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象山民间故事-021

船倒山来历的传说

    说起船倒山村名(自然村)的来历,据说与秦代徐福东渡寻仙药有关系。两千余年前,秦始皇做皇帝时,为求长生,他派徐福到处寻找长生不老药,先到山东和东北等地寻找,无果,后来到象山等地找寻。据传当时来了三千余人,先到石浦,后坐船从门前涂方向过来,驻扎在丹城北门丹山一带,分两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一路在陆上向各大山寺庙进发,另一路坐船出发,寻找海上岛屿。其中有两艘船到船倒山附近时遇上特大风浪,船受损沉没。其中法王寺的传说珠山法王寺在宋代时非常兴旺,号称千僧过堂,最少时也有几百名僧人,寺周围有十八口水井(现在还留存几口)。当时法王寺香火旺,拜佛上香者络绎不绝。法王寺、玉泉寺都处象山东方,玉泉寺和尚不修清规,侵犯拜佛女香客,有人上告朝廷,皇帝派禁军来烧玉泉寺。禁军到象山后,因搞错地方,错把法王寺当做玉泉寺烧了。从此,法王寺一蹶不振,只留下四间石屋(现在还留存间)。据查,法王寺始建于宋建隆二年,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八年、光绪六年曾几次重修恢复。

龙灯起源的传说

    舞龙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龙是神话传说中吉祥、威武的象征,它的起源还有这么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海里的龙王生了病,就变成一个老人到人间来求医。他找了许多医生,都没诊断出是什么病。最后他遇到一位名医。医生在把了老头的脉之后,觉得非常奇怪,就讲老头的脉搏与其他人不一样。老头迫不得已,只好承认他是海里的龙王,说他腰间又疼又痒,医生说,只有他变成龙之后才可以为它诊断,龙王只好答应了医生的要求。于是他们约好了日子,医生来到海边,从龙的头开始检查,发现龙的腰间的一片龙鳞里藏着一条蜈蚣,就把它取了出来,敷上些药,龙王的病就好了。龙王很感激这位医生,讲:你回家后可按我的模样扎一个龙的形状,每年挥舞它,你们那里就可以风调雨顺了。从此,人间就有了龙舞舞龙。后来又在龙的中间安上灯,就叫做龙灯

六月廿三勿挑脚水的传说

     有个年轻人,六月廿三那天挑了一担脚水(粪水)去番薯地施肥,挑到半路,碰到一个老头,老头问后生:喂,你今天挑脚水,晓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后生答:勿晓得。老头讲:今天是火神老爷生日,你挑脚水要触犯火神老爷,屋里要遭天火烧的。那后生就倒挑转回去。老头讲:勿晓得也难怪,你不要挑转去,下次不能挑了。后生答道:好!好!好!到了掏番薯时节,这块地的番薯产量比前两年高好几倍。第二年六月廿三,后生又挑了一担脚水去给番薯施肥,又碰到那位老头。老头讲:你今天为啥又挑脚水了?去年我同你讲过的话,你忘记了?后生讲:你个老头,闲话介多。去年我挑脚水给番薯施肥,肥力特别好,番薯长得掏不完。今年我有意拣今天去施肥。老头讲:你今年是特意喽。”“哎,是特意。老头讲:你回头看看,快点跑到屋里还有一只破箱子好抢。后生回头一看,家里着火了,他当即跑到屋里抢东西,房间里东西统统烧完了,只抢了一只破箱子。其实这老头就是火神老爷。当地的农民凡是六月廿三这一天,务农人是不挑脚水的,怕触犯火神老爷。这个规矩一直传到现在。

强盗潭来历的传说

     塔幢凉亭外50米处有一个小水池,面积不大,约100平方米,池水清,鱼儿跃,该水池村民管它叫强盗潭。关于它的名字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在公路未修通前,贯穿塔幢村的小路是东乡人民去县城的必经之路,强盗潭位置刚好在路边。据说那时候在山上住着一小帮强盗,当时涂茨袁姓人不知何因,与强盗结仇,当袁姓人路过该路段时,常遭抢劫、刁难、劫杀,袁姓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某日,袁姓人终于得知一群强盗放下刀枪脱光衣服在该水池中痛快洗澡,并无设防,袁姓人就召集全村强壮人士,趁其不备,将强盗杀死在池中。从此后,村民管它叫强盗潭

前寿寺和尚填江的传说

     出象山县城往北走大概12里的地方,有个叫军民塘的水库。现在的水库交关气派。可在很早的辰光,这里是西沪港的港头,也叫陈山港海口港。千百年来,附近的老百姓就是靠这里抓点小蟹、小虾过过日子。可是到每年月台风季节,大潮汐的辰光,靠海边的稻田往往是成涝成灾,一点收成都没了,老百姓只好望海骂天了。传说在清朝末年,在县城北门新罗岙村有一座寺院叫前寿寺,里面有很多和尚。格个寺院的当家和尚(主持)良心交关好,一切事情慈悲为怀,乐于做好事。其亲眼看到百姓一年的辛勤劳动被海水吞没,下决心要为当地老百姓办一件实事,打算把陈山岸和对岸叫双井头的地方对接起来,筑成大坝。这样既可以帮助老百姓摆脱困境,又可以多开垦几亩良田。于是,其召集了全寺的和尚,把其个(他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听了一致拥护和赞同。但是,这么大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个人去填江(就是要有一个人活埋在大坝的地基下),这样工程才能顺利完工。哪知道,老和尚提出这个事情后,都没人响应,谁都不愿意去白白送死。这时候,有人建议,做上一个肉包子,掺到大家食用的素包子当中,谁吃到肉包子,那么谁自认倒霉去填江。当家和尚听了,忖忖也有道理,就叫伙房去准备了。一帮和尚下来以后,就私下里讨论,如果光做一只肉包子,师兄弟当中肯定有一人会吃到,不如……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每个人都按顺序拿了一份包子后,其中有一个和尚对当家和尚说:这里您的年龄最大了,又是我们的师傅,这包子理该您先吃。当家和尚觉得有道理,就先吃了,没想到,其一口咬下去就见了肉馅子。和尚们当即就喊师傅吃到肉包子了!师傅吃到肉包子了!当家和尚见事实放在面前,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只好甘愿去填江了。其实,这是伙房搞的鬼,因为所有的包子都是肉馅的。老和尚虽然死了,但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大家用肩挑、抬,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都努力着想把大坝早日合拢。

