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经典诵读首重“恭”

慧芸

今天我与学长们一起学习交流德慧智经典诵读方法:“恭、熟、忘、合、灵”五字诀之中的“恭”字,标题是:经典诵读首重“恭”。在经典诵读五字诀中,“恭”字尤为重要。如果在经典诵读中我们不能准确的把握“恭”,内心没有具备对经典作者的“恭”,对经典的“恭”。“恭”字关没有顺利通过,“熟”字关没有完全掌握,那么进入“忘、合、灵”也就是无根之木。不少诵读实践者开始诵读没有多久就不能坚持,有的虽然在坚持诵读,但是效果一直不够理想,问题出在经典诵读中的“恭”没有把握住。我们已经进入修身实践的人,信德没有牢固的建立起来,每一次的诵读没有把握好“恭”,诵读效果也难以显现。

希望今天的学习交流,能够对经典诵读中“恭”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希望得到学长们的帮助,向大家学习!

一、经典诵读中的“恭”字

1.“恭”字的解析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要求就是五个字:即 “恭、熟、忘、合、灵”五字诀。在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恭”是经典诵经“五字诀”之首。

《说文》中“恭”:肅也,从心共聲,俱容切。 “恭”,本义是恭敬、礼敬、肃敬、恭顺,是礼德的表现,亦有谦恭沈静、恭谨纯朴、处下敬上之义。

甲骨文的“人”字,象一个人形,两手合抱弯腰施礼。既有人的形象,又呈现了恭谨有礼的古代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品格。“恭”说到底是一个人的品格德性的显现。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做人并不需要自寻烦恼而复杂化,持守上善,恭谨、处下、不争,能够随时遵行做人的准则,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恭”,是指的“心恭和身恭”,包含着诚信恭顺的礼德, 恭,是对人道德品格和心性行为的要求。对于经典只有诚信恭敬才能与经典内容中的无形能量,精神营养,灵感的源泉相呼应,接近与同频于其中的精神能量,从而相互和谐并且谐振,产生共鸣。

“恭”还包涵了一种清静,身心的清静,要将自己的心和身调节到一种清静的状态,空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才能灵悟,才能相溶,才能接受,才能展开。因为在诵念的过程当中,只有将心的道德场、身的道德场都调节到接近《老子·德道经》的场性,或者诵读的经典的场性,实现 “恭”,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我们如果能够向古人那样持守做人的准则,在经典誦读前需要调整恭敬心,使心身保持中和、安祥、愉悦、静穆的状态,“恭”能够做到,就容易打开经典中的光明能量场,与经典场性相贯通、相融合,从而使心身与经典合一。

德具有品格姓,又具备能量性,德具备品格和能量共率性。当我们具备了高尚德的品格,再诵读经典时,就容易实现与经典相和,吸收经典中所蕴含的道德正能量,帮助我们的身体“扶正祛邪”。人的诚信,信德无疑,礼德圆明,是恭的基础。没有恭敬心,没有处下之心,没有礼德之心,就无法矫正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谐振的频谱而连通道德的能量场,打开经典的能量场性。《老子.德道经》是一座巨大的宇宙宝殿,经中一字一灵符,都承载着强大的道光德能。惟有 “恭”字,是通过诵读经典而开启道德宝殿之门的金钥匙。

2、 对“恭“字的把握

实现"恭"的重要环节需要在诵读前进行三调,证道不离“心”、“身‘两个字。也就在“心”和“身”这两个字上放下有为,树立无为;放下有欲,树立无欲。炼己调节心和身是前提,做好三调,就是要将内部的、心灵中的、身心中的垃圾和渣滓主动去清理掉。进入整体性、和谐性的松、静、自然状态,要将自己的心和身调节到一种清静的状态,空明的状态。

