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量变中实现质变

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育,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不是简单的累加和混合,而是有机的融合,发挥 1 1 > 2 的效应是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核心追求。那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究竟有哪些主要差异?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究竟有哪些基本样态?这种变革是颠覆性的,还是渐变性的?……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主要差异


要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首先要分析清楚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本质差异。其实浮现在每个人脑海中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场景可能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每一种类型都有各种实施形态。比如,线下教学有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形式,也有师生一起对话、做实验、完成项目任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形式,还有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劳动、进行体育运动的形式;线上教学有通过在线上答题、统计、反馈的自主学习模式,有基于学生各种学习数据诊断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自适应学习模式,有学生观看统一录播视频的形式,有师生进行同步直播教学形式,还有观看录播视频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形式。

线上教学究竟有何独特的优势?仅以没有学生参与的线上录播视频课为例来看,即使是这样一种最为简单和初步的线上教学方式,就有线下教学难以拥有的一些独特优势。


精确性。每个环节、表达、语速、问题、练习、活动都精心设计打磨,视频短小精悍,确保科学性和逻辑性。

可控性。通过拍摄技术、剪切加工技术,可以反复修正;不需要教师太多现场教学的临场反应;确保每节课语言、文字、画面、要求等的整体性和适切性。

层次性。通过整体设计、反复修改,确保不同课时要求的纵向衔接性。


全媒体学习。融讲解、音乐、动画、视频、人物模拟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各种认知风格。


短小精悍。一个微视频可以由“问题链”串在一起,每个问题 3~10 分钟;一节录播课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可反复学习使用。可以复制传播;学生可以通过点播、回看等方式多次播放、反复学习;教师可以整体使用或者选择切割部分内容反复使用。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拥有学习资源丰富、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差异化学习、数据诊断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尤为显著等独特功能。线上教学还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班额;可以不受制于每节课 40 分钟左右的时空限制;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进度,让不同学习能力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资源;可以通过点播、回放相关视频资源等方式反复学习巩固,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时间的学习差异需求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教学也有巨大的局限。线上教学最大的劣势在于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劳动素养、艺术素养、德育、体育,以及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等方面有明显局限,而线下教学这些方面的功能是极其显著乃至于是不可替代的。线上学习对学生视力的损害,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诱惑干 扰,对学生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极高,容易导致更大的两极分化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另外,要实现上述线上教学的美好愿景,需要建立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精致、大数据分析水平非常精准、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水平非常高超、网络环境非常流畅、软件平台使用非常便捷等基础上,没有这些前提,线上教学的优势都是难以发挥的。


可见,线下教学、线下教学都有其局限的一面,但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在这种教育信息化变革时期,过分贬低线下教学,而过分夸大线上教学功能的极端思维方式。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基本样态


正是因为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有各种内容形式,有着不同的优劣势,这就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带来了各种可能的样态。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独特的优势,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实现“五育并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价值追求。


那么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哪些可能的实施方式呢?


互补型模式:线上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下开展互动活动、问题解决等。


互补型模式体现了线上和线下不同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互补。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录制的相关知识技能讲解的微视频、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前提前观看、学习、练习,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运用相关内容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展示、动手实践、项目任务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能力品格。


互补型模式既保证了知识技能讲解的精准性,又保证了学习活动的充分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各自的独特优势,更加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五育并举”。当然,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师制作或选择优质视频资源、组织线下高质量学习活动能力的要求很高。


翻转型模式:线上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学,线下个别化辅导。


翻转型模式实际上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这种模式建议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不仅仅指向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各种项目任务的完成等,这些先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进度,线下进行一对一诊断和指导。


翻转型模式下,教师线上设计的学习资源要非常丰富,体现各种教育目标。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一对一指导学习的针对性、反馈及时等优势,但对教师各类线上学习资源准备、评价诊断和个别化辅导能力要求非常高。


合作型模式:线上为相关内容配备最优秀教师,线下指导评价教师。


合作型模式实际体现了不同教师能力之间的互补,发挥每位教师最擅长的优势。比如同样是物理老师,有些特别擅长力学,有些特别擅长电学,有些特别擅长物理实验,有些特别擅长讲评课,有些特别擅长复习课……那么一个区域或者一所学校就可以根据每位教师擅长的领域,请他们在教研团队的指导下,预先拍摄准备好相关的学习内容,供区域或本校所有学生在线学习。不承担相关内容视频拍摄任务的教师就可以一边学习在线视频或资源,一边在所擅长领域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本班学生学习其他不适合线上学习的学习任务,同时做好评价诊断、个别化辅导等任务。


显然合作型模式几乎兼具了互补型模式、翻转型模式的优势,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所长,而且还可以发挥线上和线下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 1 1 >2 的效果。但是这种实施模式对于未来学校管理方式的挑战是最大的。当然,这种模式是否会导致老师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更弱、依赖性更强等后果,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此外,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我们建议评价要一直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种贯穿始终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发挥信息技术积累学习过程、学习数据分析迅速、诊断反馈及时等优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手段,更是不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和有效学习的教育价值追求。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反思与展望


根据上述分析,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绝不是简单地融入部分技术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不仅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条件等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对教师、学生、家长、校长、 教研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比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是巨大的。而教师具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专业素养是基本的人力保障。假如说实施线下教学,对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学科专业、教学能力等,那么,实施线上教学,教师还需要提高资源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则还需要提高线下各种综合实践类学习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个别化辅导能力、与不同教师线上线下合作的能力等。教师不仅需要思考如何与线上内容配合,而且要能够对线下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思考,与线上教学形成互补、拓展或深化的关系。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就信息技术水平、资源获取能力来看,整体而言年轻教师往往更加能够娴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互动强,资源获得能力强,效果也比较好,而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技术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等相对比较弱,往往导致线上学习效果相对较弱。调研结果显示,任教15 年以上的教师认为最大挑战是“音视频等技术工具的掌握与运用”。教龄较长的教师自己制作在线教育资源的比例相较其他任教年限的教师更低。因此,对教师每提出一个新的专业素养要求,都需要有一个逐步学习与发展提升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式过程。


除了上述挑战与要求之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还需要很多基本的设备保障,比如通畅的网络环境,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平台,学校电脑、网络等软硬件的配置,等等,这些标准也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迭代更新。此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还面临着未来实际效果的考验。比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学习能力,这是否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两极分化?再比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还有待长期效应的显现。


从线下教学,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间还需要经历一系列过渡的形式,比如观看统一录播的视频课,观看统一视频课 简单互动,同步直播,等等,在这些过渡方式中逐步改变教师、学生的学习观念,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从线下教学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应该是一场立竿见影的颠覆式改革,而应该是一场渐变式的改革,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或许未来还有超越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其他的融合方式。


正如日本的佐藤学教授所言,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博士)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5月B刊,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市学校生本课堂
精准在线教学 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中的常见问题讨论
慕课时代教学模式之思考
【新理念】MOOC与SPOC的八大区别
5G来了,会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