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根寻泉手记——我的收藏观


身为草根一族,混迹市井之中,无缘灯红酒绿,开门就是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余饭后,也需要个消遣,好在自幼藏泉,红斑绿锈把玩为乐,足以娱情。
清风明月本无价,而滚滚红尘之中寻泉却是需要开销的。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草根老百姓更要精打细算。所以:我不能花很多的钱购泉,所花的钱都是可自由支配,无关痛痒;我买的东西一定是物有所值的东西,性价比要高;品相还得差不多,残次品我不要(包括裂、漏、补、翘、加刀美容等),我不追求完美无缺,但一定要在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同时一定要原状态大开门,但凡粗具入门知识的朋友能一眼看真的东西是首选。
草根寻泉不易,既不能花很多的钱还要买到心仪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而我却沉浸其中三十余年,自诩泉海垂钓客。垂钓就是为了玩嘛,所以要避开风浪,稳坐钓鱼台。垂钓不同于弄潮,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要获得很多鱼,就要承受对应的风险。
自娱自乐当中,偶有心得感悟。当然,市井草根谈不出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无非是吹牛扯淡。所藏也是敝帚自珍,难登大雅之堂。斗胆发出来,供诸位师友一乐。
一、版式不可不懂  


我早年玩泉不玩版,因为那时候的泉谱都是日本的,年轻气盛,说中国人玩中国钱还得对日本人的谱,发誓坚决不玩版。然而经年累月,随着收藏的逐步深入,我发现不管是专注哪个领域、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对版别的了解。进而认识到,版别是钱币收藏的真正基础,是认识一枚钱乃至一个时期钱币的钥匙。离开这个钥匙,玩钱就是两眼漆黑,说个不中听但非常准确的词:瞎玩。我自身非常惭愧,瞎玩了30多年钱币,年近半百才下决心补上这课。因为不补这课,就永远是爱好者,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藏者。所以5年前我开始学习版别,粗通之后,发现版式对辩伪、精准断代、辨别铸地、分辨官私、探索性质都很重要,并且可以掌握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收藏点。
学习版式需要大批量过手实物,草根不买批量的东西,只好混迹地摊过手散钱,找找感觉,练练眼力。同时,整理自己多年积累的藏品,分门别类,按图索骥。在此过程中,也偶然发现一点不错的版式,捡几枚在此,恭请师友针砭。
1.开元通宝大字大元。此版早年老谱即有收录,标为珍品,后来陆续出世,级别下调,但仍不失名誉品称谓。我机缘巧合,偶得此品。(附图1)


   2.元祐通宝折二大字行书。此版旧谱不载,系我早年所得,多年来一直误认为狭元行书版,后来与《北宋铜钱谱》2143号狭元版实物对照发现有诸多差异,且整体钱文粗壮肥大,自成特点。近闻某评级机构北宋钱币研究中心将此版归为《北宋铜钱谱》2134号大字篆书的对钱,定为一级版。(附图2)


3.陈五铢逸版。《中国钱币大辞典》内收入南朝陈五铢18个版式,皆为小头点金铢。而此钱铢字金头硕大、四点成竖,整体形制与陈五铢无异,文字风格却类梁公式女钱,似为梁陈交替之间的过渡版式,暂据特点突出之铢字,戏称为:大头金铢版。此版我留意观察多年,也许孤陋寡闻,各类钱谱及网络平台之中均未发现同版。(附图3)


4.王莽货泉异书。此泉形制工艺与王莽普通官铸铜范货泉无别,惟文字风格与常见悬针篆迥异,视其书法有钟鼎文意味,因所见诸谱未载,不知其名,故戏称为:钟鼎文版。货泉传世量大,版式复杂,多年来我见到怪异的版式就留下,积累了数十枚,而此版一直未见复品。(附图4)


二、性质不可不辩  


我国古代主流铸钱,大体而言,先用范铸法,后用母钱翻砂法。两种铸造工艺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铸币,细心观察两种不同成因的古泉,特点也是一目了然。
范铸法使用的工具是钱范,馆藏民藏各个时期的钱范陆续面世,众所周知。翻砂法使用的工具是母钱,各种原因流落民间混入行用钱之内,为泉友所关注。关于母钱,前贤及当代方家多有论述,我知也浅不敢赘言,仅仅闲聊一点实践体会。
少年时期,我有幸能够跟随几位隔代的老先生玩钱,他们亦藏亦商,手上都有成系列的乾隆之后的母钱,所以我很早就认识这一领域,并上手学习了不少东西。后来机缘巧合,我也得到少数几枚,日思夜想渐渐有所领悟。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奇妙,所有事物都是相对成立的,有善就有恶,有美才有丑。所以,有母才有子,而有子必有母。下图乾隆通宝是母子同版,由此对比,我认识了清中期母钱,并根据其特点触类旁通,也可以知道下图的嘉庆通宝也是母钱。(附图5)


