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临安城特展㉝|专家采访·黄滋:宋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userphoto

2022.12.29 浙江

关注


被采访人 / 黄滋

原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古建筑专家。

从事古建筑、传统村落、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等文物工作已三十余年。曾主持完成湖州飞英塔、武义延福寺等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程设计;受国家宗教局和国家文物局委托主持了尼泊尔“中华寺”、美国洛杉矶“干树庄园”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承建等涉外工程;参与西湖申遗、大运河申遗、良渚申遗及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以及援藏工程、援川赈灾抢救工程、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主持并完成“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古建筑营造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等国家和省内课题。

采访视频

宋代南方与北方的建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你就看北方的宋代建筑,现在留下来的晋祠圣母殿,河南的初祖庵大殿,这两个大殿和《营造法式》,你就看那个图录,没多大关系。《营造法式》是月梁,很漂亮,我们南方都是做的是月梁。像六和塔里面那些砖雕,《营造法式》里面图录上的砖雕只有在六和塔里有,其他地方都没保存下,那批东西非常好。”


其实南方和北方差异我认为比较大,因为尤其南方,比较细致和雅秀,南方主要是五代十四州这个范围。其实五代传到南宋这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文化发达区也在这一块,所以钱镠为南宋打下的东西,它不是无缘无故的。你就看从建筑,我们在杭州这些宋代建筑遗址挖出来,和五代的挖出来的这种结构做法真是一模一样。我们杭州五代的建筑大师喻皓,在建筑界是非常有分量的,当时建开宝寺塔,那边建不下去,请他到开封去的。我们杭州留下来五代的这些建筑,像灵隐寺双塔、闸口白塔这些建筑,它真正反映出来的结构做法,那是和《营造法式》书的图录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南方的建筑是按照五代的这套,《营造法式》这个营造体系制度,是按照五代来的。

灵隐寺双塔

闸口白塔

我们研究建筑,喻皓当时写过一部《木经》,《木经》有三卷,但书没留下来,很可惜。沈括他在《梦溪笔谈》上提到,他把建筑三分法分出来,基座、柱、盖,就是三分,是一个体系。

梦溪笔谈

为什么我要说《营造法式》这本书,在推行过程中,后来在南宋绍兴年间是在平江府重新刊行过,重新印过的,也就是说都在我们这个区域推行。

那你就看北方的宋代建筑,现在留下来晋祠圣母殿,比较典型的晋祠圣母殿,河南的初祖庵大殿,这两个大殿和《营造法式》,你就看那个图录,没多大关系。《营造法式》的月梁很漂亮,我们南方都是做的是月梁,你像六和塔里面那些砖雕,《营造法式》里面那个图录上的砖雕只有在六和塔里有,其他地方都没保存下,那批东西非常好。

晋祠圣母殿

初祖庵大殿

所以我们这一块的建筑和官式的东西、官府的东西很接近。尤其你看浙江的明清的祠堂,我认为是一直就传承宋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我们研究建筑第一部书就是《营造法式》,我们学建筑历史的时候,敲门砖学《营造法式》,就像欧洲《建筑十书》一样,到了清雍正十二年才又颁了一个叫《清工程做法》(《清工部工程做法》),建筑界就这么两本书,都(是)学建筑历史的必读的书。

清工部工程做法

《营造法式》这个书的出版,当时是王安石出的,王安石变法主要的目的是干嘛呢?杜绝贪污腐败,所以它里面编的最细的是工限和料例。工限,就是这个工,夏天是长工,冬天是短工。建筑分成8个等级,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房子,柱多少粗,多少高,瓴条多少粗,都有规定,梁多少高。加工一根梁要几个工都定好了。什么样的等级屋脊,几张瓦的高度,那个时候屋脊都是瓦脊条垒的,一层一层,一条屋脊,多少张瓦都给你规定掉了,多少个钉,多少斤钉都规定掉,他为了就是控制造价,为了杜绝贪污腐败,反过来这个书又变成这个建筑的制度的书。

到了南宋时候,在平江府重新印,因为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府和平江府两个最大的府,在平江府重新刊行,也就是在这边推广,他不推广就也不需要刊行。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杭州,临安城的建筑是和这个法式,就是官式的制度,是非常的有体系的。那么它也是有样板的,跟法式的关系,我就先讲这个关系,那么营造这个是第一个。因为城里的建筑有很多都是官府建筑,衙署、营房,只要这个官家拨款,都要按照官府的来的。民家那些当官的也按制度来,因为几品官,几开间,几架梁,都有规定的,门屋多少高,他都要按这个制度来,我觉得这个建筑跟这个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宋代建筑对后代的建筑有什么影响?

