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5

三个女婿的故事

中秋节晚上,丈人丈母请来了三个女婿,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大家坐在一起时,丈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求每个女婿做一首诗,诗的每句话后面必须有圆圆圆、落半边、闹盈盈、静悄悄这几个词,诗做好了才能吃月饼。大女婿先讲:十六月亮圆圆圆,初八廿三落半边,月边星星闹盈盈,黎明时刻静悄悄。大女婿讲完就吃月饼了。二女婿讲:中秋月饼圆圆圆,咬了一口落半边,咀嚼起来闹盈盈,吃落肚皮里静悄悄。第二个女婿也吃月饼了。第三个女婿讲:丈人丈母圆圆圆,死了一个落半边,大殓时间闹盈盈,困进材里静悄悄。丈人丈母听了,脸色气得像猪肝,不但没有给第三个女婿吃月饼,而且把他痛骂一顿,不欢而散。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丈人丈母请来三个女婿到家中喝酒,在吃酒前三个女婿必须讲四句话,每句话里都要有骨直凸出稀稀散散千千万万四个词在其中。大女婿先讲:屋柱骨直,磉盘凸出,椽子稀稀散散,瓦片千千万万。讲完他喝酒了。然后第二个女婿讲:毛竹骨直,竹节凸出,竹叶稀稀散散,麻将(雀)千千万万。他也喝酒了。最后轮到第三个女婿讲:丈母骨直,脑壳凸出,头发稀稀散散(丈姆是瘌头婆),蚤生千千万万。丈母娘听了非常生气,不但不给他酒喝,而且把他赶出了家门。

梅子鱼和龙头烤的传说

人们看到一个地方办一件事,公婆爹娘各持主张的时候,总经常有这样一句抱怨话:真是梅子烤头——头多。其实,梅子烤头的头不是多而是大,因为梅子鱼的鱼体小而头大,放在一起,就觉得头多了。但为啥道理梅子鱼的头特别大呢?这里还有一个梅子鱼和龙头烤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的水族中,有这样一对兄弟俩,梅子鱼和龙头烤。因为他们长得小巧玲珑,相貌也不像现在的差,别的鱼类都很喜欢接近他们,有事总爱同他们哥俩商量,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哥俩就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比别人差,别人样样不如他们,自以为是天下最聪明的。于是,哥俩整天闭门练习书画琴棋,舞剑弄棒,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天,听到水晶宫举行水族大考,梅子鱼认为,我绝顶聪明,这下子头名状元稳拿。龙头烤想,我比梅子鱼差一点点,这第二名嘛总是唯我独得。因此,满有把握地动身赴考。途中,他们由于长期以来禁锢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时间被外界的奇异风光所吸引,边走边观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座龙门前,只见龙门紧闭,原来考期已过,但梅子鱼和龙头烤还以为来得尚早,他们只记得过去龙门很低,凭他们的本领可以一跃而入,跃入龙门就是万事如意。梅子鱼一跃而起,却不知道这龙门比以前高了数丈,一跃正好重重地碰在门上,把鱼头撞得红肿,陷进了身体内,在一旁的龙头烤想,梅子鱼头名状元没份了,我能做头名状元了。这一想,真高兴得大笑起来,这一笑却把下巴笑得掉下来,永远也合不拢了。

全祖望祭祖吟诗的传说

全祖望自幼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又勤奋好学,凡事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曾有神童之称,他四岁(虚岁)进入私塾读书,由他父亲全宗书教四书五经,能粗解经义,小神童全祖望在附近一带颇有名气。某年清明节,父亲带他去桓溪(洞桥镇沙港口)祖居走访,又领他到全氏太公坟墓前祭拜,在回来的路上,他的父亲随意地向他讲了上代几位太公的经历和出身,全祖望一一记在心中。父子俩边谈边走,只见前面来了几个族人长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小神童有惊人的才华,但耳闻是虚,眼见为实,决定考他一考,这时候有一个穿着长衫马褂、戴着瓜皮帽子的公公,拦住了全祖望的去路,说:阿补(全祖望小名),你今天想从这条路上过去否?全祖望说:当然想过去。那公公笑着说:要过去得依我们一个条件,你马上吟诗一首,吟得好,我们即放你而行,吟不好,你就休想过去,得给公公背诗书五篇。全祖望马上答应,请问以何为题?那公公想了一想说:就以你祭拜过的太公为题吧。这时候,全祖望想到了刚才父亲向他讲述的太公的经历和出身。好,一言为定。他马上脱口成诗:一缕青烟上碧霄,月里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长辈们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赞阿补真是了不得,日后必成大器,定能光宗耀祖,马上放他过路。原来沙港口全氏宗族,上辈人有十八太公之称,也曾以烧瓦窑为生,全祖望这首即兴诗吟得真是十分贴切,众人十分佩服。

