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越号之谜(四)失控的船只,失控的船长

2014年4月15日晚21时,世越号驶出了仁川港。


离岸之后的情况一切正常,船上举办了烟火晚会和自助晚宴。从檀园中学的学生们在社交网络上当晚留下来的信息来看,每个人都很高兴。并没有人意识到,没顶之灾即将降临。


原本应当在出航时播放的海上事故逃生广播,也许是船长急着出航的缘故,并没有在船内播出。


在世越号上的管理人员共5名,船长李俊熙(69岁,二级航海士),大副姜元植(42岁,一级航海士),二副金永浩(46岁,二级航海士),三副朴韩结(25岁,三级航海士),轮机长朴基浩(53岁,二级航海士)。尽管各国的海事管理相关要求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原则是大同小异的:吨位越大的船只,船上的总负责人需要的职称等级越高,同时在航行时,也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岗位船员在驾驶室值班。


按照惯例,世越号的行程为13.5小时,驾驶室的值班分为三班:船长在离港后30分钟交班,由大副负责出发后的前5个小时,二副负责第二个5小时值班,之后3小时由三副负责,最后进港之前再由船长接手。三名舵手也按照这样的排班顺利轮换。船长每隔2、3小时需要到驾驶室巡视一趟,并且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情况。


然而事实上是,由于“超期服役”,69岁的船长李俊熙的体力使他无法维持时时巡视的责任,他只会在航行中象征性地几次出现在驾驶室里,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己的休息室里。


如果大家对最近几年日本、韩国发生的公共交通事故熟悉的话,其实对船长李俊熙的这种懈怠的状况,是很好理解的。2016年1月15日,日本的轻井泽町国道18号的山路上,一辆满载了39名前来滑雪的大学生们的夜行巴士,在凌晨1点55分冲出了崎岖的山道,从山崖上翻滚下来,造成15人死亡的惨剧。而这起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65岁的驾驶员在山道驾驶途中,由于体力不支突然昏睡而导致了车辆失控。


人的老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我们也有一天终会老去。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人的注意力会变得渐渐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对于需要高度集中力和大量体力的工作,便会渐渐变得力不从心。然而,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之下,子女的失业,生活成本的上升,养育第三代的负担等等,单靠原有的退休养老福利已经无法维持生活水品的情况之下,老人们再次穿起以前的制服,重返工作岗位,这与其说是“发挥余热”,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由于比原定的出发时间晚了近两个半小时,船长李俊熙曾经与大副商量过,是否在夜间加快船速来赶路。然而由于船长、大副和二副三个人,都对世越号上货物违规超载2倍以上的事情心知肚明,当天夜间洋面上的雾气又较重,考虑到高速行船的危险性,因此他们放弃了赶路的计划。


唯一不知道世越号的超载情况的,是三副朴韩结。


朴韩结,2012年毕业于韩国木浦海洋大学,毕业后进入S国际海运公司,从2013年年底起,在仁川 - 大连的航线上任职见习船员。2014年1月初,她刚刚从S国际海运跳槽到了清海镇海运,跟随着“启航号”走过几次仁川-济州岛的航线,但从未担任过三副的职务。


按照韩国的海事规定,船员必须在船上航行满18个月后,才可以开始担任三副的职位。然而清海镇海运事实上是在朴韩结尚未满足担任三副的条件时,便“破格提拔”了她。原因很明显:招聘有经验的三副太昂贵了。


4月16日清晨,一夜的航行安全无事,航路只剩下最后的1/4,天也已经大亮,值班的二副金永浩松了一口气。7:08分,世越号出现在了珍岛海上交通管理中心(VTS)的雷达上。



按照《海上交通管理法》的规定,船只在进入指定海域时,应当主动与该片海域的VTS进行联系,汇报自己的船只名称、目的地、航速以及航向。然而在当天的记录中,珍岛VTS此刻并没有记录到与世越号相关的通讯记录。在事件发生之后对珍岛VTS的调查中,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承认,由于交通管制中心的早班值班人员只有4名,而该海域每小时的船只通过数量超过160艘以上,因此作为“默许的规则”,大部分定期通过该海域的船只,并不会向VTS进行主动通讯。


作为每周通过这片海域3-4次往返的世越号,自然也在“默许规则”的范围之内。


上午7:30,换班的朴韩结来到了驾驶室。此时在驾驶室里,只有她和55岁的舵手赵准基,以及轮机长朴基浩三人。船速为最高速度20节,航向165度。由于能见度良好,因此世越号并未进行任何的减速操作。


