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煮慕容山之二:俗名后寺坡

水煮慕容山之二:

俗名后寺坡

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

山是慕容山,庙是宝云寺。

从前,已经很遥远。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开元年间,一个叫留杵的小沙弥,在此结庐为庵,广结善缘。

开元十年(722年),看惯了崤函古道上刀光剑影,听惯了函谷关鼓角争鸣的慕容山,迎来了贝叶梵音、暮鼓晨钟。

新修的宝云寺,茂林修竹掩映红墙碧瓦,丹雘金妆,香客不断。

慕容山征战杀伐的戾气中庸了几分慈悲与爱怜。

宝云寺成为慕容山的地标建筑。和大多数寺庙一样,宝云寺北依慕容山,门对小城新安。一道城墙,南北相隔,僧俗两界。

从此后,宝云寺和新安县,生死与共,兴废相连。

遗憾的是,她终究没能印证菩提圆满,佛法弘远,却如玄奘西行,历经劫难。

宝云寺卫星图、地图位置示意图

宝云寺兴建的时候,唐王朝崇尚佛教。以至于到了唐代后期,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五年 (845年)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洛阳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拆寺庙、没寺产、遣僧众,毁天下寺四千六百余所,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亩,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释放寺院役使的良人奴婢六十多万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税户。

第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复兴佛教。朝令夕改一场闹剧。

宝云寺也未能幸免。但从遗留下来的石刻经幢中可以看出,此后大中五年(851年)、清泰三年(936年)、宋天圣十年(1032年)均有刻经,会昌毁佛并没有让宝云寺沉寂多久,仅仅六年就得到恢复重建,续传香火。

 北宋末年,新安县一带是宋金对峙交战的主战场之一,宝云寺又一次成为废墟。完颜女真建国65年后,民困稍纾,金大定二十九年(1180年)宝云寺又开始重建。

 天启初年,明代新安人吕维祺,在慕容山北麓,建设私家园林斗园。他在其《斗园记略》一文中提到:“不时排扉而过我者寺僧也。”时不时成群结队,从他面前经过的,正是宝云寺的僧人。由此可以看出,宝云寺当时的僧众庞大,香火旺盛;又地处县城繁华地带,自然其规模也不会太小。

红线内就是宝云寺原来的位置

崇祯九年(1636年),“时流寇猖獗,为保障计”,知县傅明远同吕维祺、义士陈明英、张文明等,合力将新安县北城墙,由慕容山下,今慕容大街的位置,移修至慕容山顶,宝云寺由城外而城内。与此同时,吕维祺又出资对宝云寺进行了修葺,将宝云寺的部分房间,作为城墙上值守人员的轮班休息之所。

五年后,李自成农民军、流寇于大中等,先后屡次蹂躏新安“流氛四做,所在毁突”,宝云寺遂“尽沦于荒烟蔓草之中,不可复识”。

 四十年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当时的寺僧通智和尚,向知县王登魁提出重修宝云寺的请求,并请吕履恒(吕维祺之孙)作《重修宝云寺序》铭文于石。

碑文中记载:“有寺居其坳,曰宝云。后则铁塔屹立而北矗,前则涧水淙然而东注。晨钟暮鼓,与丽樵之声相应答,实斯邑之巨观也。”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新安县二十多座寺庙中,宝云寺是最大的一座。寺庙的基本规制,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zang)经楼(阁)、方丈室等主体建筑,如莲池、钟鼓楼、僧寮等附属建筑,应该一应俱全。



康熙《新安县志》城池图

 通智和尚重修宝云寺后不久,宝云寺再遇天灾。据《宝光和尚历履功德碑记》中记载,懈寺村人广正(碑文缺姓),六岁即在宝云寺削发剃度,法号宝光。“长而云游托钵四方”,云游归来后的宝光和尚,“印证直溯乎西来,法音倾劝乎东垣”,被延请为东白墙村洪福寺的住持。“入寺以来,修废举坠,功难殚述” 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宝光和尚重修后的洪福寺丹雘金粧完毕,“迨工告竣,而天灾兼,其师徒亦相偕而逃……”,康熙二十八年到康熙三十年,新安县连续三年大旱,“死者枕藉,民众逃散过半”。

