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年09月11日今晚报《日知录》也谈“废八股”与“禁裹足”
赵 威

  今晚报副刊所刊张培锋君的《两项短命的改革》(8月24日),谈康熙朝“废八股”“禁裹足”两项革除前明之弊的敕令行之未久即废一事,作者于细微处感悟历史,令人叹服,但扼腕之余,对其原因未做探究。现浅析两道敕令起废之因,以就教于方家。

 这两项变革并非孤立,宜将其放入明清更迭之历史背景中观察。人口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满族入主中原,面对领先于己的汉文化既崇拜又提防——既要为己所用,又要防止自身“汉化”。有清一代,这种矛盾心理相伴始终。起初,为让汉人彻底臣服,满人所到之处,令汉人剃发易服,“禁裹足”仅为此类政令之一项。早在入关前,皇太极便谕礼部,对所占关外之地“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所以,从皇太极到康熙帝禁裹足,其关键原因是——裹足乃汉俗!而汉人反对“禁裹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提防“以满变汉”之心理。

 其实,汉人对剃发易服的抵触心理,要比“禁裹足”大得多,认为剃发易服是名节扫地的象征。江南百姓对此反抗尤烈,清政府通过血腥镇压才最终达到目的。然而,康熙朝,在剃发易服早已成功的背景下,禁裹足却不为汉人欢迎,又生“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之弊,没必要强行推进。

 相比裹足,八股文的存废更具争议,连汉人士大夫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以不仕新朝的魏禧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八股取士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败坏人才,泯灭文章”;而支持者认为当此乱离之际,借八股“以传圣贤之道”,故不可废。早在顺治朝,就有大臣建议改革八股取士。康熙帝继位后,以武功起家的辅政大臣对八股取士更是不屑一顾,康熙二年废八股之令即出自此类人之手。其实,辅政大臣对典制做了重大更改,废八股只是其一。康熙八年,幼主亲政,旋复八股,康熙十八年,又开博学鸿词科,为的是笼络汉人,以功名诱其读书进仕。乾隆初年,废八股之议复起,顾命大臣鄂尔泰坚决反对,称:“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用以牢笼志士,驱策英才,其术莫善于此。”可谓一针见血。

 可见,张君所言“保守势力和观念太强大了”,皇帝顶不住压力,并非“废八股”“禁裹足”夭折的原因。窃以为,此两项变革之起废,皆以政治为出发点。所谓文化意义与人文关怀,只是后世阐发而已。只要皇权专制制度不发生根本性变革,即使废除八股和禁止裹足,也于事无补;它们只是维护皇权、禁锢思想之链条中的一环而已。明代之前取士不靠八股,赵宋之前裹足未兴,历史不也是在兴衰周期律中徘徊吗?若张先生所论“裹足和八股在当时被彻底废除”,我想历史也不大可能被改写,近代世界发展之格局更不可能发生根本之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辫子、剪辫子与社会变革
为什么《康熙南巡图卷》中存在大量未剃发且着汉族服饰的平民?
《天下长河》:又一部已经落伍于时代的清朝辫子剧
头发,是头等大事;发型,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前明官员孙之獬提议汉人留辫子,最后被人大卸八块,活活砍死
历史上只用过一次的天下第一酷刑,给了天下第一汉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