8:20分,世越号驶入了孟骨水道,航向160度。


(航向的度数定义是,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旋转,正东为90度,正南为180度,正西为270度。160度的方向是南偏东南。)




孟骨水道是韩国海域里,水流变化最为激烈的水道之一,海流流速为6节,仅次于历史上发生过“鸣梁海战”的鸣梁水道。两岸多岩礁,但底部平坦,平均深度均超过30米。宽4.5公里,长度6公里,位处于黄海和东海的交界之处。在海路图上,这条水道正好处于大陆架上的两块高地之间,由此带来的“瓶颈效应”,造成了水流到达这块海域之后“突然加快”的现象。


另一个特点是,每天两次从黄海流入的大量泥沙,令孟骨水道这块海域的水下能见度极低。


由于复杂的潮汐作用,以及地处黄海和东海之间,使得孟古水道的洋流变化及其迅速。根据2014年3月16日,由韩国釜山海事大学、木浦海洋大学联合进行的“高风险水道航船控制研究”中,该分析谈到了孟骨水道的潮汐变化规律:


  1. 孟骨水道的流向变化,以5小时40分钟至6小时20分钟为周期,每天变化4次。

  2. 水道流速在高低潮变化之前的20-30分钟内,流速为0.5-1.5节,此时间仅维持20-30分钟左右。

  3. 在潮汐变化时,水道的平均退潮最高流速为3.98节,平均涨潮最高流速为4.04节。


这应该怎么理解呢?我来给大家补充一段船只航行的基础知识:


a. 船只在洋流中行驶时,船速需要超过洋流的2.3倍,才能够做到“正常行驶”,进行正常的转向、减速等等操作。


b. 船只的速度达到洋流的4倍以上,才能够完成“急转弯”、“紧急制动”等等操作。


c. 在月相的“新月”和“满月”两个日期,也就是所谓“朔望月”时期前后,太阳、地球和月球会处于同一直线上,令太阳和月亮带来的引潮力叠加,造成潮差最大的“大潮”。大潮期里的洋流运动会显著增大,但由于农历与实际月相的误差,这一大潮时期,往往会退后至农历的十七、十八日。


举个例子的话,这就像是你在风里骑自行车(相信北方的同学们肯定能马上明白):风小的时候,你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而风很大的时候,如果你逆风骑车,不仅可能骑不动,甚至可能失去平衡摔倒;即使你在顺风骑车,也会被风“推着走”,想要拐弯却拐不过来。


世越号的最高速度为20节,也就是说,理论上,完全是理论上它是可以用“超过4倍以上的速度”,在速度4节左右的洋流中通过孟骨水道的。但是当船只不处于“理论上最佳状态”时,或是潮汐速度发生剧烈运动时,它是完全可能在水道剧烈变化的洋流中失控的。


而2014年4月16这一天,恰好是农历的十七日,最大潮来临的前一天。



上面是沉船事故发生地附近 Kacho岛(距离沉船地5.6公里)的当天潮汐时间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天6:49分为低潮期,在大约8:00之后,潮水才会迅速上涨。9:00前后,洋流进入上涨最快速的阶段,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与时越号的航向大致相同。


(全球潮汐时间查询:Kacho To, South Korea Tide Chart


心细的读者们肯定会从上面那张地图中发现,其实在孟骨水道的西侧,还有一条蓝色虚线标出的航路。为何时越号选择了从岛屿之间的孟骨水道通过,而不是走更为宽阔稳妥的另外一条航路呢?


原因很简单:另外一条航路尽管路程远近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洋流流速要远远低于孟骨水道。为了能够“借顺风船”,抄近路省时间,其实大部分通过这一海域的船只,都会选择驶入孟骨水道。然而,孟骨水道也是出了名的“事故多发地段”,从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孟骨水道曾经发生过58起海上事故,其中38起是由于洋流过快,导致船只失控相撞所造成的。


2007年至2013年间,在孟骨水道中导致人员死亡的海难,发生过28起。然而这一水域的情况却未引起负责海洋运输安全的韩国海洋水产部(同时也是韩国海警的上层组织)的重视,尚未被列为“交通安全特定海域”。


