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想品德学科辨析题的分类及编制技术

思             想品德学科辨析题的分类及编制技术

·                                

         辨析题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辨别与分析的一种题型。辨析题的作答通常由辨、析、总结三部分组成,辨为前提,析为关健,要求先辨后析,既辨又析,辨析结合。辨析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而且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成为思想品德学科纸笔考试中的常见传统题型之一。

一、辨析题的分类

1、从试题呈现形式上,可分为观点式辨析题和情景式辨析题。

1)观点式辨析题

观点式辨析题往往以观点呈现,文字阅读量较小,题意简明扼要。

题例1:【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

请你辨析:

——积极思辨,其义自现

 

【参考答案】(1)人的一生始终生活、学习、工作在各种集体之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体。脱离集体,势必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自负感和自我封闭。我们要依靠集体,爱护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同样,集体的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同心同德,不仅会增强集体的合力,而且会增强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力量。

(2)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必备的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但自强不等于自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脱离集体,离开集体、社会的帮助,将一事无成。

(3)自强与加强团结、发挥集体的力量是不矛盾的,自强的人只有融入集体中,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题例2:【07年广东省汕尾、江门、阳江市中招试题】

辨题:只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答案】(1)辨题的观点是片面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3)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还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题例3:【07年内江市中招试题】

见义勇为就是一种正义行为。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正义行为就是一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正当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正义行为。所以,国家大力倡导、鼓励、表彰见义勇为行为。

题例4:【07年广东汕头市中招试题】

辨析题:姚强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

【参考答案】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姚强的说法,否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因而是错误的。

对于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以上4题均以观点的形式呈现,重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由于阅读量不大,易于考生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从而使解答思路更为清晰。

2)情景式辨析题

情景式辨析题往往将观点或行为置于具体情境之中,容易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共鸣,在考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通过考生读题和答题的过程,往往也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能够较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本质,同时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生活化的要求,

情景式辨析题要求能够正确审读情境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紧扣情境材料对其中的观点或行为辨别分析,既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题例1:【07年广东省中招试题】

小刘是某校初三级的学生, 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维护班集体的形象,对班上一些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敢于批评和制止。对此,同学中有不同看法,同学甲认为,他有正义感,值得学习;同学乙却认为,他爱出风头、多管闲事。

请你辨析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

【参考答案】同学甲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小刘作为一名中学生,积极遵守学校考试规则,敢于批评和制止作业和考试中的违纪现象,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的行为。

同学乙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正确地区分正义与非正义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敢子抵制非正义行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该题要求考生辨析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如果考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是无法辨析甲乙同学的观点的,考生只有阅读情境,首先对情境中小刘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方能正确辨析甲乙同学的看法。

题例2:【07年常州市中招试题】

2005年以来,我市警方共接报盗窃自行车案件18万余起。据警方介绍,目前一些市民陷入了买车丢车买赃车再丢的怪圈。下面是一段父子的对话:

小明:爸爸,我的自行车被偷了,咱们赶快去报案吧!

爸爸:自行车又值不了几个钱,报什么案啊。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注意防范就好了。

小明:那您赶快给我买辆新车吧,不然明天我怎么上学呀?

爸爸:不要急,过会儿我去给你买辆便宜的二手车 (注:二手车多数是小偷盗窃来的赃车)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爸爸的话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1)小明爸爸认为不要报案的观点是错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既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纵容了不法行为。(2)小明爸爸提醒小明增强防范意识是对的。因为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3)小明爸爸提出为小明购买二手车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购买二手车的行为显然会为不法分子销赃提供便利,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此题先提供以一个背景资料,即我市自行车盗窃事件频发,导致一些市民陷入了买车丢车买赃车再丢的怪圈,然而引出父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贴近学生生活事件,使考生读起来可信,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题目要求考生从对话中提取爸爸的观点并辨析,考察依法维权、增强自我保护、防范侵害等相关知识点。

当然,在参考答案中,小明爸爸提出为小明购买二手车的想法也是不对的这一说法值得商榷,虽然在题目中做了相应题注——“‘二手车多数是小偷盗窃来的赃车,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境中爸爸提出买二手车一定是买赃车且题注本身就过于主观臆断,缺乏科学依据。

2、从试题综合性程度上,可分为单一型辨析题和复合型辨析题。

辨析题根据一份试卷的总体难度需要,可分为单一型辨析题和复合型辨析题。

1)单一型辨析题

单一型辨析题往往辨点较少,辨点也往往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要求考生作答的角度较少。因此,单一型辨析题总体上来说比较易于考生解答。

