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渊既然已经册封李建成为太子,为什么又让李世民掌握兵权

凌云

摘要: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下,在打下大唐江山的征战中,李渊明明比较看好长子李建成,却为什么让次子李世民手握重兵,结果埋下了兄弟相争,玄武门兵变的祸根。李渊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这么做?

【公告:本号将迁至今日头条新账号“知兵堂老周”,本号将同步更新至3月1日,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支持】

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下,在打下大唐江山的征战中,李渊明明比较看好长子李建成,却为什么让次子李世民手握重兵,结果埋下了兄弟相争,玄武门兵变的祸根。李渊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这么做?

历史固然是由胜利者书写,历史固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很不幸,我们还是要在被人精心打扮过的小姑娘身上寻找蛛丝马迹,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凭空瞎想,自以为合理的推断,更不靠谱了。

李建成在李渊立代王为隋帝,自己受封唐王时,就被册封为唐王世子,合法的唐王继承人。李渊立国称帝,也正式册立李建成为太子。自古我国的继承人制度,立长还是立贤,始终是个最具争议的话题。当然,理想主义肯定认为立贤才是王道,任何人都知道立贤的好处,也可以列举大量朝代、家族、乃至小家庭立贤为继承人后,如何蒸蒸日上的。

但是,实际操作中,立贤的麻烦在于“贤”的标准,贤不贤的谁说了算?人都有私心,都有实际困难,都要吃饭。袁世凯要称帝,多少人认为他已经贤到非称帝不可了?王莽就是凭着天下贤名才得以篡汉。蔡京、秦桧不贤何以为相?李渊自己家儿子中谁才是贤,你说李元吉会说李建成贤,还是李世民贤?你喊李渊说自己儿子老大不贤还是老二不贤?所以说立贤只是美好的理想主义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实际操作的标准,都是有异样心思的人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借口。

谁都没有事后眼,未登大宝之前,谁也没本事看出杨勇杨广谁更贤明,玄武门之前也没人能判断李建成、李世民谁更贤明。即使事后,杨广贤不贤的还是充满争议,人家开凿大运河,当年怨声载道是真实的,但两千多年来养活无数国人,至今还在国民经济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难道不是真的?!杨广、李世民坐上那个位置,不贤明的地方肯定有,但是谁能保证已经除掉的杨勇、李建成上位就一定比他们贤明?反倒是他们的死,证明他们在心术和手腕上,肯定不如李世民。古人明白这种道理,所以无可争议,大家都没得话说的立长才成为继承权的主流。

李渊只是根据当时的主流价值观选择了立长而已,对老大老二,倒是很难说更喜欢谁,不喜欢谁,毕竟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后来李世民犯规,一直逼着史官把起居注给他看——起居注这东西,记录皇帝的言行,就是后世编史的原始材料。按传统,按规矩,别说你李世民活着别想看自己的,死了后儿子、孙子都别想看你爸爸、爷爷的;这个原始材料,是留给隔上起码一个朝代的后世史官去编唐史用的。李世民脸皮厚,非要看,当时负责这事的是褚遂良,不胜其烦,大概也怕李世民因此给他穿小鞋,就编了一个副本给他看。

不论这副本和正本有何区别,就是这么一下,后世就都觉得唐朝这份起居注显然就没什么权威性了,因此已经被打扮修饰过了。倒是李世民自己手底下有个人,在秦王府记录过李渊起兵的三百七十四天的流水账,叫《唐初创业起居注》。这种私人学史,自己习惯性记录的流水账,当时也没多少人重视和注意,记录的人就是自己一种文字记录的习惯,未必有什么目的性,反倒成了后世觉得最权威的记录。

那么官方起居注,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跟后来满清那位不要脸的十全老人一样,瞎编瞎改不知道,最起码人无愧于唐太宗的大格局,可能没怎么提隐太子李建成的功劳,也可能抢了隐太子的一些功劳,但是还真没说李建成有什么不贤明的地方。

按《唐初创业起居注》,唐初创业那些年,李建成的功业,看不出比李世民差多少。不过武德五年,太子长吏魏征,倒是有给隐太子的折子,意思是秦王功高,太子还需要多在军功上面下点功夫;于是隐太子跟李渊讨了平定山东刘黑达的差事,来平衡一下与李世民的差距。那么说明当时的情况,李家两兄弟这方面业绩,起码在太子平山东后,大致是齐平的,并没有什么李世民打了大一半天下的说法。

李家是陇右大族世家,起兵太原,李渊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立代王为帝。那时杨广还在江都好好的呢,却被尊为太上皇,也只是李渊一家之言。天下可是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尘烟,李渊只不过是比较有优势的一股,当时的地盘,也就山西陕西。占领潼关是李建成,打下长安有李建成,攻克洛阳是李世民。后来平山东又是李建成,唐朝建立后隐太子已经负责朝廷的日常运转。就是说李渊是皇帝,他是常务副皇帝,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唐国那么点疆域,也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李渊和李建成太过按部就班,李渊本来就被裴寂架着反隋的,当了唐王,也有点到哪算哪的意思。李建成跟老二关系不好,大概也是本能的觉得李世民手里军权过重,得削权;反正我是没看出他有肉体消灭李世民的打算,应该是想自然过渡后,给李世民一点颜色看。然而是不是要李世民死,起码是看不出有多大紧迫性,只是和李元吉一起,在李渊面前,跟李世民互相下烂药。

李世民就不对付了,时间越拖,对他越不利,他也是一股势力,手底下那么些人得罩着,得吃饭呢,李建成不待见自己,如果即位后,能有好果子吃?这里面有个关键,生逢乱世,李世民的重兵不是李渊给他的,而是在战争中自己积累发展起来的。李建成是长子,是太子,要结交河东各路英豪,主要负责统战工作,负责国家运行,做行政工作。看看他手下文有魏征,武有薛万彻,也不是没自己的班底。可他是太子,他的就是家里的,还要负责全面工作,而李世民可以专心军武。这时的大唐政权,内忧外患多的是,李渊只会想到上阵父子兵,怎么可能嫌那个儿子兵多?

李渊和李建成的反应,是根本没想到李世民会直接动武,这是他们的心理惰性,就玄武门之变的结果看,李世民的准备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长期的准备。除了他自己的嫡系部队,玄武门的守将都完全听命于他,以及当时李建成李元吉的卫队,没有别的任何军队有反应。负责李渊的皇宫防卫的御林军都没有反应,可以让一身血的尉迟恭走到李渊面前,连声逼问让不让位。长孙氏一介女流,都已经持长剑由秦王府入宫,迅速控制后宫,说起来简单,这里面要事先无声无息收买勾连多少人?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的,还有一半是他打的,却惨遭李世民灭门
若不是死于非命,此人绝不比李世民差到哪里去!
李渊钦定的太子是李建成,为何又让李世民坐大,以至于兄弟相残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二•第三章6.大唐太子李建成「功成名败」
历史真相:3、玄武门之变
杨文干事件,是不是李世民布下的一场自编自演的大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