老师在再析 “恭 和 熟”一文中说:“恭”,是调整诵读者心灵意识的频谱,是松静自然并且清空容器的过程;“熟”,是调节心灵意识的频率。

“恭”是采用具有形相的过程调适心灵意识,是一种类似于电视机收节目时调节频道的过程,是一种定位。而经过频谱的定位,进入其中以后,首先是要随着频道内节目的动律去调适,使频率共振起来,体会其中动态韵律,也就是要在熟读中找到共同谐振的锲合点,以及使其稳固下来。接受黄老经典中的“无为而治,无言之教”的功用,激励心身产生净化提升与进化再造的变化。“恭”与“熟”的奥秘,也就是掌握显密圆通式德慧智经典诵读的一把钥匙。

 “熟”是建立在“恭”的基础之上,经典诵读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背熟。通过勤诵、常诵、多诵,由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 “熟”的状态。只有将经文读熟、背熟,熟记于心,了然于胸,达到纯熟而不忘的程度,才会使经典文字中的信息牢印心中,使经文中所含的无量光明朗照自己的心身性命,产生长期的良好效用。在没有进入纯熟状态之前,就必须在多诵的遍数上用功,用多诵去敲开“真声” 、“天音”的门户。 当诵读达到“熟”的程度以后,才能“循声觅音”。所以我们的经典诵读在没有达到真正的“恭”与“熟”的时候,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实例 :万昌全医生已经93岁仍坚持学习,每日上网学习前要先点香,恭敬的听课学习。 这是他参加2013年10月的德慧智研讨会的照片。

看到老学长的学习状况令人佩服,我们是否应该自审一下自己:我们学得怎么样?实践得怎么样?做(推广)得怎么样? 

二、“恭”字诀的五元素 

经典诵读中“恭”字的完整内涵,有着五个基本的元素,它们分别是“信、敬、爱、畏、恒”。这五种元素完整不缺,真实丰厚,方为“恭”字诀的具备。

⒈ “信”:要有信念,要有诚信,要有信仰,建立道德的信仰,建立对道德的诚信,建立对道德实践的忠信,这是一个前提,是一个基础。 只有具备了信念,才能清理迷惑与躁乱,确立起恭敬的真实性。

经典诵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诵读的手段,获得自然大道赐予我们的精神营养和道德能量,培养品质、再造性命,从而实现“与古人居,与古人谋”的大智慧。这种存在于高维空间的高质量、高饱和的道德灵能,需要的是人们诚信、恭信它的存在和对人类的滋养再造。

“信”是“恭”的前提,“恭”是“信”的表相,恭信的道德品格,是经典诵读教育和任何修身实践都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获得道德能量、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恭信的心态:能够启动经典中所内含的 “象、数、理、炁 ”四种元素,通过人的品格,连接心灵中品质的“一元”,与非恒道经典的能量场性相贯通、相融合,使人的品格与品质高度融合而形成品德. 

