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知录》陈寅恪与熊十力
高恒文
孙少峰刻
  1932年10月,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文言本)出版。这是熊十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如郭齐勇所说,《新唯识论》的出版,引起了现代佛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佛学界的各派随即组织了激烈的批判,并且“论战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只是因此注意到与陈寅恪有关的几条史实。

  蔡元培为这本《新唯识论》写了一篇序言,题为《〈新唯识论〉序》。他在序言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现今学者,对于佛教经论之工作,则又有两种新趋势:其一,北平钢和泰、陈寅恪诸氏,求得藏文、梵文或加利文之佛经,以与中土各译本相对校,胪举异同,说明其故;他日整理内典之业,必由此发轫;然今日所着手者,尚属初步工夫,于微言大义,尚未发生问题也。其二,欧阳竟无先生之内学院,专以提倡相宗为主。相宗者,由论理学、心理学以求最后之结论,与欧洲中古时代之经院哲学相类似。内学院诸君,尚在整理阐扬之期,未敢参批评态度也。当此之时,完全脱离宗教家窠臼,而以哲学家之立场提出新见解者,实为熊十力先生之《新唯识论》。”

  这是俯瞰当时中国佛学界发展的大势对《新唯识论》所作出的高度评价,蔡元培到底是学界领袖,才有这样高远的学术视野。这里有两点与陈寅恪相关,值得注意。

  其一,将陈寅恪视为从事“佛教经论之工作”的学者,这说明了当时学术界对陈寅恪的认识。我们知道,陈寅恪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的是“佛经翻译文学”等课程,而清华国学研究院令世人瞩目,陈寅恪自然也就以此学术形象出现在学术界,更何况他在《学衡》上发表的《与妹书》以及他回国后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都是关于佛教经典译本问题这一方面的,诚如蔡元培所谓“求得藏文、梵文或加利文之佛经,以与中土各译本相对校,胪举异同,说明其故”。也就是说,到蔡元培写这篇序文时,陈寅恪还没有以中古史研究著名于世。虽然陈寅恪已经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的“转向”,但他在1935年以前发表的还是佛教方面的论文,仅仅是1931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中古史的论文——《李唐氏族之推测》,1935年开始才集中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其二,蔡元培所指出的欧阳竟无和熊十力的学术的区别,其实是有其价值判断的,而这又和陈寅恪的看法十分相近。据1937年6月22日吴宓的日记记载,陈寅恪曾这样对吴宓比较、评论欧阳竟无和熊十力的学术区别:“寅恪谓熊十力之新唯识派,乃以Bergson(按:柏格森)之创化论解佛学。欧阳竟无先生之唯识学,则以印度之烦琐哲学解佛学,如欧洲中世耶教之有Scholasticism(按:经院哲学),似觉劳而少功,然比之熊君所说尤为正途确解也,云云。”

  比较上引蔡元培序文中的评论,不难看出两者的相近之处。并且,我们似乎还应当比照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的一段话:“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异,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燃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

  这段话可以说明,为什么陈寅恪认为欧阳竟无的唯识学虽“正途”而“似觉劳而少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陈寅恪——赠蔡元培田黄古兽印。
青年节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
民国历史人物-史学文人(一)人才辈出不拘一格的学术氛围
钱穆论陈寅恪:一场并未公开的学术论争
“八千麻袋”十五万斤的史料,奠定了北京这所图书馆的地位
《五四飞鸿》:罗家伦珍藏信函中的五四学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