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家玉笛乱春风 愁絮纷纷何处遣

壹  古诗词欣赏

樵夫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欣赏:

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帖唯美的画图。

起句“白云堆里捡青槐” 意境优美,营造出隔断尘嚣的清绝之境,承句“鸟不猜”将樵夫的形象和谐地融入自然的怀抱,为转结铺垫。“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幅优美而生动,雅致而有趣的生活画面让人眼前一亮。结句晓畅明白,堪称神来之笔。

全诗句句举重若轻,如信手拈来,实则每个意境是精挑细选而后完美组合。其构思独具匠心,有神趣,有神韵,余味无穷,也寄托了诗人对一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欣赏:

这幅牡丹图,花红叶绿,花色深红复浅红,已经绽放到了极致,这是常人眼中的花容。诗人看到的是牡丹花的心,心中有无限的愁,这愁,是赋予她生命的春天也未察觉的。

王维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晚期,国家动乱在即,而国人正为大唐盛世自豪。诗人已经衰老,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让他充满忧虑和孤独。因此他借牡丹自比,吐露内心的愁绪和忧患之情。牡丹花将败,花心在担忧自己的年华逝去,惧怕风雨的侵袭。可春光正好,花繁草盛,有谁知道这一株牡丹花愁苦忧虑呢?这首咏物诗蕴含着深沉的思考,读来意韵丰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话说鱼幼薇

江陵愁望有寄   

鱼幼薇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诗人简介及诗作背景:

鱼幼薇,即鱼玄机,字蕙兰,844年出生于鄠杜一个落魄秀才之家。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三步成诗,闻名长安城,被人称为"诗童"。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才女。温庭筠惊叹于这个天资极高的渔家小姑娘,十岁时收为弟子悉心教导。温曾以《江边柳》为题,令其赋诗,稍瞬,诗句薄唇轻吐: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残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八叉腰而诗成的温庭筠,能不被这三步一诗的小才女折服么?二人成了忘年交。渐渐,互生情愫,之间常有诗词唱和。才情非凡的温庭筠却自惭形秽,选择了逃离。他年长鱼幼薇30多岁,相貌丑陋,被人称“温钟馗”,他宁愿和烟花女子厮混,也不愿耽误了这美若天仙的大才女。后来,温庭筠把朋友李忆介绍给了鱼幼薇,李忆对她的才貌仰慕不已,连哄带骗,纳做了偏房,鱼幼薇的生活掀起了一场波澜。

欣赏:

《江陵愁望有寄》正是鱼幼薇思念李忆所作。当时李忆水路沿江陵回老家辽阳多时未归,鱼幼薇沉浸在李忆的情爱中,心中的思念于笔端自然流出。起句取秋天红枫叶的意象,用重复的笔法,将读者领入一个满是相思的意境中,为下文的重笔抒情做足铺垫。《楚辞》有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江上枫极易触动人的愁怀,“千枝复万枝”,亦状愁绪之重。承句情景交融,信息量大,意象有江,桥,红叶,归帆,掩映道出了诗人极目望归的焦急心情, 迟字表达了凭望时间之久。人未见归,相思愈重,转结顺理成章以一江之水比作相思之情, “西江”、“东流” 反义字,又彼此呼应,别有一番情调。

后记:

好梦不长,李亿懦弱,其夫人裴氏视鱼幼薇为眼中刺,最终逼丈夫一纸休书把她赶出家门。古代女人没有生活来源,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家境贫寒心气清高的鱼幼薇,被休后做了女道士,法号玄机。从此性情大变,以风雅之名,行周公之事,一时间,道观门庭若市。温庭筠曾前往劝说,她沉默如冰冷的石头,只在最后说了一句话:“别叫我鱼幼薇,鱼幼薇已经死了。”最终因妒杀女徒弟绿翘,走向了刑场。行刑前的那一夜,温庭筠不能入睡。他披衣而起,挥毫泼墨,填《诉衷情》词一首,吹起了寒笛,以寄托自己的爱怜与思念。

诉衷情  

 温庭筠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此词多为短句,如破碎的音符。美好的春景,温馨的闺室,莺和鸣,蝶双飞,这些,都是反衬的铺垫。歇片“辽阳音信稀,梦中归。”点题,诉说美梦难成的悲哀。也许,是在说鱼幼薇与李亿的爱情悲剧。

 嗟叹一代才女,在人生最美时节,倏然落幕。这年,她27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贰 四月练笔诗作

