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门武学史话

道门武学史话

  道者,空虚而灵性,精微而神奥。 老子曰:"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虽为宇宙万物之母,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触之而不得,惟一气存之也 。 老子谓之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道由此自然而无为,混沌鸿朦,忘时空之易数。

  然茫茫自然之间,静极而动,"太无"生变,微明渐显。《太平经》曰:"一者,道之根也,气之始也。" 道之一气因以蒸熏缭绕,生生化化,其间经五劫成毁,历三气、三境、三宝、三洞所以成焉。

  老子曰:道生一(一气固存于太极中),一生二(阴阳二气开合沉浮)二生三(天地与人谓之三才)三生万物(三才既滋、万物斯备)。道统天地,归宗老君,道门尊之为太上道君,即老子也。《古镜录》曰:老子无世不出,初出于上皇之时,号金阙帝君;出黄帝之时,好广成子;出文王 时,号安邑先生;出武王时,号叔子;出汉初之时,号黄石公;出文帝时,号河上公……。老子有多种名号,以各种尊神大仙为化身广传道义,历华夏数千年而统道德主沉浮,其神可知也。无怪乎儒释道三教并尊而如来释迦儒宗孔圣俱承其教惠而服其德也。

  老子名聃,字伯阳,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时再度降尘临凡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一李树下,故指李为姓。尤异者时其母已孕之八十一年,且从胁而生。因落地已是白发苍苍,故曰老子。周昭王继位时,招之任守藏室史官,管理王宫书经典籍,掸尘整点之余,便潜心研习,智慧由是累积猛增,鉴往知来间,洞悟许多人世妙理。儒圣孔子游学中,曾专程拜访之,探讨道义,受益良多。其后常甚感慨,曰:"老子其犹龙乎!" 孔子把老子精言详加阐述后 ,传道冉雍、荀况、韩非、及西汉贾谊以下,是为道教儒学派。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子不忿周室逐渐衰微失道,便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关,传守关令尹喜《道德经》上下篇后复归道山。

  道教之先于佛教传言更奇,或曰西土妙乐王后曾梦遇太上道君怀抱一婴儿,乞赐为胎而生王子,王子聪慧仁慈,博施广爱,为度世难而弃王座,修行于普明香严山 。历三千二百劫得证仙果,号" 清静自然觉王如来",即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也。又经亿劫,终成"玉帝",被尊为"玉皇尊"。千年后,宋徽宗曾诏改其佛号为"大觉金仙"。至今仍有玉皇观供奉之,不论僧道俱顶礼于座前。

  中国文明学术史上有两大革命时期 。宋儒理学兴盛以前 ,更有东周末年春秋战国之际第一个百家争鸣之灿烂文化时期 ,儒道、墨法、阴阳、纵横 ,百花齐放 。其中老子虽主张"无为",但智者低语自胜高言,《道德经》以数千言而总纲概言天地自然之至理。其精微之论述,使周秦诸子学派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 及道家三洞四辅十二类仿佛皆为其细目也。《道德经》一书又名《老子》,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道家之圣典,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仅英文译本便有四十余种,五千言《道德经》虽文笔极其隐晦,微妙费解 。然其倡导纯朴自然、避免暴力、以柔应刚之人性向善论等丰富精神食粮 ,对人类思想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

  自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老子前世),著 《黄帝内经》( 以〈素问〉、〈灵枢〉两大部分为主)留遗后世以尊生重命起 ,道义便和凡尘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素问-保命全形论》曰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自秦汉而魏晋南北,道家皆以升仙为重,忽略修命之实课者多 。老子之后 ,鬼谷先生王翊传苏秦张仪等名士于战国 ,度茅盈三贤于华岳 。后经紫阳真人周义山 、紫虚元君魏华存开茅山一派千古道德 。魏夫人后,八传而至贞白先生陶弘景 。贞白先生集道学医学养生于一炉 ,尊生思想始得以渐主道门 。陶祖遗《真诰》宝典于后学,又数传而至白云子司马承祯,更是承前启后 ,把黄老之学推到了空前之高度 。白云子之著述《道体论》、《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汇集了道家各宗思想之大成。其中《坐忘论》更是以科学客观的方法高度概括了当时的道学哲学思想。书中强调"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而能得健利且道心长存者 ,则能"神形虚融 ,体无变灭 ,形与道同"。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千百年来华夏子孙注重现实、尊生重道之思想 。此外 ,其《复气精义论-导引篇》还以生动之笔墨分析了人体内部运化,如"上下相承,气之原流,升降有叙","五劳之损,动静所为;五禽之道,摇动其关",展示了现代劳逸结合并注重体育锻炼之"贵生"思想。为强调导引之重要,贞一先生还指出:"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在于宣通 。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 。户枢不蠹,其意信然。"把以前道教思想纯脆从意识上下功夫之神学镭内容发展到注重形体保健 ,给空洞深邃之《道德经》注入了通俗、简朴、物质之内容。无怪乎深为当时希望求得真正"长生不老"术之一代女皇"则天皇后"及唐睿宗李旦召请,数度入宫传授养生之道。《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 :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亲受符篆 ,前后赏赐甚厚"。其死后 ,还谥号"贞一先生"。须知《书》曰:"精一"乃儒经之奥义;《金刚经》言:"三味"系佛释之慧果;而"贞一"者,道体之玄明也。受封若是,可谓时人尊贤之隆焉。唐时,继两汉魏晋南北隋朝,国学儒风固旺,而释教于中土亦佛经寺庙遍天下。天台华严"净土",南能北秀"唯识",堪称极盛也,而唐室犹自称老子之后,追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道之至尊亦可见一斑也 。

