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谋略不及郭嘉,为何却是三国第一高手蜀汉崛起他功不可没
绮诺志维历史昨天19:50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虽然在历史上,刘备进占西川过程,诸葛亮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大,但在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方面,诸葛亮确实居功至伟。《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只简述了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举措,主要是拟定了刑法颇重的治国条例,并与法正有一番辩论,这一点正史中也有相似记载。其实,诸葛亮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措施更值得后世学习。那么,诸葛亮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过哪些措施呢?
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稳定经济,首先就要重视农业发展,并且高度重视水利。在这方面,诸葛亮采取了哪此措施呢?
先说一说维护都江堰。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岷江洪枯水位差异大,会导致洪涝灾害。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奉命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堪称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从战国时到今天,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依旧在灌溉农田,可谓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水利工程。除了修建者李冰父子外,对都江堰贡献最大的当属诸葛亮。在诸葛亮之前,政府都缺乏对都江堰长期而且有计划的有效管理。诸葛亮特派了1200兵丁专门把守,并设置官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创了历代朝廷设都江堰专职的先河。
据《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曾专门为治理都江堰制定法定法规,有一份诸葛亮签署的政令拓本,内容详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还是掏挖深度都有具体描述,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
更令人吃惊的是,诸葛亮当初立下的维护法规,竟然被严格执行了近2000年,到如今依然原样执行,因为岁月无数次证明了这份法规的行之有效。正是诸葛亮对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了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今天“天府之国”的美誉扩大到了整个四川盆地。
除了都江堰,当年诸葛亮在成都平原还兴建各类灌溉设施,时人称为“诸葛堰”、“小诸葛堰”,并且在各地筑堤以防水患。据民国《成都志》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故老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在诸葛亮政策下,农地较少,农业落后的蜀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农业可以使国民经济稳定,但要致富很难。庞大的军费开支,显然不能仅靠农业税提供。如何才能使民富,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收入呢?诸葛亮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首当其冲的是纺织业——支柱产业蜀锦。
蜀汉发展织锦有哪些自然条件呢?本来,秦及西汉二百余年,中国气候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此时蜀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以上,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适宜农作物生长。这里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地下水埋藏浅,下挖2到3米就有地下水。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发展蚕桑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东汉三国时期,中国开始转入了第二个寒冷期。此时黄河流域及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气温普遍下降,亚热带北界南移,使得原有的中原丝织品生产中心南移,终于在三国时期被成都取代。
当然,蜀锦能得到大发展,政策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诸葛亮发现,解决财政困难,必须通过生产并出口蜀锦,才能拓宽收入来源,保障军费供应。在诸葛亮的鼓励和坚持下,蜀锦生产迅速发展。诸葛亮不仅在蜀国的势力范围内大力推广织锦产业,还亲自向少数民族赠送蜀锦以及蜀锦的纹样图谱,并派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号召各民族织锦,扩大产量。据说,流传到后世生产蜀锦用的织机也是诸葛亮发明的。
同时,为了保障蜀锦出口,诸葛亮在入蜀之后不久,便选择集结大量的士兵与民众将蜀地与周围地区的交通打通,修复了损坏数年的连接四川与陕西的栈道。蜀锦最大的直接出口市场是东吴,蜀汉利用便利的长江干支流水运,使蜀锦从成都顺利运到江州(今重庆),再从江州沿三峡东下,运到东吴的江陵(今荆州)、夏口(今武汉的武昌)、建邺(今南京)等地,这些地方事实上成为蜀锦的批发集散地,由此分销到东吴其他地区和曹魏境内,甚至通过水路远销至其他国家,当时最远到达了西亚各国,蜀锦也就成为当时主要的对外出口的物资。
曹魏王公贵族对蜀锦也是十分喜爱,包括曹睿本人在内,对蜀锦欲罢不能。曹魏的蜀锦除了少量从东吴购进,多数通过走私直接从蜀汉进口。两者距离近,运输费用降低很多。虽然蜀锦消耗量很大,但直到蜀汉灭亡,库存还有20万个彩锦,由此可见,当时那里的纺织业是多么发达。
除了蜀锦外,盐和铁也是蜀地的特色产业。盐是蜀地出产的一个重要产品,而制盐业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个行业。诸葛亮非常的关心盐业发展,时不时的到现场进行观察,亲自改进了煮盐的设备,足以见得他对这个行业的关注。蜀地的炼铁工艺已历经数代的传承,锻造工艺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良。诸葛亮命当地的制刀名将蒲元造刀三千把,刀刃锋利,可以如割草那般轻易的将坚硬竹筒削断。蜀国军队需要大量的兵器,为提高效率,蜀地工匠研发出炒钢这项工艺来加快炼钢的效率。传说诸葛亮亲率领将士去蜀江运水用于淬火,因为水质能影响刀剑淬火成效。刀剑淬火与炒钢这两项锻造技艺,都是蜀地工匠蒲元率先发现的。
重视农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视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诸葛亮这种“重本而不抑末”经济政策,使得面积、人口双弱小的蜀汉,能够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使得蜀汉能够在频繁的战争后恢复国力,保障正常运转,即使他离世的数载之后仍能凭借着国家强大的财力支撑来对抗其他国家。诸葛亮或许不是出色的军事家,至少很难称得上超一流的军事家,甚至有人认为他奇谋尚不及郭嘉。但他的产业政策显示出当时无人可比的才智,不但在后汉三国时期首屈一指,即便对于今天的经济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凭何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
四川成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看完真的会自豪
锦官绮丽耀古今
[穿越历史聊经济]诸葛亮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中国通史.诸葛亮治蜀》文字稿及视频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