塔幢村村名来历的传说

      现在的塔幢村很早以前不叫塔幢村,叫青岭下。据传,当时村庄不兴旺,人口少,病灾多,常无故死人,弄得村里人心惶惶。后来,村人请来得道僧人及道士察看原因,发现如今凉亭边的岩头形如虎口,妖虎长期吃人,妖虎吃人后就在凉亭边的井口喝水。僧人道士就命村人在虎头上造塔一幢,以镇之。从此以后,该村人丁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故名塔幢村。文革时期,村民为保护古迹,将塔幢收藏。到20世纪70年代中,又将该塔回归原处。现在,高约80厘米,三格式的石塔就立在凉亭的山岩上。

信口罗音的传说四则

     耕田无牛绳信口罗音从小父母双亡,是他阿婆养大的,后来阿婆也离开了人世。他只好孤苦伶仃,流浪街头,求乞度日,过着饱一顿、饿一顿的困苦生活。一天,他挑着讨饭行头走着走着,扁担的绳子断了,一时又无处去找,只见不远处有一农民在耕田,用绳子系着大黄牛吆喝着。于是罗音走上前去说,老伯伯,你停一停,你把你的牛绳借我用用。老伯一听,说:你这孩子真傻,我把绳子给你,我用什么去啊。罗音说:你耕田根本不需要绳子,只需喊纤(左)、流(右),牛自然会去的!不信你试一下。老伯一试,果然如此,所以把绳子给了罗音。现在农民耕田无牛绳。芭蕉横山无蚊子今象山的西边的芭蕉横山是专产毛竹的地方,村里人祖祖辈辈住在毛竹山的周围,与毛竹打交道。传说少年信口罗音一次讨饭到芭蕉横山,有人说那里的蚊子很多,叫他不要去,赶快到别处去。罗音说:蚊子不要紧,蚊子去咬毛竹不咬人。果然,芭蕉的蚊子从此专咬毛竹,不会咬人了。牛钻岩洞了罗音一年比一年大了,不再去乞讨了,而是给地主家放牛。他起早摸黑为地主看牛,回家还经常带小孩,可地主还不乐意,经常打骂他。罗音记在心里,寻找复仇的机会。一天他伙同放牛娃和长工瞒着地主把牛杀了吃掉,把牛尾巴插入岩缝里,然后告诉地主说:牛钻岩缝了。地主不信,来到岩石前,只见牛尾巴不见牛,地主叫大家拼命拔,虽然听到牛叫声,但拔不出牛,地主没办法,只好作罢。罗音之死罗音正在赶路,忽然雷雨倾盆而下,罗音四处寻找躲雨之处,见一块大岩石之下,已经躲了很多人,他要躲已经无法立足。罗音就大叫:岩石要倒了。众人一听,赶紧从岩石下跑出来,而罗音以为机会来了,便自己躲了进去,不久岩石果然倒下,罗音被压死了。

镇龙庵来历的传说

      相传,东海之滨往南约十余里处有座大山叫射箭山。射箭山脉北首燕山下有一处深不可测的泉潭,这里四季如春,潭水清凉透彻,碧波中能视潭中游鱼。附近的村民终年在这里汲水、淘米、洗衣,夏天,人们在这里嬉水游泳,即使久旱也不涸,是避暑的好去处。潭边人们过着和谐祥和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燕山上来了一条龙,也常到此潭中洗澡纳凉。日久天长,此龙见附近美貌村妇,动了淫心,时常趁少妇们前来洗衣时,调戏侵犯,不怀好意,但次次总被美貌村妇挡回责骂,此龙于是恼羞成怒,强占此潭,更不让附近的男女老少在这里汲水、洗衣,还取名叫龙潭(后也叫龙台),百姓与其评理,它蛮不讲理,说什么此山是我管,叫龙潭山,此潭理所当然也属于我。百姓们无法,只好到县衙去状告恶龙的行径,告恶龙破坏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县太爷准许百姓们的要求,马上派人四处张贴黄榜,说是征服恶龙者有赏,黄榜张贴后不久,有一云游老道前来揭榜,表示愿为百姓消恶锄奸。数天后,老道与村民们一起找到了恶龙进行评理,可恶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坚持不让附近的村民使用该水潭,众人怒不可遏,决定以武力来制服这恶龙。众人与老道和恶龙约定天后在距燕山南边1000米的开阔地进行一战决高低。决战的时刻到了,那天观战的人群成千上万,周围乡邻百姓奔走相告,自带干粮以及棍棒、锄头、钉耙等前来助威,大家信心十足,要将恶龙这孽障降伏,还一个清平世界。只见这老道与恶龙各使法力,战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从早上酣战至黄昏时分,仍不见高下,观战的人群不禁为老道担心,一边助威,为道士壮胆,一边选派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锄头、钉耙奋起参战。毕竟人多势众,恶龙力敌老道已筋疲力尽,加至众人呐喊助战,前要挡老道,后要防备众人的锄头、钉耙,最后,恶龙招架不住,伏地求饶,只求一条生路,再不有淫念、邪念。道士与恶龙交战的地方,现叫道士场,原来南北贯通的溪坑,被龙负伤时一搅变成如今的九曲十八弯,龙损伤痛处叫乌道湾。从此以后,人们为了防止龙再生恶念,无事生非,在燕山中间处建立一座庵堂,取名叫镇龙庵,让那些早年丧夫及无家可归的妇道人家来居住,随时随地监管改邪归正,造福黎民百姓。这就是镇龙庵的来历,镇龙庵始建于乾隆十八年。