“海洋水产部的各个分支都设置在各个地方港湾局里,而且是长期任职。大家都各自盯着港湾的建设开发业务,对于远离港湾的地区,水产部的地方分支其实并不关心。”一名海洋水产部的中层在采访中,坦诚地承认了海洋水产部的机构设置问题。


而孟骨水道,恰好位于“木浦港”和“济州港”之间的位置。


驶入孟骨水道之前,由于向南的洋流速度加快,船只在自动驾驶的控制之下,通过紧急修正航向的方式,已经3次尝试将方向扳回到指定航线的位置上。这3次方向的大幅修正,由于在自动驾驶模式之中发生,并未引起此刻在驾驶室里的三副、舵手和轮机长的注意。而这也是《那天大海》片中所提出的“可疑的急转弯”的实际缘由。


8:20分,时越号驶入孟骨水道之后,在驾驶室里的三副朴韩结,命令舵手赵准基将系统从自动驾驶改为手动驾驶。原因是她在随“启航号”航行期间,曾经在值班时被老海员们教育过:“在孟骨水道里,因为洋流变化很快,所以一定要用手动驾驶才能避免危险。”


然而,这是她成为船员以来,第一次实际驾船。


在朴三副的指示下,船只逐渐向左转向,8:27分,世越号的航向为137度,几乎是正东南方向(135度)。


从8:30分的洋流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世越号的左舷为流速中等的“由西向东南方向”的洋流,而右舷为“由南向东北”的较弱洋流。在这两股洋流的作用下,自然产生的洋流合力朝向东南。


由于世越号“左重右轻”的特性,此时船只左舷会得到更强的推力,在洋流与世越号的行驶方向相同的情况下,船只并不会显现出“失控”的感觉。但事实上,一旦左舷的推力消失,船只开始向左转向,那么船体的不平衡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8:46分,世越号航线为136度,航速18节。朴三副指示舵手赵准基“将航向从135度改为140度”。于是舵手向右转向5度


从8:40至8:50的洋流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此时洋流已经悄悄改变了流向,原本右舷向东的洋流已经逐渐减弱,而较强的洋流出现在船体的后侧,从南向东、北两个方向分流。世越号所处的洋流流速也开始减弱,进入了“失速”状态。


对这样的变化并无觉察的朴韩结三副,继续对舵手下令,将船只航向改为145度,继续右转。由于船尾向北方向的洋流流速,明显大于船头的洋流流速,因此此时即使不进行转向,世越号也会原地顺时针右转。此时的转向指令,事实上将使世越号“摆头过度”。


8:48分,舵手执行了“向右5度”的指令。


转向发生后仅仅过了几秒钟,世越号船体出现了明显的右斜,船头迅速摆向右侧。但由于世越号的船体左侧较重,因此这次侧倾很快便自动恢复了。意识到船只转向过度的朴三副,惊慌之下立即告诉舵手赵准基“快向反方向转舵”,但并未按照规程,告知舵手转向角度。于是舵手向左转动了两圈舵盘,想要将船只方向向左转向10度。


然而向右的转向并未停止。舵手慌张地告诉三副,船舵失效了。


于是此时,世越号开始失控。


08:49:13,世越号航向150度,速度17节。


08:49:30,世越号航向168度,速度16.5节。


08:49:37,世越号航向180度,速度15节。


在这短短的半分钟里,由于船尾的高速洋流作用,世越号的角度转向了30度,船头朝向了正南。与此同时,船头也逐渐遭遇了由南向北直上的洋流影响,让世越号的速度逐渐减速。而船体整体的顺时针急剧转向,将世越号船首甲板上的集装箱货柜,从左舷甩进了大海里。


是的,这些放置在船首甲板上的集装箱,在装载时并未进行固定。不仅是这些在船头的货物,事实上世越号的货舱里,几乎所有的货物都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固定。在船身的快速顺时针转向中,货舱中的货物已经在惯性的作用下,逐渐向左舷滑动集中。


在刚才的航行讲解中我曾经提到过,如果船只速度不能明显大于洋流速度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出现失控的情况。而明显超载的世越号,由于船主清海镇海运在改造时,除了盲目加盖客舱、扩大货舱空间之外,事实上并未对船的动力系统进行升级。因此在超载的情况之下,世越号的发动机是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之中,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行的它,无法为船只提供驶出洋流的足够动力。


