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底涟漪心底叠

导读


闲愁吹落香风里

拾得春声春色归

一、

诗词欣赏 

二、 

诗词练笔

三、

诗词课堂

      

     

     间

辛丑二月

壹  古诗词欣赏

春日偶成   

明·谢五娘

乳燕衔泥春昼长,倚阑无语立斜阳。

桃花红雨梨花雪,相逐东风过粉墙。

欣赏:

诗词的美,第一就是意境的美。这首诗一句一意境,句句是景语,象四帖画,都很美。乳燕衔泥,桃红梨白,随风飘过,斜阳下佳人倚阑,镇日不语。全诗意象纷呈,从侧面含蓄地抒发了一种孤独寂寞之情。和谐美丽的春景又反衬了诗人的寂寞,桃花红雨梨花雪,被风吹散踪影难寻,令读者生出淡淡的一丝惆怅。诗中无一悲字,却句句含悲。缠绵悱恻,轻柔婉转,哀而不伤。

谢五娘,潮州韩江人。明神宗万历间才女。善诗。生平坎坷。从其诗作看,丈夫长期远处营生,思念之作占了一半。有诗句“殷勤先奉小姑尝”,应是一个聪明贤惠的媳妇。钱谦益评其人风流放诞。澄海人李勋却以为其诗“衰而不淫,丽而有则,可谓工于言情,绰有宋人风格”。

题山水人物图册 其七  

明·柳如是

叶叶浓愁寸寸阴,碧云天末澹疏吟。

年时忆听同峰雨,人与芭蕉一样心。

欣赏:

柳如是题的《山水人物图册》共八帧,为酬报友人为其画西冷采菊长卷所作。诗人看到画册上的卷曲的芭蕉叶,滴绿如愁,勾起了听雨的往事。起承由近向远,似乎达到同峰前,雨滴打落在芭蕉叶上,那卷曲的蕉叶有如那时少女的心,暗藏着多少的情多少的梦。纳兰容若诗句:“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好似在说前朝的柳如是。梦碎了,愁情不绝,结句“人与芭蕉一样心”喻心被愁绪缠绕难解,与起句呼应。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人,"秦淮八艳"之首。幼年坎坷,5岁被掠卖到吴江为婢,10余岁坠入青楼,曾与陈子龙(明末大诗人,民族英雄)相恋,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倾十年之心血著有《柳如是别传》。

寄贺方回  

宋·贺方回妾

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欣赏:

贺方回妾,姓名及生卒年不祥,北宋著名词人贺铸的小妾,此诗应写给贺铸的“情书”,言情诗也。起承转结曲折有致,诗人将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借物寓意,与意象融为一体。“独倚危阑泪满襟”象一个特写镜头,准确描叙了孤独寂寞之情。承句之“春色”、“懒”从侧面细腻展示了此时之心情,虽是春光烂漫,而她视而不见,见而无色。是什么原因呢?转结作了回答。“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把“愁绪”具象化了,化虚为实,与贺方回的恩爱,深深地结在心头,恩爱越深,相思越苦。此句化出李商隐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立意纤巧,情感真切动人。

酬李穆见寄

唐·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欣赏:

这首诗看似随意而作,但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才会品出其提取的信息即诗意又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的状况。这不是一般的应酬诗,有故事的。李穆者,刘长卿女婿也,能诗,《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也就是刘长卿所“酬”的原唱。

《寄妻父刘长卿》  李穆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这似乎是一个憨憨的读书人,轻易相信船家的话,上了路才知道路途遥远,山环水绕的,看着并非很远,却好像行不到头。看来古时生意人也和今时的一个样,精明狡黠,不说新安近,这档生意能成么?读书人不及现时的聪明了,当然,也许是李穆太急于见到妻父了,恨不得舟能直接飞过去。

女婿人还未到信已先到,见女婿这么难,估计刘长卿又心疼又开心,于是提笔写下这首《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当时住在偏僻的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这两句把李穆的诗作了总结,知其旅途之艰辛。“孤舟相访”已是凄楚凄楚,何况还要到“天涯”,“万转云山”已是辛劳,何况“路更赊”。刘长卿站在对方角度,体谅其难处,流露出对女婿不远千里来访的感激之情。等待之心也既欢喜又煎熬,以打扫屋子来减少等待的漫长感。“欲扫柴门迎远客”,是否化出杜甫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景结“青苔黄叶满贫家”,本是冷清伤感之句。让人想起了其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但在此诗中,起了以哀景反衬乐情的效果,其含意更为丰富,全诗语言洗练,情感朴实真挚。

