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定伟教授:前列腺癌诊疗新策略来了!

大约 40% 的可切除病灶(包括前列腺、淋巴结)无法通过常规影像技术检出,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手术?


作者丨陈年老刘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7月8日,第三届泌尿肿瘤MDT浦江论坛如期而至,外科、内科、放射科、病理科的大咖们齐聚一堂,有前沿也有实操,有“共识”更不缺“分歧”,各种观点与思想的碰撞,可谓“精彩绝伦”!


作为老朋友,医学界再次采访了论坛的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我们问了他下面这些问题,你感兴趣吗?


· 精准影像引导下的前列腺癌治疗新模式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有啥特别?

· 前列腺癌的诊疗还存在什么难题和挑战?

· MDT论坛开到第三届了,本次论坛上的MDT模式与传统的MDT有何不同呢?




为何要应用PSMA这项新技术?它有啥特别?


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患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疾病,准确的诊断和分期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经直肠超声、MRI、骨扫描、PET/CT 等影像技术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手段,但这些常规影像技术已经无法真正满足前列腺癌临床诊疗的需求。


对于前列腺原发灶的检查,MRI 的敏感性为 61%;对于区域淋巴结的检查,MRI 和 [11C] 胆碱 PET/CT 的敏感性均为 60% 左右;而通过骨扫描和 [11C] 胆碱 PET/CT 检查骨转移病灶的敏感性也仅为 59%、84%。


换言之,大约 40% 的可切除病灶(包括前列腺、淋巴结)无法通过常规影像技术检出,这些未检出病灶很可能构成了肿瘤复发的根源。


图片来自叶定伟教授报告


PSMA 是存在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膜的固有膜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的表达增加 100~1000 倍,尤其在晚期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表达增加。


已有研究表明,在进展为 CRPC 的过程中,很多前列腺癌细胞可能丢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但 PSMA 仍然得以保留,故 PSMA 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前列腺癌分子影像靶标。相较于传统影像技术,PSMA 分子影像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效力。


叶定伟教授介绍,2015年10月开始应用99mTC标记的PSMA-SPECT/CT用于前列腺癌转移灶检测以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为30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该检查。同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诊断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相对提高;尤其对于体积较小,PSA水平较低的前列腺癌转移灶,诊断价值更大。


此外,还有助于鉴别多脏器恶性肿瘤患者转移灶的病理来源。最为重要的是,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准确判定淋巴结转移范围,提高淋巴清除率,减少外周组织损伤,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的预后。


术后病理证实,PSMA-SPECT/CT检查对于前列腺癌转移灶同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高,可以用于精准指导手术治疗。所以说,未来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策略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病例资料


68岁,患者因下腹部不适半年入院,查PSA 59 ng/mI。前列腺穿刺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为6,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MRI示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异常信号结节影,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遂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泡腺癌,累及双侧近尖部及双侧体部,左盆腔淋巴结可见3处癌转移,右盆腔淋巴结可见2处癌转移。术后2月查PSA 46 ng/mI,为进一步明确PSA升高病因以及转移灶位置,患者行PSMA-SPECT/CT全身平面显像及盆断层显像,图像显示:前列腺癌术后,右髂总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可能。根据这些结果,继续予以内分泌治疗,PSA水平明显下降。该病例提示PS-MA-SPECT/CT显像可以发现MRI以及骨扫描不能发现的前列腺癌转移灶。


盆腔PSMA-SPECT/CT显像(箭头处为前列腺癌转移灶)


病例来自宿恒川, 朱耀, 胡四龙,等。 PSMA-SPECT/CT在前列腺癌转移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 21(10):748-750.



早期诊断和难治性前列腺癌仍旧是难题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与欧美相比,我国的早期诊断率还很低,美国早期前列腺癌占95%以上,而我国只有40%~50%, 差距非常明显。


另外,难治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仍旧是临床医生治疗的一大难题,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人人都可以获得的MDT,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多学科综合诊治 (MDT),是恶性肿瘤最有效的诊治方式,但是传统的MDT运行模式受到了时间、空间、流程等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MDT服务的有效推广;由于泌尿肿瘤诊治水平的不均衡,国内顶级泌尿肿瘤多学科团队无法惠及更广大的区域,泌尿肿瘤患者也很难就近获得高质量的MDT服务。


叶定伟教授介绍,一年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MDT团队开始筹备自主研发,并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了国内首个跨区域的泌尿肿瘤MDT网上平台,即“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


平台的运行,有效地帮助MDT团队突破了此前在时间、空间以及技术方面的诸多限制,极大地提升了MDT服务的专业性、及时性、便捷性与传播性,使更多的专业团队能够参与到高水平的讨论之中,也使更多的疑难病例得到切实的联合会诊,进而有效改善我国区域医疗不平衡的问题,全面提高各地区的泌尿肿瘤诊治水平。


借助“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MDT团队已经与北大一院、江苏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西医院等多个泌尿肿瘤MDT团队成功举办了多次远程MDT会诊,另有更多场次、更多泌尿肿瘤MDT团队参与的联合会诊处于筹备阶段。


通过这些专业性强、传播度高的线上活动,“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得到了各级泌尿肿瘤诊治团队以及泌尿肿瘤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图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结合此前积累的运营经验,以本次泌尿肿瘤浦江论坛为契机,我们正式推出“中国泌尿肿瘤MDT100佳”活动,”叶定伟教授说。计划在2年时间内,“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与国内100个泌尿肿瘤MDT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成长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MDT理念、模式与服务,促进中国各级医疗机构泌尿肿瘤MDT团队的建设,帮助中国人群实现泌尿健康的全程管理。


依靠“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我们终将达成人人可以获得MDT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规检查发现不了淋巴结转移怎么办?答:靠TA!
前列腺癌治疗有新技术!
精确定位前列腺癌转移灶有新招-健康报网
癌症转移不用害怕,上海科学家研发新技术,精确锁定前列腺癌转移灶
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ASCO-GU2016]会议热点: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治的新手段和新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