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上先看 | 周亮工在印学史上的贡献

明末甲申之乱,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也是明末士大夫不堪回首的时代。此时各自的政治选择与义利取舍,将文人士大夫阶层分化成崇尚气节、以义自守与畏死幸生、失节降附的两大类,尤其是一些曾跻显秩的饱学之士,屈节仕清的经历成为令人惋惜的道德症结,其中慑于清廷淫威,身事两朝而内心又痛悔无绪的也不乏其人。'卓荦跌荡之材,夙负令誉'的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印学家、鉴藏家周亮工,遭逢丧乱,阅历兴亡,其在明清易代中的人生遭际,可视为当时严酷肃杀的社会环境中,心情复杂,最终动摇降附的入仕汉官之典型。

周亮工,明万历四十年(1612)四月初七生,清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廿三日卒。字元亮,号栎园、减斋,斋名赖古堂、读画楼。先祖自金陵(江苏南京)徙居江西抚州,后回金陵。祖父庭槐公又迁居河南祥符(今开封),周亮工遂占籍祥符。父文炜公(赤之)于天启二年(1623)任诸暨主簿,少年周亮工随父寓诸暨,结识了陈洪绶(老莲)。崇祯初在金陵与吴伟业(梅村)、黄宗羲(太冲)、万寿祺(年少)、陈子龙(卧子)、魏之璜(叔考)等名士交往,后回开封,苦读诗书。崇祯十三年(1640)会试中第三甲一百二十八名进士。越年任山东莱州府潍县令。时潍县'事繁丛弊,又为群盗薮',周亮工到任未满三月,即'理繁治剧,祛弊发奸'。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军围攻潍县,虽外无援兵,周亮工指挥若定,防御部署得当,与军民'誓死登啤守青阳楼者半岁,城卒赖以全',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周亮工授浙江道试御史不到十日,李自成(闯王)率农民军攻破京城,崇祯帝自缢,其闻讯后欲投缳殉节被家人救免,遂奉双亲隐居于南京牛首山。顺治二年(1645)多铎率清兵南下,南京城陷,周亮工归附新朝,为清军招抚两淮,先后授两淮盐法道、淮扬海防兵备道。后累官福建按察使、左布政使,居闽八年,以拯民猿、重士选为己任,颇有政声。顺治十一年(1654)擢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未几遭浙闽总督佟岱飞书弹劾,身陷囹圄,后幸遇诏赦获释。康熙初年任青州海防金事、江南江安督粮道,复遭劾奏去职。时文网日密,文人著述动辄得祸。周亮工沉浮宦海二十多年,经历了人生无数的艰难挫折,对自己选择入仕清廷,颇感歉疚。于康熙九年(1670),将生平所撰著作文稿付之丙丁,后对有以文字请属者,多婉拒,唯以把玩印章自娱。周亮工善诗,工墨竹,间作山水,嫣润秀逸。书法古拙奇逸,以行书见长,偶刻印。编著有《赖古堂集》《因树屋书影》《读画录》《闽小纪》《全潍纪略》《字触》《同书》《尺牍新钞》《藏弄集》《结邻集》《赖古堂文选》《赖古堂藏书》等。其中《印人传》一书,首创印家个体研究,成为印学研究者案头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与《赖古堂印谱》一起,在中国篆刻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周亮工好砚,好墨,好书画,好印章,精赏擅鉴,并广交天下名士,被'四王'之一的王时敏(逊之)誉为'风流博雅,为士夫之宗,精鉴之祖'。大画家石豁(髡残)称'栎园翁,文章诗画之宗匠也'。黄虞稷(俞邰)也称其∶'风流弘长,座客恒满则如孔北海。'周亮工在清初文坛艺林中的地位与影响可见一斑。其取前人'读画似看山,看山如读画'之意,筑'读画楼'于金陵秦淮河之南岸,贮有古今名画千余幅,古墨万锭。此外周亮工于印章一道尤为深癖,自谓∶'生平性酷嗜此,不啻如南宫(米芾)之爱石。'友人张遗(薇董)也称其'生平收藏印章不下数千方,远溯斯、籀,下逮文、何,选异拔优,非佳品不采,非名手不登'。康熙六年(1667),周亮工命子周在浚(雪客)、周在延(龙客)、周在建(榕客)等辑藏印成《赖古堂印谱》四卷,与明张灏 (夷令)《学山堂印谱》、清汪启淑(秀峰)《飞鸿堂印谱》合称为'三堂印谱',被奉为印林圭臬。