叫珠山和射箭山的传说

     相传,在东海之滨蓬莱半岛(今象山半岛)上有两座大山。一座名叫珠山,一座叫射箭山,它们原是一对师兄弟,在天上太上老君处学得一身武艺,十八般器械样样精通,都有万夫不挡之勇,为了保一方太平,被下派至蓬莱维护社会安定。师兄驻珠山,负责东面沿海群山各神之安定;师弟驻射箭山,负责西面海域及群山各神之安定。初来乍到时,师兄弟间相当和睦,经常你来我往,常常切磋武艺。双方众神都称赞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众神也对他们非常信任。可是,后来时间一长,又受小人的挑拨,揭对方的短处,说对方的坏话,双方生出了矛盾,最后竟提出定时间一比高下定输赢。比武那一天,只见四面八方人潮涌动,都来看热闹。只见珠山师兄双手提铁锤,怒目圆睁;师弟射箭山手执怒弓,面目狰狞,双方都是出言不逊:什么你射箭山高高,也不过是我珠山胯下之徒。那边回答:你珠山高高,也一样是我射箭山的胯下之徒。这样你一句,他一言,最后的言语不堪入耳,导致了大打出手。他们各自施展才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天翻地覆,翻江倒海也无法战胜对方。突然,珠山一锤打出,射箭山立即向后避让,并随手拿出来杀手锏,怒弓向珠山射去,珠山避让不及,被削落帽顶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射箭山向西方,珠山向东方,互相不理睬了,而削落的帽顶子叫小珠山,被削飞至射箭山脚下,即现在大徐镇上岙村东首。

开口岩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象山港白契码头到县城要经过一处名叫开口岩的地方,山下路中一岩石名叫地勃岩,靠右边不远有一处名为炮台下。在开口岩中居住着一对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夫妇,男的在杭州城开药店,而女的在家闲着,她不念经和操练武艺,却一门心思专门作弄过路客人等。开口岩岩门平时一般不开门,但每当杭州丈夫信送来时,见岩门紧闭,送信人总去敲岩门笃笃岩门开,杭州信带来。里面人必问杭州带来啥东西。送信人说带来香粉香肥皂,这似乎成了一种联络信号。狐狸精妻子很有灵性,在岩洞里能知路过客情况。有时路过戏班,她便强行吸入洞中,不顾人家约定的时间,硬拉班子为其演戏。有时看见漂亮女子路过,她便用妖术,把姑娘变作癞蛤蟆,把抬花轿的轿杠变成彩花蛇。(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癞蛤蟆彩花蛇就是新婚姑娘所变的)。她如此为非作歹,耽误人家的美满婚姻,所以人们非常痛恨,恨之入骨,希望有人能铲除这个恶魔。狐狸精不义的行径激怒了附近的一位方姓道士,他决心为民除害。于是前去论理,警告狐狸精应安分守己,不能祸害百姓和良家妇女。可是狐狸精一意孤行,根本不买方道士的账,还说方道士多管闲事,说什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方道士一听怒火万丈,于是拿出武器对着该狐狸精便打,狐狸精不甘示弱,也积极反抗。只见刀来剑往,杀声阵阵,天昏地暗,狐狸精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于是跑入开口岩中,紧闭石门,任凭方道士怎么喊、怎么敲打就是不理。又是狐狸精丈夫送礼物的日子了,他掐指一算知道家里有烦恼事,于是他把店里活儿托付给伙计,自己连夜回至家中。听了妻子的叙述之后,他不仅不劝妻子改邪归正,而且还伙同妻子坚决与方道士一决输赢。第二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方道士喝了酒吃过饭,正在家里午休,两个狐狸精全副武装寻上门来了,前来挑衅,方道士只好出门迎战。在开阔地方,双方摆开阵势,展开了决战。他们各自施展法力,进行大比拼。方道士虽然年高,仍不减当年的雄风,沉着应战。狐狸精夫妻俩也不示弱,他们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直杀得天翻地覆,暮色来临。毕竟方道士年已高,感到力竭,只能另想办法制止狐狸精,现天色已晚,肚子也饿了,他落下云端,化做清风,可是后面的狐狸精紧追不舍,方道士又化作水牛休息一阵。再说狐狸精紧追方道士,一眨眼不见了踪影,只见冷水溪中有十几条水牛在游塘。不见了方道士,狐狸精夫妇怀疑方道士藏在其中,可是来回寻找,也不见方道士在哪里,看看到处又没方道士踪影,这么多水牛怎么分辨啊,哪条是方道士呢?忽然想起方道士好酒,于是逐一闻了闻牛,果然有一条酒气冲天的水牛。方道士见隐蔽不住,立即飞身跑回家,闭门不出,也不理狐狸精的挑衅了。狐狸精无法只好作罢。入夜,方道士感到不适,自己预测凶多吉少,对妻子说狐狸精十分猖獗,我年纪大了,明后天做战,若有不测,死后给我做个较硬的枕头填之。”“人家的闲事你少管管啊,不要再去结怨人家了,你年纪大,若你不在我怎么活?方道士接着说:为民除害,是我们道家的宗旨。方妻见说服不了丈夫,也就没说什么了,倒头便睡了。天明后不久,两狐狸精又来纠缠,定要拼个鱼死网破。方道士无法,只好应战。从早上到中午,又从中午到傍晚。双方都无法赢得对方。久战不下,狐狸精丈夫下云化作方道士模样,询问武器的归处。方妻不疑,便顺口答道在木棚上。狐狸精一听,喜出望外,立即去木棚拿了武器。这时方道士和狐狸精妻子战在一起,看见狐狸精丈夫拿着自己的武器来迎战,浑身一震,误以为家里妻子惨遭杀害,神思一动,无心恋战,冷不防被狐狸精偷袭成功,顿时死于非命。狐狸精除了方道士,更加逍遥法外,胡作非为,附近的百姓叫苦连天。后来各界神灵共怒,开口岩被雷公雷婆劈了,当然狐狸精也死了,从此开口岩改叫天打岩。又说方道士死后,其妻子遵守丈夫的遗言,为他特地做了石头枕头,后来挖坟时,果然看到方道士坟里的枕头是石头枕头。方道士墓地现在叫做道士场。