  孟子《尽心篇》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由是观之 ,儒道之结缘不仅于孔圣"犹龙"说也 。至北宋濂溪先生周敦颐在石守道、胡安定、孙明复等赵宋诸儒共同努力中 ,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利用道家宇宙本体论及佛释心性学说以宣扬儒家之纲常伦理,揭开了宋代理学之序幕 。后至程子明道,更吸取三教精华而以老子思想为主,将中国学术推至第二高峰 。程明道亦由此被尊为宋学之祖 ,并繁衍出其后之程朱陆王各学派 。与此同期 ,由于希夷先生陈抟及其传人穆修、李之才、邵雍精研《易》理 ,阴阳八卦学说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为后世功家武技之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随其后 ,名山洞府,丹道之术有南张(紫阳伯端)北王(重阳中浮)之说先后兴起。南宗五传而至武夷散人白玉蟾广开炉鼎 ;北宗至全真七子 ,前后俱得大光 。一时间,道德理学蜂起,以至后人言儒典之精深 ,曰佛法之正觉者 ,皆谓为得"道"矣 。

  继宋而后,外夷时主神器,国祚数易。虽至明而还汉姓,亦奸宦不宁,道统因以日衰焉 。然道心不禁,卫道之风亦由之盛起,道家武学由是而衍生骤长 。至元季,全真长春子开龙门一派,兼修丹道养生及功家武技,并深蒙元帝成吉思汗之赏佩,钦设长春宫奉之。长春师兄马丹阳六传而至张三丰已是明初。三丰游历甚广,陕西终南山、金台观、蜀中的青羊宫、云贵的平越、吴越的南京城、合州二仙台、安徽的鹤鸣山、辽东的懿州等俱有其踪迹。三丰曾慕名专访抗元吉地合川钓鱼城古战场,并于其近左周敦颐布道圣地铜梁洞二仙观潜修多年,师从濂溪再传弟子火龙真人学习了富含太极阴阳至理的通背拳、火龙拳等技艺,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内家拳,在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里,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确指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濂溪先生周敦颐博古通今,集儒释道精髓于一生,是我国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从、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思想的开创者。张三丰至此兼习陈致虚冯一元南北两宗之长,集"犹龙"派邵雍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及全真龙门内练精丹,外摄四气之养生术于一身,融会梁唐宋以来僧俗道各家拳械技击,详参细研之后,发展成适合黄老思想之内功柔拳,即太极长拳十三式也 。及明弘治年间 ,八代宗师张守性在六祖隐仙张三丰长拳十三式之基础上结合华佗五禽戏及峨眉十二桩等内功技法,创编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构成了道门缠丝艺之雏形模式,充实并完善了武当内家拳法之内容 。继之有龙门派九世弟子柳华阳,柳真人师从大觉灵光佛冲虚子伍守阳习丹道 。柳华阳集僧道两家之精微,著《金仙论证》一书,详实论证了内功小周天之修炼方法,解决了内功修炼中打通任督生死玄关之难题。因其书在道门流传较广,影响十分巨大。


  

  

  四川毕竟是天府之国,受北方游牧民族战火骚扰相对少些,川中道门内家武术得以在闭关潜修中步入鼎盛时期。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就是明朝中后期唐顺之先生。唐荆川公以文字武功之精少入统军仕途,官至兵部主事。因洒脱豪放的性格,不羁于官场体制陋习,青壮年时曾因“擅谒太子”被误为不轨而免除实职。荆川公遂能无官一身轻而偿云游巴山蜀水之夙愿。大明之季从皇上到庶民都有崇尚道教的风气,荆川公西游途中自然少不了与道门武学名流的深度交往,并在《峨眉道人拳歌》一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内家武学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成为内家武学史上十分重要的珍贵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为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数百年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一直被尊为搏击类内家拳的“撒放秘诀”。因见过大阵仗而相对开明的唐先生不像一般武林大师那样自密其术自神其技,而是以歌谣的形式广泛传颂之。这一下不得了,之前相对封闭保守中国武林由此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追溯现代各大武林流派历史,除个别附庸风雅贴在更早的历史名人膝下之外,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最多只能找到明末清初的根源。