绝句

观南社古村记 一    

霜天八百也相欺,古社依然气不移。

孕化珠玑得谁力,春风住在谢家池。

观南社古村记二   

老井谯楼别有天,落花门巷几云烟。

人家风景明清色,岁月如新八百年。

赏春感遇

凭窗在抱半山红,香气萦回五脉通。

但引春光心底驻,他时或可退霜风。

读孔融《临终诗》  

君看泱泱皆为利,书生意气古今泪。

让梨称道让谁渠,长寝如何休万事。

渠:他。

春柳   

烟态千条轻宛转,红尘多事问深浅。

谁家玉笛乱春风,愁絮纷纷何处遣。

杜鹃花   

啼血枝头情最真,落花风里见精神。

一生使出三生力,报与青山满目春。

律诗

清明前日祭外祖母

生涯多坎坷,翮折凤鸣瘖。

烛火送如意,商山可悦心。

几回肠欲断,廿载梦难寻。

半日梨花雨,坟头草湿深。

外祖母去世快40年了,前20年几乎夜夜梦见她。

清明祭妻 

水如低黛媚,风弄绿萝衣。

旖旎岚烟袅,依稀白蝶飞。

温言慰寒石,丝雨殢菲薇。

陌上花开遍,佳人未再归。

表弟前妻温婉秀丽,可怜二十几岁因病去世,掐指又十几年了。

观南社古村记  三   

百载年光叠,超然味自奢。

物华犹未逝,民俗更堪夸。

泉响门前缓,花开屋上斜。

池旁榕树下,故事嚼成茶。

将行忆杜鹃花 

依稀永兴道,夹岸尽斑斓。

浑觉芳情远,不知春色残。

经年凝画里,每梦隔云端。

谷雨才淋湿,明朝仔细看。

30多年前在湖南永兴县人民医院实习,常常三五结伴游山玩水,那满山的杜鹃花一直留在记忆中,似乎再也没有遇见过那么灿烂的了。

清明后农民工返城有记 

鸡犬声残曲处遮,乱心叮嘱又如麻。

半山梨雨愁眉湿,一径萍踪飞絮斜。

水绕孤村通海宇,云生百壑即天涯。

林涛十里槐三丈,装入行囊慰岁华。

观南社古村记 四   

风雨无痕过桂坊,葱茏古树说沧桑。

山中泉水春秋复,瓦上琉璃岁月藏。

几度王星坠池底,千年故事叠书堂。

至今好景桃源似,烟柳回桥送夕阳。

咏杜鹃花 

红尘其外亦情痴,休道春残花事迟。

槛外子规啼阙月,山头荆棘抹胭脂。

势连天际霞光处,魂报人间谷雨时。

莫问如何开似海,曾经未展有双眉。

 

踏莎行   梨花  

琪树香吹,轻云纱笼。水晶岁月幽情种。纤尘不杂玉精神,曲阑回雪谁堪共。

朵朵含思,枝枝有梦。可怜风雨争相弄。渐蔫渐落渐无声,芳心酸涩谁人懂。

玉楼春  春柳  

笼水涵烟枝剪剪,罥结行人生缱绻。如何禁得许多愁,细叶凝珠犹泪眼。

多是红尘缘薄浅,偏有痴人情不变。几声幽笛乱春风,落絮纷纷魂遣散。

自由诗

珍惜

世界不会

珍惜你

他的头冠上

有璀璨不灭的日月星辰

他的怀中有

亘古不变的山岳江何

他周身是

更迭不尽的绿叶繁花

他应有尽有

他的掌上

从来不缺少

熠熠发光的明珠翡翠

你唯一要做的

是珍惜这个世界

也珍惜自己

微型诗

莫问

莫问

花儿的去处

莫问

叶儿的归宿

莫问

石的沉默

莫问

星的等待

莫问

流水的故乡

莫问

白云的家

莫问

赴约 

那空中盘旋的落叶

象蝶一般

向着那

梦了一生的地方飞去

他来了

她还在么

牵手

牵一次手

只为

来生不再错过

认识自己 

别计较

别人忘了你

因为

你并未

在别人的

记忆里。

无题

世界

沉入梦中

空阶的雨

滴在心上

今夜的寂寞

或许

能活在谁的

诗里

黄叶秋风 

黄叶

与秋风相遇

共一段

飞翔的归程

叶落有影

又生出

谁的惆怅

风没无踪

又破碎

谁的好梦

人生

人生路上

烟雨重重

一半凄迷

一半清欢

叁  古诗词理论选读

格律诗的句式病

   律诗看似错综复杂,条框束缚众多,总结不外乎三个方面:1、声韵;2、格式;3、章法。声韵有声韵上的规定,格式自然有格式上的规定,今天我们了解句式病。

格律上的诗病是格律诗所独有的,是轻微违背了格律规则造成的,在创作中应该积极规避。句式病有哪些?四平头、相重、相滥、傍犯、骈拇、重位、摞眼、重字、落调、叠砌、缺偶、失衡、悖理、直陈。