和尚吃光了贡品,攒下点逃亡的力气,空留崭新的洪福寺兀自金碧辉煌,寺门洞开晨闻鸟语诵经,夜则走禽礼佛。

皮失毛散,巢倾卵碎;县城的宝云距离白墙的洪福寺不过十五里,情形大同小异。

 明清两代,宝云寺还是新安县官署——僧会司办公场所,类似今天的佛教协会。《新安县志》记载:“佛教有僧会司,设于宝云寺。僧官邑人,管理教务。县有寺二十五所,皈依佛教者,俱受僧官统御。近则严禁烧香礼神,僧寮亦遁藏不见。惟佛之信仰仍在人心。”



乾隆《新安县志》城池图

清末,西学东渐,废除八股取士,代之以西方近代教育的思潮兴起。民国初年“严禁烧香礼神”驱赶僧道的行政手段,客观上为宝云寺成为近代新安文教的肇端之地,提供了便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乔洞观主将义学改为小学堂,新安县近代教育肇端。

光绪三十年(1904年),持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于河南开封。而河南的科举,却提前一年终结在新安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河南最后一次乡试。新安县知县言有章准许新制学堂学生报考,旧生员认为他“多选新进,遗弃旧学”,临考前群殴言有章,考试被取消,新安科举由此寿终正寝。

言县长曾写过欲判从违问詹尹,黄钟何地许高张的诗句,不知道这件大事为何没有提前占卦问卜?拳头打在言先生身上,却让庄严肃穆的科举制度死得鼻青脸肿。多少有点城门失火,死尽池鱼的意外和喜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安县在宝云寺成立劝学所(即教育局前身),设立劝学总长1人,劝学员4人,广泛动员民众,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劝学所下设教育讲习所,招收老儒、寒士50人进行培训,一年后毕业分配任初级小学教师。

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曾炳章倡议购书200册,在宝云寺成立新安县图书馆。

1915年,在宝云寺创立新安县师范讲习所,招生一班30人。

1928年秋,在宝云寺再次续办一年制师范班,招生50人。

1929年10月,蒋冯大战后,冯玉祥军自黑石关退驻新安县。是年冬天,天气极端寒冷,“民间樵薪已空,兵士寒颤不禁,乃拆宝云寺、西关帝庙、东玄帝庙木燃火。”

宝云寺以荼毗的方式涅槃,多少有点佛家宿命。

历史上屡毁屡建的宝云寺,这次倒下后,残垣断砖陆续被周边居民拆解运走,从此沦为废墟,旷日久淹无迹可寻。

为佛为法护佑一方,佛脉千年。

为文为教启蒙新安,书香万代。

浅浅淡淡的转身,是宝云寺对这方热土结草衔环的报答,是留给新安人的丰赡深情。

不仅是宝云寺,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安县的学校,其前身有几所,不是寺院宫观、祠堂庙庵? 






民国《新安县志》城池图

宝云寺消失得风轻云淡,只留下一个慰藉凭吊的名字——后寺坡。

长期以来,慕容山和后寺坡并存,两者经纬分明:官方的慕容山,民间的后寺坡。

八十年代后期,我曾在当时的县高中求学,数年时间,无数次登上后寺坡,直到毕业多年,竟然不知道她还有个大名慕容山。

那个时候,310国道还没劈山开路。站在山巅,视野开阔。北望田畴,阡陌葱茏,俯瞰小城,街巷蜿蜒。压根没觉得她是一座山,感觉她真的只是一道坡,缓缓而降,视线越过灰色的低楼瓦屋,看见火车疾驶、白烟晕散;涧水静流,朝晖晚霞。

只是没有了宝云寺的红墙碧瓦,画意终究缺失几分诗情。

明清时期的新安县县城内,有一条悠长的小巷,沿小巷北行,出西北城门,迎面就是宝云寺。小巷叫寺巷,城门叫寺巷门(超云门)。

宝云寺、寺巷门都消失了,好像它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好在那条逼仄悠长的小巷还在——每次漫步在建行胡同,恍惚之间仿佛还能看见,缁衣袈裟南来,踱步慈悲;香客居士北往,合掌虔诚。

真的好希望,巷子的尽头,宝云寺还在。她看这繁华盛世,我看她法相庄严。

END

2020524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深圳古代文化教育初识
刘孝敏|醉美桃花岛
空巢村落——洛阳新安县石井镇寺坡山村
洛阳市新安县及各村来历传说
《作家专栏》总第1371期:特稿:参观记载展示全国文明城市——新安县的硬实力|高有才(河南)
【黄氏文化】古代名人系列篇:岭南人文初祖——孝子黄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