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曝光中药材市场乱象!健康何去何从?中医药何去何从?

81味中药造假内幕全揭秘

话说病从口入,如果治病救人的药出了问题,危害的是中医的疗效,更是广大患者的健康。但最近中药造假的事件却层出不穷。

捍卫中医、捍卫患者利益,每一个中医人责无旁贷。希望看到本文的你,能转发给更多人。只有越多人关注,才能使更多人免于上当受骗,中医中药才能越来越有希望。

1、黄芪:不法商贩把黄芪萃取之后,再烘烤晒干售卖。最有效的成分已经丧失。导致大多数黄芪不是假,但是劣!

2、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3、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4、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有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防假最佳办法:进原药材(没有切片的羌活),用时随手用剪刀剪一下就可以了。

5、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防假绝招:进未切片的当归,使用时分头、身、尾,效果好。

6、延胡索:延胡索整个的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最害人了。

防假办法:只进延胡索个子,大小均一,无砂石即可,用时用打粉机打成粗粉。

7、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8、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进货最好进整块的白芨,不容易造假,价格偏贵。但物有所值。

9、半夏:黄柏煎水煮元胡,最后用矾制,造假半夏。

10、沉香:假的太多,多少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11、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

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12、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3、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北五味子。

14、威灵仙:目前市面上8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5、柴胡:掺假手段太多,有的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有的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有的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6、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坑医生不浅。

建议:要想看好病人的疾病,要想成名医,就花钱进真货,进生龙骨(化石)。

17、龙齿:假货有多少,安徽亳州人最清楚了,基本都是假的。

18、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掺假者用杏仁当桃仁。

两者的鉴别要点:杏仁一头大一头小,形如心,桃仁两头相差不大(向对于桃仁而言)。

19、川牛膝:大多用牛蒡根掺入。

20、鹿角霜:有的用假龙骨敲碎后,当鹿角霜出售。

21、猪苓:从重量上造假坑钱,猪苓泡明矾水增重20%。

鉴别方法:用手掰,增重的猪苓脆,易折断。

22、龙胆草:掺假者用牛膝须切成段加入。

看到这里,你尝尝四大苦药之一龙胆草,你会发现,它居然是甜的!!!

23、砂仁:好的砂仁为阳春砂,掺假者将其他劣质的砂仁掺入。

鉴别:阳春砂呈圆球形,长条形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效果。

还有的用益智仁来掺假,整粒的一般没有,多半是在碎的里面加。

24、乌梅:纯真货很少。

掺假者用野生的桃,通过醋泡后晒干掺入。看到这想想你开的“乌梅丸”为啥效果不好了吧!!

25、全虫:掺盐,一公斤全虫,掺了400克-500克盐。

26、穿山甲:俗称甲珠,掺盐或加重粉。

本人做过实验,将200克甲珠水泡洗后晒干,只剩下110克了,也就是说掺了45%的盐和加重粉。看你敢不敢给哺乳期妇女吃!!

27、皂角刺:俗称天丁,市场上很多用野蔷薇的茎切成段(上面有短刺,黄亮色),长疮的患者你开100克也没用!!!

28、吴茱萸:假的为一种形相似的植物种子外壳,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嚼在口中没有味道。

曾在某家三甲医院,老中医开吴茱萸汤,吴茱萸从15克用到50克,患者病情依旧!!老爷子还以为自己辨证错误了!!

29、海马:海马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只有造假的知道了。

30、黄芩:将野外的树根(细的)切成段,染色后充野生黄芩。

鉴别:真黄芩用水揉搓后,其色不退,假的揉搓时水变成淡黄色,最后药材发白,成树棍。

31、熟地:看到这,你只需要将熟地放在口中嚼嚼,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32、地龙:放到地上用木板敲敲,然后再称,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蚯蚓泥!!!