“明代的东西,它为什么和宋代最像呢?明代的包括雕刻图案也好,花纹使用都会跟宋代比较接近,比较饱满。……其实元代那时候有一个变革,包括它那个穹顶,就发券,穹顶来解决空间。”


我们是要看民间祠堂的这个结构的做法,因为我们说建筑,它柱梁体系是最主要的,我们说结构体系,就是结构体系是什么。它柱梁体系的那种结构和做法,它的图样和营造法式的图样,这个是最接近的。比方说我们杭州还有明代的住宅,就吴宅。

吴宅

我们现在看明代的东西,它为什么和宋代最像呢,明代的包括雕刻图案也好,这个花纹使用都会跟宋代比较接近,比较饱满。我当时做毕业论文做过元,研究过元代建筑,因为元代统治80年,在我们建筑史是把元代说成一钱不值的,后来我们老师对我说你做一下元代的,我在全国做了很多的调研。元代那时候有一个变革,就是我们的建筑都是这个叠梁式的,就下面一跟梁是最长的,那这样的空间就做不大。

到元代,它有一点变化,它在结构技术上会有一些转变,我当时研究可能跟蒙古族,蒙元人住那个蒙古包大空间有关系。我们都是有柱,他要开阔,所以他好多梁就采取了这个杠杆,杠杆可以就是一个梁,我们简支梁是两头弄了一层一层,这样弄成相对的,杠杆就可以短了。它有个转变,包括它那个穹顶,就发券,穹顶来解决空间。

蒙元是个外族人,到了明代的时候一切要恢复汉制,汉人的制度,所以明代的东西和宋代就比较接近,这有这么一个历史的关系,就是一切要恢复汉制,汉人的制度,就把蒙元这个外人统治东西把它…

清代是满族统治,但是满族统治,他的用官的制度是满汉共用的。但是我们清代为什么会演变,变革比较大从建筑上,就是从建筑的研究来讲,它的技术和工具又不断地发展。建筑材料越来越少,像我们建筑是越早期用量越大越粗犷,表现的手法越简洁,因为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你就看,我们唐代是吴带当风,没几根线,一幅画,像汉代石雕,霍去病墓的石马,很简单,就把它勾勒出来了,清代的雕得很细很细,这是需要工具的,因为建筑,一个是结构,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工具,它是综合性的发展你才会改变。

我们研究建筑要这么来,所以我们研究建筑看的最多的也就是看画。因为画是直接表达,反映一个社会的形态的。非常真实,因为我是从学这个门,我就喜欢看画,我一直就是从画里面来比对,这样才会把一个东西呈现得更加的完善。尤其宋徽宗办的这个画院,他用戒画,就是和我们这个轴测图有点像的,靠的戒尺,他画得比较精准,尤其是那些细部。它反映像比方说这种栏杆形式,比方说这个踏步的构造,比方说那种门窗,比方说地面那种铺装,那一点问题都没有,肯定是这个非常地写实的,一定它是有的才会从那里来的,宋画是很值得你把它引过来的。你看从我们,宋画,因为我们研究建筑,我们这边宋代建筑根本就没留下来,那么我们说做明清建筑,明清建筑屋角都翘那么高。宋代建筑就没翘那么高,没翘那么高,那他的画出来的东西,后来我们原来出土物没有看到过,我刚才讲的吻兽和套兽,和这个大吻等等。那么后来到90年代我才注意收集,我也收集了很多,这些东西收出来了才和宋画对比,宋画画的就那个样子。

后来我们又拆了一个宁波(的建筑),因为我们所有的明清建筑上这个只有清官式那个上面有个小走兽,分等级,最高有9个11个,那么宋代都有了,那么我们最早发现在什么地方?是宁波天封塔,下面出土了一个银殿,就这个银殿,这个银殿上面就非常地写实。