的故事

从前,在一座大山下,在两间又旧又破的房子里住着一对孤寡老人,为了生活他们还养着一只大黄牛。一天晚上,天下着很大很大的雨。这无疑给两个老人带来很多不便,本来又旧又破的房屋到处都漏,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他们也无法入睡,只能叹气地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是”……事有凑巧,这话刚好被前来想偷吃牛的老虎听见,老虎心想,难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厉害的,这东西从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心里越来越害怕,想退出门外逃跑。这时候,一个偷牛贼也想利用下雨天,把老人的牛偷去。由于天下着雨,他穿着蓑衣,戴着蓑帽,摸黑进了牛棚。他东摸西摸摸到了老虎,他以为有毛的就是大黄牛,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骑上背往门外跑。那老虎呢,因从未见过是什么样子,也不知有多凶恶,以为是来了,还骑在它的身上,更是怕得要死,拼命想掀掉骑在背上的。老虎越是害怕,越是拼命地跑。而偷牛贼呢,因为偷了牛,恐怕被人发现,还嫌老虎跑得慢,于是拿出事前准备的钻子,狠狠地不断地在背上猛刺,老虎想拼命掀掉背上的,不停地往山上跑,这样边跑边掀,不知跑过了几座山,几条河流。天渐渐亮了,骑在老虎背上的偷牛贼,原先慌不择路,只想远离是非之地,可现在已过了几座山,几条河,这仍然拼命地跑,感觉不对劲,仔细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想偷牛,结果偷来的不是牛,而是一只老虎,真是阴差阳错,骑虎难下,吓得连连叫苦,在情急之下,看见路边一棵大树,他不做任何思考,牢牢地抱住大树,脱离了虎背。可是,老虎以为终于被它掀掉了,还怕会再回来,仍不停步往前跑。跑啊跑,又不知不觉跑过了几座山,几条河流,老虎在路上碰见了一只猴子,猴子纳闷这只山大王今天为啥这样狼狈,而且屁股上都是血,以为是猎人所伤,看看后面又没猎人追来,于是大声叫老虎说:虎大哥,你今天怎么了,为啥这样尴尬?老虎站住脚,喘了喘气说:原先想去吃大黄牛的肉,可是偏偏碰上,这个实在是太可怕了。老夫妻他们讲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猴子听了后说:我不信,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并要求老虎带它去看看。老虎有些胆怯,又不敢再回去,经猴子再三要求,它想想也对,这个究竟怎样,也未看清楚,于是同意带猴子一起再去仔细看看。不过猴子心中也没底,唯恐发生意外情况,怕跑不快,它向老虎提出一个要求,说:我们俩虽然前去观看,万一碰上它的话,你跑的速度比我快,是否我们俩用绳子连起来,一起跑。老虎同意了猴子的话。猴子很快找来了一条绳子,一头系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头系在老虎的尾巴上。它们小心翼翼地往回去,去了不久,远远地看见了在一棵树上的。老虎告诉猴子:前面树上,一团漆黑的全身都是毛的是漏。(因为偷牛贼穿的是蓑衫,戴的是笠帽)老虎与猴子来到树下,猴子决定爬上树去看个分明,同时轻声地给老虎说:我爬上之后,如果情况不妙,我会向你眨眼的,你看到之后就马上逃!老虎说:知道。树上的偷牛贼看到老虎去了又来,还带来一只会爬树的猴子,更吓得魂飞魄散,他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吓得双脚打抖,发毛直竖,尿从裤裆中直泻,不料滴下的尿水不偏不倚刚好全淋在猴子的头上,滴入猴子的眼睛里,猴子受不住,不由自主地往下眨了眨眼,而树下的老虎不知道猴子是被尿水淋了难受而眨眼睛,还以为情况不妙,猴子叫它快逃,老虎就不问青红皂白,掉头就往回跑,不知道跑了多少路,猴子被套在脖子上的绳子勒死了。偷牛贼被老虎猴子一吓,吓破胆,双脚踩空从树上掉下摔死了,老虎从此不敢随便偷吃牛肉了。

杀鸡没鸡胗的故事

   很早的辰光,有一户人家,因为老倌(丈夫)好吃懒做,两夫妻关系弗是很和睦,老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幸亏老(妻子)比较贤惠,顾全大局,把家中里里外外的事物整理得条条顺顺。在一年春插布种(插秧准备播种)的辰光,老女要到田头请菩萨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她)准备了一只鸡作为供品,没想到老倌趁其没注意,把鸡胗偷吃了,心里想:没鸡胗,看你咋招待菩萨!并事先幽(藏)到自家田里准备偷听。再讲老准备去田里的时候,发现鸡胗没了,其也弗声张,因为其晓得是贪嘴老倌偷吃了,到了田头,摆好供品,老就讲了:菩萨,菩萨,一年两头春,杀鸡没鸡胗;一年两头闰,杀鸡没鸡血啦。其老倌听了失声笑了出来,其老以为是菩萨在笑,又讲:你笑也弗用笑,千箩万石我也要!果然,待到收割的辰光,其家的稻谷从早上割到夜到,怎么割也割弗光。事不凑巧,格个事情被一个孕妇晓得了,在早上经过其家稻田时,孕妇随口讲了一句:其屋里割稻为啥事体割弗完啦!刚讲好,一眨眼工夫其屋里稻谷就没了,可见孕妇的嘴是很毒的。讲述人世代务农,知道很多民间的小故事,还能讲许多民间谚语,如新春好一日,农夫勿吃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要晴等到立夏到小满不满芒种勿管,小满多雨芒种勿来夏至若遇西北风,十条河水九条空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焦等等。

缸泉古井的传说

   缸泉古井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桥头林村西北水泥路旁,此井不太深,是一口直径80厘米,深米的小水井。井水清澈见底,遇干旱时,井水源源不断,自古以来,供给一方所需,如今有了自来水,此井已被村民冷落一旁。天气如遇久旱,自来水供不应求之际,村民便自觉地想到缸泉井,井边一时热闹非凡。传说,1127年,赵构南渡称帝,建南宋,八字军勇猛抗金,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其兵驻扎桥头林村一带,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海滩平野之地,没有可供饮用的水源,又没有人居住,士兵们到处寻找水源,可是发现挖出来的都是咸水,海滩边上有山林,但是上山取水却有三五里路,很难得到及时的供应。兵营生活产生了困难,让义举官兵十分犯难,直到某一天晚上,天上挂着圆圆的月亮,有一个士兵突然发现自己帐前的低洼处冒出汩汩流水,士兵一阵欣喜,马上用手掬起品尝,发现味道清淡,他马上把这件事情告诉上司,上司当即决定对低洼之处进行开掘,二十个官兵用军镐铲挖掘水井,经过两天一夜的挖掘,挖出一个深潭,一股泉水涌上潭,军士们蜂拥品尝、洗涤,十分高兴。这口井帮助部队解决了饮水难题,稳定了军心,有力地打击了金兵。后来,兵营迁驻,留下泉潭。此后逐渐有人迁此定居,将泉潭砌石成井,名曰:缸井(意为此井像家中水缸一样便利)。直至清咸丰年间,井栏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后来当地百姓进行了修砌。重新装修,井栏上写有:缸泉古井。掘古宋,建前明,修则清。重修于共和。

