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半部中国历史!(5)

43 经典史书《春秋左传》

话说,周平王“弑父”继位东迁后,进入东周“春秋时期。所谓“春秋”,是东周列国的史官撰写的编年史的通称。有如今天的史志。春秋一书,本是西周王朝诸侯国鲁国(以周公初封地”称号建国)的官方史书。成书年代较早,惜字如金,笔墨简单,记载了自隐公到哀公共12个国君二百四十二年中的历史。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因素结合起来叙述历史。它具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将事件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过程。全书约一万七千余字。最少的条文仅一个字。春秋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遗憾的是,“百国春秋”都已基本亡迭。仅春秋幸存见世。因此,春秋带有原始性,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几千年来一直受到重视。而左传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一部以春秋为纲,并仿照它的体例,记载了隐公到悼公共13个国君二百六十八年中的历史。左传对春秋一代的天下大事演变作了全面记载,取材广泛,博采古代和当时的史书记载,记事详备,对春秋时期各主要国家的盛衰兴亡以及他们的内政、外交、军事诸方面的史实都作了系统记载,是一部春秋霸业递嬗的历史。全书约十八万多字。春秋记事只交代结果,不叙述事情的原委,使人看了不知其所以然,而左传正好弥补了这点,扬其长,补其短,比较详细而具体真实地叙述了历史的背景和全过程。春秋近似大事年表,左传则有史有论,是一本真正的史书。后世将春秋左传合编成一书,称为春秋左传,将春秋经文拆开,分别编在每年传文之前,故有“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存”相互取长补短现象。

 

44 郑国内乱  多行不义必自毙  咎由自取    黄泉相见  其乐融融  

这四个成语典故均出自春秋左传开篇“隐公”。前722年,鲁国公(周公旦之子伯禽)十三传至隐公摄政元年春季,周历正月。郑国郑武公娶了申国名叫武姜的女子为妻。生了庄公和共叔段二个儿子。据说,姜氏曾生庄公时难产,故而取名“寤生”。姜氏很讨厌他。而对次子共叔段却很宠爱。一直鼓捣郑武公立他为太子。郑武公没同意。后来庄公按嫡长制即位后,姜氏仍一味纵容,叔段更加胡作非为。先讨要国之重地作封不成,封京邑后僭越规制扩建城郭。大夫祭仲为此提醒庄公,切勿因私废公,望早图除,免为祸害。庄公说:他有母亲唆使包庇,我也无奈。他如此贪婪不足,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就等着看吧。之后,叔段还暗中作了充分准备,定下起兵日期,计划由姜氏为内应打开城门,偷袭郑都。公子吕得讯报告庄公。庄公说:他既不义自招灾祸,这是咎由自取。于是,命令公子吕率兵攻打叔段城池。共叔段只想着要进攻庄公,却没料到庄公会突然派兵来攻他,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敌溃逃,辗转外逃到了共国。事后,庄公把母亲姜氏也迁出了郑都,外居颍谷。说:不到黄泉,我们母子决不再见。不过不久便后悔了。真是想躺着就有人送枕头。那时,颖考叔正镇守颍谷。一次借献礼见了庄公。庄公赐食。颖考叔吃饭时,都把肉挑出来用粗大竹叶包好放在一旁。庄公问这是何意,他说:我家中老母还从没尝过国君的东西,请主公允许我带回去给她尝尝。庄公讲:你有母亲可孝敬,我却没有。颖考叔故意问:这是何故?庄公说明了缘由,说现在有些后悔。颖考叔说:主公不必忧虑,此事好办,那就掘地挖条隧道见到泉水,你们母子在隧道内相会,谁会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接受了这个建议。隧道挖好。庄公母子在隧道内黄泉边上相见,“其乐也融融”。庄公为此赋诗说:来到隧道中,心中好欢畅。姜氏走出隧道时也说,心情真愉快。遂恢复母子关系。后来人们评价颖考叔是一个至纯的孝子。《诗经》也称颂其孝无穷尽,影响深远。