1、四平头  

什么是四平头?就是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承句、转句)皆用一类词语起头。还必须强调的是,上述所说的“平头”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借用了南朝“四声八病”里“平头”一词,但词义绝非指声律瑕疵,而专指遣词造句的毛病。平头,原意是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近体诗是讲究平仄相对,所以不存在沈约提出的平头一说。准确地讲,是指律诗四联,特别是颔联、颈联四句开头第一个音步的字(词)都使用了名词,特别是工对名词,从而形成词性一致,意义重叠。从本质上看,属于诗病里“犯复”的一种,这应该是“四平头”的含义。你要说古人怎么有犯呢?其实四平头的说法始于清代,是清代诗人、学者或诗评家、文学研究者常用的概念。对这一概念都认可使用且达成共识:作诗者尽量避免碍格,评诗者遇到时一定会指出。所谓“四平头”或“平头”的说法,只是散见在古人评诗的零星笔墨中,没有人专门对它明确而严谨地进行文字定义。虽然这个概念在诗评中屡屡出现,但没有任何人为之下定义,成了圈内人人知,笔下人人无的东西。

例一:陆游《雪中二首之一》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

例二: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沈德潜评曰:“落日、初月,平头之病。”合前后两句,也是“四平头”。

例三:韩元吉《记建安大水》

  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例四:如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中间二联的头两字:“巫峡、衡阳、青枫、白帝”,都是地名。纪昀,也就是纪晓岚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沈德潜也认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例五: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

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

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副词构成的偏正词组,也是“四平头”。

例六:冬日炉前能取暖,夏天树下可乘凉。春来花绽院中艳,秋至果熟树上香。

两联中各句开“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亦为“四平头”。

例七: 周王褒诗 高箱照云母,壮马饰当颅。单衣火浣布,利剑水精珠。

四句叠用四物“高箱、壮马、单衣、利剑”,而每物各用一虚一实字面,皆是平头。

初学诗者使用四平头的时候很多,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诗病。

2、相重  

相重(句式合掌,句法雷同)。中间两联句式结构合掌,就是“相重”。上尾、平头还包括句法上的雷同。律句禁止使用相似相同的句式,颔联和颈联的句式不能雷同,也就是结构合掌。假如颔联是2/2/1句式,那么颈链应该是2/1/2句式,尽量避免句式重合。律诗的颔联、颈联都要对仗,因此这两联的句式选择十分重要。句式重合,不但是今天的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即使是唐人,也有相重的先例。

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不难看出,四句话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词组构成的主谓结构。如果将“芙蓉水”、“薜荔墙”、“千里目”、“九回肠”都看成偏正结构,则四句诗句式结构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实的“相重”。句式结构相重,诗句就显得呆板了。

比如杜甫《秋兴》诗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西望,东来,云移,日绕。格式类似,俱在起句。王母、函关、宫扇、圣颜,格式类似,俱在句尾,也称上尾。完全相同的节奏,就会让人有句式枯燥的感觉。

同一首律诗中四句句法雷同,缺乏变化,也称犯“四言一法”之病。比如:

杜甫《老病》:药残他日裹,花发去年丛。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

孟浩然《宴荣二山池》:枥嘶支楯马,池养右军鹅.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

有虽犯“四言一法”病,仍不失为好诗的,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重位。

重位和四平头、相重有相同之处,都是把同类词组或结构用在了同一位置上。特别是滥用动宾词组问题。先看例句:读毛主席诗词 

倜傥深沉追李杜,雄浑豪放胜苏辛。襟怀壮志兴华夏,笔扫纤柔启秀昆。

虎啸龙吟撼文苑,翻江倒海扭乾坤。文韬武略惊寰宇,一代天骄铄古今。

诗中的“追李杜、胜苏辛、兴华夏、启秀昆、撼文苑、扭乾坤、惊寰宇、铄古今”,

句式结构完全一样,句法单调,意境拘促,缺少变化,影响意境。而位置都在诗句的结尾部,也称犯了“上尾”病。这里的“上尾”是指遣词造句的毛病,不是四声八病中提出的上尾。沈约提出的上尾是指声韵上的病。举个例子,最严重的上尾情况 五律:对酒寄严雄 [唐·刘长卿]陋巷喜阳和(平),衰颜对酒歌。懒从华发乱(去),闲任白云多。