33、酸枣仁:买的时候不要图便宜,若售价太便宜,可能一公斤掺有40%以上的枣仁壳,并染色。每次开20克枣仁,最多能取得12克以下的效果。

34、秦皮:置盛水透明形玻璃杯中,水在日光下可现碧蓝色荧光,伪品是其他树皮,水浸液无荧光。

35、蒲公英:别看进价只有几块钱,但八成都是假的!!造假者将油麦菜切成段,混入正品中出售。凡切成段的均掺有假的!!

防假措施:只购买未切碎的蒲公英。

36、羚羊角:造假者用塑料铸成正品样式,外观与正品无异。

鉴别:火烧后冒黑烟,释放较浓的塑料味!!

37、犀角:同上。

38、鹿茸:造假者将正品鹿茸拔掉表面的皮革层,然后将经染料染色过的砂石及木头粉配上粘合剂,塞入鹿茸皮套中,阴干后充当血鹿茸出售。

鉴别:看看正品的血鹿茸片,再看看他们的假鹿茸,很容易鉴别。

39、虫草:僵蚕加上地瓜秧苗,就成了虫草。还有用土豆泥压模而成等等,太多了!!

40、紫河车:八成都加有加重粉(硫酸镁)。

41、赤芍:能买到京赤芍不容易,大多用白芍染色后充当赤芍。也有的将生地榆掺入赤芍中出售!

42、大茴:造假方法有2种:1、水煮后晾干再卖;鉴别:煮过的味淡色轻。2、加上加重粉;鉴别:假品对光可见上面有发光如金粉样物质。

43、射干:将姜黄切成小薄片掺入。

44、三七:血塞通厂家提取三七皂甙后的药渣,经过药商晒干,就成了冒牌三七了,质地较碎,断面呈白色,含量达不到,效果自然差很远了。

45、炒白术:市场上以染色居多,真正麸炒出来的少之又少。真正炒出来的断面黄棕色,而染色的断面不显黄色。

防假措施:最好买生白术来自己炒。

46、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

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疗效很差!!

47、白鲜皮:浸硫酸镁增重。

48、红花:造假者用木头制成木纤维后染成红色,掺入红花中出售。

鉴别:用手抓药材,质地扎手,有很多碎末者,为掺假!

有的造假者将红花,用红糖水浸泡后晒干出售。

鉴别:此类红花容易吸潮,抓药时有粘手的感觉。

49、蝉蜕:造假者将泥浆水泡蝉蜕后晒干,让蝉蜕脚和壳里面沾上泥头,增加重量。

50、阿胶:阿胶用正宗驴皮,一分价钱一分货,真正的好阿胶很难买到。200元/公斤以下的基本就是劣品或者猪皮做的胶了,所以你只花费150元/公斤买阿胶,就不要抱怨人家经销商心眼坏了。

51、炙山甲:里面加食盐我是领教过的。

500g的生山甲炙出来大约只剩425g的样子,而山甲炙热发泡放入浓盐水,捞出晾干就有500—550g的重量,保不准里面还有炙猪甲、炙牛甲。

防假措施:山甲要买生的回去自己炮制。

52、枣仁:相思树籽冒充。鉴别方法: 相思树籽质地重,表面光滑,中间饱满;枣仁质地轻,中空,表面皱褶。

53、龙眼肉:用红糖水泡后晒干,增加重量。价格在20元左右的都是此货。正品价格在40元左右。

54、西洋参:凡西洋参片,多掺有切片的白条参。

西洋参分进口洋参和国产种洋参,两者价格差别太大(进口的好西洋参1000左右,国产种洋参150左右),往往出售的所谓进口西洋参,大多是国产的。

55、青黛:正品不好弄,现在掺假者将滑石粉掺入出售,凡颜色青中泛白,手感滑腻者即掺有滑石粉。

防假措施:青黛进货时一定要闻一闻,看有无霉味,正品略带腥味。青黛容易吸潮,吸潮后很容易生霉。

56、大黄:掺假者用土大黄掺入。肉眼不好鉴别,伪品中央偏白;在紫外灯下很好鉴别。

57、山豆根:目前市面上很少有真货了,伪品含量很低。劝大伙开处方时就别想到这味药(真言相劝),假的很!!