全祖望弃教拒金的传说

174年,全祖望四十四岁,由绍兴太守杜甲介绍,出任蕺山书院山长(即院长)。当时,各地学子都慕名而来,不到一个月蕺山书院的学生发展到五百多人。有一次,杜太守约全祖望面谈,要求按照他的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双方发生了争执,全祖望一气之下,愤愤而别,离开书院。这下急坏了绍兴学生,他们公推董绍基、沈有声、姚世治等十余人为代表,抵甬请先生回绍,杜太守还请宁波道台从旁劝驾。这时候的全祖望,家境极其贫困,甚至连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的,靠出卖藏书和扬州诗社一些朋友接济,董绍基等学生来时,奉上许多银两,他们对先生说,我们五百学生,每人二两,已足一千金,如果先生答应回书院,其年薪可抵得上几个中产之家的收入。可是全祖望却说:吾之不往,是太守非礼,要我和他们同流合污,这是万万办不到的,礼金千金有什么了不起,我宁可挨饿,也不受此金。最后这些学生都被先生的品格和气节所感动,留下了许多语文作业,告别先生回绍兴去了。全祖望花了三个月工夫对这些语文作业进行仔细改定,这改定的百余篇文章,后来结集刻印了。注:全祖望(1705-1775),字绍衣,号谢山,小名阿补,祖籍浙江鄞州洞桥沙港口,是我国清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近代浙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文作颇丰,著作30余种,400余卷,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石臼庙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次大雨连绵不断,不几天就淹没了田地房屋,百姓们纷纷逃到小山上,望着洪水,渴望洪水早日退下重建家园,可是半个月过去了,洪水依旧未退,眼看带来的粮食所剩无几,没有办法只得挖野菜、剥树皮充饥,山上到处可以听见大人们的叹息声和孩子们的哭泣声。有一天,有人在山上看见从远处浮过来一只石捣臼,捣臼内还有一尊泥菩萨,一会儿功夫,因为被山顶阻住,靠在山脚边,这一奇闻立时从山脚传遍了山上所有的人,说也奇怪,石捣臼一来,洪水开始慢慢地退去,到第二天傍晚太阳要下山辰光,洪水已全部退去了。这时,村里有人说:这只石捣臼一定是只神捣臼,是他请来菩萨解救阿拉的。又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说:阿拉小三,早上肚皮痛,现在还疼痛勿止,我叫其来拜拜菩萨,保佑阿三平安。说完后,真的回到住地,叫来儿子阿三,朝着石臼内的菩萨跪拜起来,祈祷了一会,说来也怪,阿三的肚皮勿痛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说石臼菩萨真灵。自此以后,山脚边泥菩萨前,求子求福的、驱邪除病的络绎不绝,连几百里外的人也赶来拜石臼菩萨。这时,村里一个有威望的长者,召集较有钱的人家,提议集资,择一黄道吉日建造一座石臼庙,为此这个村也就更名为石臼庙村,据说,在解放初,石臼庙的香火还挺旺呢!