题例1:【07年浙江温州市中招试题】

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出现个体工商户,他们依靠勤劳致富。80年代,不少人创办了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吸收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其产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繁蓉了市场。温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近些年,一些私营企业开始与欠发达乡镇帮扶结对,向他们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有人总结温州发展的经验时说: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对。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满足社会的需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题辨点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考察考生是否了解非公有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考生只要对非公有制的地位这一基础知识熟悉,从非公有制的重要作用的表现稍加阐述,即可获分,且试题在情景材料中也对非公有制重要作用的表现做了部分比较明显的暗示,如吸收了大量社会劳动力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繁蓉了市场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表露出了命题者对非公有制的重要作用的支持和赞同的价值取向,这些都使得此题考查难度降低。

题例2:【07年内江市中招试题】

全面小康是一个物质意义上的标准,就是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宽裕。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全面小康不是一个单一发展目标,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

此题辨点在于全面小康的概念,考察考生是否了解全面小康的内涵和要求。考察能级要求不高,角度单一,辨点清晰。

2)复合型辨析题                               

复合型辨析题含有辩证否定的思想,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两者相互交融,或者辨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成分,或者辨点总体错误,但其中又包含合理成分。因此,复合型辨析题往往辨点隐晦,解题角度较多,题目容量大,对考生的审题、解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在选拔性考试中全面考查考生的各方面能力。

题例1:【05年南京市中招试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年份

1978

1997

200l

200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74772

95933

136515

材料二:截至2002年.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为454人.而日本为4909人,美国为3676人。在科技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3.5%,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2000年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我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材料三:2004年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用于三农”(农业、

农村、农民)的支出2626亿元。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2003年减少290

万: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安排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总投资约800亿元。

面对我国的快速发展.有些西方人惊呼:中国强大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已不再是初级阶段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注:此为第一问,第二问略。)

【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认为中国强大了有一定的道理。从材料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再是初级阶段是错误的。从材料二看,同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还不高,这些说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此题是一个变相的辨析题,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论证中国强大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又要从材料二中所提供的信息中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还不高,以论证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再是初级阶段这一命题的错误性,从而全面地看待当今中国国情,既考查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又考察了考生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较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

题例2:【07年扬州市中招试题】

小敏的母亲最近生病住院了,她每天放学后都坚持先到医院照料和陪伴母亲,然后再回家写作业。虽然很疲惫,但她还是每天按时到校。内向的小敏只将情况告诉了好朋友小云,并要她承诺替自己保密。老师发现小敏上课的时候常常精力不集中,觉得有点奇怪,便向小云了解情况。小云感到很为难,是如实老师反映情况,还是继续替自己的好友保密呢?

辨题:讲诚信就应坚持实事求是,不必尊重和维护别人的隐私权。

【参考答案】 (1)讲诚信就应坚持实事求是,因为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2)自觉地尊重和维护别人的隐私权,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护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我们既要恪守诚实的品德,又要尊重和维护别人的隐私权。当两者发生冲突时,需要把对诚信的理解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坚持原则,权衡利弊,妥善处理。因此,辩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此题从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入手,从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交往中的常见现象入题,制造了一个两难情境,即小云是选择如实老师反映情况,还是选择继续替自己的好友保密,从而引出此题的辨点。此题辨点涵盖三个方面问题:a、讲诚信是不是应该坚持实事求是;b、讲诚信要不要尊重和维护别人的隐私权。C、实事求是和尊重他人隐私权是否矛盾。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基于经验会认为小云的两种选择均有其道理可言,从而得出讲诚信应坚持实事求是,也应该尊重和维护别人的隐私权,而往往忽略对第3个角度的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从试题逻辑关系上,可分为条件式辨析题和因果式辨析题。

辨析题往往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命题时常从各种逻辑关系切入,从试题的逻辑关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考核要求,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辨析题主要分为条件式辨析题和因果式辨析题。

1)条件式辨析题

条件式辨析题往往混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在表述上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条件,第二部分结论。

条件式辨析题最常见表述形式为只要…………”,例如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成才,其逆命题要成才,就要努力学习是成立的, 从逻辑上看,成才这一结果的发生,不仅仅需要主观因素,如努力学习,也需要客观因素,如社会环境等,努力学习并不能导致成才这一结果的必然发生,因而这一命题犯了绝对化化的错误,把努力学习这一必要条件混淆为充分必要条件。

题例1:【07年连云港市中招试题】

有人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搞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才能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的目标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所以命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此题言简意赅,考查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搞好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来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此命题意图把经济建设这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当作充要条件,从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情况。

