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以案例的形式说说自己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思考如何改进。

学完《给我机会还你精彩—-初中思品课的探究式教学》课程后,请以案例的形式说说自己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思考如何改进。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400字。

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提交者: 谭书银  (提交时间:  2011-12-26 17:08:51
答题内容:

 

在学习完《给我机会还你精彩——初中思品课的探究式教学》课程后,我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体系下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浅谈一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得失。

一、提出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不管怎样,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个“问题”,必须具有探究的意义,具有操作的可能性。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问题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能力。

在课堂上,提问是一个基础的教学手段,教师依靠设置巧妙的问题,能避免教学的单调乏味,如何设置问题呢?如在教学《他们为什么会犯罪》第二框题“模仿的后果“时,讲述文中谭明远故事后,设问:谭明远想当中国的福尔摩斯,这种志向可取吗?为什么会受法律的制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思考,得到结论:他是有志向的学生,但盲目模仿,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能力,解决疑难点。对这个个问题可让学生深入:谭明远犯罪的根源是什么?经过探究,学生就能得出本课的教学主题主题:根源于不懂法。这类方法是教师在依靠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中心,从而化解课堂的重点难点。但是教师在使用提问法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得精准,有力,并且和学生联系紧密,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否则,不但会不会有生动的课堂,反而重新会成为简单的“问答式”课堂,背离探究的初衷。

另外,教师可以尝试把话语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是师生做到真正的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层次,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勇于发言的氛围,能使学生大胆的解释材料、挑战定论,或批评对方的观点。比如在本课第四框题《别人犯错,我犯错?》中,王宜被判刑后引起多方震动,书上两种观点都从感情方面同情王宜,讨伐丁继光,认为主要责任在于丁继光。有许多学生也持同样的观点,这个问题讨论后引出了这样的观点,生活中,当情感和法理相冲突时,情感和法理不能兼顾时,就要依法办事。最终归结得到,我们要学好法,懂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情景,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注重于说教,而不去关注它的实践性和情景体验,那么就会流于空洞的理论,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最终偏离了这个课程开设的意义。反过来而言,要使课程充满探究的气氛,必须使其与体验性、实践性密切相联。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关键是要求学生得到体验。如在教学七年级《地球的叹息》一课,教学“地球就诊记“栏目时,采用小品表演形式教学。制作好道具,布置好场景,要求学生上台表演,把地球严重的病态形象逼真表演出来,使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觉得,这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习的热忱。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 不可能每一堂课,教材都会提供合适的材料,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积累素材,多加思考,根据不同的课堂要求的设置合适的情境。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比如这《地球的叹息》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些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帮地球写邮件给人类,代表人类给地球写回信;观察生活地区水的污染?污染的原因?我们中学生能做点什么等,为了使其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初步感知,首先布置学生课后去调查走访,解决问题,同时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达到更高层次的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情境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感性,抓住生成具体问题情境的机会。及时抓住学生的问题来开展情景设置,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问题。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探究式在教学当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并非是万能的方法。探究式要和合作式研究式发现式等多样式的教学方法综合适用,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方法的开放必然带来对教学形式的开放。因而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要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如学生参与性活动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开放又总是伴随着教学手段的开放。它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总之,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参与主动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诱发创新意识。

但在教学中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教学过程中有时出现学生课堂出现凌乱,不易控制的局面。

2。学生虽然课堂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是课下若不进行较好复习,对书本知识点从新梳理,所学知识又很快遗忘掉,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中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补优势,使两者相得益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话说教师的说话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创建有效课堂
教师要对课堂上的“四不”说不
教师的天职是上好每一堂课
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