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精华语录(一)

阳明精华语录(一)

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便是心也。——《传习录下》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传习录上》

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其外者也。——《答顾东桥书》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传习录上》

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传习录上》

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由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传习录上》

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传习录上》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传习录上》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上》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传习录上》

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传习录上》

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传习录下》

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传习录下》

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传习录下》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此乃是恰好处。”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传习录下》

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先天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现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理。”——《传习录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先生语录】万世常行之道
《近思錄》宋·朱熹 致知第三卷
《王心斋语录》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泰州学派--王襞的学术贡献及其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