 

45 周郑交恶  繻葛之战  射王中肩

春秋伊始,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头上仍笼罩着天下共主的光环,但实际地位却已一落千丈。王令管效区域日趋狭小,主要依靠的力量仅郑国、卫国、晋国和秦国。四国国君都曾因勤王护驾有功而一直为周王所倚重,委以王室卿士,主持朝枢大政。其他诸侯不太愿再听号令。“礼崩乐坏”局面诱使诸侯中的野心家觉得有机可乘,挑战王权,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其中,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始作俑者”。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王室权臣便利条件,在内部平定共叔段叛乱不久,实施高明的“远交近攻”策略,拉拢齐、两个老牌影响大的诸侯国,竭力扩充领地,打击、消弱、侵伐周边卫、宋、陈、蔡等诸侯国,一度成了所谓“小霸”的局面。郑庄公变得有点倨傲不羁,忘乎所以。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恒王即位。恒王年少气盛,早就看不惯庄公所作所为,上台伊始,缺少政治智慧,有意对庄公处处屈辱和打击。没料到庄公也想给新王一个下马威。夏初时节派祭足带人马把王室在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割掉,秋收时又到成周(今洛阳东)将王室水稻割走。导致周、郑关系日趋冷淡恶劣。老练的庄公意识到若失去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利日后争雄,于是便采取怀柔策略,亲自去朝见恒王。恒王却失理智不加礼遇,任用虢公林父为王室右卿,与左卿庄公分庭抗礼。庄公的退让,使得恒王得寸进尺把本不属于王室的12邑作为空头支票,换取了郑国4个邑。后来干脆又罢免了庄公左卿之职。并亲率王师及蔡、卫、陈之师讨伐郑国,郑国也出兵抵抗,两军在葛(今河南长葛东北)摆开阵势,兵戎相见。开战后,先是陈国军队士气不高一接触就溃散逃了;再是蔡、卫军也抵挡不住,转身而逃;王师左右两师不敌也败下阵来,就剩恒王坐阵的王师中军被郑国三军围攻,周恒王被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射王中肩”典故源于此。恒王忍着箭痛,指挥军队退却。众将请求庄公下令追击。庄公认为不能逼人太甚,何况恒王还是天子,小胜能保郑国就够了。因此按兵不动。战后,郑庄公还派遣祭仲去慰问周天子及其随从,表示郑国只是不得已应战,愿与王室和好。史称“葛之战”是诸侯强大、王室衰微的一个标志。王师惨败于诸侯军队名下,这使周天子的威风扫地。同时,这一仗也拉开了列国争雄的序幕。

 

