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上偷偷在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被这样的词语形容,对于我国古代的官员们来讲是莫大的荣幸。

而在我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中,涌现过许多这样的官员,他们的好名声或被留在史书中,或被百姓们口口传颂。

如一代清官宋朝包拯、被称为海青天的海瑞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好官。

不过,在辽代有这样一名官员,他并不是很有名,但却是真真正正能担起“两袖清风”这个形容。他叫做张俭,简朴到竟能穿着粗布衣服上朝,影响力之大,连皇帝都为他敞开国库的大门。

张俭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皇帝为他做出这样的事?而又是怎样的皇帝,能容得下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大臣呢?

为选良臣打下基础

要了解张俭的故事,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提拔他的这位明君——辽圣宗耶律隆绪。

历史中,对辽国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凶狠彪悍的契丹族,会有人好奇,这样彪悍的民族真的会出现明君吗?

事实证明,会。辽圣宗确实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可能提到辽圣宗大家也会有些许的陌感,但他的母亲你一定不陌生——杨家将故事中头号“反派”萧太后——萧绰。

萧太后在辅佐儿子登基之后,并没有像其他掌权的女性一样剥夺儿子作为皇帝的权利,而是教他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来治理国家。

耶律隆绪从小就天赋异禀,11岁登基后逐渐也展现出了治国的才能。萧太后见此大喜,便全心全意地辅佐儿子。由于萧太后无私的辅佐,辽圣宗逐渐成为了一名十分优秀的皇帝。

具体有多优秀呢?

首先他作为辽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辽国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对外开疆扩土,对内体恤百姓,解放奴隶、削减特权,与北宋签订“檀渊之盟”,这都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除此之外,他还十分有创新精神。不顾众人反对,改变了传统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辽、汉一家亲,健全科举制度,为之后民间人才向上输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功绩,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圣宗”这一庙号的皇帝。

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在选臣子的时候,十分的有自己的远见和主见。他对臣子最大的要求,除了忠心之外,就是能力和人品,这几样缺一不可。

在辽圣宗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朝中的大臣们几乎每个人都德才兼备且为人正直,再加上他为良臣提供的晋升途径,这些都为他之后觅得良臣打下了基础。

明君终遇良臣

在一次视察的过程中,辽圣宗遇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良臣——张俭。

彼时的张俭只是一个地方小官,并没有什么名气。但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俭。他的节俭在同僚中都已经出了名,所以当辽圣宗路过此地时,同僚立马就像辽圣宗推荐了他。

按理说,辽圣宗前来视察,地方官是要送上大礼的。不过张俭的这位同僚为辽圣宗献上的大力,竟然就是张俭。

他和辽圣宗表示,本地最大的宝贝就是张俭,这引起了辽圣宗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被地方官称为宝贝,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接见了张俭。

张俭见到辽圣宗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般唯唯诺诺,而是做到了不卑不亢,这令辽圣宗对他十分的刮目相看。再加上他十分真诚,就完全打动了辽圣宗。

所以,这次视察过后,辽圣宗就把张俭带到了朝堂之上,并决定予以重任。对于反对张俭的大臣,他也会第一时间出面为张俭解围,确保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良臣能够顺利发挥所长。

事实证明,辽圣宗做的是对的,张俭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虽然,耿直的性格使他和部分大臣关系不佳,但由于他出色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再加上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于皇上的忠心耿耿,使辽圣宗更加的喜欢,并且重用他。

不仅如此,张俭的优秀品格——节俭,也在朝堂上刮起了一股蔚然之风。

人如其名的张俭

说起这位一朝宰相,就不得不提起他节俭的作风了。

他有多节俭呢?作为权臣,他竟然能做到一顿只吃一道菜,就连皇帝赐菜,他都连连拒绝,理由是这样做太过铺张浪费。

一般官员的官服都是由丝绸制成的,而他则不同。他觉得丝绸实在太过昂贵,这钱花在百姓身上更合理。于是他每天都穿麻布衣服上下班,这让皇帝大开了眼界。

因为在古代,权臣之间都会有所攀比,比如谁的官服做得更好、谁用的东西品质更高等等。但张俭跟大家比的似乎不是这些,他比的,是谁能为百姓做更多的贡献。

正常来说,做官所得的俸禄足够他一年到头锦衣玉食,不愁吃穿。可他却把所有的俸禄都节省下来,去接济穷苦人家。

不仅如此,他做的还是匿名的好事。许多被他帮助过的人家,都不知道一直接济自己的人,竟然是当朝赫赫有名的张宰相。

后来,圣宗去世,临终前托付张俭一定要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辽兴宗。

这个辽兴宗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花钱,这一点让张俭觉得很不舒服。

自皇帝儿时起,他就不停地规劝皇帝,让皇帝多加节省,辽兴宗也是从小被他看着长大的,一旦有不节俭的事情发生,就有可能挨张宰相的手板,这给年幼的皇帝留下了心理阴影。

直到皇帝已经成年后,他也十分地敬重张俭。不过,自小到大皇帝都有一件十分好奇的事——老师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上朝,他究竟是真的十分节俭呢,还是做了很多件同样的衣服来骗我?

于是某天,趁张俭不注意,他偷偷地在张俭的麻布长袍上烧了一个洞,想看看老师发现之后会不会换掉这件衣服。

张俭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而皇帝因为政务缠身,也渐渐把这件事情给遗忘了。甚至后来。

为开拓疆土,辽兴宗跑到军营里待了一整年,等回来的时候,早就已经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一直等到他回来再次看到张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年多之前烫的那个小洞竟然还在。他惊得下巴都要掉到了地上,不由暗自佩服,老师真是表里如一。

不仅如此,他对老师也有些愧疚。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实验,导致老师穿着这个破了洞的衣服上了一整年的朝。

他决定弥补老师,于是将国库的大门打开,让老师随意挑选、随意试穿。不仅是布料,连金银玉器等也随老师挑选。

可张俭却仅挑了两匹布出来,他表示,自己只需要做一套新官服,这样接见使臣的时候,不会太尴尬,也算是全了皇帝的一番美意。他表示,自己作为朝臣,还是带头节俭的为好。

他还劝诫辽兴宗,还是不要大动干戈的为好。因为一旦打仗,百姓定会流离失所,连这破洞的衣服都穿不上,每餐一个菜也吃不起,甚至可能会饿殍遍野。

听到张俭的话,辽兴宗更加羞愧了。从那时起,他便改掉了自己奢侈的坏毛病,学着张俭由奢入俭,并将张俭视为圣人,事事询问。就这样,君臣两人共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结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身居高位,却知民间疾苦;大权在握,却仍简朴如初。张俭这种一心为民、不奢靡浪费的美德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他的行为也值得现在的官员们去借鉴。

只有做人民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艰苦朴素,体察民情,才能真正体会到百姓更需要什么,也才能真正做到“为民做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偷偷将宰相衣服烧破,过一年发现破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皇帝偷偷在宰相衣服上烧个洞,过一年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皇上偷偷将宰相衣服烧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皇上偷偷在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命:打开国库
​皇上偷偷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皇帝偷偷派人烫坏宰相衣服,发现破洞一直在,下令:将国库打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