宁波天封塔

银殿

南宋临安城建筑主要承袭五代,它与唐代建筑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自己认为唐宋是文化和艺术的双峰并峙的阶段,不能说谁高谁低。唐诗宋词,那我们研究建筑也如此,就是唐宋这两个(阶段)确实是非常的。唐代型定好了,宋代发展得很成熟,到后期就没有(新的变化)了。”


我们研究建筑历史,唐代是定型定好了,宋代是发展到很成熟了。所以从我们研究建筑历史,到宋以后就没有多大的名堂了。包括我们老师讲,我们自己认为唐宋是文化和艺术的双峰并峙的阶段,就不能说谁高谁低。唐诗宋词,我们研究建筑也如此,就是唐宋这两个确实是非常的。唐代型定好了,宋代发展得很成熟,到后期就没有了。唐代的作用非常大,唐代定型,宋代再又发展了,到后来,曲线没往上走。

从城市来讲,我为什么讲这个它跟唐代的变革呢,因为我们说宋代开始,因为唐代是,城市是里坊制,里坊制是分的,不仅仅封闭,他居住的人也是分开的。到了北宋开始,坊巷制已经开始变化。但这个北宋的变化,真正这个坊巷制的型也是在南宋,到了南宋的城市才变得坊巷制,真正形成成熟。从城市来讲,所以它官民合居,社会变革,商业才起来,它能够流通了。就是它这种市井不断地平民化。官民合居了。唐代是分的。非常严格的,它是按照这个制度分得很严格,包括管理也很严格,几点钟要关门的,你出不去了,那这个坊巷制就开放了,那商业就起来了。那这是我觉得就是跟这个跟唐代的是比较大的变化。

杭州你就看那个地图和原来开封的地图完全不一样,杭州的地图,它不像北宋那个城,还是跟唐代那个比较规规整整的,我们就是更加的自由了。我觉得这才是这个市井,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成熟。这是我觉得这个城市的变化,把两张图你拿来一比较,你就比较出来它的城市格局的变化。这种城市格局变化,主要是从上层变的。到了南宋重文轻武,发展经济,这个艺术不断地繁荣,包括这些你看城市里面各种各样的,三六九等的,耍杂的,都很多了,那社会就很丰富了。这个是从城市角度变化,酒肆,欣欣向荣。像北宋还比较规规矩矩的,虽然北宋已经破壁了,已经推行坊巷制了,但它格局制度还是不一样,到了南宋彻底就是放开了。这个是我觉得才是由南宋把这个文化经济推向高峰的,越来越发达是有关联的。


您在以往的实际工作当中,对于宋代建筑的保护复原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案例?

“后来做德寿宫的时候,第一,那我就是要尊重考古,尊重文献,这个是最起码的;我当时院里那么多人,我说,我们要跟考古的依据,文献的记载(相结合),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我们要结合浙江留下来的一些宋代建筑的结构做法;第四,要参考宋代的绘画;第五,才是我们自己对宋代研究的积累,这样来研究这个建筑。”


我最早在79年在修金华天宁寺。金华天宁寺元代的,元延祐六年(1319)的一个建筑。但是它整个结构体系是一个宋代体系。所以那个时候在做这个,当时在全国这种大修的项目几乎没有,那么全国这些各路的大专家,各个高校,像同济的,清华的,以前叫南工的,像中科院的,像这个北京所有专家都到现场来看,像徐伯恩和郭黛姮在金华住了,我跟她为什么很熟悉,在那住了一两个月,就我们在现场所有的每个构件测绘,他们当时在编写《营造法式》注释,因为注释是要用实物来验证的,正好那些构件拆下来,所以她那个上面很多的照片用的就是天宁寺的那个,元代那个建筑照片,所以我就后来就对这个宋代东西就比较感兴趣。

金华天宁寺

后来到了82年,又有个机缘,做湖州飞英塔。湖州飞英塔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一个塔,这个塔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塔中塔,它里面有个石塔,外面有个外塔木构的,一个这个是石头的,是木构的。然后这个外塔的里面有回廊的,外面有回廊,其实这个塔,它是一个佛一样。那么到了第四层,楼板抹掉,到这一层,这个石塔是在这层以下,这是端平年间的,这是绍兴年间的,大概相差70来年,它的建造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很奇特。当时我就在做这个塔的复原的设计和维修。

