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流团队的辛酸经历——《张艺谋的2008》观后感

上周在与社长探讨一个问题的时候,社长推荐我看一下《张艺谋的2008》,说我肯定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带着一份好奇,我从网上下载了全部八集的奥运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本部纪录片主要讲述张艺谋带领的团队如何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有节目的创意、策划、组织、实施的,也讲述了这个相当“优秀”的团队的组建、磨合及运行。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触很深,很多困惑我很久的问题,也因为此片而让我茅塞顿开,下面,我就将我观看此片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2200次会议与高效执行

在本部纪录片中,有一组数据令我十分感兴趣,这就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团队从20063月底到200888850天里,一共开了2200次各式各样的会议,折合每天要开2.6次会议!当我看到这组数字的时候,我感到十分震惊!引起我震惊的,不是每天开了这么多次会,而是开幕式各模块的负责人每天用那么多的时间在开会,他们自己分摊的工作竟然一点没有落下——每位负责人、每个模块基本上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有什么问题就是打个电话沟通一下,会议照常开,工作却也在照常做!

对于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团队是怎么做到开会不耽误工作的呢?我们公司现在目前的开会频率大约是0.5/天—1/天,这样我们都感觉到每天都在开会,工作都没法干了,可是为什么人家这个团队,开会的频率高达2.6/天,工作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呢?在片中我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我能够感觉到,在这些核心成员的背后,肯定有一批具体负责人,而核心成员与具体负责人的职责分工就在于:核心成员分管自己的模块,负责与核心团队进行沟通,相当于模块的代言人或者是总负责人;而具体负责人直接向张艺谋团队核心成员负责,行使具体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职能,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具体办事的。这种模式,就是我们公司现在的分管副总+部门经理+骨干员工的模式,核心成员参与总的决策,具体负责人进行落实跟进。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团队模式的存在,才可以有效解释张艺谋团队每天都在开会,但是工作效率却如此之高的原因。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每天的开会频率比人家低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来干工作?我的理解是,我们分管副总手下的部门经理、骨干员工没有负起自己的职责来,而下属没有负起自己的职责,证明我们的高管分权、授权不到位,不敢放手让下属去做,从而导致了自己每天在负责具体事务,而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相比于差距,我们凯迪人自己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

二、逆境求生、百折不挠

项目团队,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张艺谋创意团队也不例外。伦敦8分钟的惨败,并没有让这只优秀的团队丧失信心,而是卷土重来,凭借着优秀的创意,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唯一的创意团队。2007323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组工作会议,张艺谋创意团队四大发明的创意被否定了,此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仅剩下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团队也出现了士气低迷的情况,很多核心成员甚至绝望了。此时张艺谋提出了加入其他一些元素、淡化四大发明的意见,从而顺利地化解了危机。后来,项目组还经历了LED显示屏的技术问题、鼓的替代物问题、大脚印烟花燃放问题等一系列的难题,但是都是在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一个给予化解,最终不负众望,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办成了举世瞩目、空前绝后的开幕式!

通过这一个个磨难,让我联想到每一个项目团队,都要经历这一个个挫折的洗礼,就是在一次次不可能的面前,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达成项目的目标!KDPOWER的项目组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目标绩效考核指标集的选定和量化问题技术研发项目的推广问题、5S的持续改进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一是来源于项目带头人的认同和坚持,二是来自于项目团队的分工和协作。当张艺谋团队遇到挫折时,张艺谋总能够率先站出来,带领团队“突出重围”,这就是一名合格的项目负责人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素质。而每次张艺谋站出来带领大家突围时,他的团队也是紧密配合在他的身边,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向前冲——我认为,“一个人走,大家一起走”的含义,在张艺谋策划团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看完本片,我认为,一个真正成熟的项目团队,必然是经历过无数次挫折、无数次跌倒都能够再爬起来并继续冲向目标的团队!

三、总协调人的角色

在张艺谋的策划团队中,有一个角色容易被大家忽视,这就是总协调人。在策划团队进行沟通碰撞的时候,总协调人会在中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字模表演的设计师,在方案被多次否定之后黯然离开会议室,差点辞职,而此时总协调人出现了,几句简单的话语,就把这位设计师又请回了会议室。看完全部八集的片子,把片子在脑海里过一遍,突然间发现总协调人被采访的次数相当的多,很多评价都是总协调人做出来的,由此可见,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协调人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

项目团队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内部和外部产生很多摩擦、碰撞,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项目负责人就不方便出面解决问题了,此时,协调人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他要把矛盾化解到最低,从而保证项目继续顺利运作。其实协调人的角色跟政委的角色很相似,主要作用就是解决思想问题,化解主要矛盾,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毛泽东的团队中,我认为周恩来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协调人——毛泽东也有脾气不好的一面,但是每次帮助他化解矛盾的人,必然是周恩来。到了部队中,刘邓大军中,邓小平就是协调人;东北野战军中,罗荣桓就是协调人,而邓小平和罗荣桓恰恰就是政委的角色。

