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冠华有多强?成功预言法国投降,毛泽东:他一文能顶两个坦克师
“三天后,巴黎将不战而降!”
1940年香港的一家咖啡厅里,当各界名流与中外记者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乔冠华的一句话瞬间就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记者们一股脑围了过来对着乔冠华拍照,各界名流纷纷交头接耳,好奇是谁说出如此无厘头的言论。
为什么说乔冠华的言论“无厘头”?因为当时的德国与法国打得正热火朝天,当德军来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前,大家都认为德国会就此放弃,自然巴黎也就没有投降的必要了。
图|乔冠华
这也就是为什么咖啡馆众人觉得乔冠华这番言论无厘头的原因了,大家都等着看三天后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出丑。
乔冠华见状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非常肯定地掐灭烟头,对众人说道:“这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的,诸位请看以后的报纸好了。”
令人意外的是,三天之后巴黎上空真的升起了德国纳粹的旗帜,拥有坚固防线的巴黎主动投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大家都感到震惊不已,同时也想起了乔冠华在咖啡馆的预言。
随后,乔冠华发表了《法国的崩溃》一文,他在文中说道:
“25日太阳出来的时候,在西线依然是美丽的河流,美丽的田野,但西线消逝了。”
图|乔冠华
这篇文章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乔冠华一生的传奇经历不止于此,作为登上联合国讲台的新中国第一人,乔冠华镇定从容的表现令人钦慕,面对记者的提问时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洒脱更是令人敬佩,那么这个乔冠华究竟是何许人也?
乔冠华预言“巴黎投降”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有依据。当时正值二战爆发的前期,乔冠华非常喜欢研究当时欧洲战场的战况,为此他专门阅读了德国的《战争论》,并且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不断推敲。
乔冠华下了很多心血去研究欧洲战场,巴黎之所以这么快投降,是因为法国政府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军事的角度去判断,欧洲战场上的阵营划分也远比单纯的正邪两方复杂得多。
图|一战里的法国
一战里,法国拼光了一代人,国土变成了废墟,最后获益最大的却是英美两国。等来到二战的时候,法国在军事上已经陷入颓势,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并不会走老路,再一次选择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利益,才是西方国家最大的初衷!
乔冠华正是看到了法国的这一特性,所以才敢大胆地预言“巴黎投降”,而“咖啡馆预言事件”也成为了乔冠华众多的高光瞬间之一。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就比如大家熟悉的“苏北的鲁迅”宋泽夫,民族英雄陆秀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还有和乔冠华并称为“二乔”的胡乔木。
图|如今的盐城
在当时,乔冠华的家庭算是相当殷实的,他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士绅,乔冠华自幼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1919年,年仅6岁的乔冠华进入私塾学习,后来又进入了盐城第二高等小学、盐城淮关中学学习。由于学习成绩太优秀,乔冠华上学的时候跳了几次级,但依旧是班级中的尖子生。
1929年,乔冠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了同届中年纪最小的学生。16岁就考上了清华,哪怕是在教育资源如此充沛的今天,也足以称得上是“神童”!
随后,乔冠华又前往了日本留学,并且在日本参加了革命活动,也因此受到了日本反动派的驱逐,不甘心的乔冠华又前往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乔冠华在德国留学的时候遇到了好友赵一肩,两人凑在一起“不务正业”,利用一切时间钻研军事科学,时刻关注着欧洲战场上的一切动态。
图|克劳塞维茨(cí)
志同道合的两人还研读了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满于此的乔冠华又自开新课,开始研​讨欧洲的战争史和军事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并且不断地对欧洲和世界的地理、历史展开讨论和思考,这一系列研究都为乔冠华日后发表那些不同凡响的评论文章奠定了基础。
当时德国的哲学体系远远领先于世界,在康德、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探索和研究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出现更是将德国哲学推上了新的巅峰。
1937年,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我国土,残害我同胞,乔冠华以笔为枪,化身革命斗士,在《时事晚报》上发表了大量抨击日本等法西斯国家残暴行为的文章,此时的乔冠华出任了《时事晚报》的总编辑。
图|日本侵略者
1939年,在廖承志的引荐下,乔冠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历史的报复》、《斯大林的大手笔》、《沉寂不是和平》等文章让乔冠华名声大振,《时事晚报》也在乔冠华的带领下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刊物,拥有了一大批的坚实粉丝。在当时那个充满了激情的年代里,乔冠华犀利的言辞、富有激情的政论和独到的见解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乔冠华的名气越来越大,拜读他文章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毛泽东,毛泽东一样很喜欢看乔冠华的文章,曾有人在交谈中和毛泽东谈起乔冠华,毛泽东称赞道:
“他的文章很好,分析得有气魄,一篇文章有如千军万马,我看他的一篇文章,足足能够顶得上两个坦克师呢!”
