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顶头上司一个深刻偏见, 反而把居家办公变成一座“围城”? |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2022年4月新刊发行
点击上图在文化纵横微店查看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80-942
文化纵横微信:whzh_21bcr
投稿邮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

李中 杨书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导读】近期疫情在多地散发,居家办公成为非常时期的一种“常态”。然而居家办公期间,单位员工与管理者的不同视角,有时会使两者关系变得脆弱。有的管理者怀疑员工不自律,会以拉视频会、用摄像头、深夜电话问进度等方式加强管理;有的员工则因为沟通效率下降,出现超时加班、全时待命等情况。

本文以“居家办公”为研究对象,认为人们在工作、家庭、休闲等不同领域中的状态不同,必然存在某种领域“边界”。边界维持者常常会采取特定手段(比如来自上司的不定时督问或来自孩子的陪伴需求),让边界跨越者(那些身兼员工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打工者)将更多的精力留在本领域。当人们进入居家办公状态,工作和家庭领域的边界融合之后,上司不在场,孩子的影响力迅速增大,这就是所谓的“家庭入侵工作”情境。而工作和家庭往往要求人们处于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中,这意味着单次的边界跨越,会耗费很多能量,使人们承担双重的心理压力。

与之相反的情境是“工作入侵休闲”。在这种状态下,居家办公者很容易陷入一种“既不能专心工作,也无法安心放松”的两难状态,不仅如此,上司往往怀有“补偿心理”,即认为下属居家办公是享受好处,那么他们就应该处于随时待命、长期“待机”状态,这就更使得居家办公者处于焦虑之中。作者认为,很多居家办公者都面临各领域过度“融合”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思路,是让各领域尽量“分离”。

本文节选自《前沿》2020年第6期,原题为《居家办公为何很累:基于边界理论的解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居家办公为何很累:

基于边界理论的解释

引论:居家办公很累

居家办公(work from home)是指人们借助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家中完成日常工作的一种办公模式。由于不用直接接触土地、生产机器和人,居家办公者通常为脑力劳动者,典型的工作有编辑、写作、设计、编程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理念的推进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向线上转移,于是,电子商务、线上服务、网络娱乐等行业中诞生了一批新兴的居家办公者,他们以互联网为媒介,在家从事销售、运营、客户服务、教学、直播等工作。当然,居家办公模式的适用性远不止上述已经线上化的行业或岗位,那些传统行业中以办公室为地点的工作,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居家化”。

从实践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居家办公模式已经在很多国家开始普遍化。在欧洲,2006至2016年间,居家办公(经常或有时)的人数上涨了21.3%,占全部受雇劳动者的14.8%;在美国,这一比例也从2005年的7.8%上升至2010年的9.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居家办公者的人数也出现了飙升。根据美国某公司的调查估计,2021年全球永久性居家办公的员工人数将达34.4%,较疫情前的16.4%提高逾一倍。就中国而言,2020年新春期间实行居家办公模式的企业规模也超过1800万家,居家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面对这种迅速发展起来的办公模式,研究其可能的影响及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居家办公的研究视角有三个:一是社会视角,主要关注居家办公的社会功能和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二是组织视角,专注于居家办公的效率和管理问题;三是个体视角,主要探讨居家办公对个体身体健康、工作生活状态等的影响。本文将从个体视角出发,关注人们居家办公的感受。

在过去一段时间,关于“居家办公是什么感受”的问题已经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讨论。某机构通过“微博”平台爬取了“居家办公”相关话题下的2402条微博,发现人们所描述的居家办公的感受主要有:难、更累、忙、自由、无聊、困和焦虑;其中,大部分关键词传递的是负面感受或情绪。类似地,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问答平台“知乎”上,“为什么觉得在家办公反而比去公司上班还累”的问题受到广泛讨论,超过400名网友对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中国互联网上的现实情况似乎与之前西方学者们关于“居家办公影响”的描述存在某种矛盾:尽管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学者们主要将“居家办公”视为一种“好东西”。众多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办公模式,居家办公者没有通勤压力、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因而能够拥有更高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中国劳动者对居家办公模式的消极反馈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有必要将对居家办公影响的关注从主流的“积极”转向“消极”,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新的办公模式。本文将借助边界理论来回答“居家办公为何很累”这一现实问题,目的是要探索居家办公模式对个体产生负面效应的生成路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累”不是特指疲惫,而是泛指一般的消极情绪和感受。