乡贤祠砸碑骂贼的传说

康熙五十七年(1718),才十四岁的全祖望就中了秀才,他爱乡爱国,深明大义,富有民族气节。有一次他去学宫走访学友,和这些同窗好友谈诗论文,说说笑笑倒也开心,这时有一学友提议,到乡贤祠去祭拜一下乡贤圣人,众人都说好,就一起前往。学友们一边行走一边欣赏沿途风光,不觉来到了乡贤祠内,只见乡贤祠上供奉着许多乡贤的神位。霎时,学友们都严肃起来,一个个停止说笑,毕恭毕敬地对着神位逐个跪着参拜。突然,全祖望看见有谢大仆(谢三宾,带头献甬城的降清官员)和张提督(张杰,明末降将,因镇压抗清武装力量有功,出任浙江提督,张苍水就是遭他部下逮捕的)神位,怒不可遏,马上把双袖捋起,跳上神位台,把这两个神位丢到地上,当时也有个别胆小的同窗,早已吓得偷偷地溜走了,也有几个好心的,上前相劝:祖望呀祖望,你这样做是要闯大祸的,我们还是把这两个神位放回原处吧。全祖望一听,更加火上加油,痛斥说:这两个是叛国投敌的败类,怎能让他们玷污神圣的学宫,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定要把他们砸得粉碎。说完就把这两个神位捣碎,而且还踏上几脚,最后把碎片丢到池塘里去了,这些同窗学友,都被他这种抗强御侮的品格所感动,都说全祖望做得对,砸得好。从此,乡贤祠里再也见不到这两个卖国求荣贼子的神位了。

野人太公造三桥六寺的传说

三桥指鄞州区的洞桥、百梁桥、鄞江桥(已拆除)这三座木结构廊桥。六寺是指鄞州区的天王寺、兴教寺、圣寿寺、普露寺和奉化市的雪窦寺、岳林寺,要知道这三桥六寺的来历,得先从野人太公说起。那么大家要问:野人太公难道真的是野人吗?为什么他有这么多铜钿,能造起三桥六寺?现在我就来讲一讲这个传奇故事。大约在宋朝,鄞西有个洞桥头,洞桥头有个朱家,朱家有个朱阿三,以鞋为生,因生意清淡,想到外地谋生。有一天,他乘上一艘木帆船出门而去。谁知船至半途遇到风暴,小小木帆船被刮到海洋,经不起狂风巨浪,被海浪吞没。朱阿三身落在大海洋中,开始还拼命挣扎,最后失去了知觉。等他迷迷糊糊苏醒过来的时候,只见自己躺在一个山洞里,面前有一个高大的野人。原来,朱阿三落水以后,被海水一冲二冲,冲到了一个小岛旁边,这个小岛荒无人烟,住着一个母野人,也是阿三命不该死,被母野人救起,背进山洞,要和阿三配婚,在这种情况下,一来为报救命之恩,二则也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和母野人结为夫妻,从此阿三也过着野人生活,和母野人相依为命,渐渐地也产生了男女感情,几年以后,生下了七个孩子。一天,阿三在岛上行走,发现山上有一个大洞,深不见底,洞外有一条光滑的大道,直通海边,从此阿三注意观察。原来,山洞里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大蛇,每天夜里都要从山洞里一直游到海里寻食,因为过去海难多,许多尸体都被海风海浪刮到这个岛边,统统成了大蛇肚中之物。看到这些,阿三心想,有这么一条大蛇在此,自己的老婆、孩子的生命岂不存在危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除掉大蛇,脑筋一动,有了办法,他用石片砍来毛竹,又把毛竹削成尖尖的竹片,就把竹片埋在大蛇出来的必经之路,果然天一黑,那条大蛇求食心切,的一声,出了洞口,直往海边窜去,那尖尖的竹片一下子划破它的肚皮,因为从上到下的惯性,加上大蛇用力太猛,大蛇的肚皮被竹皮从头剖到尾巴。第二天,阿三过去一看,大蛇早已死了,大蛇的两旁,有许多东西闪闪发光,阿三仔细一看,原来都是金银珠宝,这下阿三可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蛇每天要吃进许多死尸,这些死尸身上带有金银、首饰,所以日积月累,不知过了多少年代大蛇肚中就积累了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面对这些财富怎么办呢?阿三采来了许多野藤,编成箩筐,把这些金、银、珠宝统统装在箩筐里。哇!整整装满了十箩筐,阿三心想:我发大财了。从此,阿三就动起了回家的脑筋,每天不管刮风下雨,起早摸黑,向海上眺望,看着是否有过往船只,这样整整等了半年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一艘帆船从荒岛边驶过,阿三一见,用尽平生力气大喊救命。船上的老大听到有人喊救命,就把船调转方向,把阿三接上帆船,就这样阿三带了十箩金银珠宝,离开了荒岛。再说,洞中的母野人,不见了阿三,就领着七个孩子奔向海滩,只见那帆船已离岸而去,母野人急急追赶,已经迟了。但是她还不死心,对着帆船嗷!嗷!大叫,意思是叫阿三回来,眼看帆船越驶越远,母野人牙齿一咬,把身边的七个孩子统统丢入大海,自己也跳入海浪之中。船中的朱阿三,听到了母野人的叫声,也看了这一幕悲惨的情景,但他决心已定,叫老大把船直向宁波方向行驶,不料行至半途,万里晴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狂风骤雨,眼看这小小帆船就要有覆灭的危险。阿三心里明白,这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这时,他双脚一跪,向上苍拜了三拜菩萨在上,朱阿三如能平安到家,我一定将这些财宝用于造桥建寺,请菩萨保佑。说来也真奇怪,一瞬间云散雨止,风平浪静,朱阿三就平安地回到家中,野人太公也就此得名。野人太公回来以后,不忘自己的诺言,就用这些金银珠宝造起了三座大桥、六处寺庙,所以,野人太公的名字和三桥六寺一样,传流至今。