条件式辨析题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条件隐含,只有一个孤立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成立往往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错误的。

题例2:【07年南京市中招试题】

某企业连年亏损,该企业职工王某怀疑是因厂长贪污导致企业面临困境,为让上级有关部门来厂里调查,于是就编造事实向有关部门举报厂长。

据此,有人认为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监督权。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还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王某没有仅凭怀疑就编造事实举报厂长的自由。公民应该认真学法,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只有…………”

此题中只有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监督权这一结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并保障这一权利的实施,但同时要求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是说,公民的监督权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和自由,是有条件限制的,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一条件下,这一命题是成立的,超出了这一条件限制,这一命题就不再成立。此题在设问中,通过据此一词,非常巧妙的提醒学生联系情境再作进一步的判断,根据情境,从而又得出公民行使监督权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这一结论。

2)因果式辨析题

因果式辨析题从因果的逻辑关系命题,在表述上通常是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命题,也分为两部分,通常是前因而后果,主要错误在于因果之间并无严密的逻辑推理。

因果式辨析题通常表现为前因正确而后果错误。

题例1:【07年恩施课改区中招试题】

某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了一次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课堂讨论会。石辉同学发言说: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

请你就石辉同学的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石辉同学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虽然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因此,公民在行使、享有自由和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益;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

此题中要求学生辨析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这一观点,此观点含有两部分,即基于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这一前因而推导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这一后果,关联词为因此,是典型的因果式辨析题。剖析这一观点,前因是正确的,但基于这一前因并不能导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这一不正确的后果

题例2:【07年南通市中招试题】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小磊面临初中毕业,人生的道路如何规划?他爸爸和他展开了对话:

评析:我喜欢周杰伦,我选择当歌星

【参考答案】小磊对人生道路有权作出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有其合理性;但是小磊仅凭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是不慎重的;在进行选择时还应当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题是一道变相的辨析题,要求学生评析我喜欢周杰伦,我选择当歌星,这一命题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因为命题中的两个部分独立来看都有无可非议。这一命题实际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隐含,把观点置入情境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我喜欢周杰伦,所以我选择当歌星。每个人都有权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自主选择,因此因为我喜欢周杰伦,所以我选择当歌星这一因果命题完全可以成立,但若据此判断这一观点正确却又不妥,之所以我选择当歌星不能仅因为我喜欢周杰伦,我们选择职业时还应当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有没有当歌星的嗓音条件等等,所以,这一因果命题又失之于片面。

4、从辨点内容上,又可分为行为辨析题、言论辨析题、事件辨析题等。

综上所述,是思想品德学科纸笔考试中辨析题的简单分类,在辨析题的实际编制中,常出现综合性命题,将以上分类进行组合,例如条件式单一型辨析题、因果式复合型辨析题、观点单一型辨析题、情景复合型辨析题等等。

二、辨析题的编制技术

辨析题和其他主观题的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设问要求不同、答案深广度要求不同。

1、突出思辨性。

思辨性是辨析题和其他主观题之间的主要区别,在试题设计中要突出体现可辨性这一辨析题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在辨点选择上,要编制肯定与否定相互交融的辨点,尽量避免出现简单的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命题,以实现对学生辩证思维、全面认识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促进考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辨点选择。

1)辨点的内容或对象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观点,也可以是某个事件或现象。

2)辨点设置要具有迷惑性,多关注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

3)辨点应清晰明了,指向明确。

4)辨点考查所涉及知识点不宜单一化,要适当考查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3、情境选择。

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够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因此,根据这一要求,将需要辨析的观点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避免孤立的观点辨析,是辨析题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辨析题的情景编制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创设一个甚至多个新情境,从新情境中提取具有思辨价值的观点,既增强试题的可读性,又能够全面地检验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2)情境要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实,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试题在知识性考察之外的价值。

3)存在广泛争议的社会现象或观点不宜入题。

4、设问方式。

1)应简洁明了,材料与设问要具有良好的匹配性。

2)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陈述式设问、疑问式设问、限制性设问等等。

5、答案编制要充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留有余地。

6、设计不合理的逻辑关联的命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因此,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把握程度,是学生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辨析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不合理的逻辑关联的命题,实现对这种能力的考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化学
高考语文得高分不可不突破的100个难点
高考语文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及作答策略
2010年高考语文“试验田”五大看点
福建省教育厅对今后各地中考命题提出建议
思想政治(品德)课中考命题趋势及教与学的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