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老子《德道经·得一》释义(四)转发
唐宋以后,道家的修身方法,随着人们离道失德的渐行渐远,对道德根文化解读的后天智识化,以及天道进行一种“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自然调控。逐步地形成了人元、地元、天元三大系统,或者称之为“流派”。这三大系统的最终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老子所强调的“得一”。但是,从德的这个“一”内,把握住质元、物元、体元,则各有侧重,或者区分先后。其中,继承黄老庄思想的法脉流派,则是整体地把握住“一”的三元本质,运用“双可法”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方法,从而形成“神修天元丹法”的系统。
老子在五千言中,虽然没有将黄帝时代即已经诞生的“守一”方法进行直接性的论述;但是,他在“得一”章中,还是运用隐喻藏诀的方法,将通过守一而得一的方法隐含其中。只要诵读者具有良好的德性品格,以及真正认真进行“双可教育”的实践和“人法地”的实践,注意文理基因的特点;那么常常就会自然地呈现出一部分。受传以后,就会自然地进入“守一”法之中。其实,现在大家在听讲经时,就已经是在实践这个“守一”之法中的一部分。
“一”的体元,它的形名虽然不宜公开宣讲,但是“守一”法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在此可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这正所谓:“老子留下五千言,守一得一藏妙言;歃血立誓方口传。”后面还有一句就不讲了,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体元之名,只能在老子学院内部中传授。凡不是正式学生者,不得观其形闻其名。既使是学生,还得按照传统的规矩办,才能真正进入这个德一的三元之内的体元之中。预科生中的大部分人,暂时不应轻试而用,要等候“一”的质元和物元具备一定的基础以后,再进行体元的实践,才能真实地完成。在理论上,可以先了解和掌握一下,以利于加强基础性的准备。
传统的天元神修丹法,有个与地元和人元不同的重要特点:它极其重视在修持德性品格的基础上,以修体元而统摄物元和质元,三元“执一”而实践;而不是按照从质元到物元、最后才至体元步步逆返的模式,不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那种局部演绎到归纳统一的模式。“守一”法,就是“执一”的基础。需要用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来解析和把握住“守一”法,才能从经验思维、惯性思维的模式中跳出来,真正用好“执一”法,正确地把握住“守一”法,运用“守一”法。
我们不要以为,在中国的道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式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其实大道默运,是同样在悄然地适应着人类智识的演化而自然变化的。只有破了人类后天智识发展转归五阶段之谜,我们才能湛然心定,豁然洞明。在智识海洋的千方万法中觅出根本,掌握捷径。
“守一”方法过程中,一般的人在观诵“得一”章的时候,“得一”章中的能量对于有基础者,会首先激活实践者心身中的质元系统和物元系统。在“得一”章这个“一”的作用下,出现质元与文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之中,先后会显示质元、物元的“其一”和“归一”变化。大家要注意几个阶段:“其一”呀,“归一”呀,显一而“得一”呀,然后你才能够真正地“守一”。
这个物元的“其一”和“归一”变化,“其”,就是簸箕的“箕”,古代用簸箕聚物,扬去杂物,留下精华之义。那么“其一”,就是一种汇聚精华、清除杂质的过程;而分散的精华,最后会有一个集中的过程,这就称之为“归一”,就像所有的河流最后都归到大海一样,这就叫“综整归一,聚合归一”。这些细致的质元和物元复返于“一”的过程,全都是为最后体元的“显一”而奠定基础的。只有当“其一”、“归一”完成质元、物元汇化以后,才会出现比较理想地出现体元的“显一”,最终出现“得一”。