58、茯神:又名“抱松根”,现在的茯神,中央的松根很少,外边的茯苓很大一块,就好像你吃芝麻饼,一个烧饼上只有一粒芝麻,也称为芝麻饼。

有的很明显,松根还是新鲜的,一看就是人为制造的。应当松根快腐烂了才对。

59、半夏:我用半夏一般是姜半夏,不要片,因为片容易掺南星,半夏个子的肚脐眼在中间。

60、茜草:造假者用草根、细树根切成段,染色后,充当茜草出售。

鉴别:用手掰断后断面正品为红色,假的不是红色。具体什么颜色就看掺的是啥东西了!!

61、青黛:凡正品青黛倒进水中起初浮的,如果一下就沉下那就是伪品。

62、胖大海:投入热水中膨大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倍。伪品圆粒苹婆的种子入水膨胀较慢,仅达原体积的2倍。

63、苏木:碎片入热水中,水染成红色。伪品系木材经染色而成,浸入热水中水呈浅黄色、黄色、橙黄色。

64、仙茅:造假者用细白芍根,闷黑后,加工而成。看你补肾有效不?!

65、松贝:用平贝冒充松贝。

66、天冬:多用白糖水或者冰糖水搅拌,为了增加重量。只要你的天冬是粘的不是干的,你尝一下,一定很甜。

67、枳实: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枳实,九成都是青皮,大家进货时的好好辨析这两种药!

68、胎盘:是用玉米面加鸡肠子做的(造假的人是怎么想出这个招的?那么聪明干吗不做些正经事呢)

69、石菖蒲:市面上少,大部分都是水菖蒲代替。本来是用来醒神开窍的,因毒性作用,不就变得更是沉睡不醒了?

70、金银花:以空麦穗稍微加工掺入真品中。

71、熟地:假的用薯加焦糖制作。

72、西洋参:是药商已经浸泡萃取之后,再烘烤晒干的。最有效的成分已经丧失了。

73、西红花:投入水中水被染成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柱头膨胀呈喇叭状,无油状漂浮物。

若水浸柱头呈条状或丝状系伪品金针菜制造;若掺杂细沙、淀粉、植物油等则出现沉淀、油状漂浮物。

74、牛黄:真牛黄投入清水中,可吸水变潮湿但不变形,不溶解,不脱色,不浑浊。加少许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俗称“挂甲”。

伪品多用黄连、大黄、姜黄、鸡蛋黄等粉末或马铃薯加植物色素伪造,入水则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浑浊。

75、蟾酥:正品表面或断面沾水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并隆起。掺伪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但液状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

76、蛤蟆油:用温水浸泡呈絮状,体积可膨胀10~15倍。伪品中华大蟾酥输卵管水浸后呈螺旋形鸡肠状,体积仅膨大3~5倍。

77、熊胆:取正品少许投入清水杯中,即见熊胆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静置24小时全部溶解出来的黄色色素,仅布于杯底。

伪品猪、牛、羊胆虽然也呈不同程度的黄线下沉,但24小时后水全部染成黄色或有不溶絮状物。

78、金钱白花蛇:用水浸软后观察,蛇头蛇尾齐全,连为一体。伪品系用大蛇剥条而成,蛇头可拔出,蛇尾短粗。

79、阿胶: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

伪品杂皮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胶丝结片及黑渣。代用品新阿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层有黑渣及絮状物常常有沉淀,浑浊不透明,表面有脂肪油。

80、人参:有些造假者用桔梗根冒充人参。

桔梗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顶端有根茎,皱缩扭曲。上部有横纹,通体有明显的纵沟,并有类白色或淡棕色皮孔样根痕。

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为黄白色或紫棕色,有明显的形成层环,气微臭,味微苦而后甜。

81、通草:掺假者多,能买纯的很罕见。掺假多用明矾、加重粉(硫酸镁),掺假的通草质地发硬,味道有的涩、有的无味,掺假的将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掺在正品中卖。

中药病了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的传承,一直以“简、便、验、廉”深入人心的中草药,如今却被商业化,将中医药一步步逼上绝路,几近摧毁!