河东八百兵,瑞龙一千僧的传说

   象山钮姓人虽然不多,但在丹东街道南庄各村庄、爵溪街道、大徐镇等地,都有此姓人氏。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河东八百兵。钮氏的太公原来担任过明朝边关元帅之职,因为当时崇祯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是元帅的胞妹,这位太公就被封为国舅(注:民间传说在流传过程中混杂演变,与原本历史有相当大的出入)。明朝末年,由于朝廷腐败,国运渐衰,再加蝗虫灾害和旱灾,民不聊生,到处都有农民起义造反,北方满族又虎视眈眈,明朝处于将要灭亡的状态。钮氏这位太公审时度势,为家人安危着想,就交权隐退,离位时带领亲兵、随从、家属八百多人从京城暗迁沿海宁波一带,最后安居在象山河东。河东紧靠瑞龙寺,瑞龙寺规模很大,相传有一千僧人,而钮氏这位太公带来八百多兵丁驻扎河东,因此就有了河东八百兵,瑞龙一千僧的民谚。这八百兵丁驻扎河东有什么用呢?据说,一防明末义军骚扰,二防清军剿杀。钮氏太公入瑞龙寺隐居,落发为僧,后来瑞龙寺曾遭火灾,亲兵、家属无处安身,遂逐渐奔赴各处落户。如今象山钮氏族人居住在南庄各地及爵溪、大徐等地。瑞龙一千僧的传说,我曾经听老辈人说起过,与早先的昙噩师有关。大德高僧昙噩,原来在天台国清寺当住持,在元成宗铁穆耳元贞三年至大德十一年(1297-1307),瑞龙寺的和尚们因为敬仰昙噩师的大名,特地把他从国清寺请来当瑞龙寺的住持,并尊称昙噩为噩上人。噩上人很聪敏,会作诗、词,也会写文章,那个时候的文学家袁桷和大诗人张翥都很敬佩昙噩的文才。在明朝洪武二年(139)时,噩上人以戒行高僧出名,他奉朝廷之命,到南京蒋山寺,与寺内和尚象山人梵琦禅师共同讲经说法,回象山以后,朝廷赐其佛真文懿禅师称号,并在瑞龙寺内立了一块圣旨牌。这样一来,昙噩师的名气非常大了,传遍了象山的四面八方,当时的瑞龙寺也因为由昙噩主持,寺庙兴旺,殿宇高大,僧舍连接,县内外善男信女来寺进香络绎不绝,外地和尚也都慕名来瑞龙寺,与噩上人交流佛学,盛极一时。为此在民间就流传开了瑞龙一千僧的民谚。民谚河东八百兵,瑞龙一千僧已相传700多年。

锯门龙独眼的传说

传说象山县的东乡、西乡有多处龙洞,各有龙圣修栖。在东乡的有:珠山老龙、白岩山真赤龙、安家溪火棚龙、龙洞岗锯门龙等;在西乡的有:东搬山下杰岙鲤龙、西周土桥青龙、牌头肖龙、茅洋大坑小青龙、伊家紫川潭、儒雅洋鹤龟潭、蔡家埭白云潭三条草龙(传为谢圣用稻草结成)等等。各龙的龙洞大都在深山冷岙,只有锯门龙的龙洞在松兰山龙洞岗海岬南端,现在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龙洞,而锯门龙早已不在了。但是,这一带村庄的神庙内,还供奉着龙王神像,下余、前岙的神庙,被称做龙王庙。这龙王老爷,就是锯门龙。传说锯门龙就是东海龙王,因龙洞岗的岩洞生得好,又深又高,离海又近,被东海龙王看中,暂时居住。这个岩洞口,岩石交错状若锯齿,就被称做锯门洞。字,象山方言读为音,锯门被读为干门锯门龙被称为干门龙。自龙王迁居锯门龙洞,常显灵应,保护地方太平和东海风平浪静。遇到大旱之季,附近农民来锯门洞,向龙王祈祷求雨,龙王便施降甘霖。每年这一带的家家户户都要蒸大糕、馒头,用来供奉龙王,以示感谢。相传在四百多年前,倭寇猖獗,常在东南沿海出没,抢掠商、渔民船,还要登陆作恶。朝廷派谭纶、戚继光领兵防御,虽有功绩,但倭患仍是不息。有一次,月黑之夜,倭寇乘船来偷袭象山沿海。船驶到大目洋松兰山附近,惊动了正在修炼的锯门龙。为了百姓的安宁,保护地方的太平,锯门龙两只龙眼盯着倭寇的船队,监视行动。它掀海波,驱赶倭船离开。倭寇的头领见海上射出两道火光,以为是官军的船队来拦截,忙举弓朝火光射去,这支箭射得很准,射中了锯门龙的左眼。锯门龙负痛大吼一声,一翻身,掀起了万丈巨浪,把倭寇的船队全部掀翻沉入大海。而锯门龙却瞎了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然后,化作一阵清风,腾空回东海龙宫去了。倭寇被灭,沿海这带得到平安,锯门龙虽然回东海龙宫去了,但百姓们仍然不忘锯门龙的恩惠,所以龙王庙的祭祀香火延续至今,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还要兴办社戏,谢龙王。