贰 二月练笔诗作

绝句

年初四漫步见新月一  

微风逐云缕,人影过如川。

九缺销魂月,相思填不圆。

年初四漫步见新月二

云空山色远,何处故城边。

万古柔肠曲,青天弹一弦。

感    

波浪来千里,不言沧海深。

柔愁三日转,耗去十年心。

杂兴  

独步黄昏径,罗裙拽桂枝。

桥头欲回觅,但见月相随。

腊月二十一深圳湾观日出  

卯尽深阴亦未开,牵情已久且徘徊。

蓦然天际一轮出,涂满相思破雾来。

遣怀  

寂寞寒烟曲径深,经年风雨独沉吟。

凭栏思忖怕回首,襟上泪痕犹在心。

看花   

窄径青青入翠微,一庭红紫恰轻肥。

闲愁吹落香风里,拾得春声春色归。

大年  

一城灯火夜斑斓,月自缺勤星自闲。

此日人间情籁好,无须明月写潺湲。

园中小坐   

红灯高挂蝶相攀,落叶飞飞水自湲。

才共春风无觅处,木棉一朵掌中闲。

遣兴  

黄芦苦竹乱蓬蒿,日有枯桐谁手操。

怎把笙歌磨一剑,不教愁绪织千绦。 

律诗

探春  

仄道平芜尽,年年草不违。

清欢生野水,冷雨织鲜衣。

雾薄入云化,身轻并雁归。

青山何处歇,淡月半霏微。

祝贺高源社长兼任百花主编    

山水晴岚接,百花开四时。

楚兰多逸韵,雅趣有余姿。

共醉阳春曲,何愁锦字诗。

旗麾在拏手,天下郢人知。

岁末夜行平湖  

西东辗转觅通途,四面生疏夜色孤。

鸟宿丛林声自歇,月行云海影常无。

遥空隔断层层嶂,淡墨吟来字字珠。

笔底涟漪心底叠,年光似昔照今吾。

山行偶感  

寒声晦色叠相侵,曲变青山多夕阴。

仄径茅遮深径树,新年浪拍旧年心。

怎将乱绪埋荒甸,谁遣清风涤素襟。

渺渺曛烟何处竭,茫茫云海月浮沉。

凭栏  

车流人小树青黄,叶积烟尘暗夕阳。

取道蜿蜒可南海,连云缥缈尽东荒。

情依弱水三冬梦,愁落残杯九曲肠。

谁弄筝声襟欲湿,阑干十二着沧桑。

牛年年味  

绿水青山日月长,一年一节一何忙。

香花争向阳台挤,超市搬来冰柜藏。

无限相思共温慰,几多得意暂清狂。

人间灯火斑斓夜,直把他乡比故乡。

早春   

飞雨笼尘籁满林,芳间蝶鸟遁云岑。

铺开初景风声急,敛尽清波物色深。

寂寞如烟情似水,缤纷乱眼绿惊心。

问谁解得岐黄秘,偏在枯丛细细斟。

蝶恋花  元日   

春晚勾消三盏酒。年事萦回,无寐霞光漏。小卷帘栊风入袖,桂香窗外流连久。

几处鸟鸣犹故旧。半日清闲,一枕黄昏后。正是湘南梅又瘦。风前曼妙销魂柳。

好事近  早春   

双燕过窗前,又到芳菲时节。不再有梅消息,奈几番轻别。

新花一抹一痕愁,桃杏竞相接。天际一钩归月,钓柔肠百结。

满庭芳  雨水日作    

柳线千条,莺声十里,梦中仿佛琼州。醒来失却,斗室一眸收。寂寞风吹丝雨,花开半,影卷洄流。相逢处,叶繁叶落,惨淡几春秋。

暗思平仄事,香间枯朵,浪里浮鸥。换鸾镜,衰年自笑蚍蜉?肯有笔尖堪忍,删又剪、还是清愁。韶光误,梨涡漏酒,春远莫登楼。

生查子  辛丑元宵夜   

风雨暗元宵,灯火难成绮。偏是月圆时,隔在青天外。

远近立苍茫,树色涵烟水。花比旧年红,隐隐香腮泪。

叁  古诗词理论选读

律诗布局的四种方式

五律和七律,是由首联、颌联、颈联、尾联组成的,共八句,容量比绝句多一倍。因此它在布局上与绝句也就不尽相同。现将其主要布局法归纳如下:

1、起承转合法
  律诗的布局以“联”为单位。首联(第一、二两句)为起,颔联(第三、四两句)为承,颈联(第五、六两句)为转,尾联(第七、八两句)为合。
起联起到点题、定基调或笼罩全篇的作用,故有的交待时间、地点、事项,有的总括全诗,有的则直接写景抒情等。
  承联是接着起联写下去的,或描景,或叙事,或抒情,以加深扩充起联的内容。
转联是笔锋一转,别开生面,或由写景转到抒情,
或由此时、此地、此事,转到彼时、彼地、彼事,其内容与前两联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有明显的不同,转的意味较重。
  结联以能点明主旨,振醒全篇,或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为上,故应有画龙点睛之笔。 

我们来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所见所闻之景,是起;颔联上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承接第一句写的,下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承接第二句写的。这是分承法,从山、水两个方面分承,继续写景。颈联转入抒情,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感慨自己的一生。尾联归结到当前人老境困,仍是抒情。这首诗的布局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法。

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亦用此法: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王昌龄的《宿京江口》、杜牧的《商山麻涧》以及前面举例我的那首《黄河》,它们的布局方法都属于起承转合法。

2、起承继转合法
  这种写法就是:在一首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继,尾联为转合。所谓“继”,就是接着颔联的意思继续发挥而不转折。这样写的话,往往把转与合的功能由尾联承担了。
  我们来看看郑谷的《鹧鸪》诗: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从深日向西。

  此诗用的就是“起承继转合法”。
  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可以和山鸡比美,这是“起”。
  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言其在“蒸昏”、“花落”的“风寒”凄迷的境遇中发出哀鸣,这是承上联而来,传其神韵。
  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这两句是从“游子”、“佳人”两种人闻其声的表情上,进一步写其声,承接相当巧妙,这是“继”。
  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从深日向西。”更为浑成,转的意味浅而隐,结的意味重而显,使诗人的乡思之愁和思妇怀亲之苦尽在不言中了。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沉期的《夜宿七盘岭》、李白的《谢公亭》、刘长卿的《登余干县古城》等诗,都是属于这种布局模式。

 

3、起承展转合法
  在一首律诗中,一句起,二句承,中间两联展开、铺叙,第七句转,第八句合,这种布局模式就是“起承展转合法”。这就打破了以“联”为单位说明律诗布局法的惯例。这种布局法的主要特点,是中间四句分别地并列地描述四样景物,铺叙的手法很明显。这种布局模式在律诗中也是常见的。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没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首联上句“不知香积寺” ,扣题而起;次句“数里入云峰”,是紧承上句而来的承句。从语法上看,“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均是“知”的宾语。中间四句分别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眼见与耳闻的四种景物:古木、钟声、泉声、日色。尾联的上句才转到佛教的故事,下句归结到“安禅制毒龙”(诗中以毒龙喻世人的欲念)。

  白居易的《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萝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此湖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此诗首句点题而起,交待游览地点和时间,并以比喻赞美春湖景色;下句承上句而来,从山和水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述;中间四句分写“松林”、“月亮”、“早稻”、“新蒲”四样景物。尾联上句将笔峰一转,提出问题;末句作出解释,归结全诗主旨。
  以上两首的布局都是采用了“起承展转合法”。

4、跳跃式的布局法
  非常的事件,引起的是非常的感情。因此,在表现形式上也就不一般,各联之间,甚至上下句之间,在时空上的跨度很大,表现出明显的突出的跌宕起伏与跳跃。这样的布局可称之为“跳跃式的布局法”。
  张乔的《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依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兵无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此诗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之安宁,颔联以大开之笔,从内蒙古的昭君墓写到了甘肃的凉州;颈联又以大合之笔,写大漠无兵和穷边有客;尾联写出诗人自己的心愿。各联之间的跳跃性很大,无法用常规的起承转合分析来说明。
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杜甫的《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愁思胡笳夕)等诗,都是这种布局类型。 

 律诗的布局法是多种多样的,上面介绍的四种律诗布局法只是其中常用的类型。有功力的诗人创作欲来时,其感情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刻意于布局而自成篇章,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存在的。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水云间

相关连接

风雨吹开复吹落    不知拍遍几阑干

情天造化玲珑意

九曲深山云水边   万堆香雪压寒烟

温柔模样寒三尺

依稀香色合烟渺  逶逦云山决眦迤

长青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体诗创作
明朝联家王巽简介及王巽律诗联欣赏
律诗的谋篇布局
律诗的章法--诗词创作小讲(9)
浅议律诗之谋篇布局
七律诗的布局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