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会扔给你各种问题,你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底气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下降,你会感到痛苦。
老公不接你电话,你会担心他不爱你、害怕失去他。
工作不顺心,同事不友好,你就会自我否定,上班的每一天都很痛苦。
面对这些情景,你会怎么办?
拼命吼孩子,死盯着孩子学习?
24小时监督另一半?
委曲求全讨好上司和同事?
痛疼医头,脚疼医脚。
有些问题确实能暂时被压制,但不会被彻底解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丛非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一书中说过:一个人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


那些生活中困扰你,让你感到不痛快的烦恼和问题,都是表面现象。
它们的背后隐藏的是你的内心需要。
因为你有需要,并且这些需要尚未被满足,所以那些问题就会令你痛苦。
从此可见,当你找到满足需要的办法,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是丛非从的畅销心理学书籍,书中会告诉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本源,是回到自己身上。
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满足内心的需求,问题就解决了。

01 人的基本需求到底是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是有各种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的。
这些需求住在我们心中,它像一个孩子,任何一个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就会哭闹不安,导致我们就会心神不宁,情绪不稳定。
大致来说,人的需要有五种类型:
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意义感和亲密感
其中,安全感是保证生命存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字面意思上看,安全感就是一个人能感到自己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伤害和威胁,能吃饱穿暖,享受生活。
当安全感缺乏时,我们会有这些表现:
害怕冲突、指责和否定;害怕孤独;怕被抛弃;害怕犯错、事情没做好;害怕没有人支持、怕没有朋友,没有人脉;怕没钱、怕生病;怕黑怕鬼怕死等。
这些害怕,都源于安全感匮乏。
其背后的逻辑是:如果A发生,我就会有危险。


好比这些情景:
如果我没有存款,老了就没钱生活,病了也没钱买药。
如果我不够好,别人就会嫌弃我,看不起我,我就会被孤立,没有朋友。
如果我做错事,就会丢失工作,然后没有收入来源,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我们感到不安全,感到恐慌的就是事件A。
但是,要是A没有发生,或者根本不存在,你会好受一点吗?
答案就是:不会。
让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的并不是外在真实地发生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糟糕想象。
想象的后果越严重,人的安全感就越低。
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恐吓,自己吓自己。
我们要是不能停止自我恐吓,安全感的需求就会永不满足。


02 缺乏安全感一定不好吗?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安全感也是如此。
我们总觉得一个人有很高的安全感是好事,其实不尽然。
没有安全感的人,患得患失,小心谨慎。
他会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为的就是保住饭碗。
他怕被淹死,不敢游泳,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意外溺水的风险。
他怕黑不敢走夜路,也会避免很多不可预见的事故。
从此可见,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安全感这个需求。


安全感低一点,也是有好处的,让我们规避了很多未知的风险和意外。
太没有安全感的人,则会终日惶恐,沉浸在焦虑之中,什么事都干不了,不敢突破舒适区。
反过来,安全感过高,会让我们过于相信外界,盲目自信,不会未雨绸缪,早做规划。
所以,想要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就要设定一个恰到好处的范围。
当我们感到不安全时,不妨想想,事件A即便真实发生了,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能克服这个影响吗?自己的承受力足够强大吗?
做好判断,正确对待安全感这回事,既不让自己陷入无法应对的危险,也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


03 如何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回到内在。
当我们感到情绪不好,很难受的时候,不要指责他人,也不必抱怨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怎么了。
第二步,思考你的情绪波动背后的原因。
每种情绪都对应着一种需求或者期待。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是没有被满足的期待。
第三步,寻找逻辑,找到匮乏所在。
发现自己哪些地方不满意,哪些期待没有被满足,而这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后果?做一个联想,直到想到自身对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亲密感的匮乏,总结你联想时用到的逻辑。


第四步,追问来源。
你为什么有这种逻辑?你从哪里学到的?谁教的?
第五步,修改逻辑,填补匮乏感。
你自己的逻辑一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思考如何修改,停止自我伤害。
书中介绍了安全感匮乏普遍是自我恐吓,自由匮乏则是自我强迫,价值感匮乏是因为自我否定,而亲密感匮乏则是因为拒绝爱。
当我们明白这些本质需求后,我们就能对症下药,安抚好那个哭闹的小孩。
这五步,能帮我们迅速理清思路,找到缺点,然后满足它。


我拿自己为例,演示了这个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我会大发脾气,跟孩子的关系很僵,自己的情绪也不好。
这个时候我要立刻停止责怪孩子,也不为难自己,回到内在,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不爱学习会有什么后果,这个后果对我有什么影响?我要做什么来应付这个结果?
简单分析后我发现,我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我在替她的未来担心,我甚至还担心她要啃老。
另一方面,我期待孩子能考取名校,有个好前程,可以满足我教育子女的成就感。
说白了,负面情绪的来源就是,我把孩子学习的好坏跟我的价值感绑架在一起。
这是不对的。
按照书中的讲解,一个人的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的信任。


回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来,我的自信应该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孩子的未来有很多选择,读书是其中一种,但不是唯一一种。我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来。
二是,我有自己的价值所在,不需要依靠孩子的成功来满足我的价值感。
我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为之奋斗和打拼。
修补了逻辑漏洞,问题就能轻松解决。
养育自己内心的小孩,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的过程。


父母生育我们,但他们不能教会我们如何自我满足。
我们要做自己的父母,陪伴自己重新长大。
把问题的答案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靠谱的,你的问题,只有自己可以解决。
人的一生,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底气。
当我们可以倾听自己,满足自己真正的渴望和期待,人生就会充满希望和力量。
共勉。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下方公众号,不错过每期精彩。

作者:鱼白,斜杠青年。一周一本书,一赞一公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毫无保留的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心理学:赶走关心自己的人,是害怕对方不能一直关心自己
那些总是哭得很伤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下)
当女儿说她被老师骂了,这位妈妈的一番话,让所有人甘拜下风
心智校长李文广:为什么两个越相爱,反而越痛苦?(心智模式)
给孩子适宜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