而立之年后,清母价格攀升,我力所不及,于是转向安南后黎朝,探索未知领域母钱。在此过程中,同版母子对比法对我帮助很大,下图光顺通宝同版母子对比可以认识后黎朝母钱,触类旁通另一枚光顺通宝也是母钱。当然,既然是未知领域,仅仅一个版的母子对比不能有说服力,这个时期的母钱我做了多个母子对比,在此不一一展示。这一领域的心得,拙作《安南古泉之车工背刍议》已经详细介绍,此文我倾注心血十年完稿,身为草根既无财力也无学识,惟有专注而已。(附图6)

与此同时,因安南、日本历史上都有长时间翻铸唐宋古钱的情况,偶有接触,也对比一番。如下图的日本战国时代翻铸的永乐通宝加刀錏钱母子对比,也可以了解当时翻铸钱时所用母钱的特点。(附图7)

中年以来,因安南钱不易得,又开始瞎玩国内钱。当时正值国内泉界热烈讨论宋母的时期,抱着实践出真知的想法,我还是用母子对比法进行了验证,并由此成熟了我对母钱的认知。
其实,宋母早已不是什么神秘领域,行内高手心知肚明,收藏大家比比皆是。但伟人告诉我们,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尝。所以我就尝试实践了一下。(附图8

由实践我得出观点:玩宋母还需要从版别走起。
观点根据:《咸淳临安志》记高宗颁钱式御札:“大小钱样付卿。乌背者制作颇精,与开元、崇宁所铸相似,然恐费工难办。素背者似可作式样。”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推知,在唐代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认为应该到明代),铸币是有两个标准的:在条件具备情况下,会采用高标准,即乌背。如:早期开元、北宋一些美制版、徽宗的部分钱币、大定、永乐等;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会采用次标准,即素背。如北宋大部分钱币、南宋钱币等。这里大家一定要避免一个思维误区,就是乌背钱一定都修背。而实际上乌背钱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可以通过冷工艺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母钱精度和铸造工艺来实现。作为铸币的执行者会根据具体情况去采取办法,毕竟修背需要单枚钱币加工,费时费人工,而人工也是成本。
所悟心法:有其母必有其子,以子可知其母也。简单解释:子钱精美,母钱一定更加精美。子钱粗糙,母钱不可能过于精美。以崇宁通宝美制版为例,普通行用钱也修轮、修穿,甚至于修背,这是前文所述铸币高标准的产物,其母钱一定是精致异常。那么对于未采用高标准的铸币来说,其子钱的标准已经决定母钱强不到哪去。所以母钱不能主观臆测想当然耳,一定与子钱存在辩证关系。即知如此,那么“熟知子乃后才能知母”就是心法关键,尤其对版别复杂的宋钱,不了解版别,一概论母,是大忌。这跟乾隆后的清母没法比,因为那时只有一个标准,相对统一,因此掌握规律就能辨认。
具体实践:在古籍不及微观记载母钱情况下,通过客观实物同版对比,才是确定母钱最科学的方式。即所谓铸钱时母钱决定子钱,找母时子钱决定母钱。而母子对比,对比的是三要素:其一是直径。铸造锡青铜收缩率在1.2-1.4%,大部分行用钱铸成后是要磨轮的,因此母子直径是有差异的,而各时期铸币因加工工艺不同直径差异也不尽相同。经过实物观察,大部分母子直径相差在0.5-1毫米左右。其二是工艺。包括铸造工艺和冷加工工艺。铸造时,小批量的母钱和大批量的子钱,工艺会有较大差异。直观可见的是母钱的地章比子钱光洁,不像子钱地章出现那种颗颗粒粒的砂眼突起。(但是,官铸母钱不修字口不修地章,光洁是因为铸造工艺优于行用钱。修字口修地章的有两个可能,一是历史上部分割据势力包括邻国翻铸私钱时,用行用钱加刀成母;二是现代加刀假母。)冷加工工艺各时期加工程度不同,就高标准铸币而言,行用钱普遍修轮、修穿,但行用钱加工是批量加工,而母钱有拔模需要一定是单个加工,其加工目的决定了加工程度。其三是铜质。母钱铜质更加细腻、塑性大、不大容易长锈,铜质颜色也有区别。这是对皇朝官铸母钱而言,地方割据或私铸母钱则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上感悟,本是客观现象,微不足道。但是,很多初涉此道的朋友往往过不去这一关,总是凭自己想象来评判母钱,难免主观臆断。因此,占用很大篇幅来说明一下。
近年,泉界之中又在争论开元通宝有无母钱。兴趣使然,我还是从版式走起。去年一年我都在学习开元通宝的版式,收集了几百枚开元钱观察。然而,十年车工背耗尽我所有毅力,所以对此我仅想了解不想深入。近期,我一直再考虑几个问题。
开元通宝若是范铸,官铸的钱范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
开元通宝十二个基础版式中唐之前都已陆续出现,双月开元、会昌开元都是沿用旧版,后期乃至五代开元也是如此,不用旧钱改造翻铸,如何产生?
乾元重宝母钱为泉界公允,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过程,开元通宝无母钱,能够一下子出来乾元钱母吗?
开元通宝若不是翻砂铸成,为什么武德开元即有翻砂痕迹?(附图9