如今膏方进补大行其道,中药材质量却一地鸡毛,让人声声叹息!花大价钱买来人参,有可能是提炼过精华的“药渣”;头发白了可服何首乌,可为此闹肚子的比比皆是,只因为传统炮制技术被弃置一旁;道地药材到处移植,农药肥料频频催生,转基因技术也匆忙上阵;即使扁鹊重生,无药可用徒唤奈何?

更令人尴尬的是,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主要是用来开发植物药,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再被做成制剂高价返销到我国。出现了“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奇特怪象。

在中药材批发中心,一位老药工拿出了普通太子参,无论粗细、大小、都与精品没有多少差别,嚼一嚼,味道也很浓。只是普通太子参看起来脏兮兮的,而精品又白又好看。

“真正的太子参就是这个样子!”这位闭着眼睛仅凭鼻子就能辨别药材的老药工肯定地说:“想白还不容易?我进去给你拿硫黄熏熏,转眼就白了!”

“精品”真相大白!原来精品太子参=普通太子参+硫黄!

中药已死?

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也是直接送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而北京中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

这位医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门之后,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而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一位老医生则对记者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现在中药不灵了。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作为华夏5000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为记者详细地讲解:“今年用的枇杷叶必须是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老叶,树龄至少三五年。用鬃刷把枇杷叶背面的毛刷得干干净净,放在竹垫上晾到八九成干,以一公斤为单位,一叶一叶码好用绳子扎起来,再立起让它彻底干燥。做药的时候,拿出来,用药刀切成0.5厘米厚的丝,锅里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放入枇杷丝拌匀,用文火炒到枇杷丝既能很均匀地沾上蜜,又不黏手,取出放凉即可。”

但现在农民们一般都是怎么采集落叶?“我亲眼看到,都是直接用一根金属的或者竹制的长签扎地上的落叶,管它老叶、新叶。很多叶子在泥里已经腐烂,再一下雨,浸泡过后还有什么用?采回来洗都不洗,毛也不去,晒干一扎。炮制的时候,甚至连绳子都不解,蜜炙就更不用提了,直接往提取罐里倒。”

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骆老解释说:“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据骆老所言,“文革之前,中药如果需要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疗效。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

“前一段时间检查出鱼腥草有问题。什么问题?从原料上就不对。过去鱼腥草主要生长在深山的水沟溪泉两边,没有污染,煮了以后给小孩退烧很快就能见效。现在云南、贵州、四川,把鱼腥草洒在大地里,像种蔬菜一样。本身那个地是农田,已经施过很多年的化肥农药。长出来后用耙一耙,装在竹筐浸到水塘里,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去当蔬菜卖了。当天卖不完怕烂掉才拿回去晒干,卖出去做药。肺炎发烧,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变化很快,以往一服药就能扳过来,延误了就可能致命。你说拿这样没什么疗效的鱼腥草做药,吃了能不死人吗?”

“就像我们吃黄瓜,头尾两端味道不一样,当归各个部位的药效不同。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催血),不能乱用。以前用当归,都要分清部位,一钱一钱算得很仔细。现在去配药,药房的人跟我说,当归都长得很大,给你一整根,都啃光也不会出事情,当然,也没什么疗效,跟吃萝卜差不多。”一名老医生告诉记者。

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真相更令人震惊,这也是我国中药材出口最大的拦路虎。从检测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几乎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有检出。二三十年前,为了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政府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规模洒下666等剧毒农药,至今该成分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

“现在国家投资了好几个亿,在黄河以南的某省份搞黄芪转基因研究。黄河以北的黄芪疗效才好,到黄河以南有什么用?”骆老透露,“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转基因之后是不是会影响它的性味归经,这事没有人管,科研经费才是大家更重视的。”

目前列为转基因研究项目中药包括: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鱼腥草、人参、太子参、大枣、枸杞、核桃仁、丹参、绿豆、黄芪、百合、青蒿、何首乌、龙眼肉、杜仲、甘草、半夏、桔梗、银杏、麻黄、防风、芦根、地骨皮、竹叶、菊花、广藿香、巴戟天、枳壳、夏枯草等。

中药有毒”!