因此,我们中就会有些人,可能会在内观当中就出现了“得一”章的文理自然地散布全身,每个字都发出了光,出现了光化,身体也出现了光化,光化在组织当中、细胞当中,然后最后就会出现整体的一个“一”的文理画图,就跟阳爻一样,我们还是把她叫做“一”好了。就会出现这个“一”的图形,然后在“一”中又呈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守一”法进入“得一”中的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个现象是一个普遍规律,也就是说你按照“其一”,然后到“归一”,然后到“显一”,最后到“得一”,是这样一个规律性。当然,这里面很多同学也存在着个体的特殊性,但基本上不离总的框架,存在着特殊规律性,那么也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去强求变化过程的完全一致性。
部分德性、品格基本合格、有质无形的质元和物元物质具备一定基础的人,面部这个三角区内的骨骼上,可能就会出现一个“众眇之门”的“门”。如果出现了这个“门”,就一定要平静地将它肯定下来。随顺而观,不起一念。
一般情况下而言,如果在鼻骨区内能够显现经文的文理字形图像时,整个过程就容易全境式地呈显。当我们能同时做到观住中丹田和鼻骨区时,假若其中的能量传输通道也有所建立形成时,那么鼻骨区内的经文能量将会作用于中丹田内,也许胸中就会出现一个光团,出现一个太极,出现一个旋极,并且还都转起来了,出现太极向旋极转化,或者是直接显示一个旋极图,她们会发出特殊的光,这个光可以比闪电的光更强,或者是光团,或者是光柱。这个光是用来干什么呢,是用来对内境进行一次“清宅”式的大扫除,准备迎接德一的这个体元,进入中丹田内“安居乐业”。所以,可不要小看这种清宅,不能像我们在单位里面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卫生那样,应付了事,弄个表面光。这可是要像在家里做卫生一样,要趴在地上擦得干干净净,这是要做得干净彻底才行的一份工作。而且,上下八方都要主动用这个光,将你整个胸腔里面清扫得“一尘不染”,不然人家是不来居住的哩。你发个户口给她,你发个邀请给她,她都不来,太脏了就不行。
因为葛洪都提到过、告诫过了:“龙虎列卫,神人在傍;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葛洪·抱朴子》)。这个“龙虎列卫”,其实就是指的心中真液的质元、肾中真水的质元都能上升在中丹田内凝聚才能生出光来。至于是否显出龙虎之相,那么则不必强求了。而此时的卫生大扫除工作,大家也最好主动请这个“神人在傍”的“悟空”来帮助自己。别把自己的元神丢在一边,你自己在那里傻看着,那也不行;不请他帮忙,也不行。通过自己的悟空来帮助自己,以神用光,那么他才知道哪个地方应该多擦一擦,哪个地方该用力地蹭一蹭,才能把尘垢清除掉,这样才能真正彻底做好这个内境大扫除的清宅工作。神光所到之处,如火就冰,俱皆光明。
德一的这个体元,体质最接近道性,她需要一尘不染的居住环境,“能暇能豫”,那也要让她“能暇能豫”。那么什么叫“能暇能豫”呢,就是指内环境要符合“休闲养性,和悦逸性,出入顺遂。”的基本条件。不然,就会发生“一不出其窍,一不安其室,一来即离去”的现象,那么“守一”就难以真实实现,“得一”也就是遥不可及。
当我们在无为而为中做好了卫生大扫除以后,这时可能就会出现“一”的体元,在体内就出来了。男的出现的就是一位小帅哥,女的可能出现的就是一位小靓妹,坐在莲台上。这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就是从我们鼻骨的山根处,那个里面有一窍,这个门打开以后,他/她就飘然而出,潇潇洒洒地进入到我们的中丹田之中安坐。体元的显形出现,内境震动,全局改观。那么在这个“全局改观”当中,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难得的是阴我心神的换质变化。大家修来证去,这么多年以来莫不感到这个阴我心最难制伏,最让自己头痛,最让自己难以进步,虽然说日积月累、点点滴滴、战战兢兢地修心,也难以将它转化好,它就是赖在这个君位上不让位。几十年形成的后天惯性思维、线性思维、经验思维无法彻底克服而转变。
