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每年3200吨核废料,占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最后怎样处理的?

中国每年3200吨核废料,占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最后怎样处理的?
www.163.com 2023-11-16 10:1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懒羊羊
编辑|懒羊羊
前言
中国每年产生约3200吨的核废料,这些废料的辐射时间长达上万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潜在威胁巨大。
面对如此庞大的核废料处理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和技术手段呢?
新型核废料处理技术是否能有效降低辐射风险?
中国处理核废料的智慧之举
核废料的产生源于核电站中核燃料的燃烧,尽管核能被称为清洁能源,但其副产物核废料具有极高的放射性,需要特殊处理。
早期,人们会简单将核废料制成固态后深埋地下,如印度曾花费巨资建设储存基地。
但这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的放射性可持续上万年,单纯掩埋无法阻隔辐射,可能污染地下水源。
而且储存上限有限,难以长期应对日益增加的核废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简单掩埋的劣势,于是开始探索更安全的处理方案。
现如今主流的处理方式是提炼再利用,先用化学方法分离核废料中的有价值核素,减少其放射性。
分离技术经历了从早期的溶剂提取到今天的离子交换居等多种手段的发展。
不同元素需要不同的分离方法,对过程控制要求较高。
分离后的产物可回收作为核燃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剩余的低放射性核废料可制成玻璃固化,大幅降低其活性,防止环境泄露。
玻璃固化剂配方也在不断优化,提高核废料的固化率。
部分国家则选择暂时贮存,等待未来技术进步实现无害化处理。
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处理核废料的新思路。
一是建立分类收集系统,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不同类型的废料需要分类存放。
二是开发新型玻璃固化剂,提高核废料固化效果,优化玻璃成分,增强其机械强度。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先进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新工艺,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源头减量,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经验。
处理核废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各国都在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向提炼再利用和最终无害化的方向发展,实现长期安全处置。
这需要科技进步与国际合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现在我国每年生产的核废料占全球整整三分之一!
那么我国现在具体又是如何处理如此巨量的核废料呢?
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方式
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高度重视着核废料的安全处理。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3000多吨核废料,这些废料中,有一部分属于低放射性废料,剩余的大多为中高放射性废料。
面对数量巨大的核废料,我国采取了储存、运输和再利用三方面的应对措施,但真正有效处理核废料的技术难题依然存在。
在储存方面,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有多个规模不等的核废料储存场所。
这些场所位于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采用了多层的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外壳、通风系统、防辐射层等。
储存后的核废料还需经过固化处理,在其表面形成玻璃化的保护层,这可以提高长期储存的安全性。
但专家指出,储存只是应急手段和过渡方案,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核废料的潜在环境威胁。
在运输方面,我国运输核废料主要依托专属部门下属的核废料运输中心。
该中心配备有数十辆专用的核废料运输车辆,车辆设置了双层容器结构、防辐射隔离层等严密防护装置。
不仅如此,中心还制定了核废料运输管理办法,对车辆技术标准、运输路线、人员培训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但运输只是核废料管理的一环,无法解决核废料的本质问题。
针对核废料的深层次处理,我国科技人员正在研究一些前沿技术方案。
比如在数千米深的地下岩层中建立核废料的永久处置库,这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隔离和封存方式。
除此之外,在核废料的再利用方面,中国研发的“启明星二号”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这标志着中国核废料处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启明星二号也无法处理核污水等复杂的废料形式,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尽管我国在核废料的储存、运输和部分再利用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要彻底解决核废料带来的严峻环境问题。
处理新的复杂废料形态,仍需要科技工作者持续发扬奋斗精神,开拓创新,这是我国核废料处理面临的长期挑战。
那么这些难以被消灭的核废水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
核废料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个时代,人类首先想到的是核能的巨大用处,却没有意识到它同时带来的隐患。
核废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核反应堆中的乏燃料,二是核燃料加工过程中的废料。
这两类废料放射性非常强,主要含有铀、钚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可达数万年,属于是长寿命放射性废料。
以我国为例,作为能源大国,每年产生核废料高达3500吨左右,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这些废料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广泛污染。
因此,各国对核废料的管理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特殊容器装置和地下储存。
可是,任何处置方案都无法百分之百杜绝泄露风险。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就是一个教训。
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确保核废料不会危害环境。
除技术问题外,核废料处置还牵扯到政策和伦理方面。
核废料的危害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会影响到数代人的生活。
针对核废料处理,各国也进行了长期探索,最常见的处置方式是固化,将废料封装于钢制容器或混凝土中,还有一些国家选择地层处置,在地下几百米处建设永久储存库。
但任何处置方案都存在潜在风险。
之前,美国政府认为,在地下数百米的稳定岩层中进行处置,可以有效隔离放射性,确保人类环境安全。
但是,美国核监管委员会的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必须考虑到未来十万年可能发生的地质变迁,没有任何计算机模型能对这样长的时间跨度进行准确预测。
万一发生水资源渗透、地层移位等情况,则会对地表环境造成灾难性的辐射泄露事故。
因此,核废料处置方案的科学性和长期稳定性必须继续接受检验,任何处置场所都需要建立详尽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开发镭射器等新技术,破坏核废料中的放射性核素。
而核废料的产生与核能开发利用密不可分。
它带来的危害可能会影响数代人的生存环境。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防范核废料的危害。
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能解决这一难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年3500吨,需要213万年长江水净化,各国都头疼的核废料,如何处理
中国每年3200吨核废料,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些废料是如何处理?
核废料的前世与今生
《核废料,把你投放何方?》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2021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题)
日本专家表示:中国处理核废料的方式“太硬核”,我们国家学不会
我们的核废料该去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