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出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对的下联令人叫绝

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汉语中使用对偶句。商周以来,中国文化发展至雏形期,对偶句式开始在文人间广泛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出现并推广的辞赋中的骈俪句,对对联文化的出现和形成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推进,对联的规则和内容,实际上就是由对偶句和俪句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古时文人将吟诗作对合称并非一时兴起,它们可以说是始于同源,是传承一脉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大唐盛世之后,文人偏爱格律诗和律赋,当时的文学作品多见对偶句,并逐渐形成了对仗的规律。宋朝末年,我国民间已广泛出现过年挂春联,放炮竹之俗逐渐盛行。北宋诗人王安石著有《元日》一诗,其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当时家家户户悬挂桃符的场景。

明朝时期,为了方便记录和使用,人们用红纸换下桃木,将字题于其上,进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联。明代陈云瞻著作《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后迁都于南京,除夕节前,命各公卿士庶于家宅大门须挂一副春联,并微服出巡坊间,至各家各户门前观赏。自此,对联在文人学士中间传播开来,大家将题联作对视为风韵雅事,在作对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也产生了诸多闻名于世的巧对。例如顾宪成题于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对仗工整,在书院的背景下更是将读书和国事关联起来,激励书院中的国家栋梁之才勿忘读书,勿忘国事。

到了清朝,对联的发展到达巅峰,民间和朝堂都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乾隆皇帝作为作诗最多的人,更是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对。

传闻北京城中有一酒楼,名曰“天然居”,酒楼的对联相传是乾隆皇帝和大学士纪昀所做。

乾隆皇帝一次路过天然居,心中所动,脱口而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迁思回虑但还是对不出完美的下联,心有不甘,回宫后命朝中文武百官一起对出满意的下联。

群臣冥思苦想但无人能对,而大学士纪昀见群臣无果,上前对道:“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皇帝稍加思索后点头称赞,人对客,过对上,寺对居,大佛对天然,实属好对,后便将此对联挂于酒楼。而坊间传闻后有一穷书生路过,看到对联后认为纪昀下联并非绝对,自对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真乃高手在民间,比纪晓岚所对更多了几分禅道。

现代人们对对联的兴致实际上也并未淡化,吟诗作对依然是书香门第文人世家在茶余饭后自作娱乐的传统项目。而在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中,更是能够通过寥寥数字,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贺寿诞辰、嫁娶添丁、乔迁开业等喜庆时常用贺联;缅怀用挽联;在各行各业更是有其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的行业联,无处不体现着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平平仄仄,令人拍案叫绝,传颂百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趣闻(159)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纪晓岚下联令人拍手叫好
乾隆出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对的下联堪称经典
纪晓岚对联精选
乾隆出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的下联堪称经典
有趣的回文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