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嘉映 | “哲学不是一个角度”
userphoto

2023.10.21 广东

关注

绍兴,杭州。

我们与陈嘉映老师一起,从一个江南的秋天,走入另一个江南的秋天。

十月初,【生命通识3期】第二模块在绍兴进行,十月中旬又恰逢【嘉映的私塾2期】在杭州开学。因此,在过去的两周里,我常常与陈嘉映老师照面,打磨课程,也听一听他的最新思考。

这两次的课程,陈老师分别准备了不同的内容。【生命通识3期】第二模块的课程内容谈了很多与“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相关的话题,也顺带谈了“何为哲学”“何为艺术”这样的宏大话题。这些论述使我想起一年多以前,我们和陈嘉映老师一起在西双版纳的那几日。这次的主题虽与之前类似,仍旧关注“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的内容,但再听已然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大概也正是陈老师哲学思想的魅力之一。每次读,每次听,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思考和意义。

【嘉映的私塾2期】的内容则更近于“纯哲学”的领域。两天的课程里,我们几乎都在“语言哲学”的大山中,反复摸索着道路。陈老师像一位开拓者,他走在最前面,带领我们拨开山间的迷雾与荆棘。课程之余,我们也和陈老师一起漫步于西溪湿地的花香与水气之间,走累了,便席地而坐。听老师漫谈那些遥远的属于他年轻时的故事。

【嘉映的私塾2期】是陈老师的最后一次私塾类课程,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将跟随陈老师从“语言哲学”出发,走向“无法还原的象”以及“钵中之脑”,走向“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乃至走向老师“当下的最新思考”。我们将和陈老师一道,在哲学的大山里漫步,去追索每一条登山路径,带来的纯粹欣喜与愉悦。下一次,我们11月见!

 

大家都会讲,我是教哲学的,是一个哲学老师或者哲学家,“哲学家”这个词颇不敢当,但是会这么说。那么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会有人说,来听听哲学的角度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或者说哲学家是怎么讲的。我就会觉得有点别扭,是因为第一,我不认为有一件事情有一个哲学的角度,不像说我们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或物理学的角度(看事情),这个话都成立,但从哲学的角度,我觉得这话不是很成立,因为哲学不是一个角度,这个话我先扔在这儿。

第二就是,说听听哲学家怎么说,我会说我一点都不代表哲学家,也不代表其他的读哲学的人,可能同样的话题,如果不同的做哲学的人,可能讲法会十分的不一样,大概我只能说这些问题我是这么来看待的。

那么这个就连到了另外一个更广阔一点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讲到哲学,我们会问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干什么的,诸如此类的,当然我们无法避免这么问。但其实哲学,是有多种多样的,它非常广泛。那么这些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中国的、印度的、西方的、希腊的、当代的这些哲学家,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这很难说。

我打个比方大家就能理解,比如说昨天于默老师在那讲雕塑、讲艺术,如果你要问他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都是干什么的?如果你想想埃及古墓里面的这些壁画,然后你再想想现在这些装置艺术,如果你再想想中国书法……你的确是很难讲艺术是干什么的。每个时代、每个行当,每个地域上的所谓的艺术家,他可能要干的事情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你很难笼统的概括。这个(概念)对哲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适用的,所以你很难讲哲学是干什么的。


但是我说了,我们可能还是很难免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或者这样的问题,就是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做什么的,哲学是做什么的……如果我们从这儿开始,大家会说,哲学是思考那些根本问题的,有时候听众来问我,说我们如果是一个外行来读哲学,哪几本书你会推荐。

推荐书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一个读者他的知识库和知识的积累,他的兴趣,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是如果泛泛的说,我有时候会推荐一本名叫《大问题》的这么一本书。哲学是思考大问题的。什么是大问题,什么是根本的问题?这个好像争议倒少一点的,我们可能会说宇宙是什么,宇宙是怎么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我从哪里,我在哪里,然后到哪里去,或者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是所谓的根本问题。