图|毛泽东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其实也很喜欢乔冠华的文章,乔冠华的文学水平也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和赞赏。
当时乔冠华的笔名是“乔木”,他用这个笔名发表了许多著名文章,文学家冯亦代也是乔冠华的粉丝,他曾说道:
“每读一文,心头如饮一瓢清泉,不仅彻凉,而且眼睛也跟着放亮起来……我对他狂热倾倒,只不过是当时年轻人中的一员而已。”
看来当年的年轻人也追星,只不过他们追的都是有文化、有思想、有性格的名流。
图|冯亦代
“乔木”这个笔名给乔冠华带来了莫大的名气,但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因为盐城还有个胡乔木,也是写得一手好文章。
乔冠华用“乔木”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刚好被胡乔木的妹妹看到了,妹妹当即就激动地给“乔木”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收信人竟然是乔冠华,此后因为这个笔名,乔冠华和胡乔木也时常争执不休,最终还是毛泽东出面才平息了这档子事。
由于胡乔木长年在延安工作,所以被大家称为“北乔”,常年在重庆、香港活动的乔冠华则被称为“南乔”,南乔和北乔两个人的性格也称得上是“南辕北辙”。
图|胡乔木
胡乔木作风严谨、思想深邃,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文章,毛泽东就曾夸赞他“靠乔木,有饭吃”,乔冠华也曾高度地肯定胡乔木:“写文章、搞文件,我们十个也顶不了一个胡乔木!”
乔冠华的性格豪迈洒脱、不拘小节、思想开阔、睿智超群,文风明快活泼,令人拍案叫绝!
乔冠华和胡乔木都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才子,都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重用和信任。
后来,“南乔”和“北乔”一起来到了北京工作,虽然说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同窗,但时常还是会因为“乔木”而互不相让。
图|乔冠华
为了妥善处理二人的矛盾,毛泽东专门叫来了二人,为他们“断名”!
毛泽东先是问南乔的原名是什么,他老老实实地回答乔冠华,毛泽东随后说道:
“这个名字很好,以后你就叫乔冠华,仍然姓乔。”
接着毛泽东又问自己的大秘书胡乔木,问他原名叫什么,胡乔木也如实回答了,毛泽东点点头说道:
“你嘛,本来姓胡,可以恢复胡姓,以后就叫'胡乔木’好了!”
就这样,“南乔”留名,“北乔”留姓,毛泽东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情,胡乔二人也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此后两人常来常往,成为了好朋友,两人的“乔木之争”也成为了流传文坛的一件趣事!