边界理论视角下居家办公累的生成路径
边界理论认为,不同领域之间的边界主要有三种类型:物理边界、时间边界和心理边界。在传统模式下,一般而言,工作领域的物理边界是办公室的门,时间边界是上下班制度规定的时点,心理边界是从某种组织要求的工作情绪或状态脱离的转变点。而居家办公之后,工作领域的三类边界均发生了改变,由此带来工作与其他领域边界关系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基于边界理论,用边界关系的变化来解释人们居家办公所新增的负面感受。

居家办公模式下,与工作领域具有交互关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领域和休闲领域。因此,我们对居家办公者工作-家庭、工作-休闲的边界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居家办公者的领域边界关系情况(见表2)。同时,我们利用“知乎”网友的在相关问题下的作答和对他们的进一步线上访谈资料,作为理论分析的经验证据。


(一)工作-家庭领域的边界关系

在传统的办公室工作模式下,工作-家庭领域的物理、时间和心理边界都是相对明确的,两者处于较高程度的分离状态,这保证了劳动者可以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当前领域的任务。现在,当工作地点从办公室转移到家庭之后,问题便随之产生了。

首先,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在物理边界上的融合对居家办公者的办公环境提出了要求。独立和安静的办公空间、适宜的室温、舒适的办公桌椅、必要的电子设备、高速的网络连接等都是保障员工工作效率的客观要求。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居家办公者并没有一个适宜的办公环境。根据一份线上办公的调查显示,40.9%居家办公者的工作地点是沙发,26.2%的是床这样的工作环境势必对居家办公者的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当工作地点转移到家庭,还意味着传统集中办公的优势也将消失,最频繁被提及的是由于无法与同事面对面交流而出现的沟通效率降低。例如,受访者F2(女,31岁,传媒公司策划专员)说:
“沟通成本太高!平常三个人坐一起,材料一拿,五分钟搞定的事,现在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办不完,让人觉得很累!”
毕竟在面对面交流时,人们除了能够获取声音信息之外,还能够捕获到对方的神色、姿势、动作等其他信息,这些信息都保障了沟通的效率。另一方面,尽管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每个人所处的网络环境还是有所差异,任何个体出现卡顿、掉线等情况都会阻碍集体沟通的连续性。

其次,物理边界的融合给居家办公者带来了更多的家庭事务,这使得工作-家庭领域的时间边界关系转变为“家庭入侵工作”。这些新增的家庭事务主要有两类,一是原本由公司解决的劳务,例如做饭、工作空间的保洁等等,现在必须由个人承担,这部分家庭劳务会耗费人们一定时间和精力。如就职于某事业单位的受访者F1(女,27岁,已婚未育)说:
“我们单位是提供午餐的,中午到点就可以去食堂吃,吃完还可以遛个弯放松一下,或者躺椅子上睡一会。现在(居家办公后)中午一个多小时洗菜、做饭、吃饭、刷碗,一套下来就到开工时间了。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导致下午两三点的时候眼皮直打架。

二是因为处于家庭空间而被要求额外承担的各种家庭琐事,例如收拾房间、取快递、喂养宠物、照顾小孩等等。其中,“照顾小孩”被很多受访的父母重点提及并将其视为居家办公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例如,受访者F4(4岁男孩的母亲)说:
“一坐下来处理工作,小孩就跑来了,要抱抱,要陪他玩。你知道,这个年纪的小孩最粘人了。所以,白天基本做不了什么工作。只有等他睡了,我才得空把手上的活处理掉。每天都弄得很晚,所以很疲惫。”
可以看出,当工作-家庭领域的物理边界融合之后,由于工作领域边界维持者的不在场,家庭边界维持者的影响力迅速增大,家庭便表现出强边界的状态,开始对工作领域的时间边界频繁入侵,给居家办公者的工作效率和状态带来消极影响。

