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战役惨败怨谁?杜聿明晚年回忆:打刘伯承必胜,可老蒋不听!|黄百韬|刘峙
2021-11-06 15:59:29 来源: 凌瑶读史 举报
0
分享至

国共两党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国民党为了执政,一度军事威胁共产党。共产党为了革命的胜利,进行了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上面有国民党的战斗机轰炸机盘旋,四周还有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可以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共识一致对外。经过了八年的艰苦斗争,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成功。但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的再次发起内战,中国又陷入了动荡之中。

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爆发了内战,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总共发生了三场决定胜败的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其中规模最大并且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淮海战役。


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因为决策失误,导致战线崩塌,全面战场陷入劣势之中。在辽沈战役大局已定的时候,我军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在筹备有关于解放长江以北的作战计划。

最终决定以徐州为中心,东边到海州,东边到河南商丘,北边到临城,南边到淮海的战略布局。以中野和华野两个野战军作为主力部队,总共在此区域投入60万的兵力。

国民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做出布局,调动了80万兵力想要扳倒解放军,获得淮海地区的主导权,从而抵消辽沈战役失败带来的影响。但是有一件事情蒋介石很为难,那就是让谁来担任淮海战役的总指挥。


蒋介石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任人唯亲,基本上在国民党担当重任的军官无一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所以蒋介石比较喜欢重用自己人。但是,由于辽沈战役的失利,一些国民党将领要么已经倒戈相向,要么就是漂浮不定态度不积极。

蒋介石思来想去,决定要让刘峙为主,和杜聿明为辅两个人来负责这场战役。刘峙这个人虽然是蒋介石的亲信,但能力一般,相反杜聿明能力很强,在抗日战争期间打了不少漂亮仗。

决定好人选后,蒋介石电令刘峙赶往徐州进行布局,命令杜聿明迅速处理完辽沈战役的事情后赶往徐州。此时还在辽沈战场收拾残局的杜聿明虽然还没到徐州,就已经研究好了淮海战役的战略布局。


杜聿明认为淮海战役的解放军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刘伯承的中野,另一个是粟裕带领的华野。中野解放军兵力少而且武器装备略逊于华野,所以杜聿明第一时间联系刘峙,让他把主要的兵力放在对抗中野上。

杜聿明的理解是打掉中野,华野孤立无援,那淮海战役就必胜。但是刘峙是一个保守的人,国民党内部已经制定好了战略计划,所以他就没有采取杜聿明的建议,而是按照计划设置战略部署。


黄百韬兵团被围剿

两军部署完成后,我军确定了针对淮海战役的战略方针,就是让华野先打击黄百韬兵团。牵一发而动全身,黄百韬兵团被围攻拿下,战线被攻破出现了漏洞,那淮海地区的主导权就掌握到了我军的手里。

作战计划确定后,华野野战军派出了15万的兵力全面包围了黄百韬兵团,其他部队则负责牵制住其他国民党部队和阻敌增援。一夜之间,黄百韬面临着十五万雄师的包围,陷入了死地。


黄百韬被包围的消息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蒋介石命令杜聿明过去赶往徐州,但是杜聿明却以辽沈战役为理由推脱了几日。因为杜聿明在战前已经给了最好的作战计划,但是刘峙不认同不采取,导致黄百韬兵团陷入绝境,所以杜聿明想让刘峙自己处理这件事。

但是黄百韬在蒋介石心中的分量还是很重要的,再三催促下杜聿明才前往了徐州。杜聿明一到徐州,刘峙直接就到前线督战去了,就把这件事甩给了杜聿明。但是杜聿明非常负责任,第一时间就向蒋介石提出解困黄百韬兵团的建议。


杜聿明的建议是,让黄百韬兵团顶住华野兵力的压力,然后他调兵攻打中野,等到中野压力太大的时候,华野自然会退兵,那黄百韬兵团自然会解困。但是蒋介石很疼爱黄百韬,怕他在华野撑不住之前就被歼灭,所以就回绝了杜聿明的建议,命令火速救援黄百韬兵团。

杜聿明按照命令调集部队救援黄百韬后,国民党部队的防线就发生了变化,原本是形成十字形状的防线出现了漏洞,各个联防部队之间没办法再形成交叉掩护的形势,这个时候我军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战略计划。


黄维兵团覆灭,杜聿明被俘虏

在联防部队前往增援的时候,黄维兵团形成的联防战线成为了光杆司令。我军立即决定让中野抽调部队去包围黄维兵团,然后其他部队打掩护阻止其他部队进行增援。

黄维兵团被围困后,杜聿明已经明白了大势已去,但他还是想做最后的一搏。杜聿明命令黄维兵团周围的三个兵团派兵增援,解决黄维兵团被围的困境。但是令杜聿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兵团之中人心不一。


孙、李兵团的将领因为不是蒋介石身边的亲信,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打什么仗都是辅助的角色,并且在武器弹药等后勤中也是排名靠后的选择。但是恰恰相反,黄维兵团被蒋介石视为掌上明珠,所以两个兵团竟然放慢前进增援的速度,为我军创造了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徐州高层开会决定要撤军,于是杜聿明又命令三个兵团放弃增援。但是蒋介石这个时候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不想放弃黄维兵团,让杜聿明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保住黄维兵团。


显然黄维兵团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救援机会,等到杜聿明派人又回去增援的时候,黄维兵团已经被歼灭了,他带领的三十万大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前进已经没有必要,但是后退肯定会被中野追上来,然后等中野压上来,整个部队肯定会被吃掉。

在这样的处境下,杜聿明就算用兵如神也已经回天无力了,淮海战役结束了,我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次战中歼灭了国民党55万兵力,杜聿明也被俘虏。


淮海战役国民党所有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蒋介石的不明智决策,还有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中,这一场歼灭战最为关键,间接导致了国民党全军覆没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几次重大指挥失误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内部矛盾揭秘
国军老兵忆淮海战役
一战定天下:淮海战役那些牛人牛事儿(2)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