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女上联招亲,天字出头为我夫,秀才的下联让她又羞又气只得出嫁

假如一位富豪家的千金出了上联:天字出头为我夫。

如果你能够对出下联就可以成为他的乘龙快婿,娶得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那么你要怎么对呢?

古代才女

对联起源与花式招亲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自古就十分受文人墨客,甚至是帝王将相的偏爱。

这种智力游戏,既能够获得输赢成败之间的快感,又可以附庸风雅,彰显自己的才学。对联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是桃符,是人们为了驱除厉鬼,而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并悬挂于门上。后来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

随着明代对对子的习俗盛行,出现了对联的这个词。由于春联和桃符关系密切,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至今已几千年之久,历史上不仅仅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更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传世佳话。

桃符

就比如古代的女子招亲选婿,到了待嫁出阁之时,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经常会用各种方式来挑选自己的意中人。

有的会采用比武招亲这种方式,这样选出来的女婿,别的不敢说,至少是有一身好武艺,将来没准儿可以战场杀敌,建功立业,但是经常会造成一些不太如人意的后果。

比如“参赛选手”非死即伤,还有就是像唐僧的父亲陈光蕊那样接抛绣球中就定下了终身大事。

招亲选婿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端所在,因为你也不确定接到绣球的是什么人,穷也就罢了,甚至有可能又穷,又懒人又坏,长得还不好看。

如果说你不认这笔账,你说重抛不算数,又会损害大户人家的信誉。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可以挑出一个有能力,有才学的女婿,又不至于像比武招亲一样可能会造成伤亡呢?

当然有了,比如对对联儿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有千金小姐出上联,如果有谁能对得出下联,就可以成为大户人家的上门女婿。

古代才女

豪门千金对联招亲

据传在明清年间有一户张姓人家,家中财富积累半生,已是地方大户,你可以类比成如今的沿海大省的省级首富。作为如此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张小姐除了人长得漂亮以外,更是从小饱读诗书、才思敏捷。

这样的才女必然想要求得一位才高八斗的夫婿方能如意

于是乎,张小姐便出了一副上联儿,若有谁能对得出他这下联儿,就可以成为他的夫君,说话算话。上联便是:“天字出头为我夫。”

乍一看这上联儿好似平平无奇。实际上则不然。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拆字儿,天上面出一头就是夫字,这是面子上的,而里子上则又表达了这位张小姐挑选夫婿的标准,那就是必须有凌云之志,旷世之才。

古代才女

因为天字出头的含义就是一定要顶天立地,甚至要前途如平步青云一般的好男儿才有资格成为她的丈夫。

此上联儿一出,过路的无论是秀才公子,还是贩夫走卒,但凡识个字儿的都跃跃欲试,毕竟有谁不想娶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大家闺秀呢?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副对联儿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若不是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学巧思恐怕是对不上的。

秀才公子

这时来了一位樵夫。随口说道:“女坐山旁是我妇”,随即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因为这对联儿一来对的不工整。二来又没什么内涵,只得算一个拆字游戏罢了,张小姐宁缺毋滥,也算不得耍赖,继续慢慢等待。

直待几日后,来了一位穷酸秀才,稍加一番思索,便脱口而出了下联。这秀才本是路过此地,本不是冲着当所谓的对联招亲来的,只是文人墨客有个毛病,看到能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是想要摩拳擦掌,表现表现自己,何况这事儿全城人尽皆知,人越多他们越兴奋。

这秀才对的下联儿是“女自有心方成媳”,十分工整。张府的下人一看十分兴奋,赶忙带他去张府见小姐。

古代樵夫

而张小姐一开始听说待会儿要见的是个穷酸秀才,她又羞又气,堂堂千金小姐,怎么能委身于一个无名书生。

然而很快张小姐就“真香”了,因为这秀才虽然穷酸落魄,但是倒也英俊,更何况仔细看看,能对得出这上联儿来说明也必然是个尚未得志的怀才鸿儒。张小姐慧眼识珠。

按照规则顺理成章的定下了这门亲事,而这秀才与张小姐一番攀谈之后,发现不愧是豪门千金,居然能够与自己谈古论今而不理屈,吟诗作对而不词穷,更不用说张小姐生的落落大方,貌美如花了。

古代秀才

因此秀才对张小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最终就成就了一桩幸福未满的婚姻,和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谈。