罗隐秀才的故事

过去百梁桥附近的罗家漕有一户人家,家中有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后来成年结了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他家勤劳,种田还种了瓜。这年夏天,当瓜成熟时,为了防止别人和野兽来偷吃,哥哥叫弟弟去瓜地日夜管理看守,并叫嫂嫂每天给弟弟送饭包去,弟弟把饭包挂在瓜棚里,肚子饿了吃几口冷饭,吃饱了去瓜地巡逻。有一次他回瓜棚吃饭,发现冷饭变成了热饭,他想大概嫂嫂来过,可是后来经常如此就觉得很奇怪。一天夜里,淡淡的月光,田野一片模糊不清,弟弟想:今晚必须格外小心,定会有人来偷瓜,因此他不想睡,坐在瓜棚前两眼向四周巡视。果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黑影在移动,慢慢地向瓜棚方向靠近,看来既像熊又像虎,过了一会,这黑影不动了,弟弟拿起棍棒准备冲出去,再仔细一看,不是野兽,是个人,而且继续向瓜棚走来,看样子不像是个偷瓜的人,弟弟为了看个究竟,就躲在一块大石头背后不去打扰他,等到那人来到大石旁时,看清楚了,原来是一个漂亮的姑娘。这姑娘一看四周没人,就悄悄走进瓜棚,拿下挂在棚上的冷饭包转身就出去,过了一会儿那姑娘又回来,拿着热气腾腾的饭包挂在原来的地方,弟弟明白了,原来是这姑娘在帮自己忙。原来这姑娘是一只老虎精,这只猛虎,原来是在天上玉皇大帝身旁服役,只因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处罚下凡到人间来的,要它改过行善,所以它每天来瓜棚为弟弟热饭时,总是在离瓜棚不远处先脱去虎皮化为美女,回去时再披上虎皮,为的是不使看瓜的弟弟害怕。日子久了,这件事被嫂嫂发觉,她告诉了丈夫也告诉了婆婆。婆婆一听大为高兴,想必是老虎有意来帮我们穷人,有心来看相我的儿子。婆婆凑近大儿子和媳妇耳边说了一通话,又凑近小儿子耳边说了一通,兄嫂二人拍手称妙,弟弟被羞得脸红红的。那天夜里,天刚黑,兄嫂二人躲在瓜棚附近大石后面,弟弟躲在瓜棚里面,不多久老虎果然来了,老虎先到瓜棚前先脱去虎皮化作姑娘走进瓜棚去了,兄嫂二人看得清楚,待姑娘走进瓜棚,两人悄悄取走了虎皮。等姑娘出来找不到虎皮,就哭了起来,因为她没有虎皮就不能变化回老虎了。这时弟弟来到姑娘跟前,装作不知,彬彬有礼问姑娘有何悲伤,姑娘含羞答道:只因奴家命苦,父母双亡,投亲无着,无家可归,因而悲泣。弟弟道:姑娘若不嫌弃,请到我家暂住如何。姑娘道:大哥如能收留,那该多谢您了。说罢跪地作揖,弟弟忙把姑娘扶起连说:不敢不敢,接着弟弟领姑娘来到家中,大家看了个个喜欢,这姑娘手脚勤快,又尊敬老人,所以母亲更为喜爱,后经说合两人结为夫妻,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真甜,一年后姑娘生下一个男孩,白白胖胖着实逗人欢喜。一天不知为什么,两家孩子吵嘴,哥哥的孩子说小弟是小老虎精,那姑娘的孩子哭个不停去问妈妈,小哥说我是小老虎精,不料,这一说正触及了她的老底,便去与嫂嫂说理:你儿子为什么说我儿子是小老虎精,你有何证据?嫂嫂说:你就是老虎精。