我今天准备讲理知,我从语言讲起。首先一般我们会认为语言是区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条界限,大致可以这么说,只有人类有语言,然后等一下我会讲到动物的语言。那么,另外的一个侧面就是——所有的人类都有(语言),比如说很晚才发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原始民族,他可能与世隔绝不知道多少年。但是他们也都有语言,而且可以说都是充分发展的,就是完备的语言(体系)。这就是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原因)。那么人们也很快就知道了不是所有动物都有语言的。

动物的语言,我们首先要区分一下语言的狭义和广义,我们在广义的讲到语言的时候,我们可能是讲一种交流,个体间的这种交流,再广义就是会说是提供某种信息,大概是这样。那么我们扩展到一般的信息交流,我们就会想到动物有语言是吧?

那么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通过叫声,通过姿态、信息素(交流),比如像蚂蚁它也不说话,但是它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散发不同的化学物质。所以你看大群的蚂蚁可以相当整齐的行动是吧?在这个意义上当然动物能交流,这没有什么话说,在提供信息的含义上,(甚至)可以说到岩石的语言,比如地质学家他看了一块岩石,他就能从中了解很多东西。那么我们就说这块岩石也在说话,那是在扩展的意义上这么说。


那么在狭义上的,我们来区分人类的语言和动物语言,就是说狭义的语言和广义的语言,那么这也就是人类语言的特点。当然你可以说有很多特点,但是一般的我们都会说,人类的语言它的特点在于——它表达这个意思吧,是用一句话来表达的。当然,你有时候也会用一个词来表达。那我现在讲的是词与句的区别。一方面来说,我要说一句完整的话,我才能表达一个意思。所以你讲一个词时,它往往只是提示那句话,使得我们能把这句话都说出来,但是(有时)你也能听到我用一个词说了一句话。这个细节我不说了,总之我们一般是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个意思,而这句话很明显的就是它可以分成不同的语词,用一个稍微专业一点的话来说,人类语言是Articulate,我们把它翻译成“分环勾连”,这个有点诘屈聱牙,就是人类的语言它是分成一环一环的,就一个词一个词的,然后他把这些词勾连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一般说到语言,大概我们就有三个题目了,就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语言本身,一个就是语言与思维或者心智活动,一个叫语言与世界,大概是这样这三个。

你看有些谈论语言的书,就画一个三角是吧?语言、世界、心灵大概这么一个三角,我们多多少少有点像是那样,一开始我们先讲语言是吧?把语言讲成一个设施,然后我们就讲语言和心灵或者跟心智活动(的关系),就它怎么表达心智活动的,当然讲心智活动的时候,我们会把世界引进来,但是语言还跟世界有一个直接的关系,这个是其实讨论的很多了。我那天也提了,就比如说“灯”这个词为什么有意义,因为有灯,是吧?这个叫做指称论,大概是这样。

那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它背后还有另外的一些哲学思考,其中的一种思考就是世界不重要,因为不管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说的都是你心里要说的那个东西。你讲灯,但实际上你讲的是你对灯的感知,是吧?大概是这样。就到底我们能不能直接来讲述世界,甚至我们能不能直接认识世界呢?


你要是按照贝克莱的说法,存在就是被感知,所以你可以谈的就是被感知的世界,或者心灵世界,就是外部世界根本你就不知道。那么康德就有点脚踩两只船,一方面他说我们的确只能谈现象,但是“物自体”还是在的,这些话题我们都还没有深入探讨过,不过我觉得第二单元我们会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直截了当就说,有语言、心智活动、世界,那么我们今天就谈谈语言和世界。

语言跟世界的关系最常见的就叫做“指称论”,指称论我觉得也是我们普通人在反思语言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我还做过实验,不是问我的哲学学生,就是问普通的跟我聊天的人,我说问你个问题,“语词都有意义,这意义是从哪来的呢?”他拍拍脑袋想一会儿他就给出“指称论”的回答,就比如“电脑”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有“电脑”这个东西是吧?