飞英塔

再到后来我又做了松阳延庆寺塔,这是北宋的,我都做的早期的。所以对宋代东西比较有感觉,对全国的这些宋代东西也看的也比较多,这个是北宋淳化三年,像这个塔刹都是原作。都是原来的,就是北宋时期的。因为它这个上面,红岩壁里有南宋人的题记,有元代的题记,明代的题记都有,这个塔很难得,非常好。

我们做的其实最经典的应该是一个新复原的,沈园。

沈园

沈园第一期工程很值得看,就原来那个园,因为沈园做了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就是原来这个陆游和唐婉在这里邂逅的,有那个葫芦池,就那部分,像双桂堂那些建筑,那我们觉得是做的最经典的。那个时候的速度也没现在那么快,所以宋代做的比较多。后来做杭州城北那个望宸阁,那也是宋式的,有机会去爬爬的,我就觉得那个自己觉得做得不错的。

宋代做的比较多,就是一直在思考这个,所以你看我做的这些建筑的形式都会有变化,我不会做一个模式的东西拿来套的,我觉得这样没有创意,因为任何一个建筑都有它,因为建筑也在从地上长出来,它是一个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东西你无论是,你像这个望宸阁是在一个山地,它是杭州的北大门一个标志性建筑。

望宸阁

后来做德寿宫的时候,第一个那我就是要尊重考古,尊重文献,这个是最起码的。我当时院里那么多人,我找来说,第一个我们要跟考古的依据、文献的记载,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我们要结合浙江留下来的一些宋代建筑的结构做法,第四个参考宋代的绘画。第五个才是我们自己对宋代研究的积累,这样来研究这个建筑。

杭州这个德寿宫中间这组建筑,它要求要复原一组原汁原味的,就杭州的老百姓和这个官员,那是很长时间的愿望,就到杭州能说看一组真正的宋代建筑的一种形态。这个时候你做就要比较严格,一些细部的处理,对吧。我自己现在每天去看,我觉得现在它其实那个工艺,瓦盖的最好的还是个门,你看那个屋檐的曲线做得都非常好,里面那些还不如它。我们说建筑是有等级的,有制度的,然后它的考古是有柱网的,我们把这个结合研究八九不离十。而且德寿宫的建筑高度,它在《思陵录》里面是有记载的,多少高,这样的高度结合起来,只不过那个斗拱用几等材,这是没有的。没有的话,那么一组建筑一定是个群体,所以我当时,他们图第一稿出来以后,我就开始改,图都是我自己改的,我觉得中轴线和两边的配殿、栏屋它要分成等级的,包括那个瓦,他们一开始都一样大的瓦是不行的。大殿最大,配殿和宫门次之,廊庑再次之,至少要三等。那他说施工不好做,但无论不好做,我们要分出三等,用材也要分出三等。中国是讲次序的,讲等级的,这才是把它这个方案慢慢地形成。

相比于北宋时期的建筑,南宋临安城的建筑是否在规制规模上做了简化?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代,悬山和歇山,这两种形式是最多的。这种建筑表达出来东西比较舒展一些,舒展就是人的气,更加舒展放松。硬山顶就比较硬硬的,很拘谨。那庑殿顶,就会比较威严大气一些。而歇山顶,从造型来讲,它的屋脊多,面多,变化好看。……我们觉得审美意识是在转变的,……这种外在的美和表现的美,我觉得是宋代和唐代最大的变化。”


节省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无论是高宗和孝宗,这个问题我和何忠礼老师再三地探讨了很长时间,他就说这两个皇帝非常非常节俭。也就是从上层开始就平民化的一种发展的定位,所以一个越开明的国家,君主越平民化。这个是我觉得跟南宋这种开放这是有关联的。

所以他对建筑,虽然说当时说“行在”,其实他后来在这建造的宫殿,他还是从节约这个来的。有关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你去采访一下何忠礼,他研究得很深。而且他有很多的文献记载,包括有很多的活动,他就要求不能这么做,他一直都研究文献,我们是研究建筑,文献里面记载很多很多,包括用的材料,这个是我觉得跟这个是有关系,跟它这个君主的思想有关系。你看他对这个文化和艺术,对商业的提倡它就不一样,这方面他就提倡很节俭。

