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西溪夜话—学校管理杂谈 为什么不愿意做教育局长
                为什么不愿意做教育局长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某地县教育局长调离后,县委准备调整卫生局长去担任教育局长,但卫生局长宁愿被就地免职,也不愿意去担任教育局长,他说,现在的教育局长太难当了。听到这个事情,作为教育人,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教育局长,教育局长难在哪里?经过粗浅的分析,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条件改善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但在广大农村,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做到“三个增长”,或者虽然是表面达到了“三个增长”,但增长的幅度非常小。一些地方政府对学校公用经费没有安排,个别县甚至截留了上级安排的资金。这样就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应有改善,缺少实验器材,小学几乎没有实验器材,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仪器设备严重老化,基本不能使用,音乐、体育、美术和劳动技术课更没有器材可用。学校的图书室也没有添置新的图书,旧书多、党报党刊多、学生教材多,而且图书基本没人借阅,只是到了督导评估时,学校才安排学生到图书室集中借阅,甚至编造借阅记录。即使是近年才添置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许多学校也因为经费原因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D级危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县级财政安排这方面的资金是不可能的,仅靠上级的危改资金和转移支付也是不够的,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受累的还是教育局长。
  二是人事管理难。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3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31条也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但是,在很多地方,对中小学教师的以上管理工作却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完成的。一些县成立了由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或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人事局、教育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人事调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这些方面的工作。有这样一个县,人事局到师范大学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时,根本没有和县教育局商量,直接让选聘的学生到教育局报到。新毕业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参加教师考聘,也都是在县人事局报名、参加文化考试,而人事局只是给县教育局发函,要求县教育局派人去担任工作人员,只有到面试时,才由县教育局安排人员担任评委。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也是由人事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仅仅是参与者。有个地方甚至由人事局直接将各类职称的指标分配到辖区内的每一所学校,教育局长事前根本一点都不清楚。为了减轻县财政的压力,一些地方还规定,县城教师逢进必考、编随人走、退休减编,造成教师编制越来越少,许多学校为了开课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的工资都不由财政解决,只好在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支出。按照省规定的教师编制的最低标准计算,这个县的教师缺编300多人。以上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下面学校校长和教师埋怨不断,但县教育局长对此却没有一点办法。
三是高考升学难。中国历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考上理想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也希望借此改变自身命运。加上对学校二元评价体系的存在,在理论上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用升学率评价学生和学校,这种不协调的教育评价体系也给教育局长带来了困难。家长要求高了,就是党政领导对这方面的要求也高了,不仅要求每年的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中有升”,而且要求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人数要达到多少。这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教育局长的难度。我们知道,要考上北大和清华,除了实力外,也还有“运气”的因素和“时间”的因素。但是,领导和家长不这样想,升学率高,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多,教育局长就有本事,校长和教师就有本事,反之,局长、校长和教师就没有本事。有这样一个市州,最近几年高考升学率都不错,但是也连续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因此联系两任教育局长都先后调到人大或政协去担任专委主任,而且其中一个教育局长还是非常年轻的。虽说是平级调整,但是其中的原因却是不言而喻的。第三任局长来了不到一年,据说今年考上了将近十个北大和清华,于是人们认为这个教育局长简直太能干了。前几年,不是还出现了高考升学率下滑,县委通过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检讨的事情发生吗?
四是保证安全难。现在的学校、现在的校长不重视安全工作几乎是没有的,不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当回事的学校和校长也几乎是没有的。作为教育局长,更是大会小会讲话,各种措施办法出台,各校也都采取了非常严密的安全措施和办法,不断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甚至减少了对抗性强的文体活动,取消了春游、社会实践等活动。但是,学校毕竟是人群非常集中的地方,尽管采取了严密的措施,但从各地仍然不断传来发生师生安全事故的消息。有些是“人祸”,更多的是“天灾”。试想,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在校中小学生就近二十万,两个家长管一个学生都感到困难,一个局长要管近二十万学生的安全,怎么管?最近,某地一所小学在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由于学生拥挤,学生相互踩踏,造成了两名学生受伤的恶性安全事件。事后,除了学校主要领导和负责后勤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受到严肃处理外,县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受到了党纪和政纪处分。难怪很多地方的教育局长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教育局长,什么“权”也没有,只有“安全”。
当局长难,当教育局长可能比其它局长更难。

                    2008年12月1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县教育局局长关于如何当好校长的讲话,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教师流失困扰农村教育 待遇太低成主因
湖南永州数百教师被曝吃空饷 校长隐瞒不报
情系教育|郑成宝:不熄的明灯
【往事】忆李泉源局长二三事||戴家才
媒体聚焦丨瞄准突围的方向——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