  唐荆川公游历潜修十余年后,因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朝廷重新任命唐顺之出任江浙督军,指挥戚继光等名将抗击日军。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而成三十二式。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三十二式戚家长拳被带到中原及北方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中华武术的“南拳北上”说。甚至有个别明军士兵被俘变节或倭寇斥候侦探到明军操练方法而将其带到东瀛诸岛。

  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纯阳架通背缠拳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演变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臂、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

  道门武技于明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年间由峨眉道人、唐顺之、戚继光、王宗岳、陈洲同、张松溪、叶继美等广泛传流于民间。并由一代高手张松溪再度汇集南方各家之长,自成一派,于云贵川湘传布甚众。而叶继美之后,则以浙赣为主,俱皆名流辈出。

  道门武技既入民间,其黄老"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等垂训,自无由严律者。就松溪所传,贤良尚重,再而再三之后,则良莠相去亦远矣。窃官者假之以求大益,谋财者借此以图小康。道虽仙证,修悟在人,见利忘道,在所难免。呜呼!观闾宫阙,鼎炉烟淡;三清经轶,几人诵研。自明而后,道心渐渺 。白莲教乱,义和拳勇,鹬蚌莺蝉,果报多在不善 。哀哉,功家神技之星散。而尤可痛者,道心去远,上皇惊怒,而满清以来,盖无封赐也 。

  至余太师祖云嗣老道人(讳言其号,顶礼邱长春为十七世祖师),自称系道教龙门派青城弟子,因犯戒而逃离道山,遁迹江湖多年,六十余岁时游至大足宝顶,挂单自修,早晚演拳械于松涛深处。又数年,有龙水人任小禄者(余师祖),窃慕其技,常窥于侧。时老道人年将七旬,因修炼失节而遗患于身,每年春秋两季皆下山购药配丹。是年秋,天棼棼而晦雨连连,老道人疾发而药尽,无力外出。任祖尚年少,借故数度踟蹰近左,终得受命往市。至此而曲尽菽水于衽席间,每以天真笨拙蒙老道垂怜,因指示以吐纳超纵法 。任祖本有心人,妙悟自在不少,虽有藏真,老道人已是欢喜不禁,谓为良材,欣然间病自渐愈。此后,任祖事师尤为勤谨,任家略具富豪,财米自是不断供奉 。由是数年,老道尽倾内家艺业,悉传任师祖。惭愧者任祖本纨绔子弟,深山修业虽尽易其肢节,却全无道心之悟。清斋素食,早有不耐,及得神技,乃弃师而去 。从此海阔天空,深山剪瑾径,绣阁摧花,而外示道貌。是时余师公姚玉堂已得何庆山及陈习之两师祖(陈何二祖同学于庆山之父何武堂)所传峨眉化门缠闭拳,远闻任祖道功高玄,乃专程拜门,历数年尽倾祖业而得道门技。及出师之时,已是家徒四壁。幸其素因豪气干云,疏财仗义,而友朋至交亦是不少,在诸友之协助下购船置器,日纵丝网于珠溪,夜停渔火于路孔。风里来雨里去,不仅自给,还时常救济穷苦之人。后任祖事发,受害者传书联请川东高手数十人,配合官府几度追踪缠斗,终至搏杀任祖于龙水南山 。姚公闻次师门重罪 ,羞愧万端,为补师过,重伸道义,与师弟秦海江等更是发奋行道,并携群豪于路孔河边结盟聚义社且亲任龙头老大。几经艰苦奋头,终使师门重享盛誉于濑溪河流域。姚公亲老近幼,不避亲疏内外而同视以仁。时人相见常戏称为"姚打鱼",背地里皆尊之为"小宋江"也。姚公集峨眉武当艺业于一体,融缠闭道功于一炉而成"道门缠丝"拳艺,闲来课徒传道。于是远近英杰归附姚公门下者甚众。民国初年,有蔡文彬、尹术稀、吴敬周、赵文波、赵同城等从之,俱艺业超群而扬名军旅堂会。抗战期间从之习者有林康洲、周开文、蔡得泉、于天沛(余师)、姜治军、谢挥猷等 ,后皆各开香堂于一方。至今川中、川东、川南一带言技击者,多受其惠。余师天沛将斯技传于吾辈,前后已数十年矣。余师兄等虽大多六七十,年长几位已八十有余,然各立鸿志,克纯祖武,行道四方,竞光先贤遗德而不息。

  余赘述本门兴替,自任师祖之失德为恶,至姚师公之重振道义,意在以言道在人修也。感古语有云:"道在人弘修在己"。孟子亦垂"西子蒙不洁,则人借掩鼻而过 ;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之千古喻训。吾辈不合因先祖传功而失道,后人亦受技而忘味也。今道功虽已烟晦至甚,但得有志同道勤勉共奋,重光大道之日自在后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转载]太极拳源出武当道人张三丰
以武演道是武当的灵魂
古代道士隐居在深山老林当中,如果遭遇野兽山贼该怎么办?
道门宗祖:《老子河上公章句》诠释理路考
峨眉武术的稀有拳种——七步云脚拳
道德经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