所有现象的解释,在史书不及微观的情况下,都需要大量实物验证。草根无能,只好静候方家定论。然而,在此等待过程中,如有异于常品的东西,自然要先纳入囊中,方不失垂钓者能事。下图开元通宝较常见同版无论铜质、工艺、直径都显差异,未定论前不敢妄议,暂留图于此。(附图10

三、冷门不可不顾  


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个词叫“时兴”,那会儿的年轻人一色的大背头、喇叭裤、花衬衫、火箭鞋。没过几年,这个词叫“流行”了,年轻人一色的大中分、太子裤、文化衫、老板鞋。时兴也罢、流行也好,东西还是那些廉价的材料,改个款式就能多卖钱了。这些潮流,那会儿我多多少少都曾赶过,但到现如今这个岁数,这些东西我就不可能上心了,怎么舒服、怎么适合、咱就怎么办不是。
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古币收藏也是如此。尤其是现今古币收藏进入产业化时代,市场行为作用于收藏领域,让这个圈子变得五光十色、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草根如何收藏?我想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一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收藏法门。
马列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适用于这个世界一切事物。二千多年历史遗留的古钱乃至它们各自不同属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古币市场的潮起潮落,这两条线足以从中发现规律。借此规律,结合自己的两点需求,我就可以找到自己收藏的主心骨,简而言之,我称之为:六级币万岁。也可以说是:六级币现象。当然,我说的六级币是个中间点,向前向后延伸,其范围为:5、6、7级币。如果性价比再合适,也可以踮踮脚到四级币。
一二三级币好啊,分别对应珍罕稀,市场炒作不起来,但我买不起。八九十级币,那叫一个多,就算炒起来几个品种,也架不住那个存世量,暂时现象不能持久。四级币对应的为少,五六七级从少到较少之间依次递降,其存世量正好是炒家的菜,但是品种版式太多,轮着炒,也足够炒个几十年。草根老百姓就买他们还没炒热的。炒热和没炒热的关系就是:东西差不多的级别,一个炒起来价格上了天,一个还没炒即所谓冷门,性价比高。如下图的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大样,谱载7级,当年我不过百元入藏,现在价格也就看不懂了。(附图11)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当这个行业慢慢冷静成熟后,人们的追求也会日趋个性化和适合性,千好万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所谓个性,就是我玩的东西你们没有;所谓适合,就是力所能及条件下玩自己喜欢的东西。等到那个时候,人们不会再跟着市场跑,人家说好才好;而是更多地欣赏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展示出它好在哪里,让人羡慕信服。所以,真正的好东西才会更有经久致远的价值。
所以,这些年我就玩早年间自己不舍得买的辽钱,玩冷门的日本母钱,玩半两、五铢、货泉。人弃我取,方是草根本色。甚至今年还对现代金银币大感兴趣,这个领域没有入门的门槛,没有真伪的顾虑,尤其价格跌的没法看,近乎金价了,当然为避免风险,同时财力有限,我只少量玩点N盒69分、发行量6万以内的品种。(附图12



古泉文库
高价征集近现、当代
精品名家钱币文献、泉拓、手稿

古泉文库系列丛书
全球征集优秀稿件

古泉文库钱币图书编辑部
合作出版 设计编辑 销售推广
为您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

古泉文库
专业  专心  专注 

固定号书友持续招募中
凡承诺参与古泉文库每期众筹的读者
拥有尊享固定号码
参与各种优惠活动
优享文库专属礼品
固定号 VIP客服
微信:18161893689
推广正版精品
 客服 小丽 微信:11956523


历史链接: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古泉文库第一种《寿泉集拓》
古泉文库第二种《古泉大全》
古泉文库第三种《足斋泉拓》
古泉文库第四种《古泉杂志》
古泉文库第五种《丝路集拓》
古泉文库第六种 《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古泉文库第七种 《沐园百廿泉拓》
古泉文库第八种 《沐园日记》
古泉文库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古泉文库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古泉文库第十二种 董遹《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三种 《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库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古泉文库第十五种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古泉文库第十六种 《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古泉文库第十七种 《西夏钱币集》

古泉文库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九种 《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古泉文库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 金石编》
古泉文库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古泉文库第廿二种《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寿泉会作品:
《续斋古稀寿泉集拓》
《可居九秩寿泉集拓》
《寿泉会复会纪念拓集》
《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
《无为七秩寿泉集拓》
《百福堂七十自选集》
《续斋喜寿拓集》
《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元通宝母钱 唐及五代十国珍泉之四
古钱名词解释
各朝代母钱集锦
开元通宝
中国古钱币鉴定基础知识 (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古钱币研究系列之五一一一一范之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