但是,我们一旦真正“得一”了,情况就会彻底改观。此时,可能就会出现原来你可能内观的时候就会发现阴我心神这个赖皮鬼它是死死地抱着心脏肌肉,不肯放的。这个时候,可能它就“哧溜”一下子深深躲藏在心脏深处,缩成一团在发抖,这个阴我心神还是坚持抱着这个肉团之心不放,但这个时候可能却被轻松地从心脏上剥离开来,或者被你的悟空轻松地从心脏的深处拎了出来,光照清洗一番,剥去原来那个灰不溜秋、脏兮兮的衣服,换上一套色彩亮丽的红色新装,这才像个神样。有了好的神样,我们才可能有好的人样。这正是:体元形名立,阴我必换质
这种换质改形,是一种居高临下、强势逼改的过程,远比那种日积月累、渐进式地爬楼梯进行修改来得轻松容易。这就是修德“守一”而“得一”的精妙之所在,这也就是道德根文化的无穷魅力之所在。“守一”而能“得一”,阴我心神的改变和让位,也就至简至易了。
此时,可能会观到阴我心神在更新换质以后,阳我心神就拉着它一起朝拜,然后再一起各自登上莲台打坐诵经。从此,只要“一乃不去”,那么阴我心神也就会甘居臣位,不敢轻易地僭越妄为。老子的“执一”思维法,就会牢牢地确立起来,伴随终生,直至“了道”之境。
“居于道○,用于德一”,这是“得一”以后这个“一”的体元的基本法力,他具有法力。他本身能够放出光明,构成“自燃”而表现出道法自然。光明普照心身内外,并且能无为而无不为地运用怀中抱着的这个法器,挥起此法器,就会放出道道“一”形的电光,似闪电,如雷霆。当他运用此法器挥向体内和身外向他攻击的其它灵体时,灵体们手中的兵刃全都会如烟似雾一样地消失,而不伤损其性命。有的实践者通过自己的验证以后告诉我说:“一的电光能量,比金光法的能量强大三倍以上。”岂止是强三倍以上,五倍以上都不为过,这还是比较中肯的体悟,确实是强大数倍之多。
当“一”的体元将实践修身者内外环境清理干净以后,在德一体元放出的光明场中,全身可能会自然出现一个挺大的“”字形,就是“正确”的“正”,笼罩于命体内外。这个“正”字的出现,也就是对黄帝“正若有名,合若有形,乃以守一名。”最好的修身验证。这就标志着修身实践者的生命再造工程,从此进入了“名形已定,物自为正。”、“名正者治”而惑乱无踪的时期。“正以明德”,从此进入佳境。“守一”之法顺着“强生威,威生惠(这个“惠”,是指仁,“仁慈”的“仁”),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见《黄帝四经》),看来古代的帝王都是用的这个方法来执政的,来统治天下,那当然就非常地正确了。我们在内部求证的时候,那同样也是按照这个次第逐层深入,完成修身全过程。
而老子所说的“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善治”、“至正者静”、“请靓可以为天下正”、“天地将自正”以及庄子所言的“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全都可以轻松实现。
而且,当这个“正”字出现以后,无形中也就产生了巨大的自我防护能力,从此邪不敌正,邪难伤正。
《云笈七笺》中曾经指出过:“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于玉堂中(这里玩的也是隐喻词的提法,就是说你的真意如果到了山根,也就是这个印堂里面,能够见到自己的这个“一”的体元)。帝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如果掌握了“守一之道”,很多的有为法全部都不用了)。”“凡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敢近人。若服草木小药,饵八石,适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祸,或为百鬼所枉,或为太山横召,或为山神所轻,或为精魅所侵。唯有真一,可以一切不畏也。”这些论述,非常值得人们参详。
我们老子学院将金丹学与真一学同步把握进行实践,正是由于人们已经进入了智识发展第五阶段的转折期,金丹学与真一学应当同步把握和实践,这两点的结合才能实现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因为这个金丹学里面,她就把人类智识思维里面当中的归纳啊、推理啊、演绎啊这些东西都包涵进去了,适宜我们现代人的口味儿,非要一步步地爬楼梯。从一楼一步爬到九楼的话,他不知道那个滋味儿,你直接给他用“执一”的方法还不行,还非得让个人识神有这么一个锻炼的过程、经历的过程。不是有句老话嘛,“不到黄河不死心”,它非要经历一番,它这个心才能死,神才能活。所以,金丹学也是不可扬弃的。
