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东西,协调而非均等
userphoto

2022.07.09 广东

关注

胡万程

1978年,中国GDP前十强的城市,有六座在北方。

2021年,中国GDP前十强的城市,有九座在南方。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侧写。经济格局上,“南强北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差距仍在逐年加大。

区域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南北,也体现在东西。长三角与珠三角,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绝对引擎,它们所聚集的外向型加工出口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新经济型企业,引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南下和东去的人潮在近几十年内从未停歇,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也助力了东部和南部的持续繁荣。但另一面,北方不少城市,面临的是人才流失、经济增速放缓,在东北的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

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振兴东北”“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战略实行多年,但真正转型成功的后发城市有限。

在已然形成的且不断强化的“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中,北方城市、西部城市、中部城市该如何突围,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绕不开的课题。

北方也曾辉煌

投资不过山海关。

这一被认为带有地域歧视与刻板印象的说法,在网络上、媒体间以及投资圈里却更像是一种“共识”。这句话,还有其他的衍生说法:旅游不过山海关;炒股不过山海关;读书不过山海关。

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对东北地区经济投资下滑严重的描述,背后也有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东北经济现状的担忧。

不过,说这些话的人,实际上去过东北的人可能并不多,特别是去除大连、沈阳以外的东北城市。

我在东北待过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近十个城市,常常对其复杂的历史着迷。这其中,长春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去过长春的人,往往会诧异于其城市格局。不同于中国其他现代化城市,它的城市格局更像是巴黎的“大开大合”。这其实是和伪满洲国时期的日本殖民者搞了所谓的“大新京都市计划”有关。

当时,日本抽调了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来规划伪满洲国“首都”即长春(彼时被殖民者称为“新京”)的城市格局。设计师参考了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

彼时新京的繁荣程度,堪称是东方的巴黎。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正是依托日本“不遗余力”的移民计划和投资建设,其工业规模一度成为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遍地,烟囱林立,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

新中国时期,东北凭借早期打下的深厚工业基础,成为了共和国的“工业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早期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这种辉煌,随着计划经济模式的瓦解而结束。1990年代的国企改革,对老国有企业扎堆的东北冲击尤为剧烈。当时,大量老国有企业被私有化,部分直接倒闭,几百万工人下岗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东北逐渐陷入长时间的萧条阵痛。

中国开始升级换挡,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治理,北方的重工业模式,出现了区域性的危机,一些城市则出现了资源枯竭,有沦为“铁锈地带”的危险。

近年来,从全国各省的GDP增速来看,东北三省已居于全国的倒数位置。2021年,辽宁、黑龙江、吉林的GDP总量分别位列全国第17、25、26位;GDP增速已经连续多年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

东北的衰落,常常被用作“南强北弱”的典型事例。

以东北为代表的北方地区,经济结构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承担了大部分去产能的任务,给经济带来明显压力。

近十年,随着全球资源价格整体下跌,中国开始升级换挡,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治理,北方的重工业模式,出现了区域性的危机,一些城市则出现了资源枯竭,有沦为“铁锈地带”的危险。

随着生态环保越来越受重视,北方重工业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资源型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对北方经济形成更大冲击。

转型的难点

围绕煤炭、钢铁与铁路兴起的重工业城市,优劣势都很明显。

像“钢铁城集聚”“煤炭型集聚”等产业的单一性结构,一方面能很好地在一个地方集中、批量地进行生产制造,取得一个阶段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当社会转向新的生产消费模式时,它们会面临难以转型、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滞胀问题。

观察近代以来的各国,会发现无论单一性的产业群聚是在哪个国家、哪种文化、哪种制度下,如果未能成功转型,全都无一例外地衰败了。

与北方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相对应的,是以出口加工业、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南方城市。

近年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产业的良性循環。

有人疑惑:既然问题明显,北方产业结构导致了其衰落,那转型不就好了?

的确,南方同样起步于农业经济占比较高的阶段,逐渐经历了工业化、服务化的转化。为何北方会卡在第三步呢?这里涉及了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

WIND城市营商环境数据表明,南方省份在市场化指数排名上整体靠前,而营商环境指数除了北京以外,北方省份的排名普遍较低,南方省份在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方面优于北方省份。

在民营经济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法治环境和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排名中,也呈现类似的现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政策基本遵循了南方沿海或东部先行先试的思路,后期出台的国家新区、自贸区等政策,基本是前期政策的层层叠加。

这种叠加不仅仅带来了早期增长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对于改革“基因”的注入。这也解释了南方为什么在改革上总是能够领先,或者面对重大危机总是能很快灵活调整。

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是人力资本由北向南聚集,加快了南方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是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可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北方地区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明显滞后于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人力资本相对更快的积累速度,也是进一步引发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经济发展走势。

协调而非均等

南北之间人均经济数据,由20年前的1∶1,扩大为目前30%的人均GDP差距、2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和20%的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增加了共同富裕在地区层面面临的障碍。

如果按照现有趋势,南北差距将会继续扩大,而且未来还将面临严峻的社会挑战。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实际上社会上的声音并不统一。

有人认为,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适当出台鼓励性政策,剩下的交给市场即可,过于干涉往往效果不突出,且容易适得其反;也有人认为,从长远看,这是中国发展必须解决和克服的问题。

对此,南风窗记者采访了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他认为南北发展差异要辩证看待。

他说,近年来北方各个区域的经济也都在发展,有它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经济增长优势,例如北方地区多平原,工业和农业发达,随着“新东北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去粗放的传统工业产业也在逐渐转型升级。

连平强调,不应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从产业特色上看,北方地区还是拥有明显的优势产业的,如重工业、国防科技产业、粮食产业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地位不容忽视。

连平强调,不应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从产业特色上看,北方地区还是拥有明显的优势产业的,如重工业、国防科技产业、粮食产业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地位不容忽视。应着重于探讨区域优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一个国家最优的资源配置,不断壮大优势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在去年年末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曾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三种区域类型:

一是全国性的战略、政策承载区域,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绕不开的大领域;

二是基础雄厚的经济区域,如东北与长江经济带,要以深化结构调整、发挥潜力及巨大优势为目标;

三是代表中国到国际大舞台展现竞争力、国力的大战略承载区域,主要是带动全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外贸易合作的四大城市群,是我国区域战略的重中之重。

陆大道认为,以三大自然区与地势三大阶梯为标志的功能区为基础,进行空间规划与经济布局,是尊重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重要理念。在我国空间开发与区域布局的宏觀框架下,现阶段人的力量尚不能大幅改变这种格局。

北方除去北京和天津的强势之外,近年来西安的人口流入突出,西部地区成都、重庆的日渐繁荣,中部地区合肥、长沙的相对崛起,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理论上,较高的人均收入将不断吸引区外人口净流入,直至该地区人均收入与其他地区持平。其关键在于,各类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充分流动,进而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绝不能是追求各地区经济总量均衡,也不可能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

在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各地区比较优势顺势而为的基础上,北方要大力向南方学习,加快深化产权、要素等市场化改革,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并加快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优化营商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打造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在发展不均衡的区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消解民企发展所面临的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

创新能力差距、人力资本流向、营商环境等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和城市群规模经济效应大小,影响了南北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对此一方面要尊重,一方面要引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 ”指数揭示中国产业大趋势:用户需求闭环正在成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的经济在全国处在什么水平?
“首都地区”,北京的升级版?
阅读丨中国转型,河北故事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