戚将军庙的传说

   象山延昌半山腰上有一座很特别的庙,当你一脚踏进门槛,目光会被神龛上的一尊黑脸神像所吸引,向庙祝打听,才知道这黑脸的是明抗倭英雄戚继光。黑脸的戚继光大概是中华大地上绝无仅有的。查遍史料也不见戚继光到过象山的记载。黑脸的戚将军立足延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延昌的渔民在出海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一尊与人体相似的木质雕像,于是将它捞了上来,这一方的渔家有个规矩,海上作业时碰到遇难的尸体必得捞将上来,这一举措还有个极美的称谓——“捞元宝。将这元宝带回岸上,若无人认尸,定要好生埋葬。而这次捞上一看却是一尊神像,依稀可以辨出是明抗倭英雄戚继光。由于年长日久,经日晒、海水浸泡,神像变得黑乎乎的,不知哪位人士,灵机一动因色而为之,干脆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整后涂成了个黑脸,穿上明代的将军服,戴上帽,成了尊黑脸的戚继光像,还为他造了座小庙——戚将军庙。这雕像原是在台州沿海一座庙里的,由于台风冲塌了神庙而流落大海,最后落脚延昌。象山这一带当年也是倭寇入侵频繁之地,百姓对抗倭将领情有独钟。因此,历代来庙内香火兴旺,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前来供拜。庙宇越修越好,坐落在延昌村风景优美的阳明山庄内。

起春庙(东亭庙)来历的传说

   象山丹城东门外的三岔路有一座起春庙,祭祀我国古代五帝之一的青帝,历代来周围百姓对庙内的神帝十分崇拜,这里有一个十分离奇的传说。据说汉朝时期南庄平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人在海边盖了间茅草屋,名曰海济庙(即东亭庙的前身),意思是希望海神能保佑南庄平原的百姓平安,说也奇怪,自从这个小庙建好后,就很少发生水灾,当地的人们既能在海上捕捞到丰富的海鲜,也能在地上收获丰盛的粮食,大家的生活很美好。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后,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海济庙能保一方安定,百姓们已对庙宇进行了几次改建,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此时,倭寇猖獗,从东海登陆入侵象山。善良的百姓们手无寸铁,只能四处躲藏,最后逃到东亭庙下,倭寇一路烧杀抢掠,一直追到东亭庙的山坡下,百姓们看到倭寇吓得躲在庙里不敢出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倭寇并没有进入庙里伤害百姓,而是朝着庙宇拜了几下就离开了。百姓逃过劫难后,都认为定是青帝显灵,便开始供奉青帝为菩萨。从此东亭庙的香火兴盛,信众不计其数。到了清朝,庙前的一块水田被封为黄田,每年到了起春日(即立春日),县衙内的县官老爷要到黄田,牵牛扶犁开耕以示今年风调雨顺,丹城原分为东南西北中,共五境,东亭庙位于东境。东境下辖五村:上进村、城东村、东门外、起春村、姚家山村。东亭庙就位于起春村,所以名起春庙。那块黄田也就命名为起春田。东亭庙的柱子楹联上写道:汉海济携长塘南庄首启围垦业;清东亭祀青帝邑令迎春崇耕耘。

邵榜眼儿子的传说

   明朝万历年间,丹城南门凤眼池边出现一片祥云,祥云底下便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应府。就在这个时候,府内传来婴儿稚嫩的啼哭声,应府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应府的这位三公子一出生便被其姑父抱养过继做儿子,这是因为应府的姑奶奶一嫁到石浦昌国的邵府,与邵招贤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因此两家早就商定,若应府第三个生的是儿子便过继给邵府,这个从应府抱来的儿子就是邵榜眼。邵榜眼从小就蛮聪明,得中榜眼后做了三届主考官,收了人家送的金银珠宝,藏了满满三间屋。告老还乡以后,对人家讲:若要我邵家败落,除非天上扫帚星下凡了。这天,他老婆要生小孩了。吃过中饭,邵榜眼睡午觉时,看到一个白眉毛、白头发的老太公捏一把扫帚笑嘻嘻地走进门来。他忖忖蛮奇怪,醒转来,原来是个梦。这时候,他夫人刚好生了个儿子。邵榜眼忖起做的梦,咋会这么凑巧,莫非扫帚星真的来投胎啊?他手里捏了尖刀,要刺杀他儿子。他夫人看见吓煞了,用手一挡,尖刀还是扎着了儿子一只眼睛。他儿子就成了独眼公子。独眼公子性格蛮坏,生出来就每日哭,随便咋哄也哄勿牢。邵榜眼庭院里厢有一口井。这一日,丫头抱着哭叫的独眼公子到井边头,勿小心,把公子手里玩的一块银子掉到井里去了。扑通一声响,公子勿哭了,还高兴得格格笑了起来。以后,只要公子一哭,丫头就把元宝啊、耳环啊、戒指啊丢到井里,公子就笑了。邵榜眼看看心痛,但是儿子一哭,不往井里掼金银又没办法让儿子不哭。又一忖,反正是我邵家的井,以后抽完水好取出来的,便随他掼。过了几年,三间金银珠宝统统给其儿子掼光啦。邵榜眼就叫来佣人抽井水,捞金银珠宝。哪里晓得,井水抽完,井里连一粒珍珠也没有了。邵榜眼气得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多少时间就死了。独眼公子长大以后,游手好闲不会做生活(劳动),败完了父亲的家业,最后不得不靠讨饭过日。后来听说死在丹城大街上。这故事应验了邵榜眼的那句话。

松兰山由来的传说

   传说,明朝后期,东海之滨的象山半岛东南海边有一个叫梅岙的小渔村,住着一户刘姓夫妇,靠打鱼为生。家里有一个女儿,聪明乖巧,常年与她母亲在家织网、纺纱,手艺精巧,到了婚嫁年龄,来刘家提亲的媒人是络绎不绝,但是,一直没有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一天,刘老汉出海打鱼,遇到风浪,船被打坏了,危急之时,幸好碰到了一个打鱼的小伙子救了他,还把他送回了家。刘家女儿被小伙子的勇敢、善良所感动,小伙子也被刘家女儿的美丽、勤劳所吸引,于是,夫妻商量后,将女儿许配给了这位救命恩人,又把海边的一座山也送给了小伙子。从此,这座山便称作送男山,后世便根据谐音称此山为松兰山