图|周恩来
1942年,乔冠华来到了重庆《新华日报》任职,主要负责“国际专栏”,在此工作期间,乔冠华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两人成为了默契十足的工作伙伴兼知己。
在此后的大半生里,乔冠华和周恩来并肩作战,一起见证了我国外交格局的变化,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谱写出了众多的华美外交新篇章。
时间来到1949年,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极其振奋人心的一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彻底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同年11月,乔冠华出席了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图|联合国五常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就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为了迅速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因此,首次亮相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存在。
1971年11月,中国代表团抵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联合国总部礼宾司司长科尔莱立即走上前来对乔冠说道:
“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向乔团长一行表示欢迎和良好的祝愿!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已安排在纽约市中心的罗斯福旅馆居住,如代表团还有什么要求,我将大力协助。”
随后乔冠华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且表示中国代表团希望可以在机场发表讲话。科尔莱很快就做好了准备,乔冠华从容不迫地来到广场发表演讲:
“中国代表团是本着友好合作的愿望而来,是为寻求世界和平而来,是愿和美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而来。”
图|左一乔冠华
11月15日上午,中国代表团首次走进了联合国会议大厅,大会主席马利克当即宣布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到来,乔冠华跟着科尔莱径直来到了“中国”标牌的座位前。
就在乔冠华准备落座的时候,很多友好国家的代表团团长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记者团们见状也围了过来,向乔冠华询问,有记者问:“乔团长,你能不能讲讲现在的心情?”
乔冠华听到记者的提问后,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仰头大笑,豪迈爽朗的笑容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乔冠华又笑着说道:“你看,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图|仰天大笑的乔冠华
乔冠华的这个回答相当漂亮,完美地体现出了大国风范,虽然中国代表团是第一次出席,但是乔冠华丝毫不怯场,气场强大、自信十足。
随后大会主席马利克站出来维护了秩序,又上台发表了讲话,再一次对中国的到来表示欢迎,法国、智利等国家代表团代表也相继发言,上台表达了自己的欢迎以及对中国的赞赏和敬佩。
最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代表团代表乔治·布什居然也走上了讲台致辞,他说道: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联合国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了大多数联合国成员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的历史时刻来到了!”
图|乔冠华在联合国大厅
在听取完众多国家的发言后,最后登台的便是中国代表团,这也是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合国讲台,登台发表讲话的人正是乔冠华。
为了准备这次的发言,乔冠华在与会前是废寝忘食地研究、撰写演讲稿,做足了一切的准备后,才充满底气地站在了联大讲台上发表了激情昂扬的讲话,等到他发言结束的时候,热烈的掌声久久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之中。
乔冠华的“仰头大笑”也成为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被当时世界各大媒体称为“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
图|乔冠华
乔冠华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其政论不仅成为了指点迷津的明灯,其品行更是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乔冠华打过交道的人,都被乔冠华的魅力所折服,但同时,也被乔冠华的真实所触动。
乔冠华一生写下无数经典文章与政论,他在写文章的时候,最离不开“烟酒”二字,早在40年代初的时候,乔冠华就养成了深夜写稿的习惯,那个时候的他经济状况不算太好,生活状态也非常随意。
因为长时间宅在家里写文章,乔冠华头发越长越长,他也懒得去理发店打理,就任由头发肆意生长,最后竟然根根直立在头顶,人们见了他就戏称他为“怒发冲冠”。
乔冠华写稿的时候,一手执笔,一手拿烟,手边还要放着酒杯,一边写一边吸一边喝,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成就了无数的经典。
冯亦代作为乔冠华的“头号粉丝”,自然不忍心乔冠华这样生活,于是干脆把乔冠华接到了自己家里,可是没过多久,保姆就来告状,说“乔先生成了仙”。
图|冯亦代
为什么保姆这么说呢?原来是乔冠华一天下来不好好吃饭睡觉,除了看报纸就是写作喝酒,保姆担心他的身体,趁他不备拿走了报纸,没想到一转身的功夫,乔冠华就又坐在沙发上继续看报纸了。
等到晚上的时候,保姆眼看着乔冠华睡下,但是一眨眼的功夫乔冠华就又开始看书了,保姆心里就感到非常纳闷,莫不是乔先生喝了太多的酒,成了“酒仙”?从此,乔冠华“酒仙”的外号就传开了。
乔冠华爱喝酒,毛泽东也知道,1970年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的时候,毛泽东想要找几个笔杆子公开发声明予以谴责,周恩来一连找了好几个人,写了好几篇,但都没让毛泽东满意。
最终周恩来找到了乔冠华,乔冠华将自己关在宿舍里一边喝酒一边抽烟,很快就完成了初稿。毛泽东看了以后非常满意,笑着问乔冠华:“李白斗酒诗百篇,你写出这篇文章,喝了多少茅台酒啊?”