我们修身实践者要想在诵读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信德的要求则应该有更严的标准。去年低老师在大寒节气与修身治世应用中讲到:我们圣人之治的实践,如果法于天道,那就要自检德与行。对这五德的仁义礼智信,要进行一番自检,由内而形,从形于内和形于外这两个方面,都要进行一番分析。如果品质、品格和品行都具备的话,五运就自然相应,六气谐相生,六气、六种能量都会相互施予,不需要去过多地操持。甚至,连过度的分析都没有必要了,因为自己就在顺应天地的运行,因为自己的信德已经建立起来了,天道就是依靠信德来运行的。任何一个宏愿大志于“圣人之志人间绝学的实践者应当自律的,首先应当在自己的品格、品质、品行当中,去实现信德,将信德、信仪准确无误地呈现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从社会整体情况看,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变革中,远离道德根文化的时间太久,社会离道失德,道德的复兴有一个艰难的过程。目前社会整体的信德沙漠化,信德立不起来再好再有用的方法也难以施行。德慧智教育理念向社会推广的初期的是非常艰难的。从我们前几年前开始推广的情况看也是这样,我们在对外进行推广中每次讲课结束后,很多听课的领导、老师、听众都深有感触,认为德慧智教育理念非常的好。但是讲课后如果学校里边没有我们的同学或者没有对德慧智教育理念的认可人士的坚持,几乎很难在一个学校中开展起来。已经开始诵读的人,也由于没有坚定的信念,诵读只是浅尝即止,难以长期深入,更难见成效。课后售书的情况也是如此,以前我每次讲课后书籍销售现场书籍销售都很好,特别是家长们购买非常踊跃。但有一次讲课以后,销售书的学长有事没有去现场销售,很多家长到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书,后来我们再把书送过去,帮助卖书的老师就说愿意买的人已经很少了,原因是听完课后的热情一过,人们又回到原状。这些问题还是因为信德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当然也有非常喜人的事例,去年参加北京的德慧智教育论坛,听到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陈青莲校长的分享,她在了解到德慧智教育理念后,马上回校组织高三学生诵读《老子·德道经》,不到一年的时间取得到丰硕成果,从而带动了全县的经典诵读。学校和家长对经典诵读进行了总结,结论是:诵读经典后,学生责任心增强了,心理状态好了,淡定参加考试,身体也好了,没有疲惫不堪的感觉。陈校长的人品和信德都是支撑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⒉ “敬”:就是尊敬,要虚怀若谷,要有敬信的态度,没有处下的礼敬,就无法生恭敬心。

有了信,才能在内心生出敬。恭敬地诵读经典,是人们心灵中对经典的认同,是对圣贤大慧大智文化的一种爱戴;是对中华祖先无比的敬爱,是对奥秘无穷的天地自然的一种无上的敬畏。这种由衷地对本民族根文化的自豪和敬仰,就自然地生发对中华祖先的敬爱。因此,由信转敬、由敬转爱也就自然生成。

正是对中华文化的恭信和敬爱,才使得著名的史学家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在其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中说:“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们还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⒊ “爱”:要慈爱、博爱,要爱老子,爱圣人,爱众生,爱体内的所有生命,渴望他们获得营养,渴望他们生命能够改变质量,提升活力,真爱无私,大爱无畏,唯有爱心具备,才能恭而存真。

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具有“包、容、化、同”的大爱。只有大爱才能使人心地光明磊落,才能产生慈悲心、慈爱心、平等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与万物一体。这种爱是对中华伟大的龙文化、根文化的自信自豪而产生的敬爱,这种敬爱,使我们懂得了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足,认识到了圣贤的伟大和崇高,认识到了只有走进根文化、走进老子、走进中华圣贤,才能提升我们自己,也才能提升我们整个民族。

我们还要敬爱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活在我们生命中无数的精神体元,因为它们才是使我们身体这架机器正常运转、有活力、有激情的真主人。我们懂得了要感恩、珍惜体内的众生,敬爱它们,就不会觉得诵读是一种负担,就会自觉地合理安排自己的诵读时间和修身实践时间,长期的坚持下去。这就是圣贤文化的爱,是恭信诵读的爱!

实例:记得有一个50多岁的女性听众跑了三个地方听来听课,在最后一次课后他走到我面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我明白了经典诵读要当饭来吃。我回答了一句:OK,她就高兴的离开了。据说她每日坚持诵读,老花镜都不用戴了。她对诵读的坚持得益于他的恭信和敬爱心。

老师在《道医学》中指出:在人类生命的细胞之中,“细胞质中还存在着一种尚未被显性科学发现的圆轮状物质,是一种决定和影响着精神与肉体健康的关键性物质。这种善的细胞颗粒源生于道,畜养于德,所以老子告诫人们说:“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细胞质中的无相圆态“善”性的颗粒状结构体,与德一能量具有极佳的亲和性。我们细胞里面的善粒子和音的振动频率之间,具有很紧密的结合作用。我们在诵读时,在这种能量波、声波之中,产生了振荡,体内的善性因子能够更多地产生。人心越善的人,体内“善”性的颗粒就越多,长期坚持诵读,就可以增加体内善性的颗粒,诵读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从这个角度讲,诵读感觉不明显时,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恭信诵读的爱,坚持不懈的诵读,体内“善”性的颗粒状物质会不断的增多,诵读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⒋ “畏”:要有敬畏心,要有畏惧心,不能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不能用自己的智能意识完全主宰自己的内天下,要有畏惧,知道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能确保不生妄想,知畏则能处下受教,修品格获能量再造自己。

