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自得,学会用神——读《黄帝内经》(24)

跟梁冬徐文兵学《黄帝内经》|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24)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行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黄帝内经

在解读《黄帝内经》时,徐文兵经常会拆解汉字,由汉字的起源来加深理解。

这一部分中,就有这么几组:

恚,心里面充满了愤怒的状态。
患,心里头堵了一串儿,心有千千结。
嗔,生气以后瞪大眼睛的状态。
愤,怒气喷涌而出的状态。

思,心字上面有个“囟”,既动脑,又动心;既有理性思维,又有感性思维。这是自己的心和脑在循环,是考虑自己。
想,心字上面有互相、相互,想别的外面的事情。想不开的叫愚,想不通的叫患。
泄,无形的神和气的损失,是看不见的。
泻,有形的物质损失,是看得见的。泄泻,既损失物质,又损失能量。
怎样才能做到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什么是真正的自得?怎样学会用神,独立守神?下文近八千字,需耐心阅读,方有所得。
下一次,应该可以做个《上古天真论》的总结篇了!

无恚嗔之心”:恚 患 嗔 愤

接下来讲无恚嗔之心(hùi),上面两个,下面一个恚嗔之心,后世他们把佛家的很多话也翻译成了,贪嗔痴怨。无恚嗔之心什么意思?是什么?就是心里面充满了愤怒的状态。有一个字叫患,就是心腹之患。那是一串儿,堵了一串儿,心有千千结了。那叫患。这个恚嗔之心是什么?就是怒气的开始。那个是什么?,就是生气以后瞪大眼睛那个状态。为什么一个一个呢?我也研究过,还专门请了我一个老师,学佛的老师给写过文章,它的发声跟那个是一样的,和那个睁眼那个有点儿类似。但是没有特别让我信服的那种解释。

恚嗔,就是怒气刚开始,怒到一定程度以后呢,就是憋气了,等那个怒气喷涌而出了叫愤。我们经常说义愤填膺,这是一个过程,这个恚嗔之心怎么出来的?就是你有求于外界出来的。所以道家讲的是内求,要独立。这种独立包括:首先你能谋生,靠自己谋生,你不依附于任何人,生活上独立,经济上独立,精神上独立。有了独立,你不求人的情况下,你不会产生这种恚嗔之心。相反,如果你不独立,没有这种正气、浩然之正气的话,你就会产生这种埋怨、怨恨,或者是愤怒,所有这种不良的情绪。大家记住:不良情绪消耗你的精气也很多。

其实发怒主要是伤到自己。发怒首选一个问题是你想不通。想不通的人才会生气。不通就会痛。你怎么这样啊?这个事儿为什么会这样?你怎么不想想这个事儿为什么不会这样?最近网上流行一视频,就是那个《赶飞机》,误了飞机,飞机走了,然后那哥们儿在机场撒泼打滚儿。我说三岁孩子这样可以理解,一个中年妇女,都快成老年妇女。她就这么不接受。这种人从小可能就被人惯坏了,都得别人等她,别人让着她。所以一看飞机把她行李卸下来了她这个恚嗔之心就起来了,起来以后还变成一种暴怒、愤怒。  

其实我们看见她呀,也应该表示同情。这种属于气脉不通的人才会有恚嗔。所以,看任何事情发生了,把可以理解放在第一位,可以接受放在第二位。然后呢,淡然一笑,坦然面对,这就过去了。如果再高一点境界的话呢,可以小手指轻轻一拨还能转换,化害为利,那就是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真人的境界。

“行不欲离于世” “被(bèi)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行不欲离于世”就是“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行”是指他的作为,作为是在这个社会上混,他可能在这个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也可能在是在某个小的王国、诸侯国还担任个一官半职。

后面的“被(bèi)服章”,后来考证是个错解,错解就是,它夹在了“行不欲离于世”和下一句叫“举不欲观于俗”之间。我们就把这个“被服章”去掉,就看这个排比句,“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

所谓“行不欲离于世”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隐隐于市”,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跑到山里面去修行,有人在山里修行心里想的都是红尘世界。有些人是在入世,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然后做一些利己、利人的事情。

