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胜利,4个中国人被日本军界称为军事家,但却是三个半军事家
中国经历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付出了3000万人伤亡的代价,总算把日本人赶回了自己的国家。
在与日本人作战的过程中,中国的抗日将领“逢敌必亮剑”,虽然当时中日工业实力有巨大差距,但是他们依然带领部队英勇作战。比如郝梦龄、张自忠、赵登禹等高级将领,都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日本军界一直都坚持认为是美军和苏军将他们击败的,对中国军人的付出不屑一顾。这一点在战后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也可以看出。
“得到敌人的肯定,是一名将军实力的体现”。虽说直到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也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但是仍然有四个中国人被日本军界称之为军事家。
这四个人分别是蒋百里、杨杰、白崇禧、刘伯承。日本人认为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其中刘伯承元帅就是日本人口中的“半个”军事家。
刘伯承
作为中国的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有着辉煌的军旅生涯。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12岁开始接触新式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之风席卷了神州大地,刘伯承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投身民主革命。
1912年,刘伯承考入了苏军政府创办的将校学堂,开始学习军事知识。在这期间他熟读了很多中国古典兵书,《孙子》、《吴子》等兵书的内容更是脱口而出。
毕业后跟随孙中山的革命军南征北战,1916年的一次作战中,刘伯承的右眼不幸中弹,由于靠近脑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坚持不打麻药,强忍着疼痛完成了手术。之后主刀的军医都称赞他为“军神”。
随着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刘伯承开始逐渐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坚信只有红色革命才是挽救中国的道路。
土地革命时期,刘伯承曾经被派往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深造。学成归国后,刘伯承协助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在我军创办了短期军事培训班,刘伯承负责讲授暴动方略、游击战、运动战等课程,可以说我军早期的游击战理论和刘伯承有很大的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担任我军129师师长,在山西地区与日军作战。刘伯承指挥过的好多战役都被各国军校编入了军事教材。
1937年,日军在山西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战略要地娘子关。日军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昂,娘子关危在旦夕。
八路军总部命令129师前往娘子关东南,在日军的侧后方寻找机会歼灭日军。10月25日,刘伯承亲自带领警卫班到七亘村勘察地形,因为这里是日军增援娘子关的必经之路。如果被动的防御,我军可能会有较大的损失,但七亘村地形复杂,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刘伯承把七亘村伏击战的任务交给了386旅旅长陈赓。日军的一队骑兵前来侦查,陈赓下令放过这队骑兵,重点打击日军防守薄弱的辎重部队。26日上午9时,日军的辎重部队赶到,等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后,陈赓下令开火。
子弹从四面八方向日军射去,由于地形狭窄,日军的重火力无法展开,只能狼狈逃窜。这场伏击战歼敌300多人,并且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而我军只有10人伤亡。
但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不敌日军,娘子关失守,第二战区总指挥汤恩伯致电刘伯承,国军已经决定放弃娘子关,劝129师也撤退。
但是刘伯承分析日军的意图之后,认为日军必然会追击撤退的国军,七亘村是日军追击的必经之路。“用兵不复”是用兵之常理,但是刘伯承却反其道而行之,日军已经在七亘村遭到了一次伏击,这一次他们不会想到此处还有伏兵。
27日,日军再次经过七亘村,129师官兵沉着应战,再次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日军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两次,十分恼火,记恨刘伯承多年。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指挥的129师还有过很多次胜仗,比如奇袭阳明堡机场、神头岭之战、林南战役,这些战斗极大地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挺进大别山,21天内长途跋涉千余里,解放了11座城市,华北地区局势被一举扭转。
刘伯承是我军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至于日本人为什么将其称为“半个”军事家,估计是因为刘伯承没有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吧。
但是我们必须肯定刘伯承的129师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谁说敌后战场就一定比正面战场更轻松?