再次,家庭互动频率的增加要求居家办公者必须频繁跨越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使得工作和家庭领域的心理边界模糊,两个领域的边界呈现融合状态。由于工作和家庭往往要求人们处于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之中,这意味着单次的边界跨越会耗费边界跨越者很多能量,所以当需要频繁在工作状态和家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人们不得不选择同时满足来自两个领域的情绪状态要求,而承担双重的心理压力。并且,相较于工作,家庭领域对角色(尤其是父母这一角色)的情绪状态要求可能更高。Hochschild的一项著名研究就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变成了“家庭”,家庭变成了“工作”,疲惫的父母总是渴望逃离无休止的家庭争论和干不完的家务活,奔向了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办公室。

总的来说,在工作-家庭领域的边界关系上,随着办公地点的改变,工作-家庭领域的物理边界和心理边界开始融合,家庭开始对工作领域的时间边界展开“入侵”。这种边界关系的失衡是居家办公者产生负面感受的重要原因。

(二)工作-休闲领域的边界关系

工作-休闲领域的边界关系是理解居家办公累的另一个切入点。我们分析认为,居家办公者工作领域和休闲领域之间的物理边界、时间边界和心理边界上也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中。

第一,工作-休闲领域的物理边界关系主要表现为融合。尽管人们的休闲领域并没有明确的物理边界,但是一般而言,家庭空间是人们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当工作场所转移到家庭,便意味着工作与休闲领域边界的融合。这种融合关系所带来的一大负面效应是家庭中的休闲环境和氛围会让劳动者很容易处于一种散漫状态中。

在传统集中办公模式下,组织通常设有多重手段控制员工劳动过程,例如上下班打卡、摄像头监控、领导或人事部门的巡查、严肃工作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手段产生的威慑效果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偷懒思想和行为,使其专心投入工作之中。但居家办公环境下,这些控制手段基本处于空缺状态,对于大多数自控能力不强的人而言,外部监督的缺失使其很容易产生偷懒的心理,而难以专注于工作中。与此同时,相较于办公室,家里的娱乐休闲诱惑显著增多,这也很大地分散了居家办公者的注意力。正如受访者M2(男,25岁)所说:
“随时可以在冰箱拿水果零食吃,随时可以打打游戏,困了就可以躺床上。诱惑太多,工作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

监督的缺失和诱惑的增多使得居家办公者很容易处于一种“既不能专心工作,也无法安心放松”的两难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会让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感。

第二,工作-休闲领域的时间边界关系主要表现为工作对休闲的入侵。这种入侵关系有两种形式:主动入侵和被动入侵。首先,主动入侵是指居家办公者主动减少休闲时间,增加工作时间,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我们发现,尽管办公地点改了,但是很多劳动者的工作量并未减少,仍然需要按时提交工作成果。这意味着,居家办公者的工作领域依然在时间边界上表现为强边界。而当具有强时间边界的工作受到来自家庭的入侵之后,工作领域只有通过主动入侵具有弱时间边界的休闲领域才能维持其领域范围。因此,居家办公者不得不主动减少休闲时间,延长工作时间,以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其次,被动入侵是指居家办公者被迫放弃休闲,来处理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当居家办公者处于不在场状态时,其领导和同事常常持有一种“补偿心理”,即认为由于下属或同事享受了居家办公的好处,那么他们可以无视时间点对其工作提出要求。换句话说,通过强化对时间边界的控制,来补偿物理边界控制的缺失。已有的研究也发现,在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或同事会出于某种心理平衡,而更加频繁地通过各种通信工具去联系居家办公的下属或同事。就职于某私企的受访者M2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领导总有各种各样的事跟你说,似乎一会不联系你就担心你在床上睡着了。”
受访者F1也表示:
“没有了早八晚五的时间规定,有些领导甚至会在大半夜把工作发给你,而在单位上班,大家都会默认下班后不联系。”
这种“补偿心理”带来的结果就是,工作与休闲的时间边界被完全模糊,休闲无时无刻都可能被工作入侵。