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杂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药材,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几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

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但现在药工怕切到手,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片薄如飞的天麻,只能停留在老药工的记忆中了。

既然在加工修治上竭尽全力偷工减料,功夫都花到哪里去了?——“面子工程”,俗称“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

打磺本来是传统的熏制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更有甚者是直接将硫黄粉洒在药材上面,注重养生的老百姓叫苦不迭,从我国进口药材的韩国商家也是颇为头痛。为了获得二氧化硫不超标的白芷,他们只能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新鲜白芷自己加工。

当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

“中药加工炮制,一是减毒性,二是增加疗效,三是改变归经。”骆诗文告诉记者:“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童子尿半夏。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童子尿半夏,主治跌打损伤、胃里咳血。姜半夏则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而生半夏则是催吐的。”

但据骆诗文观察,现在的药厂和医院,虽然有炮制标准,但都锁在柜子里,好多都是不炮制,或者炮制不到家。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也存在此类现象。“炮制首乌传统用黑豆煮,药材商代以锅底灰,甚至用墨汁染色。白术就是往锅里一倒,根本不翻炒,上面是白的,中间是黄的,下面的则是焦黑的。”

一名具有40年临床经验的中药师发现,炮制用醋,如果用工业醋酸或食用醋酸配制的食醋,都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30%左右的小鼠死亡,而使用发酵米醋则无此不良反应。马兜铃则闹出过肾病风波,一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主要原因就是国外为了减肥,把马兜铃直接当茶饮,而不知道我们药典规定马兜铃要用蜂蜜炮炙解毒。

高价买“药渣”

很多冬虫夏草也已被提炼,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外观饱满、色黄而亮,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 ,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

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这让制药厂也很头疼。不买就得停产,买了药品质量肯定有问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经济利益占了上风。

以下这些药材都发现过“被萃取”现象:人参、西洋参、党参、冬虫夏草、黄连、黄柏、牡丹皮、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茱萸、连翘、桔梗、淫羊藿、川贝、五味子、益母草、泽泻、白术、鸡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车等。

如果说从前的中药造假,还只是在等级上以次充好,如今则是花样百出了。

骆诗文曾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山肉萸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把树枝包上毛皮包切成片冒充鹿茸,在海马肚子里灌玻璃胶,往虫草上粘铅粉;中成药造假则更有隐蔽性。比如衡量萸肉的质量标准是熊果酸的含量,一些药厂就往里掺山楂,结果一样达标,疗效只有天知道了。

“洋中药”

自从清末太医院被废止,中医药就开始走上了不被重视之路,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如今更是日渐风雨飘摇。

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占5%-7%。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更可笑是,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

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一位老中医则告诫说:“我们的中医药界要自尊自爱,不能始终靠外力来带动。国外重视了一下,就急急忙忙去研究。国外没什么动静了,立刻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藏为敝屣。”

救救中医 救救中药

想要原材料,还得自己亲自上山,现在老中医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还有谁会愿意往山上走,不往山上走,又怎么得到最好的中药救人?未来我们将不定期组织上山采药活动,医天下苍生是我们的担当,传中华中医是我们的使命。一剂药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但是经我们亲手采的药,进行纯手工炮制、晾晒,那是天然的药材,是健康的保证,是能量的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毁于奸商
你买的中药是真的吗?80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手段全揭秘
药材商揭秘75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
很多老中医感叹与其说是炮制,倒不说是坑人
注意,这81种中药有造假,教你如何分辨!
是谁害了中医?喝了中药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啥?左都稳为您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