“举不欲观于俗”中,“举”是抬头的意思,前面的“行”是走路的意思,我们经常说现在举行什么活动,一个是要动腿,一个是要动头。“观于俗”就是一个“雅”和“俗”的问题,还有我们刚才说那个“仙”和“俗”的问题。所谓俗呢,说的是广大劳动人民,不是巫,不是那种有沟通天地鬼神本领的那种高级智慧的人,“俗”,是广大劳动人民形成的那种朴素的,一种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密切的关系,是几千年间形成下来的习惯。

圣人可能行不欲离于世,能融入这个社会,还跟大家一块儿生活工作,但是他的个人爱好,个人修为,可能就和老百姓有点儿区别,谈不上同流合污。比如说二人传是大俗的东西。很多人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但这句话是指那种带黄色的低俗的二人传,很多人为了听这个就不愿意吃饭了。这是个大俗的东西。你要是说让一个修练到圣人境界的人去听那种庸俗的段子,去听、看、发黄色短信、看那种听黄色小调儿,这就是不他的所作所为了。因为他跟大家有点儿区别。身体在民间、灵魂在高处。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外不劳形于事”是说不会为某件事把自己身体搞得很累。不瞎折腾。工作的过头、过度,我们管它叫劳,你干活真正叫做工,工得过度叫做劳。圣人绝对不会去累得把自己为某件事奔波劳累得去吐了血,这叫劳。这是从外面来看,筋疲力尽。我们现在人还追求劳。深更半夜跑去健身房跑步。打球出一身臭汗,然后一头栽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气,我说这叫作践自己,在自虐。比这更糟糕的是一头栽到冷水里面洗澡,那叫“逆八风之理”

前面这句话,是说在都市里面很多人是在摧残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真正的去养护、锻炼自己身体,这叫外不劳形于事。下一句“内无思想之患”,就是用脑过度。这就涉及到上面的“无恚嗔之心”,下边叫“无思想之患”,“思”和“想”不一样。思底下是个“心”没错儿,思想都带“心”,但是,思上面是一个“囟门”的“囟”。你看小孩生下来,他脑袋顶上没闭合,还忽闪忽闪的。然后小孩子吃奶化为精髓填充脑髓,脑袋逐渐在长大,然后慢慢地这个囟门就闭合了。这叫“囟”。是脑子,代表脑子,这是思想的思。所以,思是又动脑、又动心。我们经常说动脑子是理性思维,动心是感性思维,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动脑子少动心。任何事情来了,先用理性的分析去考量一下,脑子是冷静的,心是热的,这个不一样。这是“思”。

“思”和“想”是两个概念。“思”是什么?自己的心和脑在循环,是考虑自己。“想”是什么意思?“想”有个互相、相互,“想”是想别的,外面的事儿。所以“思”是不及物动词,我不能说“我思你”,但可以说“我想你”。把心思、心神外放了叫“想”,是及物。比如,“我想买个什么衣服”、“我想某个人”。所以,“我思故我在”,就是得经常地精神内守,反思自我内省,我才存在,否则我就不存在了。  

所以中医认为经常要保持心和脑有个交流,脑髓化成了肾精,下降到丹田,化成了肾气,肾气再返到心里面化成了心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叫“思”。所以,这个“思”和“想”,不论是考虑自己,或者是考虑外面的事儿。刚才说了,“患”就是心上面堵了一串儿东西,心有千千结,想不通。很多人就是想不通:凭什么这样?他为什么这么对我?我为什么就没提拔当副处?我为什么就转不了正?这就是思想之患。想不开的叫愚,想不通的叫患,而且这种患,开始是个无形的存在,是个念头,慢慢时间长了,就开始有气,就是我们叫气郁了。气郁时间长了就开始有结了,就摸上去有了有形的东质,开始是个良性的一个瘤。以后再变成一个恶性的肿瘤。人的疾病从哪儿来的?我觉得现在社会上被病毒细菌杀死的少,被这种内在的结患杀死的多。  

老子说过一句话叫“吾之所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就是说,如果我把我的身修练得气脉畅通的话,我怎么可能有患呢?再修行到这种更高境界,可以出神入化的话,连肉身都可以不要,那就是达到一个完全自由的境界。前面讲的是肉体,后面讲的是思想。所以,很多人想不开,其实真的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关键是智力问题,他不明白这个事儿,明白了就不天天会那么折腾了。还有就是慧力问题。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愉”是什么意思?愉是愉,快是快,“恬愉为务”,那种不懂养生的人叫“务快其心”。