项目团队中,应该有一位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来兼任协调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对内和对外的沟通协调工作,起到项目负责人管理协调职能方面助手的作用。KDPOWER的项目团队,有的就忽略了协调人的作用,因此在调配资源、沟通联络方面比较吃亏。我建议这样的团队都来看看《张艺谋的2008》,相信看完此片后会对协调人的角色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四、变化的真正含义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社长变化太快了,我们都无法适应了,一个制度,修订还没有2个月,就又要求变化了”,“这个方案送过去一次就被枪毙一次,想让社长满意,实在是太难了”,“社长在前面带头跑的太快了,我们都跟不上了”……这样的话我也经常说,尤其是一个方案,往往要被退回来好多次才能签批,但是没过多久就又被推翻重做,重做之后感觉不合适再改回原先的方案,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他带着我们去了月球,然后又回到了地球,下一次又去了火星,然后又回到了地球”。

看完片子之后,我对变化有了新的感悟。张艺谋的创意团队,不断地在追求变化,尤其是张艺谋本人。例如太极拳表演和字模表演的方案,张艺谋团队枪毙了一次又一次,两个负责人,一个快疯狂了,一个想要辞职,没办法,变化太快了,方案得不到总导演的满意,就要改,甚至要重新做!奥运会开幕式的配音团队,因为反复更改均无法达到张艺谋创意团队的满意,30个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有两个直接提出退出制作团队——这可是奥运会啊,也许人这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参与到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制作项目中来,在这种男的的机遇面前,两位顶尖音乐制作人直接辞职,由此可见这两位顶尖音乐制作人被逼到了何种地步!

通过看这个片子,我感到变化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方案做的不到位,不符合上级的要求,打回去重新做,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上级的要求总是苛刻的,达不到要求就要变!没有变化,没有苛刻的要求,没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就无法得到奥运会开幕式那近乎完美的演绎!不行就改,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但是到需要改变的时候你不改变,那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就是态度问题!怎么考察下属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方案拿过来,一遍一遍的让他改,以此来考察他的耐性、思维、沟通协调能力,方案制定好之后,随时让他修改,以此考察他的应变能力和对待工作的态度。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现在开始觉得,前面抱怨的话语,恰恰体现了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即符合事物都是变化的这一科学原理,又考察和锻炼着下属,一举两得!

五、职责的分担

刚开始的时候张艺谋很累,因为他抓的很细,就是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参演儿童的吃住等问题,也需要他亲自出面来抓。有一次他打电话问外国的奥运会总导演在干什么呢?人家回答:“在酒店里喝咖啡想下一步的创意呢”,这令张艺谋十分的震惊,在会议上,他对着他的团队拍了桌子,并且明确表示:“今后这样的小事不要来找我!”张艺谋也没有办法,人都是定好的,他没有换人的权利,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用好手中的牌,而不是去想再抓几张更好的牌。

在我们公司中,往往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工作时上级比下级累,出问题时上级比下级着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上级不会分权,就像张艺谋刚开始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他出面协商解决,因此每天都会很累很忙。当问及为什么不分权给手下的人做时,他们往往回答:“下级能力不够,所以需要我面面俱到。”其实就是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小组这样优秀的团队,张艺谋依然认为他的下属能力不足!由此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级分权不够,造成了下级不担责或者是不作为,久而久之即使有能力的下属也会因为得不到充分锻炼或者工作没有亮点而变成碌碌无为的人。

通过片子,我认识到真正优秀的成熟的团队,就像后期的创意团队,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并且要承担起责任来,一抓就抓到底,除非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创意小组讨论解决,否则就自己内部处理。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核心团队的工作压力,而且锻炼了下属,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在八集的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创意团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利用各种资源,音乐不懂就找音乐制作人,乐器不懂就找乐器专家,此外,还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四处转悠寻找灵感。成熟的项目团队应该是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用好手中的牌”。项目团队成立初期,缺人缺钱缺方向,怎么办?我认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利用手头上的资源:没有钱就打申请向公司、向政府要,或者找风投公司;没有人可以打申请让公司帮忙招,或者自己招;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可以拉着公司的高层或者外面成熟公司的人才彻夜开会研究……总之,想象力越强,资源就越多;立即行动的能力越强,资源的控制力就越强。当我们想到一种资源时,不要简单地就否决掉,而是尽可能的去利用。其实再拓宽一下思路,项目组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外包的,例如招聘、内勤、产品推广等等,都可以借助第三方帮助实现,而第三方,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就拿技术项目的评审来说吧,我们可以让公司内部所有可以提出建议的技术人员参加,但是也可以邀请工场、财务、人力资源的代表参与,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把问题分析的更全面,从而降低解决的难度,这就是一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具体体现。一个项目组如果不会利用手里的各种资源,那么其下场将会是十分可悲的。

 

后记

肯定会有很多人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团队都是全国的精英,而且国家也给予大量的支持,他们的团队基础从一开始就比我们好,因此《张艺谋的2008》没有什么太多适合我们公司学习的东西——其实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我感到绝大多数项目团队,不管阵容多么豪华,不管资源多么丰富,遇到的80以上的问题都是共性的,我们十分有必要通过分析借鉴别的团队的成长历程,来弥补我们自己团队的不足。我认为《张艺谋的2008》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是一部值得我们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项目负责人、每一位骨干员工都看三遍以上的好片子!以上是我看完两遍时的收获,我相信我肯定还会看第三遍的,因为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希望我的心得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G20晚会总导演为何又是张艺谋?
从08奥运到冬奥会开幕式,为何能拍出中国人浪漫的总是张艺谋?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间地点在哪?
14年前,张艺谋的2008过得到底有多难?
张艺谋2008
看完这届阴间开幕式,我愈发怀念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