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撰写对联》第一章 认识对联

《撰写对联》

昆阳子

第一章 认识对联

对联是深受我国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在海外华人华侨中间和东亚等一些国家,也有广泛的传播。对联别称很多,对子是俗称,因对联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上,故又称门对、楹联等。就结合其功用,又细分出许多名称:如春节家家户户贴在门前的,可以称桃符、春贴、春联等,其他的还有贺联、赠联、寿联、挽联、名胜古迹联,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体现对联创作技巧与机巧的拆字联、嵌字联、谐音联、应对联、集句联、摘句联,等等。

在我国,举凡风景名胜、楼堂馆所、宫殿庙宇、官衙民舍等有建筑的地方,都可以用到对联。而如居家生活中,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寿诞乔迁、升官升学,甚至室内室外的装潢布置等,都会用到对联。另外,如古典小说、戏剧等回目,也多用对联的形式,而其中使用最广的就是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追溯对联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习俗,但就其文学形式的产生,是与骈体文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初唐格律诗的出现,形成了成熟的对仗形式,并出现了许多名句,为对联的分离而出、独立成体提供了可能。对联的出现,还与唐代禅宗的突起有关,禅宗六祖惠能《坛经》提出讲法要:“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并得出三十六对法,以之传授弟子,其中如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水与火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长与短对、高与下对、邪与正对等,以及有为无为对、有色无色对、有相无相对、有漏无漏对等,……这虽与做对联无关系,可是因信众很多,无形中宣传了对联的作用。

最早的春联,一般认为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刻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按照最新整理出来的敦煌遗书里已有了如“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样的春联数种。因此,至迟在晚唐时代,春联在民间已经出现了。而广泛意义上的对联,庐陵何绍光《对联汇海》提出:“若堂室之题句,诸葛武侯之'澹泊以明志’,孔融之'座上客常满’(即'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已为滥觞。”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名胜联和挽联也相继出现了。后蜀主孟昶他的花园中有个百花潭,他的兵部尚书王瑶题了一副对联“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算是最早的园林名胜联了。另据《吴越春秋》记载,僧契盈陪吴越王(钱俶)游碧波亭,闻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而题联“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另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方叔(李廌)祭东坡文云:'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复收自古英灵之气。’”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载苏子容挽韩康公(绎)联:“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这些都是较早出现的挽联。另外,梁章钜《楹联丛话》收有北宋元苻三年苏东坡去海南儋州,路过广州真武庙,题了一副对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总之,五代两宋间,对联从依附于诗文,已经有逐渐独立出来趋势。

对联真正的兴盛,则是明清时期。这与据传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并倡导对联有关,朱元璋还因此被后人称为“对联天子”。民间有关朱元璋与对联的故事非常多,据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首。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这种以行政命令推广某种文学体裁的做法,实属罕见。而梁申威主编《明代对联选》中,朱元璋对联也不少,而且有巧对、赠联、名胜联等。当时大臣如杨维桢、刘基、徐达等都有创作。帝王、大臣的创作,对对联的发展肯定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加之春联为春节增添吉祥喜庆的气氛,社会各阶层,创作、张贴对联,也很快由被动变为主动。

对联到了清代,更是得到急遽发展,并逐渐成为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的一种格律文体。这也与清朝“一代圣祖”康熙、“风流皇帝”乾隆的由衷喜好、御书题赠分不开。梁章钜《楹联丛话》自序中说:当时“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名公巨卿,鸿儒硕士,品题投赠,涣衍寰区”。有清三百年,创作人数之多,内容涉猎之广,技巧之纯熟,立意之高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联也成为最实用的文学形式。

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但因为对联的实用性,与诗词、古文等相比,对联还是得到了较好的延续。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有些诗家,诗词名气很大,可是创作质量比较一般,但对联创作上,却常能有好联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对联创作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联家们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新时代、新风尚的对联佳作。很多地方、企业征文比赛都把对联作为一种参赛文体。特别是春节前,各地都兴起了城市、名胜征新联、挂新联的活动。这些对新时代对联创作的蓬勃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联不是韵文学,这是对联与格律诗的最大不同。但对联是在格律诗对仗的基础上独立并发展起来的,遵循诗词格律的基本规律,又有自身的格律特点。中国楹联学会推出的《联律通则》,可以作为撰写对联的主要依据,但《联律通则》文字很少,初学者往往看不懂;中间提出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折中的,实非联律的全部。而且,对联在实际撰写过程中,终以实用为本,也会有一些格律变化。联律把握总的原则仍是要“守其严,通其变”,对古人联,多保持学习的态度,处处留心,不断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联律通则》在引言中提出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在第一章《基本规则》中又提出了对联的六个基本要素:(1)字句对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形对意联。其中前四条和诗词格律基本相通。本书稿主要就平仄、形意问题,做一些阐述。其他四个方面问题,如有需要强调的,会穿插在实例中适当做一些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联的产生、发展、格律及其他
漫话对联与对联创作
写春联,对对子,开始啦!(附对句点评)
所谓“敦煌春联”系 “我国最早楹联”之考辨
古韵好诗二十期楹联初级班第1讲.doc
中国对联学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