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案导学”新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学案导学”新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学案导学”新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听了很多课,参加了很多评课,在想:新的教学模式下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有没有什么变化?我发现,当一节课被与会的领导老师评为“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材把握正确,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手段新颖,课堂气氛活跃”等等溢美之辞之外再无别的评价,那么潜台词应该是:这是一节基本上失败的课。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上面的评价几乎都是在评价教师的“教”,就是说这样的课的确展示了教师的功底、态度和能力,的确反映了教师“教得好”,但非常关键的一点,也就是“学案导学”新模式对传统教学做的根本改变的一点——学生学得怎样——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

    那么,“学案导学”新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第一,从一堂课的结果应该要1.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2.看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情况。“学案导学”也是一种目标教学,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去设计环节,组织教学,进行训练,巩固矫正,一堂课才是有容量、有中心的紧凑的好课;没有这个观念就有可能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一些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出现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最终完不成目标或完成了一个打了折扣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外,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生成看,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生成挂钩,不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生成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环节都应当从课堂剔除。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讲“这是重点”“那是关键”“中考常考”“要牢牢记住”诸如此类的语言,常常听到表情丰富、声调优美的范读,听到知识广博的教师深刻透彻的宏论,也常常看到设计得非常精美以致于使学生抛开了教材文本的课件,甚至会看到与语文毫不沾边的小品、舞蹈,当我们想到这些活动在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上远远不如让他自己去读去做去说的时候,我们还会去摆这些花架子吗?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生成的教学设计才真正实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实质性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向高效、扎实的方向迈进。

    第二,从一堂课的过程看,应该要看整个教学有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理念,含义是让学生能主导自己的学习,让他有对学习目标、过程、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机会。“自主学习”是与被动学习相对的。我们的一些课堂往往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运转,从目标到练习到检测到小结学生全在跟着跑,教师对课堂控制过度,学生穷于应付而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得到教师的关注更不用说解决。没有学生质疑,没有学生互助学习的教学,是学生实质上“缺席”的教学,长期下去,不只学生自学能力完全得不到培养,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会学习”的理念也值得我们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就是说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的“不爱学”“不愿学”往往是由“不会学”导致的。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教师只有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自学能力时,才算完成任务。”可是我们在有些课堂上看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看不到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尤其在公开课上,教师也许太关注自己的环节能不能完成、语言是不是精炼,却往往把最应该关注的学生给忽略了。

      第三,从教学形态看,一堂好课应该能反映日常教学的常态,甚至是原生态,而不应是刻意的展示和表演。表演有用,但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学案导学”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其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会产生不良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的教学改革不是跟风和应付,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推行到每个课堂,植根到日常教学,那么,表演式的公开课应该叫停。

    “学案”中心是传统“教案”中心的反拨,“导学”是对以往“会教”的纠正,当我们注意到“学案导学”四个字中有两个“学”字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做出新的定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探讨高效生本课堂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及有效教学的优缺点
基于BOPPPS的有效在线课堂教学设计(文末附案例)
“对分课堂”,一种正在兴起的中国原创新型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的六个维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