我专门研究过这些带竖心旁还有心字底儿的这些汉字,我发现我们老师教了以后我们都知道它大概什么意思,比如说“取悦”的“悦”,高兴。“愉快”的“愉”,高兴。赏心悦目、还有那“心旷神怡”的“怡”,也是高兴。他为什么高兴?这仨放一块儿有什么区别?就没人给我们讲了。或者你往前捯,找半天,我看他们都是有点儿糊涂。主要是我们老师也不懂。所以这个“愉”我专门研究了一下,竖心儿旁,通心了,“愉快”的“愉”上面原来不是个“人”,它上面是个三角。而且这个三角是尖儿冲上的,研究古代汉字都知道,汉字有很多生殖崇拜的符号,三角这个角儿冲上的是男性。这个角冲下的,是女性。下面,有个月,肉的意思。原来它旁边不是个立刀儿,是三撇水、三点儿水。你看,男性,攻击,肉,出水,啥意思?所以“愉”是在古代专门指性生活的欢悦的感觉。所以不能随便说我今天很愉快。如果你真愉了的话你就这么说。所以古代《诗经》里面有很多词描写这叫“愉愉如也”啊,愉快是指那种状态下心跳加快的那种……“愉”不见得“快”。那种愉是通过性爱方式达到一种欢乐的状态。

很多字,都带右边儿的那部分。都有相同道理,比如说榆树的。榆树的皮和榆钱儿,吃完以后能让人产生欢悦的感觉,还让人能美美地睡一觉,所以叫榆树。古代没有饭吃,扒榆树皮磨成粉吃,但是有饭吃的年代呢,榆树皮都让人拿去做药了。

还有,你看故宫的那个大门都有门钉儿,上九横九竖九,天子嘛,八十一颗。那个门钉用一个汉字表示也叫。它是上面一个穴位的,底下一个愉快的那半边儿。男性生殖器符号突起的象征,也是这个字。带“俞”的最有意思的一个字是,偷东西的,一个人,边儿上一个,为什么它不发的音?说文解字上说,这叫什么?行苟且之事。所以古代的偷,还不是说偷一般的鞋啊、玉米啊……古代这个专指偷情。在那种的状态下,不是正当的,所以叫。所谓偷情、偷汉子、偷人。所以,孔乙己为什么说读书人偷书不叫,叫?孔乙己真是我们古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他知道茴香豆的有四种写法,他知道那个偷书不应该叫书,叫。为什么不应该叫书?古代的专指偷人。所以这个讲究愉快的是专指性爱的欢愉。作为一种健康的研究古代《黄帝内经》的医学和哲学思想的节目,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事情。      

刚才说了,真人是追求高级享受,圣人追求大众享受。一个是心安理得,恬不为怪,恬不知耻,恬然自安,恬淡虚无,还有叫“愉”,这就是道家从此发展的另一门学问叫研究房中。为什么要研究房中呢?因为它为务,把它当成自己的任务,把它当成存在的一件事。所有人都应该喜欢道家。但是道家常常受到来自于很多外在的压抑。这种压抑其实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充实和不够这个有慧力的一个体现。

圣人是以恬愉为务,就是说他还专门琢磨、研究这个事给自己生活带来快乐。怎么睡得好,怎么睡得舒服,怎么睡得高兴,以自得为功。这是我们现代人最欠缺的。很多人说,我应该怎么做事儿?我说,你是要做给别人看,还是为了让你自己高兴?我们现代人把自己摧残扭曲,然后甚至变态近乎病态疯狂,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得,是为了让他得。大冬天穿个裙子自个儿冻得瑟瑟的啊,之后开始觉得冻,后来麻木了不冻了。为什么?让别人看着高兴。让别人看了高兴以后呢,她自个儿也高兴。所以自得是什么?自得是应该我们每个人一生,就是所谓成人,我觉得成人的标志是自得。自己精神独立,自己经济独立。能够自己赡养自己,这叫自得。而且,这个价值观要永远树立起来。

我们现在很多人是为名利而奔波,为这个而奋斗到死。仔细想一想,是什么?是别人对你的评价,所以有好名声,有坏名声,是别人给你的评价。如果你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很高的话,你有这个自得的话,你还在乎别人说你什么吗?别人骂你,无所谓;别人把你捧到天上,你也觉得对你没有影响,所以你也就不在乎名了。前提是什么?不在乎名的前提是什么?自我有认同,自我有肯定。不会说,别人说你好,你就一下跳进去;别人说你不好,你就郁闷得要死。没有自得的人在乎名,很多人说我不在乎名,我先考察一下,他有没有这种自得的本领。没有的话,他说的是假的,假装推却的。  