太阳、月亮、天狗食月的传说

    传说天地之初,天庭里的万星老爷生了三个女儿。姐妹三人一直没有名字。大姐和二姐性格善良、乐于助人,天庭里人见人爱,更是受到老爷宠爱。三妹生在二宫奇日,性格古怪,心狠手辣,时常害人惹事,万星老爷很不喜欢。万星老爷六十大寿祝寿之日,三姐妹都到堂祝寿,老爷叫不出名,就叫她们取好名字再来祝寿。于是,姐妹三人站在堂外商量,大姐因脸上有麻皮,需要放出阳光遮住,就叫太阳;二姐长的最好看,叫月亮;小妹问道:那我叫什么啊?三人都想不出好名字,正巧,堂边走过一条天狗,二姐无意中叫了声,这时,三妹听见,以为二姐给她取名叫,恨死了,一口咬住二姐。从此便有了天狗食月的事了。

下余五老侯王庙的传说

   象山县境内有五座侯王庙,丹东街道下余村镇海庙(亦称下余龙王庙)供奉的神主是五老侯王,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段神奇的传说。清代初期,上余、下余已有人迁居垦殖,这一带统称为海塘。两百多年前的中秋那天,上余一位陈姓农民到海塘门前涂去挫(捕)虾,经过老塘岸下海,海涂上有天然形成的海涂路,老百姓叫虾路,挫(捕)虾人沿此深入海涂可挫(捕)到鲜海虾。这位陈姓农民正沿虾路走去,见前面有一段木料横拦着,他左绕右避,这段木料始终挡住虾路,不让他通过。他仔细一看,这并不是普通木料,而是精雕过的木神像。他就对木神像说:你不要拦我去挫(捕)虾,有事,等我挫(捕)好虾再说。说罢,木神像不见了,说也奇怪,他很快就挫(捕)得满筐鲜海虾,用手拎上了岸。只见木神像早已等在岸上了。于是,他就用木神像当做背虾筐的木棒,背起就回家走。背到下余村西的河塘边,放下虾筐洗去污泥,手脚洗清爽后,再拿木神像时,木神像就重得拎不动了,使劲拔也拔不起来。他立即赶回村里告诉大家这件怪事,大家一齐来看,木神像仍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一位老年人说,可能神像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大家就在原地盖了间小屋,把神像放在屋里。当晚,族长太公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人对他说,他有四个结拜兄弟,他是五弟,四位兄长在象山为神,他却在宁海为神,现在回到象山来了。第二天,族长太公去到小屋看,原来梦中神人就是木神像。族长立即号召周围的几个村庄,共同出钱出力,把这间小屋改建成了一座大庙,把木神像恭敬地供奉起来,尊称为五老侯王,并且在木神像显灵落户的日子,办宴席庆贺,八月十六开始,必演大戏三日三夜,作为规矩。现今,象山南庄洋上有五座侯王庙,它们是:前岙大老侯王庙(龙王庙),桥头林二老侯王庙(普济庙),洋心三老侯王庙(洋心庙),桥头胡四老侯王庙(穆青庙),下余五老侯王庙(镇海庙,亦称下余龙王庙),这五座庙都是各村民间社戏的场所。

早稻麦果他无份,晒死龙王不同情谚语的传说

   秋后大旱不雨季节,象山各地就会组织乡里男女老少到有仙灵的深山龙潭向龙圣求雨,求甘霖救活青苗。据说也有不灵的辰光,说是求雨那日,龙王或龙圣到别的地方去了,使百姓白走一趟。海塘下余村,有次求雨不灵,村民一怒之下,干脆把村里龙王庙(镇海庙)供奉的龙王老爷神像抬出庙,放到天外暴晒,让龙王去尝尝烈日暴晒的滋味。这时早稻已收割,用早米粉蒸做的灰汁麦果已吃过了,所以龙王面前连供祭果品都没有。龙王熬不过烈日的暴晒神像的头面上居然流出汗来。这时,天空就蒙上乌云,快要下雨了,村民们赶紧把龙王神像抬回庙里,又供奉起来。自此以后,每逢天不下雨,不到山里去求雨,只把龙王老爷出庙外暴晒,这就是晒龙王的由来。雨一下,解脱了旱情,保住全年丰收,家家户户都要用早米磨粉做麦果、蒸大糕,欢欢喜喜地过中秋佳节,合家团圆。这时,也不忘龙王的恩惠,把麦果大糕祭供到龙王庙神像前,这已成了习俗。所以海塘一带,民间流传下早稻麦果他无份,晒死龙王不同情的谚语,意指:在晒龙王时,早稻麦果也不供,到丰收可望时,龙王才受到供奉麦果礼遇。