宋代,悬山会比较多,悬山和歇山,这两种形式是最多的。这种建筑表达出来东西比较舒展一些,舒展就是人的气,就是更加舒展放松,你像这个硬山顶就比较硬硬的,很拘谨。那这个庑殿顶,就会比较威严大气一些。这两种顶中比较活,而且歇山顶,从造型来讲呢,它的屋脊多,面多,变化好看,庑殿顶屋顶没有歇山顶好看。宋代从我们建筑上来讲,它屋面越来越变曲,我们觉得审美意识是在转变的,一直在一种表现的美,它越来越讲究,跟唐代比发展的已经很大很大了,这种外在的美和表现的美,我觉得是宋代和唐代最大的变化。包括琉璃的渐变,屋顶,它都是一种表达。因为在唐代没有渐变的,到宋代就有中间两种颜色,就是屋脊和檐口的瓦舍是绿的,中间可能是灰的。这种也是表达一种外在的美,一种表现。

因为您特殊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的缘故,你行走在杭州城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你对未来杭州城市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杭州这个路网格局,水利系统没有改变过。……包括那个巷、路,你看南宋的地层在我们2米2以下,2米2到2米5,城市不断长高,但整个道路系统、水利河道系统没有变过,……城市一定是延续的,一定是有机更新渐变的,它不是突变的,……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这种空间格局从来就没有变过。……杭州是你可以体会的,因为人看自然的同时,人是有思想的,他一定要想东西,所以杭州每个山你去走,就是越走越有味道……”


我反正出差到哪里去,回来总觉得杭州最好。

因为我是住也一直住在老城里,原来在南山路,现在在劳动路,后来我住过武林路,就是住过这么几个老的地方。因为杭州这个路网格局,水利系统没有改变过。为什么这个改变不了,一个城市就是路和水都要通达的,以前通船,现在通车,行人。房子土地都是私有的,还有每家的,每个单位的,如果他要拆掉建,要把这个堵掉去,不可能的。所以为什么这个城市只会长高,大的结构不会变,就跟这个有关联,包括巷、路,你看南宋的地层在我们这个2米2以下,2米2到2米5,就城市都不断长高,但整个道路系统,水利河道系统没有变过,这个改变不了。这个是研究很有意思的,就是为什么改变不了,我稍稍一点改变,要扩大点,把你这块买过来,并进来才能扩大。可能这块堵掉一点点,路巷一堵掉人家就走不通的。这个是跟城市这个有关系,所以城市一定是延续的,一定是有机更新渐变的。它不是个突变的,如果突变的话,那它就没有历史了,就跟开封一样了,这个黄河把它一下就冲掉了。我们这个历史传承和延续,它是不断地在生长生长生长。

元代的地层是在下面大概1米5左右,大概就是这样子,这个是非常奇特的,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也经常喜欢看历史地图,以前我在杭州,最早一个人的时候,就会骑个自行车,就逛这个老街巷,以前像中河边那些地方很有意思的,到后来是改掉拆掉了没有了,看不出来了。在杭州住在西湖边,我们是非常有感受的。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这种空间格局从来就没有变过。而且杭州人,自古以来对西湖的这种崇敬,包括为什么都要以西湖为核心,你看任何的名人死掉都葬到西湖,所有的祭祀的面,建筑都要对牢西湖,钱王祠朝西的,这个净寺朝北的,都是丛伺于西湖,西湖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就是杭州人的情结。

我觉得城市发展,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文化是留下一些东西的,为什么杭州的山,怎么样去走你都很喜欢,为什么呢,它走上去了,总会有点文人、人文的东西,一块碑,一个石刻,一个摩崖。我们说到四川九寨沟也好,海螺沟也好,景观很漂亮,但你总觉得只有这么一次,看一下,没有经久耐久。杭州是你可以体会的,因为人你看自然的同时,人是有思想的,他一定要想东西,所以杭州每个山你去走,就是越走越有味道,我是对我们院里的所有的新人,我说你们星期天星期六有时间就走杭州,每个山你先搜,你都会学到东西,到一个地方来工作,首先要认知这块地方的文化和它的传统,认知它以后你才能够读得懂,你才能够开展的工作。