老子的这个“执一”法,实际上应当将金丹学与真一学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同步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老子“执一”思维方法。真一学也好,守一学也好,我们对守一法的阐发和继承是为了实现老子的“执一”法,实践这一门人间的绝学。实践“守一”法,只有“得一”才是根本。前面古代的文献中所提到的“长生飞仙”、“守形却老”,全都并非“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真正目的。心灵净土和人间净土的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才是每一个修真者唯一的目的,以“百姓之心为心”才是“真人”的本分。
以上,我们纲领性地将“得一”的过程和作用,做了一点解析。当然,在实践中还有一点细微的口诀之类的东西。这些内容,则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作出说明,而不在今天讲经说法的内容之内。有基础者,应当先行认真地对本章进行内观诵读,求证出真实的结果,再作深入细化和全面掌握“守一”法的内容。
另外,这里再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理解和认识上,不要将“得一”的体元与“真我”本性混为一谈。这个“得一”的体元,她是道所化生,而我们的真性他本身就在道之内。真性、真我,那还是更高一级的一个真正的完全没有后天痕迹的性体。所以,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要掌握这个“一”的物元、质元的演化过程,是处在“道○”的下面。
老子的“得一”,理法之义博大精深,我们现代人与古人的素质不同,道德品格相去甚远,在学习、研究、实践之时,定要注重先培养德性品格,提升素质,要先学会做人,具备圣人之才,才能真正实践圣人之道,绝不能本末倒置而缘木求鱼。“得一”修证的成功与否,贵在“执一明三而守一”。运用老子“执一”的思维方法,知白守黑,将“一”的三元整体地进行把握。在质元、物元、体元这个三元之中,又要以体元为根本进行求证,实践好老子的“双可教育”方法,以及“人法地”、“上善治水”等等方法。绝不能轻视对质元和物元的同步求证与提升,不能盲目地、孤立地追求“守一”中体元的早日出现。体元的出现,必定是三元并驾齐驱、同步提升以后的自然结果。三元中缺乏其中任何一元,或者某些元素品质不足,那么都会难以真正地“得一”。
我们老子学院的教学工作,为了在讲解本章时,能够同步展开理论和方法整体进行教学,能够同步破诀解密,在此之前已经作了大量的、长时间的“为大于其细”的铺垫。这些铺垫,都是基础工程,不能或缺。只有在掌握和实践好这些基础工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顺利地实践好“守一”。在“守一”之中,静候“其一”和“归一”的出现,自然达到“显一”,并且最终“得一”,然后再进入“用一”,“用一”完成,也就进入了“执一”。最后,才是化○,化无,去求证“一”的形名。“用一”,也就是让三元完整的“一”,统帅三修一化,彻底改变生命,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无为而无不为”,运用老子的“执一”思维法,全面再造性命,成为真人。
老子学院的教学工作,目标是培养出大批的老子“执一”思维法的先驱、先行者,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凡是通过“守一”法而已经“得一”者,应当遵循《黄帝四经》的教导,继续全面深化:“夫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正畸,前知大古,后达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索之未无,得之所以。”“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祝大家晚安,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3)老子《德道经·得一》释义(下)
老子《德道经·得一》释义
15-上阳子金丹大要卷之十四
破解生死之谜(上)
金丹大旨图 陆西星
内圣外王释“道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