08:49:56,世越号航向229度,速度10节。


08:50:37,航向240度,速度8节。


08:51:37,航向260度,速度6节


在朴三副的错误指令之下,仅仅过了3分钟,世越号的船头已经完全向西扭了过来。而此时船体的向左倾斜角度,已经增大到了30度。


从8点49分13秒,到8点50分37秒,短短84秒里,世越号的角度改变了90度,并且速度从17节降为8节。客舱里几乎所有的人员、物品,都被向左侧甩了出去 —— 事实上,并不是人被甩了起来,而是船向右开始打转。

在三层大开间里面的乘客,此刻已经堆成了“人山”。学生们聚在自己的客舱或是活动室里,乱成了一团。


许多乘客反映在迅速旋转之前,从船身的左侧听到了一声巨响。很多人就此以为是船只左侧发生了外部撞击或是触礁,然而事实上是在货柜中未经合格固定的超重货物,由于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的原因,在船体减速向右迅速旋转的过程中,撞击左侧船体而发出的声音。


8:50分,吃完早饭正在休息的船长李俊熙,在察觉了世越号的异常转向后,急匆匆地赶到了驾驶室。随后,大副姜元植,二副金永浩等人也纷纷赶来。为了调整船只的倾斜,他们最初想到了通过调整压舱水,将左侧压舱水放出,以使世越号恢复平衡。然而事实上是,由于为了隐瞒出航时的超载,让船体的吃水线维持正常水平,此刻世越号上的压舱水仅存有761吨,比出航时申报的压舱水少了近1000吨。


而且更麻烦的是,用来保持船体平衡的总共10个压舱水柜,此刻有4个是全空的。用来平衡左右船体的 Heeling Tank(两侧压舱水柜),额定的装载量应为463.8吨,此刻却只有102.6吨,不足1/4。


可想而知,通过调整两侧压舱水柜的尝试,是完全失败的。



怎么办?!


导致了船只突然失控的三副朴韩结,此时坐在已经严重倾斜的驾驶室的地板上,开始哭泣起来。


仪表盘上的引擎灯亮了起来。轮机长朴基浩看到这一情况,认为是船体的侧倾,海水倒灌,导致了引擎的冷却水无法排出而出现了报警。


他此时提出,由于引擎仍在运行,一方面从船尾部产生的动力,会让更多的海水进入船体,恐怕会增加此时船体的倾斜;另一方面,如果海水灌入轮机室,将导致引擎的强制熄火,使船体永远丧失动力。于是他提出关闭发动机,等船体减速,借助左舷的洋流,利用船舵来帮助船体找回平衡后,再次启动发动机,也许可以脱离危险。


李俊熙船长同意了他的建议,同意将引擎熄火。轮机长在8:51分通知轮机室,命令关闭引擎,对轮机室内执勤的轮机工进行疏散。


而此时,恰好是孟骨水道发生洋流反向最快的时间段。



这是孟骨水道8:50 - 9:00之间的洋流图。几分钟之前在水道中还是指向东南的洋流,已经迅速转为了指向西北的急流。在由南向北涌入的洋流中,发生了左倾的世越号被迅速原地转了一个圈。



由于洋流的原因,海水的水压此时已经将侧舷的钢板(原本是货舱的侧门,世越号改造后并未进行加固)冲破,并且将船体后部的货舱门也冲开,大量的海水开始灌入货舱之中。世越号的船身倾斜并未在引擎停止之后恢复,而是继续加剧了倾斜的发生。



8:51:45,在驾驶室的一片焦头烂额之中,从客舱服务员处接到了船舱中乘客们出现慌乱,请求作出指示的船内电话。二副金永浩以船长李俊熙的名义,草率地命令船内广播员康海星,开始对船内进行安全广播。而康海星在并未查阅《海上事故安全处理手册》的情况之下,对船内进行了如下的广播:


“请乘客们不要尝试走动,原地待命。随意走动会造成危险,所以请各位留在原地。”


这是船长李俊熙在丢弃下全部乘客和大部分船员,悄悄逃离世越号之前,发布的最后一条命令。也是这条命令,导致了世越号上绝大部分学生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下次接着聊。


这次更新,由于情节过于紧张,写得我胸闷气短,手心出汗... 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知乎:李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冰与远航残酷史: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淡水,只好相互汲取对方的血液
驾驶台资源管理---几种不同情形的避碰行动(二)(连载三十)
驾驶台资源管理---操船控制(连载二十八)
会“走路”还喜欢“吃船”的海岛!
“泰坦尼克号”:自大的人性 短暂的春梦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海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