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亚型甲状腺癌现在不叫“癌”了

 

有一种亚型的甲状腺癌被重命名,不再叫癌了。包膜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这种非侵袭性、复发风险较低的甲状腺癌亚型,不再被定义为癌了。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将一种癌重新命名不叫癌。这种命名上的更改,不容小觑,会让大家对这一亚型癌的认识和观念发生改变,改变临床实践和患者诊治,减少过度治疗,意义重大。(JAMA Oncol. 2016414日在线版

被重命名的甲状腺癌亚型

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较为缓慢,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但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出现迅速攀升。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85%~90%,分为滤泡型和经典型。滤泡型进一步分为包膜型和非包膜型。

包膜型甲状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EFVPTC),是甲状腺内的一类小肿块,形态学上有乳头状癌的典型细胞核特征,肿块组织周围有包膜完全包裹。

尽管有很多研究显示,包膜型甲状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高度惰性、没有侵袭性,但多数EFVPTC患者还是像其他甲状腺癌患者一样接受了手术和放射碘治疗,之后接受定期检查随访。这些医疗措施不仅没必要,可能对患者带来损害。

为了避免过去的这种误导,研究者们提出将包膜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重新命名为重新命名为“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新命名中去掉“癌”这一字眼,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诊断癌带来的不良影响。



重新命名确有必要

许多肿瘤学专家表示,早就应该对NIFTP进行重新分类了。多年以来,专家们一直呼吁降低对某些病变(比如乳腺、肺部和前列腺内病变)的危险评级,把“癌”这个字眼从这些疾病的命名中剔除。

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会长、梅奥诊所主任医师C. Morris教授指出,如果一种病变不是癌,那就不要称之为癌。癌应该用来形容那些如果不治疗会发生致死性进展的恶性病变(Morris教授没有参与对 NIFTP 的重新命名)。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癌症预防部门主管Barnett S. Kramer教授表示,我们对很多疾病的叫法与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出入甚至矛盾,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些病变不是癌,但我们却将其认定是癌症,这会导致医生对患者采取不必要且有害身体健康的治疗手段。2013年,NCI工作组提出将某些癌前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原位癌和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不再定义为癌。

美国癌症协会(ACS)的首席医疗官Otis Brawley教授表示,此前对肿瘤的重命名是相反方向。将乳腺内尚未癌变的小肿块称为“0期乳腺癌”(stage zero cancer),将体积很小的早期前列腺病变称为“癌性肿块”(cancerous tumors)。与此同时,超声、磁共振和CT扫描等技术帮助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这类体积微小的“癌”。尤其是将甲状腺结节认定为“癌”,客观上提升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

在美国的大型医疗中心,很多患有滤泡型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接受对身体侵入性和损害性更低的治疗手段。但在美国境内其他地方和世界其他国家,这些新的治疗方式还没有成为标准和规范。?

重命名的发起和经过

匹茨堡大学病理学系Yuri E. Nikiforov教授注意到有包膜包裹、组织未突破包膜的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只切除有肿块的甲状腺叶不进行其他治疗,即可生存10年以上。这些患者其实不需要切除所有甲状腺组织、术后放射碘治疗及半年一次随访复查,但实际临床实践中,患者多接受了手术和放射碘治疗以及后续随诊,提示有必要对这类肿瘤进行研究和重命名。

Nikiforov联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包括病理学家、内分泌专家和头颈外科医生及精神科医生和患者等在内的研究组,开展了针对EFVPTC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109例非浸润性EFVPTC(观察10~26年)和101例浸润性EFVPTC(观察1~18年)患者,病理学家进行阅片,转归指标包括甲状腺癌特异性死亡、远处或局部转移、实体性或生化复发等,制定可区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EFVPTC的组织学标准。

109例非浸润性EFVPTC患者中,67例接受了腺叶切除,均未进行放射碘治疗,中位随访13年至随访结束时患者均无病生存。101例浸润性EFVPTC患者中,12例预后不良,5例死于远处转移,2例死于甲状腺癌。

据此,研究者提出将非浸润性EFVPTC重新命名为NIFTP。对诊断NIFTP的标准进行验证,证实该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90.1%和94.3%。建议有包膜包裹的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改变治疗策略,只腺叶切除;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保持原来治疗策略不变。

已有八家顶级专业机构认可这一对NIFTP的重新分类,临床上也应该将NIFTP患者重新划分为为非癌症患者,让其摆脱诊断癌症带来的阴影,避免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和损伤。FVPTC更名为NIFTP后,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可能相应降低。

(编译 王岚)


球肿瘤快讯杂志:肿瘤学界的参考消息

第一时间把脉最新肿瘤学进展 了解最专业肿瘤学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布】WHO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迎来重大更新
NIFTP之来龙去脉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症?不是你想的那样
那个被提议从癌症名单中除名的甲状腺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吗,这种“癌症”被改名了!
纠正过度诊断?美国已正式将这种【甲状腺癌】更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