这种畏,是由敬爱而自然产生的敬畏,是对天地自然无私无欲的博大胸怀、滋养万物,是被万物崇高恩德而深深感动,而由衷地、情不自禁地产生的敬仰和畏惧。

孔子一生中多次拜见老子,他第一次见老子老子后“三日不语”,三天静默沉思,不给弟子们上课,而反省自己的过错,检查自己走过的路。他真正见了圣人老子以后,才认识到中华龙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由此才产生了对圣人对龙文化真正的敬爱和敬畏。

我们后天意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我们只有具备敬畏心、畏惧心,做到谦虚处下,才能从心底升起对经典的恭信、恭敬和恭爱。才容易做到后天让位于先天,做好人生观向道生观的转化。

作为道德学子我们在推广中也应该具备敬畏心、畏惧心,摆正好自己的位子,我们是道德的工具,就象归道心愿词中所说的:“道,请接受我姓命的全部,让他成为道德的工具,服务于众生道德回归。”我们做推广工作对自己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我们是道德工具,要做好工具,即要积极主动,又要随时与师相应,同时要作到谦虚、处下,因为没有处下的礼敬、敬畏心,就无法生恭敬心,就会摆不正自己的位子。

⒌  “恒”:就是坚持,就是长久和反复。修身的东方龙文化,关键是在生命内外的真实实践,修和行同时并举,修和行产生效果和作用,需要时间进行验证和延长变化。人的修身基础,离不开十年炼己的“为学者日益”的善正德积累,这个积累离不开恒时和恒行。

经典诵读的修身,绝不可三心二意,有始而无终。而要始终一心一意,恒立长志,时时念念,不离修德不离尊道贵德,才能最终由“恭”到熟,由熟而到“忘、合、灵”,而达到性命再造、慧智同运的状态。

“恒”这个字对很多初学者很难坚持。“恒”与信又有密切的关系,信德不够就很难做到“恒”。我们的诵读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我们持恒的坚持,逐步改善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自己的诵读的过程中来看,一开始诵读也是很难静下来,脑子会不断的跳出不少念头,心猿意马很难栓住。自己坚信诵读的好处多多,每日坚持诵读,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诵读实践,早已养成了诵读的的习惯,通道越来越通,每次诵读能够感受到强大能量的灌输,诵读时也容易静下来了。但是如果有事情的时候,同样会出现不够静的状态。所以我们的诵读效果不好,不要太过着急,只要每次静下心来 作好三调,恭敬的诵读,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怎样养成诵读习惯呢,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提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大约经过66天坚持之后,人们就会做到“习惯成自然”,把好习惯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坚持。

再举一个案例,记得有这样一个记者,他两个月背诵全篇。深有感触的在网上给我发了一句话:“相信中国的道学会传遍天下。”

“恭”字这五大元素“信、敬、爱、畏、恒”全部都具备的时候,体现出的“恭”才真实。在“恭、熟、忘、合、灵”当中,如果“恭”字做真实了,真修实行地将五个元素具备完整了,那么“恭”就容易进入自动连接东方龙文化当中的慧识三元系统,也就是体元、物元和质元系统,从而产生“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诸多作用。

三、群体诵读把握“恭”

目前老子学院每次的上课时都设计了一个诵读环节,就是集体诵读双一章和第三章三遍。是使大家在这个群体效应和作用当中逐步地深化,由于经典的本身带有能量,通过我们的诵念能够展开这个能量场性。集体诵念当中的作用也是奥妙无穷的。虽然参与的人可能并没有全部都进入“恭”、“熟”、“忘”、“合”、“灵”的状态,但是其中后天有为地齐心诵念的“声”带动了“音”所生成的能量,也是一个不可低估、不可小看的道德能量场,同一能量的谐振场。