我那天说对哲学生讲课,它比较省力,因为一方面我可以比较自由的引用。还有一个方面,可能更重要一点的:我虽然基本上是正面的,在讲语言是怎么工作的,但是(背后)暗含着,或者说从我个人的发展来说,实际上它都是在针对某些我不同意的,后来我发现是错误的,或者不充分的,或者是有点歪曲的这样的关于语言的一些思考。

实际上哲学思考在有的人看来,比如像维特根斯坦,他就认为哲学思考就是一种治疗,治疗不是心理治疗那种,当然这可能跟心理的治疗也有关系,但治疗的,就是我们智性上的这种,对世界的误读那么在这方面,维特根斯坦很有代表性。但是类似这样的一个提法也非常广泛,就是把哲学跟Medicine(治疗)连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那么其他人,他可能不像维特根斯坦说的这么绝对,就是说哲学就只是治疗,但是我们这种反思性的思考,它几乎总是跟驳斥某种你不同意的观点连在一起的,乃至于你会说如果这个人什么都没想,他什么观点都没有,你就觉得你对他讲的一切就毫无意义,是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本来他也没有任何观点,你就跟他讲什么,这就没得可讲,所以在反思层面上,任何所谓建设性的工作都是跟治疗或者跟辩论、反驳,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那么对哲学生讲课,也就会refer to(提到)我现在正在针对的那些理论。针对这些理论,它的一个意义或者一个作用就在于它给了你一个着力点,所以你的正面阐述就会变得更强有力,否则你一讲,觉得都挺顺,顺是顺了,但是没怎么给劲,你知道吧?就像你在纠正偏见,就不断地在纠正偏见的时候,你的正面讲述,它才会有着力点。

在这点上我就觉得虽然在哲学课堂上可能是一定的便利,不过对我来说这点不是那么重要。就说我们干哲学这行的,就是这样的,就永远在互相argue(争论),明的或暗的,他永远的总是不同意各种各样的理论,你比如讲到语言,那么我在“语言哲学”那本书里头,我也会介绍很多理论,完了之后,当然,我不会说这些理论全盘都是错的,但是等我再讲的时候,我就会说这个那个是不对的,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是这样。

但是如果这个理论它是精心编织的,其实我对反驳这些东西的兴趣不是特别大,实际上你要去看哲学杂志,90%的论文back and forth(来回阅读),这些其实就是讨论那些属于哲学家个人的错误,没什么意思,就他碰巧错了,那你跟他争什么呢是吧?

哪些错误或者说不足,是我们所关心的呢?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人他不想这个事儿,但是他如果想,他就会那么想,我个人是把它叫做“初级反思”。我甚至可以说“初级反思”的有些坑是人人都要掉的。你可能就是有些坑,你这一定要掉进去的是吧?你说我一上来就对着爱情,我就是洞若观火,那也谈不了恋爱对不对?他都是掉在坑里,然后爬起来,然后慢慢地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情。

当然,我们(做哲学的人)也是这样,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反思语言的时候,有些坑必然掉,然后你最后掉了好多坑之后,你发现了什么是语言真正的 work(工作)的方式是吧?但是不是真正的呢?你可能还会说,陈老师可能掉一大坑里还不自知是吧?那就要等你们指出来了。


那么这是一般性的remark(评论),那么这“指称论”我就认为是一个大坑,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当然苏格拉底不见得掉这个坑里了,当然他也很挣扎——那么一直到20世纪的语言哲学,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变形的“指称论”,大致的意思就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那么我们为了谈论世界,我们就发明出了很多语词,这一个语词就跟这些东西一一对上,对好了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语词。

更多【嘉映的私塾2期
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嘉映谈语言哲学:只有少数人是思想者
哲学教育|点灯的渡者
弗雷格涵义指称理论及其语言哲学
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重建中国伦理?哲学家陈嘉映:抱歉我一点没兴趣
《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九:语言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