赵五娘寻夫的传说

早年,有户人家,女的叫赵五娘,男的叫蔡伯喈。大荒之年,蔡伯喈要上京赶考,家里穷得没有分文。赵五娘向四亲六眷求求拜拜借了银两,给伯喈上京赶考。蔡伯喈去后十年,没有音讯。五娘伴着年迈的阿公阿婆苦度光阴。这年,遇上灾荒,稻麦颗粒无收。五娘就起早摸黑挖草根树皮充饥。阿公阿婆经不起饥饿折磨,抛下五娘去世了。没钱埋葬公婆,五娘只好剪下自己的头发卖几个钱买了棺材;叫不起人工,五娘就用手扒土挖坑埋葬了公婆。赵五娘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日夜思念丈夫。她叫人画了公婆的画像,挟一顶雨伞,背一把琵琶,上穿黑衫,下着白裙,不管路途遥远,到东京去寻找丈夫。赵五娘一路走,一路思念着丈夫。想得伤悲时,就捧起琵琶弹了起来,越弹越伤悲,眼泪像滴谷子一样滴下来,连成一条线,变成一条岭。这条岭就是现在大徐的相思岭。走啊,走啊,赵五娘又到了一个地方,只见前面山连着山,峰叠着峰,悬崖绝壁挡道,连飞禽走兽也要回头。五娘寻夫铁了心,就坐下来歇歇气,养养精神再走。五娘解下了多日没洗的脚纱布,这解脚纱布的地方就叫下纱。五娘掸了掸脚纱布上的尘土,刚巧一阵风,那长长的雪白的脚纱布随风飘去,轻轻地落在山当中。霎时,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小路出现在面前。这条小路,转了七个大弯,绕过八座大岗,一直伸向很远很远的小山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七弯八岗。赵五娘顺着脚纱布变成的小路,过了七弯八岗,来到白沙湾,走进弥陀寺。她把公婆画像挂在菩萨前面的供桌上,跪在地上求菩萨保佑其找到丈夫。不一会,寺外嘭嘭响起了铜锣声。寺里的和尚说是一个大官来了,叫五娘赶快回避。等大官走了,赵五娘出来,一看画像没有了。听和尚讲,画像被大官收去了。和尚还向五娘比划讲了大官的相貌。五娘一听,叫出声来:这是我夫蔡伯喈啊!和尚大吃一惊:你别弄错了,这大官是东京赫赫有名的牛宰相的女婿蔡状元,今日上京去牛相府入赘的。五娘忍着痛,咬着牙,跌跌撞撞朝和尚指点的方向追去。山高路窄,三寸金莲的赵五娘用伞当拐杖。奇怪的是,伞往地上一戳,岩头上便留下了一个伞头印子。这留下伞印的岩石就是现在白沙湾的印伞岩。五娘朝前追呀追,追到一个笔陡的坎坡没路了。五娘用手挖洞,一脚一脚爬上去。爬上去,跌下来,爬上来,跌下来。手指挖破了,鲜血染红了坎坡,这地方人们就叫它赤坎。现在林海乡的赤坎村就是这样得名的。赵五娘爬上坎坡,面前是一片茫茫荒野,哪里有丈夫的影子呢?五娘站在一块大青石头上,天渐渐暗下来了,眼前模模糊糊现出一座城郭的影子,不觉一阵心酸:伯喈呀伯喈,你抛下爹娘妻子,独自去牛府入赘,良心何在?五娘气极了,心一横,脚一蹬,蹬得那块大青石陷地三尺,石头中央留下五娘三寸金莲的脚印。脚印下的石头突然冒出一股青烟,托着赵五娘,慢慢升上了天空。这天,正是八月初三。后人把赵五娘上天的大青石称为升天

韭、葱、蒜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太婆在高楼念经。有个杀猪人要杀猪,猪逃掉了,杀猪人寻不着猪,抬头一看,看到老太婆,就问:猪逃到哪里去了?老太婆嘴一撅,杀猪人寻到了猪。猪被拉去杀了。猪就到阎王那里去申冤,阎王说,你去向老太婆要经,经可以让你重新投生。于是猪就到老太婆那里去要经,老太婆不肯。老太婆想:给猪经,猪就投生了,还不如自己死了,做猪,一年后可以重新投胎。于是,老太婆死后,投胎成猪。有一次,猪吃糠,嘴巴边黏着糠,来了一只鸡,鸡来啄糠。猪一滚,把鸡给压死了。鸡到阎王那里去告状。猪就死了,投生变成蚯蚓让鸡来啄。寺庙里有个小和尚,听到后花园传来蚯蚓屈屈的声响,吵得睡不着。他乘师傅外出之际,把蚯蚓砍成两段。师傅是得道高僧,回来听不到蚯蚓的叫声,就问小和尚。小和尚如实相告,老和尚赶紧叫小和尚拿锡箔纸把蚯蚓断开处包好,重新埋入土中。蚯蚓死后,就投胎变成女人,成了梁武皇帝的正宫娘娘。梁武皇帝信佛,有次,梁武皇帝问高僧,娘娘怎么每天夜里睡不着?怎么办?高僧掐指一算,知道娘娘是蚯蚓投生,就叫皇帝在娘娘的枕头边放一把土,娘娘就会睡着了。皇帝照办,当天夜里,娘娘果然睡得很香。梁武帝很惊奇,就跑去问高僧。高僧告诉皇帝,娘娘是蚯蚓精投胎,不信夜里睡觉时去看娘娘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痕迹,这是锡箔纸所变。夜里,皇帝偷看了娘娘,果然如此。第二天,娘娘决定治一治多管闲事的老和尚。就跟皇帝说,她要去寺庙打醮为皇上祈福,皇帝应允。于是,娘娘就吩咐贴身宫女用月经带做100顶和尚帽,用经书做100双和尚鞋,用狗肉做10个馒头送到寺庙给和尚。老和尚得知娘娘驾到,早吩咐100个小和尚左袖藏好寺庙的素馒头,右袖藏娘娘赐给的狗肉馒头,把娘娘送的和尚帽踩在地下,鞋子顶在头上。娘娘一看和尚们收下了帽子、鞋子、狗肉包子,暗自得意地回宫。在皇帝面前参了一本,说那些和尚是假和尚,狗肉馒头囫囵吞。因皇帝信佛,如果和尚是假,上天不容!于是捉来老和尚治罪。老和尚早猜到原委,就不急不忙地奏明皇帝,是娘娘使坏,用月经带做和尚帽、经书做鞋子,老天知晓是要降难于天下苍生的,幸亏和尚们把帽子踩了,鞋子顶了,才免了灾难。娘娘一听可不答应了,她质问老和尚狗肉馒头不是吃了吗?老和尚说狗肉馒头倒在后花园了。皇帝到后院一看,倒着狗肉馒头的地方已经长出了一种草,闻之有狗肉之臭。于是皇帝下旨把那狗肉变成的草列入荤草。草圆叶空心的叫葱、阔叶的叫蒜、细叶的叫韭。并把戏弄和尚的娘娘打入冷宫。不久,蚯蚓娘娘仇恨交加,抑郁而死。死后,变成了麦秆喉咙簸箕肚的大蛇,爬到万岁床上。万岁惊恐,答应大蛇,做水陆道场给它超度。老和尚想蛇精如果转世,不知祸福,不如把它镇住。所以老和尚在菩萨前面的大蒲团上用草绳一圈圈盘起来,活像条盘着的大蛇,他自己就在大蒲团上做佛事。所以,一直到现在,寺庙里放在菩萨正中的大蒲团只有得道的高僧才能跪拜。小和尚从不敢跪在大蒲团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明市五华区聚仙山道观
芜湖地区道教民间习俗
【界首民间故事】傻关爷的传说
聊斋之神仙神探捉贼记
九龙壁的传说
民间故事丨庙小神大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