实际上关于这个下联还有其他版本,但是都显得水平不够,勉强有面子,却根本没有里子,比如“棲字去木是我妻”,再比如“凄凉去水是我妻”。

而文中这个属于面子里子都对上了,非常严格的看平仄,虽然并不完美,可是对比方才所举两例,高下立判。

古代才女

朱元璋对联试才

对对联儿除了刚才说过的这一个故事以外,有更多趣事,数不胜数。哪怕是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在他逐渐掌握权利,身居高位之后,也是不忘学习。

不单单能识文断字,而且非常擅长对对子,非常喜欢对对子,关于他对对子的故事多如牛毛。

据各种野史杂谈记载,在朱元璋的长子,也是太子朱标去世以后,一日朱元璋和他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还有老四朱棣一同散步,这时突然飞驰而过一匹骏马,风将马尾吹的四散开来。

朱元璋灵机一动,说道:“我突然有了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你俩能对出吗?”

朱元璋

朱允炆自小就聪敏好学,低头沉思片刻,便对出下联:雨打羊毛一片粘,而朱棣则犯了难,他平日里四处征战,是个马上王子,舞刀弄枪,调兵遣将什么的他非常在行。

但是吟诗作对这种文人墨客的东西,却让他十分挠头,即便说贵以为皇子之一从小也少不了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学习。

不过朱棣还是聪明的,当他看见父王朱元璋的龙袍在太阳的映照下星星点点的闪着金光之时,便想出了下联儿: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听后一愣,虽说这朱棣的对联儿没有朱允文对的那么工整,可是他的意境确实非同寻常。

朱允炆

此时已经隐隐约约透露出了一股帝王贵胄之气,其格局之大是朱允炆所不能比的,于是乎朱元璋心里就有了想要将其皇位传给燕王朱棣的想法。

后来朱元璋对群臣说道:“燕王朱棣,跟我很相像,把他立为太子如何?”

话音刚落,大儒刘三吾就立刻反对,道:“皇上,嫡孙尚在,才能过人,仁德宽厚,您却要立燕王,不合礼法,况且皇太孙与太子殿下均以孝廉闻名,亦合我大明治国之策。”

朱元璋虽然被大臣否定了这个想法,但是朝臣所说也不无道理,只好作罢,却没想到他这时一语成谶。某种程度上预言了之后发生的一切。

朱元璋

错字挽联巧骂袁世凯

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做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的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

比如李鸿章给左宗棠写的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短短一副挽联儿,既表达了李鸿章对左宗棠的惋惜,又将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泽披万世的功业一并包括在内。

然而挽联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正面的、积极的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厌恶与不满等负面情绪。在民国时期就有这么一副挽联儿,上联儿是中国人民万岁!

李鸿章

下联儿是袁世凯千古!当时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妄图复辟帝制,尊孔复古,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他手里有整个北洋军阀的指挥权,轻易又扳不倒他。

于是在他死后,便有了这副对联儿登在报刊上,对联儿是下联来对上联,而下联千古,对上联万岁;下联袁世凯对上联中国人民,很显然,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这也是极少有的上下联字数不一样的对联,但是正因为字数不一样,才能巧妙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对袁世凯的反对与怨恨。

袁世凯

现如今由于白话文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还会把对对联儿当成一项茶余饭后的智力游戏了,我们虽然没有对对联儿的习惯了。

但是种种对联儿趣事与佳话却仍然在流传,茶余饭后完全可以将这些故事作为谈资,不仅可以重新领略汉字和汉语之美,也可以从中感受文人墨客的风采,给文化以承载,还历史以温度。

所以说,即便你不会对对联,但是只要传承好这些故事其实也是对对联文化的一种保护与传播。


参考资料

[1]李鸿章挽左宗棠.徐州日报.2017-11-03

[2]陈书良《楹联之美》

[3]钱德苍《解人颐》

注: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民间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才女对联招亲,上联“孙权嫁妹有备而来”,书生巧对下联
才女上联:兔子不吃窝边草,秀才妙对下联,成功抱得美人归
少女上联:“牡丹花开初绽蕊”,秀才下联,才女:我嫁给你!
老秀才上联:“登楼望南北”,学童随口下联,老人:前途无量!
漫话对联与对联创作
招亲对联:才女出“天字出头为我夫”,穷乞丐巧对下联,太精彩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