答哲友(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