郡简容垂钓(去),家贫学弄梭。门前七里濑(去),早晚子陵过。

律诗的出句句脚最好四声递用,首句入韵的,四个出句的句脚平上去入俱全,首句不入韵的,上去入俱全。要避开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声调相同。而刘长卿这首诗呢,用了三个“去”声,则是犯了声韵上的上尾 。最理想的单句句脚上去入声调俱全的情况 五律: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上),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去),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入),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上),浑欲不胜簪。

这个要求对初学者有点苛刻,但我们要了解有这个规定。

4、摞眼 

摞眼也叫相类。律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诗家称之为“诗眼”。诗眼处于律句的关键位置。在以名词为主的律句中,动词形容词可以连接上下,呼应左右,表达情感,震撼读者,因而特别重要。但是如果上下两联或一联内的律句都用一类动词或形容词作诗眼,就是摞眼。我们要记住:摞眼被历代诗家所忌讳,一定要加以回避。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上联两句第三字(出,渡)均用动词,下联两句又同在第三字(催,转)叠用动词。同一句位上动词重叠应用,使上联下联句法一律,枯燥单调,没有任何变化。

再如:从风(似)飞絮,照日(类)繁英。拂岩(如)写镜,封林(若)耀琼。

崔融在《唐朝新定诗格文病》中指出:“此四句相次,一体不异。'似’、'类’、'如’、'若’,是其病。”所谓“四句相次,一体不异”,是指四句连用时,同义虚字都用在相同句位上,致使上联与下联对偶同一体式,过于呆板。

5、叠砌   

叠砌又名“丛聚、从杂”。是指在相连的两联以上的律句中,叠用同一门类的词语,反复堆砌。意思是就像建筑上砌墙一样,始终使用同一类型的砖,一直叠摞到顶,毫无变化。例如:孟浩然《宴荣二山池》:枥嘶支楯马,池养右军鹅。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

两联四句,用了四个人名,放在同一句式位置上,重叠累砌。同类对举,是对仗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同类名词,最好能够前后间隔,上下相让,适当回避,不要在上下联中相连并用,层出累叠。否则就会使人觉得两联意境单一,言辞乏味,影响对仗意境的表达。叠砌病,不仅限于人名、地名,两联之间同类名词的叠用,也应该回避。

例如:落日下遥林,浮云霭曾阙。玉宇来清风,罗帐迎秋月。

“日”、“云”、“风”、“月”四词,并属天文门词语,也是同类堆砌。

6、相滥  

相滥是指在上句或上联中用过的词语,在下句或下联又换了一个面貌出现。这是诗人思想苍白词汇贫乏的表现,是一种语言浪费,违背了诗词辞简意丰的基本要求,所以称之为相滥。相滥的说法,起于唐代。《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说:“相滥,谓一首诗中再度用事,一对之内反复重论。文繁意叠,故名相滥。”相滥的诗例,有表现在一句中之间的,也有表现在两句之中或两联之内的。

例一:驱马清渭滨,飞镰犯夕尘。川波增远盖,山月下重轮。

出句“驱马”与对句“飞镰”义同,两句之间用词重复。出句“川波”与“远盖”同义,

例二:玉绳耿长汉,金波丽碧空。星光暗云里,月影碎帘中。

对句“玉绳”星名,“金波”月名;下联“星”即指“玉绳”,“月”即指“金波”。这是一联之间事物重举的毛病。

    待续

琪树香吹 轻云纱笼 水晶岁月幽情种

相关连接

  燕声不羡莺声巧   草色更添春色娟

笔底涟漪心底叠

风雨吹开复吹落    不知拍遍几阑干

情天造化玲珑意

九曲深山云水边   万堆香雪压寒烟

温柔模样寒三尺

依稀香色合烟渺  逶逦云山决眦迤

长青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诗的三个阶段中都易犯的哪几个诗病?
格律诗的潜规则
七律第十七讲~关于律诗写作中的中二联的对仗技巧和变化
连载 | 张轩湖《诗法例释》(一)
【中华姚氏诗社】题图诗第21期||咏荷
诗词入门十八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