图|陈毅
不仅乔冠华爱喝酒,周恩来和陈毅也喜欢时不时来两杯,久而久之,三人就成了酒友。其实周恩来一般是不喝酒的,究其原因大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和陈毅、乔冠华在一起,三个人都相当放得开,酒也就不知不觉喝多了。
乔冠华不用说,满腹文章,陈毅也不是一个粗俗的人,周恩来更不用说,三个人凑在一起喝酒,气氛热烈,又聊得开心,喝多了也不会丑态百出,反倒是妙语连珠。
一到喝酒的场合,周恩来就会问这么两句话:“陈老总来不来?”“叫乔老爷来参加。”
陈老总大家都理解,那为什么要喊乔冠华“乔老爷”呢?原来是50年代末有一部喜剧名字叫《乔老爷上轿》,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就取得了大众的强烈反响,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喜剧片,乔冠华因为性格幽默,同时也姓乔,所以就被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打趣为“乔老爷”,乔冠华对于这个搞笑的外号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图|喜剧《乔老爷上轿》海报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乔冠华担任邓小平的副手。邓小平的生活作息非常健康,早睡早起,不过乔冠华是个“夜猫子”,经常赶不上吃早餐。每次错过早餐后,乔冠华都拍着胸脯对邓小平保证,自己明天一定起来用餐。
但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乔冠华还是一样赖床,邓小平就每天早上7点起床以后去乔冠华房间外面散步,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高喊道:“乔老爷,起来吃早饭了!”引得众人大笑不已。
虽然乔冠华有些坏习惯,但是大事面前他从来不含糊,跟随周恩来工作多年,从来没出过纰漏,一直都很好地把握着分寸。
图|左一乔冠华
周恩来从非洲访问回来后,乔冠华为了迎接周恩来,特意在北京机场策划了一场活动。
当时周总理坐着车缓缓地驶出机场,司机发现人群越来越密集,摸不着头脑的司机只能慢慢把速度降下来,就在这个时候,乔冠华模仿着小学生的姿势,端端正正地迈着正步走到车前,侧身45度面向汽车,表情夸张地大喊道:“热烈欢迎周总理!”
连日来因为工作疲惫不堪的周恩来,一下子就被乔冠华滑稽的举动逗笑了,瞬间也觉得不拘束了,出访的疲惫也消失殆尽。
图|乔冠华
周恩来的地位很高,成就也很高,所以大家对周恩来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周恩来却更喜欢大家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他,在乔冠华这里,周恩来可以卸下所有包袱,做一个快乐简单的普通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人的感情愈加坚定!
乔冠华一生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1973年,乔冠华在毛泽东的亲自点名下恢复了工作,一回到工作岗位,乔冠华就开始整理旧作,将他在三四十年代和建国后写的一些文章与政论翻了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做了修改后,编纂成了《乔冠华国际述评集》,成为了研究当时社会局势与国际局势的重要著作。
图|前外交部部长乔冠华
1974年11月,乔冠华出任了外交部部长,代表着中国形象和中国人民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其自信从容的外交作风完美地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
可惜的是,乔冠华不幸得了癌症,癌细胞不断地扩散,临终前,党中央派人来医院看望乔冠华,让乔冠华深受感动。
1983年9月22日,这个曾经预言了法国投降,被毛泽东赞为“一文能顶两个坦克师”的天纵奇才,就这样怅然离世了,享年70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3年乔冠华去世,中央发40字讣告,章含之悲痛:我没力气活下去了
乔冠华匿名分析局势,毛主席阅后评:他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
乔冠华到底有多强?联合国大会仰天大笑,毛泽东:一文顶两坦克师
73年乔冠华有意华盛顿联络处主任一职,毛主席:乔冠华不能当大使
进入联合国的最初岁月(上)
“狂人”乔冠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