其实要做到“自得”,不在乎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也经常上网搜自己的名字,看看别人怎么评价我们。但是,关注别人的评价,并不代表我们一定会被这些评价影响。如果没有这些评价,没有这些人说我们好,我们是不是就活得不快乐了?如果咱们在自我评价的前提下,看到别人认同我们,就会觉得锦上添花。就是年三十儿搂草打兔子,有它没它你都要过年。我们现在是没这个兔子就不过年,我不活了。你不给我个名分,不给我个什么什么称号,我就不行了。这种人,我对他们的评价叫没成年。第一个是名,第二是利,我们做事情都要挣钱,要谋利益。是什么?别人给你的好处,别人给你的。如果别人不给你,你自己能跟天地之间索取的话,你还是不是还在乎别人给不给你,对不对?

所以,人的那种自我独立,自我宽慰,自我能够赡养自己的那个本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所具备的。没有这个,你说我不在乎名,我不在乎利,真假。如果用别人的给予,别人的标准来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跟去到地狱是一样的。人跟人没有什么可比性。你是天造地化出来的一个优秀的产物,你有你的个性,你有你的独立性。但是,很多人集体无意识。就跟着大波哄,大波走。然后,如果这个老师想管这孩子呢,第一,封她当个小组长;第二,奖给一个苹果,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为名利而奋斗,有人到死也在为这个事儿活着,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身外的这个名利。他没有自得的这个功,没有这个本事。所以我说脚后跟着地,自己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剩下的事儿再说。如果这个解决不了,那就一辈子就跟那蘑菇长在树上。你说你还自得?    

功,我们经常说练功夫的那个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专指气的循环。现在这个气功被人说烂了。什么叫自得?我把我的肾精化成肾气,然后我的肾气去养我的心神,这叫整个一个小周天,这叫。没这个本事,那只能去打激素了。这就是可持续自我发展。这是人天生就有的能力,干嘛依赖别人呢?只有快死的人,为了急救打一针强心针,打一针肾上腺素抢救。

关于自得为功,我再补充几句。刚才说得名啊、利啊、地位啊、荣誉啊,这是名。还有一个自得为功呢,是说我自己能生产出我生理上需要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眼睛干,现在有干燥综合症吧?眼睛干怎么办?很多人滴眼药水,就是人工泪液。每天嗒滴一滴,晚上睡觉前上闹钟,隔2小时还得滴一下。为什么?要不第二天眼睛,眼角膜都磨坏了。这不是自得。再比如,唾液分泌少,吃东西都得掺上水,拌上汤,要不咽不下去,没有唾液了。没有唾液了,牙齿也没有得到保护滋润,然后牙齿碎成一片一片,掉了。这叫自得吗?也有人工唾液。你也可以吃饭去加水,这也不叫自得。还有很多女性出现性交疼痛,阴道没有润滑。现在妇科也有做的这种液打进去,那是一回事儿吗?感觉一样吗?这都不自得。当一个人能够完成生理心理上的这种自我的这种修复、疗养的本事后,这个人就能自得其乐。

我们经常说慎独,观察一个人健康不健康你就把他关到一个屋子里让他呆一天,你看他什么状态?《万象》里有一个故事。话说某导演在选男演员,当时,他发现旁边陪这个男演员来的那个女孩子很有意思,坐在那里,既不瞻天望地,又不看手机,又不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又没有又没有手足无措,就是那样舒服而安静地坐着,后来这个女演员成为那个导演的妻子。导演发现这种人的状况很让他感到欣喜。

比如说有一个人约你在西单图书大厦门口等,人没有来,你没有浑身毛焦火辣,你觉得很舒服站在那里,独立守神。这就是“慎独”,一种特别优雅的状况。它是那种非常健康的人流露出来的气质,让人非常舒服。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是坏了,敝了。比如说屋顶上,瓦坏了漏个洞,这也叫了。所以第一句说的是肉体,肉身。刚才说不要摧残自己的身体,身体不残不缺不伪不废,以前有个典故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我们现在人穿那个紧身衣,钢筋箍的,然后把自己的身体就勒成个条儿,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讨好别人。然后把自己的气血都闹得很瘀滞,这叫自我摧残。而圣人是什么呢?爱惜自己的形体,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使他不被损坏,不被摧残,这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下一步才能做到什么呢?精神不散。