白崇禧
白崇禧于1893年在广西桂林出生,是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与李宗仁一起被合称为“李白”,由于用兵如神,被人称之为“小诸葛”。
白崇禧5岁就进入了毛庆锡创办的私塾学习,从小学习天赋异于常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1907年,白崇禧考入了广西陆军小学,当时有1000多人报考,他考了第六名。
辛亥革命爆发后,白崇禧加入了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跟随赵恒惕前往了湖北与北洋军对峙。1914年,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带领广西军队打到了山海关附近。后来也与蒋介石和地方军阀进行过战斗,成为了广西的割据势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军事实力和国情差异,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等战略思想。为此,白崇禧还写下了《游击战纲要》一书。
白崇禧指挥过诸多战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南会战。1939年,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先后沦陷,中国的抗日战争非常依赖国际援助,其中西南地区的滇缅公路、滇越公路成为了中国军队的生命线,大量军用物资从此处输入中国。
日军决定进军广西,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11月13日,日军在海军的配合下,突袭了钦州湾,日军登陆后,马上向南宁进发。
由于当时南宁守军薄弱,这座省会城市在日军的猛攻下失守,日军趁势攻占了桂南要隘昆仑关。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决定发动桂南会战,收复南宁,命令白崇禧担任指挥。
白崇禧将中国军队分为三部分,北路是杜聿明的第5军,负责主攻昆仑关。东路是蔡廷锴指挥的第44军和66军。西路是夏威指挥的4个师,主要负责阻击日军的 增援部队。
日军的参战部队是第五师团,这支部队号称“钢军”,第五师团主力负责守卫南宁,最为精锐的42联队负责守卫昆仑关。除此之外,昆仑关守军还有炮兵大队、骑兵中队、战防炮中队,昆仑关注定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杜聿明的第5军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组建的德械部队,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战斗打得非常胶着,杜聿明指挥第5军在重炮和装甲车的掩护,猛攻昆仑关。日军也纷纷向昆仑关增援,但是均被白崇禧早已布置好的阻援部队击溃。
但是日军依然负隅顽抗,杜聿明切断了昆仑关的补给线,最终在突击队的配合下终于收复昆仑关。这场战役歼灭了5000多名日军,其中击毙了日军的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随后后来日军的大批援军赶到,局势对白崇禧开始不利,最终国军宣布撤出广西。虽说桂南会战以国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战斗中,白崇禧指挥部队消灭了大量日军精锐力量。
不仅仅是桂南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都有白崇禧的身影。尤其是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采纳了白崇禧诱敌深入的策略,歼灭日军两万余人。武汉会战中,白崇禧在后期接替指挥,造成了日军31486人伤亡。
白崇禧主要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虽说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之间的大型会战都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战斗中,白崇禧充分发挥了国军的优势,扬长避短,给日军带来的极大的伤亡。
所以,白崇禧的能力也得到了对手的肯定。
杨杰
与白崇禧和刘伯承不同,杨杰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指挥作战方面,他是一名军事理论方面的人才。
1889年杨杰出生在云南一个医生家庭。6岁开始在大理的一家私塾学习。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赔款让全国人民苦不堪言。
在私塾老师的教导下,杨杰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道理。杨杰原本要报考京师大学,但是由于耽误了行程,只能报考云南陆军速成学堂,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在校期间,杨杰不断接触新式思想,逐渐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屡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后来他又进入了保定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由于成绩优秀,杨杰获得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杨杰最开始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学习,在预备学校里,他结识了蒋介石,并在1909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后来蒋介石被下放到部队进行锻炼,杨杰则通过了考试,正式成为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兵科的一名学员。
1911年,杨杰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云贵一带作战。在杨杰为唐继尧出谋划策,在大鱼塘布置包围圈,歼灭了大批敌军,这便是滇黔战史上著名的黔东大捷。后来又成为了云南讲武堂骑兵科的一名教官。