在“主动入侵”与“被动入侵”双重作用之下,居家办公者的休闲时间会迅速减少。当持续工作而无法得到放松时,负面感受和行为便很容易出现。正如受访者M3(男,38岁)所说:
“家里的诱惑在我这不算问题,我在工作中是很专注的,休息就是休息,工作就是工作。但问题是,我的工作时间从'995’(早上9点工作至晚上9点,每周工作5天)变成了'907’(早上9点工作至晚上12点,每周工作7天),几乎没有了休息时间,所以,怎么可能不累!”
第三,居家办公者在工作-休闲领域的心理边界关系上,同样表现出工作对休闲的入侵。劳动者在工作和休闲两个领域所呈现的情绪和状态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工作中的专注和紧张可以通过休闲得以放松。然而,如前所述,工作对休闲领域在时间边界上的频繁入侵,使得居家办公者总是处于一种长时间“待机”状态。因此,即便行动上不在工作,他们在心理上还是不能进入休闲的情绪和状态之中,而很难真正得到放松。

总的来说,工作-休闲领域在三类边界关系上所呈现的不平衡状态也是引发人们在居家办公中产生消极感受的重要原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从世界范围来看,居家办公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个体、组织和社会在从中获益的同时也发现其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因此,把握居家办公模式的消极影响的生成路径,然后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对更好地利用和发展居家办公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即着眼于个体层面,利用边界理论对劳动者居家办公累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居家办公模式对个体产生负面效应的生成路径。

本文认为,居家办公模式使得劳动者在工作-家庭领域和工作-休闲领域的边界关系上出现失衡,而引发其负面感受。因此,要想减轻居家办公模式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提升居家办公的质量,就必须着眼于调整居家办公者工作-家庭领域、工作-休闲领域的边界关系,使其在“分离”与“融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居家办公者的各领域整体上都过于“融合”(“入侵”也是一种单方向的融合),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是让各领域尽量“分离”。

我们认为,在个体层面上,居家办公者应该尽可能使用独立的工作空间并营造严肃的工作氛围;应该与家庭成员沟通好家务分工,减少家庭对工作不必要的打扰;应该合理规划和执行好工作、家庭和休闲的时间安排。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层面上,首先,工作组织应该与居家办公者协商建立时间明确的上下班制度,以在制度上对工作和非工作的时间边界进行分离。其次,工作组织应该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规划,降低工作任务的不可预测性,以赋予居家办公者真正的工作自主性。再次,组织应尽量设定“安静时间”(quiet time),以保证居家办公者在常规工作时间内的独立性。“安静时间”是指在该时间段内,若非紧急情况,停止进行同事间的互动;需要进行沟通的事务,推迟到非安静时间段内集中解决。Perlow关于“安静时间”的经典研究表明,当在组织规定一个“安静时间”之后,员工的沟通效率、任务完成效率,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感受等都得到了提升。

本文原载《前沿》2020年第6期,原题为《居家办公为何很累:基于边界理论的解释》。篇幅所限,此处为节选。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打赏不设上限,支持文化重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居家办公,把老板急成了黄金监工
只工作不上班!每日收入500多,分享6个居家办公的工作,最后一个最推荐!!!
未来5年,请做好不用 “上班” 的准备!
做好这8点,你也能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夫妻一方居家办公,对于有娃家庭来说,有什么好处?
老北京布鞋,适合各年龄阶段男士居家,办公,休闲,商务,开车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