《赖古堂印谱》(又名《赖古堂家藏印谱》)汇集私藏明末清初篆刻家印作一千五百五十方,由陶姓僮仆任印拓之事。因精益求精,制作考究,'凡印必覆而神理始全,一失故位则全幅尽弃,故朱之极为不易,一岁中得全璧者仅廿五册'。《赖古堂印谱》所录均为周氏家族成员的姓名、字号、斋馆、收藏及诗文闲句,如'修竹千竿老一身' '微躯原许国 不是爱封侯''鉴己每将天作镜'等,以印寄尚,怡情见志。周亮工慧眼如炬,对篆刻鉴赏要求极高,尝曰∶'虽当世宗工巨手以姓名见赠,点画少未惬心,必面自商略,求为更置而后已。'故赖古堂所蓄之印,虽未注明作者,实集明末清初印家、印作之大成,充分反映出此阶段印坛的艺术风貌。

《印人传》为周亮工'未完之作',原为其题识叙印人梗概之文,殁后由子周在浚等兄弟从卷册中一一缮录,于康熙十二年(1673)汇集刊刻而成。《印人传》正文收文彭(三桥)、何震(雪渔)、金光先(一甫)、万寿祺(年少)、胡正言(曰从)、程邃(穆倩)、韩约素(钿阁)、顾苓(云美)及梁褒(千秋)昆仲、汪关(尹子)父子等明代中期至清初的印人传记共六十九篇,末附朱简(修能)、吴正旸(午叔)、吴迥(亦步)、归昌世(文休)、何通(不违)等'印人姓氏'六十一则,仅存名号与里籍,多为周亮工'知其印得其印,而传不暇以为者',是准备补充立传的一份名录,惜最终未能写就。

《印人传》三卷,又名《赖古堂别集印人传》,乾隆时横遭禁毁,嘉庆后始以《印人传》名世,然文多有篡改和讹误,非周氏之失。《印人传》虽非定本,而'四方操是艺以登其门者,往往待先生(周亮工)一裁别以成名'。《印人传》中的传主,既有生于早先,周亮工从未谋面者,如鼎鼎大名的文彭、何震等印坛鼻祖,也有与周亮工同时期,声名不彰,作品罕见者,如程其武(与绳)、李耕隐(破屋)、钦兰(序三)、郑基相(弘祐)等印人,均赖此书以传。他们的身份不仅有文人士大夫,也有出身低微、靠鬻印谋生的职业印人。凡是周亮工能接触到的'有志斯道者,必令奏刀,得其一章半篆,辄喜形于色。积久几至万颗,精遴之尚存数千,奇丽怪伟,工妙绝世'。对于一些印章与印谱俱不可得者,周亮工亦必多方搜索,从藏家手中钤盖'数章或数十章以归,时时展玩不释'。堪称乐此不疲。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书影

周亮工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了明代嘉靖、隆庆至清代康熙初年印坛人物的事略。后世学者对这段印学史的研究、引证,也大多基于该书的文字记载,异常珍贵。如文彭在金陵西虹桥得到四筐处州灯光冻,使'冻石之名始见于世';何震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梁表侍姬韩约素将刻印称为凿山骨等故事,虽有文学色彩,已成为印坛佳话。周亮工在该书中还穿插了对当时篆刻流派嬗变、风气习尚、印材使用和创作过程的评说,并不失时机地阐述自己的印学观,如赏评印家风格有'以猛利参者何雪渔,以和平参者汪尹子',透露出晚明徽籍印家人才济济状况的有'自何主臣继文国博起,而印章一道遂归黄山',以及何震印学箴言'六书不能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等,皆被后世学者广泛引用。周亮工从文化的角度提升、肯定了印章、印人的艺术地位与价值,确立'印人'之名,将印人视作一个新兴的艺术群体,独立于书画家之外,在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周亮工《印人传》书影

《印人传》不仅奠定了周亮工在印学史上不朽的学术地位,对后世印人传记体例影响深远。如汪启淑的《飞鸿堂印人传》(又名续印人传)与记录地域印人的黄学圯(楚桥)《东皋印人传》、张俊勋(宗果)《闽中印人传》与容庚、容肇祖《东莞印人传》,均循周氏编写格式,加上印人条目式的冯承辉(少眉)《历朝印识》、叶铭(叶舟)《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等,《印人传》具有开启来学之功。(本文原载《书与画》2022年第4期,文中印章非原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初学者、收藏鉴赏家周亮工
朱天曙|周亮工其人其书略述
从丁敬“润格”看清代篆刻市场
【印学讲堂】朱简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国印学史上最有关系而又最有贡献之人
周亮工用印欣赏,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