一个人我说你到杭州来,你不了解这个地域的文化和地域的特点,你一上来就写论文,你论文写不好的。要读懂这块地方,你要融入这个环境,因为任何东西的存在都跟环境是关联的。我说我们搞文物保护的人,我到了浙江,到了杭州,我首先读懂杭州,再读懂这个浙江,杭州文化特点是什么?它的环境是什么样一个背景?那么好,它有哪些资源?它关键还有哪些问题?我们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它环境有好的一面,很优雅,绿水青山,但环境同时有一个不好的一面,它很潮湿很闷热,这是文物保护是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读懂它,所以我说它有什么问题,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来应对。

任何东西都离不开这个背景环境,跟你的成长的家庭环境,知识背景环境,生活习惯环境。所以我说一个人出差,我说你到哪里去,只要听当地人,这个他说当地的这种好的肯定好的,大浪淘沙一点都不会错,口口相传留下的东西绝对不会错,你不要以为你自己觉得好了不可能,只有当地人才是最了解这个当地人。

那杭州我觉得最值得期待的说哪块,我觉得就是什么,就是从西湖到钱塘江这个地块,包括南宋皇城和这条铁路,就是望江门这个地块,这块地块是未来杭州,我认为是今后能够环境景观做得最好的一块。杭州城市周边已经没有了,都太远了。

杭州还有块地方,我觉得非常好的,就西溪湿地到西湖这块山,西溪十八坞。这块地是未来杭州休闲度假和文化氛围最浓的一个地块,就是因为这个西溪以南,西湖以北这个山坳,每个坞,西溪十八坞。原来专门有一本叫《西溪志》,《武林掌故》里面就有一本的《西溪志》,我以前很好都是读过的,每个坞的故事都非常好,每个坞,就龙驹坞,小龙驹坞,这个花坞,这一个坞一个坞,就这个是未来杭州的,杭州你要城市要把绿地扩大,而不是说把这个房子扩大。这个绿地扩大,这个人才会散出去,这城市的品质,那这就做文化做品质,我觉得只有这两块地,杭州没有了,因为龙井那边已经做好了。那么这个,唯有能做的就是皇城这一块,到钱塘江,然后就是西溪这个。

建筑群留下了每一点点东西,包括道路,巷弄。建筑是个最重要的,因为人第一你要果腹,第二讲择寓,就这两样东西,所以我们说研究乡村,就是研究这个乡村的乡土建筑和它的这些资源。所以你这个村落,我们说研究村落,首先我们研究这个村落的大小,它为什么会在这里有大有小,它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这个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来源,人才会迁徙定居。你没有这个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个迁徙定居是定居不了。他选择这块土地,然后再慢慢再发展繁衍。


「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
THE ANCIENT CAPITAL「LIN-AN」
HANG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桃源莫莫·城市考古系列展”1·宋韵迹忆
2022.8.27-2023.1.3
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主办
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联合策展

藏品支持
故宫博物院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图书馆
洛阳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苏州碑刻博物馆
衢州市博物馆
东阳市博物馆
义乌市博物馆
武义县博物馆
桐乡市博物馆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
桐庐县博物馆

特别鸣谢
浙江省文物局、广东省文物局
 
展览团队
项目统筹  王英翔 胡利红
展览策划  许潇笑 王征宇
项目协调  黄燕
学术支持  唐俊杰 黎毓馨 徐吉军 邓禾颖 姜青青
展品组织  徐颖 杨曦 骆佳慧
内容组织  阎晶宇 董艳芳 李坤 孙媛
      蔡一茗(实习助理) 徐梓桑(实习助理)
展陈执行  苏博 董千里 王小冰
公共教育与传播 陈晶 颜珏
安全保障  俞佳 刘春元
文创开发协调 关琛

制作团队

空间设计  GAO DESIGN

展陈搭建  金展桥智造

视觉传达  洲际品牌顾问

数字与媒体展示设计 京杭文博 京杭培联

模型设计制作 野人数字科技

照明设计  聚焦照明

影像记录  真人摄

声音艺术  周林玮

    影天印业

ADD. 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杭州市上城区粮道山18号)
TIME.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免费参观

特展官宣合集

宋韵迹忆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 | 周华诚:读懂杭州,除了西湖,还有德寿宫
杭州那些美得要死的地方,都被这辆公交车承包了!!!
骄傲!杭州入选47处“国宝”!你打卡过几个?
六和塔的前世-今生
去杭州必做的11件事
西湖雪景 最全收集!杭州终于美成了临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