我每次对外讲课,都要先带领大家共同诵读双一章,引导大家调整好坐姿把心静下来,让大家怀着恭敬的心走进经典,开始诵读,诵读后课堂一下就安静下来进入特定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实践“恭”的过程,可以提升讲课听课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给800多中学的师生讲课前,集体诵读双一章三遍,学生的纯真诵读憾天动地,在场的领导、老师、同仁都深有感触,能量非常的强。

四、注意事项

我们推广宣传德慧智,对老师的理论需要反复地吃透和消化吸收。老师在当前宣传德慧智教育的解读应用中,误区之四说:许多人学习太不认真,过于自以为是,产生一些误己害人、断章取义的教育方式。“恭”字诀的“信敬爱畏恒”,被简化为“鞠躬”而一笔带过,德慧智教育仅依诵读遍数为教学目标和实践目标,并冠以“简单诵读,快乐诵读”的名义;而不识以信为本地鞭策自己,以身作则地全面细致地培养敬、爱、畏、恒,出现一些巧妙地掩盖浮躁的心态,产生出误己害人的一些断章取义方式,需要及时纠正。学术是极其严肃的学问和行为,特别是道德文化的教育工作,更需要以身作则,实践在前,体悟为先。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未到位之前,必须严格地按图索骥 ,认真、仔细、反复地吃透理论和方法,按照要求去实践和推广。

经典诵读“恭”字最重要,“恭”字的五个基本的元素“信、敬、爱、畏、恒”中“信”是关键,“信”是“恭”的前提,“恭”是“信”的表相,恭信的道德品格,是经典诵读教育和任何修身实践都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获得道德能量、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信”做不到必然会影响诵读效果。推广德慧智,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学习和实践,没有做到“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同样会影响推广效果的。记得几年前在兰州的一个培训会 上,老师们在讨论中提出很多的问题,他们带学生诵读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武老师问大家:看过老师导读一遍的请举手、三遍的请举手,完整看过老师答疑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人并不多。其实很多的问题都在老师的书里边,我们没有学习好怎么做得好。另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讨,比如:同样一个学校所有班级都在诵读,诵读的效果都一样吗?同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在诵读,效果一样吗?这个问题分析起来较为复杂,但都与经典诵读中的“恭”字是否做到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学长与我交流问到他的诵读效果怎么不够好,从自己诵读的体会来看,诵读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立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坚持诵读最为重要。“十年练己”是一个不断的进步的过程。有可能一开始诵读还达不到要求,但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去坚持,每一次的诵读都在滋养我们的心身,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心性,体内的通道会越来越通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提升。还有我们的后天意识要配合,要主动的反省、约束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自悟、完善自己。在学习中去理通法随,在实践中去逐步体会。其实诵读的过程是一种体验,是给我们的精神系统补充正能量的过程,诵读不是负担,它就象我们每日的吃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感悟会完全不同的。我们对每一个诵读者应该鼓励,因为他们能够坚持诵读就是在提升生命的质量,当他们认识到诵读对自己非常重要的时候,他们会向我们一样坚定信念会走得更好的。这只是一点体会,其实自己的诵读也存在着不足,还需要不断改进,需要向大家学习。

老师说:道德信仰和爱心,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德慧智教育,是我们事业的信念,是根文化教育的承载和基础。坚信德慧智教育越深入就会越符合自然大道真理,坚信这一人类最有价值的事业必定会成功。希望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作为道德修身学子,牢记自己是道德的工具,必须不断深入学习,勤奋实践,努力工作,立志为道德事业的复兴铁肩担道义,丹心奉道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熊春錦: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省力法則(節錄)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老子德道经》导读报告
精良的经典诵读方法
老子为什么呼唤“大丈夫”?
学生的素质始终难以提升,问题在哪儿呢?——人格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