有的说,身体像个气球,有孔之后精神就会泄了。泄、泻,两个字有什么区别?我经过深入考虑,发现这个区别大概是这样的。三点水带世界的的那个,指的是无形的神和气的损失,你看不见。我们说泄气了,那个就是说这无形的能量或者是精神的损失。能看得见的,一泻千里,那个水啊便啊,这些东西排出来了,用的是三点水加,两个字连在一块儿用,意思是说你又损失物质,又损失能量,叫泄泻我们讲眼见为实,眼不见为虚。以人的肉眼的标准来衡量,所以说泄泻”。

为什么古代民俗有句话叫好汉经不住三泡稀,就是人拉肚子拉三次整个就浑身疲软无力,泄了气了。你要是光从那个物质主义角度说,那就是排出的没用的糟粕物质,你没有看到它无形的那个能量的损失,所以古代抢救病人快死了第一件事儿干嘛?堵肛门,他有一个软木塞子一样的东西,先把肛门塞住,就怕他泄气,为什么?肛门,中医叫魄门,魂魄那气泄从那儿走。所以先把那儿塞住。

考察一个人的魄力,看他晚上睡觉时候那个状态。因为人晚上睡觉以后是魂休息了,魄在工作,所以到晚上,你比如说这个打呼噜的,心跳骤停的,或者是这个憋不住尿的,撒尿的,这些都是魄力不足。另外,魄力指什么呢?人的高级神经反射,不是动心的。你比如说手碰一个热杯子,啪!你把手拿开了,这个反应,本能的反应,这叫魄力,魄力不足的人,手烫熟了,才意识到,呦!坏了!这叫魄力不足。所以说那个泄气,这个的区别大概就在这里。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很多人说我们身体是个臭皮囊,臭不臭再说,它的确是个皮囊,它如果不破窟窿,不漏洞,不漏精,不漏气,不漏神的话。你就能绷着,能活着。能达到圣人这个境界。如果您那破了,漏了,把这里面精、气、神都漏了,那早早就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了。如果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那“亦可以百数,就是说活到上百岁。

所以现在我经常说,要学会用神。《黄帝内经》第一章说过,不时御神,不懂得按照四季昼夜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和节律。其实神就是气的一个节奏嘛,你这个节奏,人马合一,跳跃的合适,这个神就省劲儿,你老跟他戗着,白天睡,晚上熬夜,这就叫逆,不会用神。另外这个用神呢,我们说要聚精会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的也是神。这个神你聚到一块儿就好像你用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把太阳光聚到一个点儿上,能把东西烧着了一样。你很难想象,你这个把神聚到一块你能做出很多的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的意识,其实我跟你讲,意识不是神。神是天赋的一种本能,你要学会用它。比如,射击运动员王义夫,一打奥运金牌、银牌,但他是个近视眼,十米气步枪,你以为他就是个眼睛特别好的?他能看见那个靶心儿?他靠什么打?采访王义夫,他说我靠感觉。射击运动员很多都是近视眼,他打那个枪找的是感觉。感觉是什么?如有神助。感觉就是用你的神去体会那个靶子在哪儿,然后调自己的呼吸,在某个这个阶段,然后击发,这叫用神,聚精会神。周围人一点儿不能喧闹,不要影响他。

再看足球,前锋射门那一瞬间,多少照相的跟着拍,射门一瞬间他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他眼睛是闭着的,他绝对不是眼睁睁瞪一个大眼睛看守门员在哪儿?那个球儿门在哪儿?哪儿跟哪儿有孔?没有!他是用神,用一种本能的反应去体会。眼睛是闭着的,所以那个守门员扑球,我们说,这家伙今天神了!如有神助啊。一个球……把所有球都扑出去了,那都是本能,都是用神。这种神怎么用?首先不把它散掉。另外呢,学会把它聚精会神聚起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主席曾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是这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习《黄帝内经》的必要性(一)
易道呼应——趣读《黄帝内经》中的大智慧
古籍黄帝内经《生命活力论》
学会包容
6条经典的哲理语录
增强魄力的六个法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