1916年,杨杰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将,担任北京大总统府陆军部顾问,他本想利用自己在军事上的学识报效国家,结果却被官场的黑暗泼了一盆冷水。于是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杨杰认为自己的军事知识还不够,于是再次前往日军,并考进了日本陆军大学进一步深造。杨杰的成绩非常优异,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力分析中外战史。
日本陆军大学经常让学员参与陆海空军事演习,以检测学员们的指挥能力。杨杰在演习中表现出了教科书式的指挥水准,并得到了天皇的赞赏,毕业后天皇赐予了他一把军刀,当时只有毕业成绩前三名的学员才有这种待遇。
回国后,杨杰跟随蒋介石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军事造诣要比一般人要强,让他指挥部队作战多少有点大材小用。
1931年,杨杰担任陆军大学校长,从此开始了自己军事理论的教育生涯,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指挥人才。
杨杰不仅军事领域出类拔萃,更是一个爱国军人,由于与何应钦不合,最终被撤职,何应钦后来签订“何梅协定”,杨杰得知情况后大骂:“简直是赤裸裸的卖国,低能到卖都卖不成。”
杨杰还曾担任军事考察团团长,到欧洲各国进行军事考察,斯大林多次接见他,称他为“战略专家”,非常欣赏杨杰的著作《蒙古骑兵之性质及使用方法》。
后来杨杰又回归了陆大,担任教育长。抗日战争后担任中央训练团教官,并撰写了《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上百万字的著作。
尤其是《军事与国防》成为了杨杰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人民的国防”、“人民的战争”这些概念。杨杰的好多理论都是略带共产主义思想,所以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事实上,杨杰确实对共产党的很多观点是比较认同的,1943年还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南方局成员密切联系。
1949年9月18日,杨杰在香港被毛人凤派人暗杀。一代军事天才死于国民党的枪下。1982年6月,党中央追认杨杰为烈士。
蒋百里
与杨杰一样,蒋百里也是一位在军事理论领域非常出彩的军事人才,与杨杰不同的是,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教育家。
1882年蒋百里出生在浙江一个世家大族。家人从小重视对他的教育。1899年,蒋百里曾经参加过桐乡县“观风题”考试,并获得了“超等第一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进行求学,在日本求学期间积极与中国学生联系,组织了“浙江同乡会”。并与同乡共同创办了《浙江潮》杂志,宣传进步思想。
1905年,蒋百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毕业,并带走了天皇的佩剑,因为只有毕业成绩第一名的学员才会被奖励天皇的佩剑。
回国后,蒋百里协助清东三省总督筹建新式军队。后来又被派往德国交流学习,成为了兴登堡手下第一名连长,后来晋升为德意志帝国国防军第七军营长,对于德国军队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回国后,蒋百里被任命为北京禁军管带,辛亥革命后,成为袁世凯的总统府一等军事参议。1912年,又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蒋百里将《孙子兵法》与西方近代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毛奇、伯卢麦等人的著作相结合,写成了《孙子新释》,使这部中国流传前年的兵学经典更加与时俱进。
1933年,蒋百里以私人名义前往日本进行考察,对日本国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断定,中日之间必然会发生全面战争。回国后,积极制定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国防论》出版,后来以蒋介石特使的身份访问德国、意大利。回国之后发表了《日本人》、《抗日基本观念》,提出中国与日本之间应该打持久战,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拖垮日本,不要急于与日军正面对抗。
1938年10月,蒋百里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为了陆军大学的建设,到处进行爱国演讲,积劳成疾,于11月4日与世长辞,日本人眼里的中国第一军事人才从此陨落。值得一提的是,蒋百里是爱国物理学家钱学森的岳父。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军事人才,而日本人认为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多少有点目光狭隘。
国民党里,薛岳、李宗仁、孙立人、胡琏、杜聿明等人都在抗日战争中给日军带来了重大伤亡,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其带领的部队让日本人闻风丧胆。
共产党里,林彪、彭德怀、粟裕、朱德等人也都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他们建立了新中国,击败了人数、装备、后勤均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尤其是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扬我国威。
难道这些人都不算是军事家么?所以针对日本人这一言论,本人并不认同,只能说他们没能看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军事家远不止“三个半”。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人为何说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算半个,另外3个是谁?
日本评价“中国有3个半军事家”,刘伯承算半个,另外3人都是谁?
日军评价“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算半个,其余三人是谁?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算半个,有一人没上过战场
日本至今只承认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算半个,其他三位是谁?
日军眼中,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