46 州吁之乱  众叛亲离  太义灭亲

西周时期,卫国是姬姓诸侯中最重要的诸侯之一。卫之始封者为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卫康叔姬封。卫国和鲁国、晋国和秦国都是周人统治的重要据点,对洛邑和王畿地区起着很大作用。然而,到春秋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下来,变成一个一般诸侯国。这一时期,卫国内乱频频。史称州吁之乱,是其中最早的一次。卫庄公在位时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妻。齐地多美女。卫国人做了一首诗来称颂庄姜的美貌,即《诗经》中著名的《硕人》篇章。可惜庄姜美而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此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厉妫和戴妫两姐妹。厉妫生孝伯夭折。戴妫生子完后不久病亡。庄姜把完视为己子养大,立太子,后即位,为卫恒公。而州吁是卫庄公小妾所生的庶长子。骄奢横暴,喜欢舞刀弄枪,到处惹是生非。庄姜十分讨厌他。卫大夫石碏(音却)的儿子石厚和州吁往来甚密。石碏制止,石厚不听。为此,碏来劝卫庄公:爱孩子要教之以义,不要让他走上邪路。习于骄、奢、淫、逸,必然走上邪路。宠禄太过而不禁只能加速祸害的到来。您作为国君,应当尽力除祸。可您这样做却是加速祸害的发生,这怎么行呢庄公未予理睬。碏便告老回家去了。等庄公死后,卫恒公即位时,州吁越来越放肆。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元年,州吁勾结逃亡共地的郑国大叔段,杀死卫桓公篡位做了国君。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州吁为转移矛盾,借替先君报仇窜联唆使国国君殇公充当主帅卫国出军费,联合陈国、蔡国一起前去攻打郑国。当时鲁国摄政的是隐公,他询问手下大臣州吁是否能成气候?手下人回答说州吁仗恃拥有重兵,到处发动战争,把灾难带给人民这样就会失去人民,国内的民众都会反叛他,亲信的人也都远离他,众叛亲离”成语典故源于此。他要想成功事业,是不可能办到的。果不其然,州吁在举兵把郑国的东城门包围5天后无果就撤兵了。自立为君数月,国内仍不安定石厚回家向碏请教安民之策。碏憎恨并欲除掉州吁石厚。说:让州吁去朝见一下周天子,君位就算合法了,那时就会安定。石厚问:谁能引见?碏:陈国恒公是最合适人选。厚信以为真,便告诉了州吁。于是,州吁带着石厚去陈国拜访。碏却暗中送书信给了陈恒公,说:州吁我儿石厚是杀害卫国国君的凶手。卫国褊小,我也老了做不成您看着办。各诸侯都最憎恨弑君弑父弑兄之人。州吁石厚一到陈国就被抓。由卫国的右宰和碏家宰将两人杀死。《春秋左传》日:碏,纯臣也,太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太义灭亲”成语典故源于此。后来,碏等人扶恒公的弟弟公子晋即位,是为卫宣公。卫国内乱平定下来。

 

47 齐大非偶  文姜乱  

齐国、国在周代都是周王朝最重要的封国。双方联姻都有政治和军事上互为依靠之算计。但这种联姻有时也会带来严重后果。公元前709年,东周周恒王十一年秋天。即位两年多的恒公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为妻。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春秋时代初期闻名的绝色美人,是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之前,齐僖公特别欣赏郑国姬忽,曾想把文姜许配给他。而太子忽却几次推委辞。个中缘由正是文姜品德不淑。典故“齐大非偶”源于此。但恒公不知。文姜在出嫁前,早已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即后来的齐襄公乱伦私通。文姜嫁后,为恒公生了太子同。到前694年春天恒公十八年,齐襄公即位四年。文姜不德之事也已传了出去。此时,齐襄公邀请恒公携文姜到齐国做客。国大夫申繻极力劝阻,恒公不听。来到齐国,再度文姜齐襄公旧情复发,重又私通。不久,鲁桓公发觉奸情,十分恼怒,怒责文姜文姜不仅不思悔改,反而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齐襄公心狠手辣,为达到和文姜长期通奸目的,四月初十便设计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命齐公子彭生鲁桓公抱上车,乘机折断鲁桓公,并杀死了他史称文姜”。鲁国人慑于齐国强大,君主被杀也无可奈何,但也不愿善罢甘休。齐襄公自知理亏,顾及丑闻影响,杀掉了彭生向鲁国道歉。文姜也觉得无颜返,索性就留在两国接壤的边邑住了下来,方便与齐襄公时时相会。鲁庄公即位之后,为父亲的冤死而悲愤,痛恨母亲乱伦败俗,便单方面和文姜断绝了母子关系。而文姜还是关注着鲁庄公。曾襄助鲁庄公政事。几年后,齐襄公叛乱的公孙无知连称杀死

 

