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晓生的钢琴教学思想解读

赵晓生解读莫扎特


赵晓生多元化钢琴教学思想解读

导读:赵晓生先生不但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钢琴音乐家,同时在钢琴教学思想上也有着独特的观点。因其本人是一位学贯古今和中西的大家,所以其钢琴思想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无疑能够给今天的钢琴教学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鉴于此,文章从赵晓生的钢琴创作谈起,对其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思想进行解读。


一、赵晓生简介

 赵晓生,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钢琴创作、演奏和教学为主要方向。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国内和国外多个音乐组织中兼职。赵晓生6岁学习钢琴,后经过在附中的学习后顺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在钢琴系期间,又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8年,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师从丁善德先生,自此开始了专业作曲的生涯。1981年从作曲系毕业后,又被公派到美国留学,兼修作曲和钢琴。归国后先后举办了多场演奏会。并创作出了《希望之神》《太极》《阴阳三阙》等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赵晓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作曲和科研中,先后创作出了《碧霄排云》《听松随想》《新霓裳羽衣曲》《阿炳随想》等作品,编写了《钢琴演奏之道》《琴决》《琴禅》《通向音乐圣殿》等钢琴理论书籍。到今天,赵晓生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仍然笔耕不辍,继续在中国钢琴领域发光发热,堪称一代钢琴大师。


二、赵晓生多元化钢琴教学思想解读

1、教学目标多元化

 伴随着中国钢琴事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习钢琴,一度出现了“考级热”等为社会所热议的话题。长期担任考级评委的赵晓生对此曾表示过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树立正确的钢琴学习目标。即钢琴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学生升学的工具和敲门砖,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让孩子学习钢琴,所培养出来的至多是一个钢琴匠人,只能熟练地演奏乐曲,却没有丝毫的艺术表现性可言,这与钢琴本质的艺术规律是不相符的。所以,应该对钢琴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钢琴并不是一定要让孩子考过几级,升学时候能够增加多少分数,而应将其看做帮助孩子成长的一种手段,通过钢琴学习,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下来,且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则可以帮助他们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赵晓生是针对孩子们学琴热、考级热而言的,但是对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也有着同样的启示。以笔者所在的师范类院校为例,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要从事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相关的工作,这就从客观上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只重视了钢琴技术性的一面,而忽视了钢琴艺术性的一面。整个教学都是围绕着技术训练和提高来展开。教师布置好作业,学生课下进行练习,下次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看似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教学状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一种“唯技术论”的误区。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理应具备熟练的钢琴演奏能力,但是这并不是教学的全部。钢琴是一门艺术,应通过对钢琴的学习,获得音乐情感体验,扩展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素养,真正领悟到钢琴艺术的魅力所在。技术练习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进行,但是大学这宝贵的学习时期,不应都浪费在技术练习上。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也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时从唯技术论的误区中走出来,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2、教学内容多元化

 赵晓生认为,教学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两者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学习者有充分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教师单向的指定。赵晓生的学生演奏风格各异,涉猎内容广泛,就得益于他对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倡导。比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某一个国家或作曲家的作品十分感兴趣,对此赵晓生总是予以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反观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教学内容多是比较单一的,教师按照个人教学经验或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沿着一条循序渐进的轨道运行,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不在教学范围内,所以难以得到实现。对此,教师也应该学习赵晓生这种开放、多元的教学观。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如每一次布置作业,可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归纳和分类,提供多首曲目让学生备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学习诉求的关注,比如很多学生愿意演奏一些流行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对此教师就应该予以充分关注,如果其确实有益于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那么就可以完全将其引入到教学中来,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3、教师知识多元化

 赵晓生常说:“音乐有时在乐外”,意思是说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各种文化有着普遍的联系。这也是其在国内外学习和创作经历的真实感悟。他在对肖邦、李斯特作品的讲解中,从来都不是就作品而谈作品,而是将其放置到大文化的环境中来认知,对一部钢琴作品和一位音乐家的讲解,其实是对一段历史的讲解,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都得到了一一展现,展示出了其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要求教师不但是一个精通钢琴演奏的人,还要是一个“杂家”,以音乐为主,各种知识都要广泛涉及,这种知识储备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好。反观当前高校大部分钢琴教师,其知识结构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和面前的学生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生一样,因为学习钢琴而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说,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这一问题,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如果能够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那么将会使教学效果获得本质的提升。比如演奏门德尔松的作品,其《无词歌》洗练优雅,有着唯美的意境。但是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风格?很多教师没有深究过,更不用说学生了。而如果音乐史的知识丰富一些,就能够知道门德尔松出生在一个巨富的家庭,一生衣食无忧,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充满阳光,没有一丝悲苦的色彩。所以说,纯粹的技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钢琴教育的需求,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多元知识结构,是当下社会对所有教师提出的要求。  

4、教学方法多元化

 赵晓生认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不会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能够将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熔于一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针对性的教育。这种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现出了两种可贵的品质。一个是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一个是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追求。反观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下进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以示范法、点评法为主,学生身上的个性得不到深入挖掘,也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待,致使整个教学处于一种平庸的状态中。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多元的教学方法观。首先是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基础等条件,力求为他们制定出最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不但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继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示范法、点评法,都是就知识而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钢琴教学不是说教,而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如对话式教学法,这是一种近年来受到普遍好评的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该方法尤其适合于钢琴教学,因为音乐欣赏和创作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行为,也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够使思路得到开阔,理解获得加深。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世界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原本单一的观念和认识,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赵晓生对此无疑是有着预见性认识的。一方面是他的个人经历和修养使然;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对钢琴艺术发展的独特感悟。所以其整个钢琴教学思想都是多元化的,和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形成了鲜明对比。笔者的感悟则是,随着钢琴艺术和钢琴教学的不断发展,这种多元化教学观的正确性越来越得到凸显,也只有在这种多元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教学笔记(李镇西30年课堂教学精华)
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综合探究能力的初步探讨---推荐人:胡阳新
个人发展规划
口述央音|白宇:教师是我一生钟爱的职业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