48 尊王攘夷  称霸 

齐国是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的封国。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 史称姜齐。姜子牙为齐国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拥有朝廷授命的征伐权力,加之尊重当地习俗,民族政策得民心,再用周礼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在武、成、康三王时期,齐国就已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自太公望十六传至齐桓公姜小白齐国由一个地薄民寡的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史称“春秋四大国”(即)。齐桓公在管仲、隰朋及鲍叔牙等贤臣的辅佐下,改革旧制,发展生产,按土地好坏征收赋税,把开矿、晒盐收归官营。在选拔人才上也打破陈规,给少数庶民以上升的机会,还允许犯罪的人用兵器和铜铁赎罪,用铜铁铸造生产工具。不到五年,齐国国势兴旺,兵强粮足,日渐强大。又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北击山戎,南伐国,降服郑国,威服宋国和蔡国,初立霸主地位。之后,又率、宋、卫、陈、郑、许、曹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南进到楚国边境,阻挡楚国向北扩张势头,达成“召陵之盟”,抑楚承认齐国霸主地位。前652年周天子去世。齐国会盟、宋、卫、陈、许、曹等国君和王室大夫一起支持拥立周襄王即位。周襄王元年,651年,“葵丘之会”上,齐桓公领受天子使者宰孔赏祭赐爵后,被、宋、卫、陈、郑、许、曹、蔡、邾九国国君共推为盟主,正式确立霸主地位。“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由此,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国家。 

  

49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初期齐国人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一个识才仁义谦让,一个怀才落泊孝道,两人相知甚深、交谊深厚两人曾一同做买卖,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分利时总是分给管仲多些,从因他多得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事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无能,他知道总有不顺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当官都被罢,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无能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发挥才干。管仲曾三次参加作战,每次不是躲在后面就是逃跑,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管仲感慨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荒淫无道,把兄弟都赶出去国和莒国。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都想抢先得到君位急忙往国内赶各为其主。管仲国力量护送公子纠回国,亲自带人追上由齐国大臣信和鲍叔牙护卫的公子小白车队,并有意阻拦鲍叔牙劝管仲莫要如此。管仲见势无奈回马就走,暗中却偷偷拿弓搭箭,突然转身嗖地射向毫无防备的公子小白,一声大叫,口吐鲜血,倒在车中不省人事。管仲就鲍叔牙等人在忙于抢救小以为已被射死,就急忙回去报告公子纠,并护送公子纠不慌不忙于六天后才到齐国都城下可是,公子小白早已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把公子纠和管仲等拒之城外。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在小白腰间一块坚硬的青铜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机智地大叫一声,咬破舌尖,摔在车里,麻痹对方。结果,抢先回到齐国。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国护送兵马和公子纠国无奈将公子纠杀死割下脑袋并按小白要求把管仲囚在牢笼里,一起交给齐国。管仲被押到齐国,鲍叔牙远远地赶到边境上去接,并把管仲带进都城,推荐给齐恒公。恒公很不悦地说:他用冷箭要我的命,杀他吃他的肉还不解恨,你还叫我用他?越说越激动,鲍叔牙见主公动了感情,不紧不慢地说:那时他帮公子纠是忠心,主公若能赦免,他也会对您一样忠心。齐恒公沉默不语,鲍叔牙又说:主公不是老想着成就霸业吗?那就非得有管仲不可!如果只治理一个小国,那么用我就够了。齐恒公是个明理做大事的人。当即默认点头。由此,仲相辅佐,恒公称霸,成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成语典故管鲍之交”源于此。类似:知音之交(伯牙子期)、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千古佳话管鲍之交发人深思而又催人奋进,也带给人们恒久的启示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真正的知己却可遇不可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圈)需要选择,更需要惺惺相惜。友谊需要细心呵护,用心浇灌。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与欢欣,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既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空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名利的考验。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既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亦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大难不死姜小白
《中国史话》第七章:齐桓公的春秋称霸之旅
卷之七 孽嬖传 鲁桓文姜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
脚踏两条船,前途不用愁: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位玩得套路真的很高
古语朋友妻不可欺,后半句同样经典,句句在理却十人九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