随后转身回房拿来了那张收藏已久的虎皮扔在地上,弟媳一看虎皮脸色骤变,猛扑过去,哪知这一扑不得了,虎皮立刻就附在弟媳身上,变成了一只斑额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扑向嫂嫂,扑向兄弟俩及兄嫂的孩子,一连咬了四个人,正当转身扑向自己的儿子时,婆婆急忙拿来一只箩将孩子罩住,一屁股坐在箩上骂道:畜生你敢!虎毒不食子。老虎被镇住了,他吃不着孩子,就伸伸脖子大吼一声叼着丈夫尸体蹿出门外向山上跑去,因为婆婆用箩隐住了孩子,所以这孩子长大后就取名罗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罗隐已有七岁,一天他上学去,路过一座寺庙,当罗隐刚到庙门口转头向庙内张望时,只见庙内所有菩萨都站了起来,这以后天天如此。罗隐觉得奇怪,回家告诉祖母,祖母不信,为了证实菩萨是否真的会站起来,她拿了个鸡蛋偷偷放在菩萨脚膝头上,如果菩萨站起来那鸡蛋一定掉在地上被打碎。第二天祖母去庙里检查时,果然鸡蛋已碎在地上了。祖母相信了,她想:罗隐出世不凡,现在又出现奇特情况,我这小孙孙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圣人,将来一定不是仙人就是皇帝。罗隐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久成为秀才,人们都称他为罗隐秀才,可是奶奶自以为孙子了不起就看不起人,常与乡邻吵骂,仗势欺人更看不起穷人。一天为了芝麻小事与邻家争吵,她骂个不停,这骂声被灶君菩萨听见了,真是不堪入耳,便上天向玉皇大帝告了一状。玉皇大帝大怒,要惩罚罗隐,把他的仙骨换成贱骨,不许他的奶奶再仗势欺人。一天夜里,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罗隐一声尖叫倒在地上打滚,感到全身疼痛呱呱直叫,原来是玉皇大帝派员来给罗隐换骨头。他奶奶一看不妙,连忙拿来马桶叫罗隐快快咬住马桶,罗隐一听就不顾一切立刻咬住马桶的边缘,菩萨闻到臭气就逃走了。这时雷休雨止变晴天,罗隐也感到疼痛消失,从地上坐起,张开眼睛呆若木鸡,从此他的仙骨已变成了讨饭骨,幸亏他的奶奶主意好,还仍保住了一副牙骨没有变。罗隐自从换了讨饭骨头以后,天天出门讨饭求乞,因为他们过去仗势欺人,现在来求乞,大家一见他就恨,所以罗隐常常讨不到吃的饿着肚子回家。一天罗隐讨饭来到仲夏鬼叫畈,看到农民们坐在田横头正在吃点心,罗隐过去想讨点吃,可农民们恨他,不给他吃,罗隐就伸手捞起一翻,将农民正在吃的切面撒在田里,说:变,变蚂蟥,一条变两条,吸人血,吃一肚流一肚。他后来又到一处,农民们正吃糯米饭,因为他们也不给他吃,罗隐捞起一把糯米饭撒在田里说:变,变田钻,上横头钻一钻(即咬一口),下横头撩死尸。罗隐说了后果然田里从此有蚂蟥和田钻。他的奶奶还夸他说得好,但告诉罗隐,你舅公也是农民,不能被田钻钻死。后来罗隐改说成:上横头钻一钻,下横头惊一惊,罗隐是圣口,但他只应坏话不应好话。罗隐到处流浪求乞,一天来到建岙,晚上回不来,就住在建岙竹丝岚山中的一个岩洞里,夜里蚊子很多,他被咬得无法睡觉,他说:蚊虫蚊虫你为何不去叮竹山。果然,从此,竹丝岚的蚊子不叮人,全叮在山中毛竹上了。罗隐常在这岩洞里过夜,蚊子不会叮,睡得很香。一天夜里罗隐仰卧在洞里,觉得无聊,胡思乱想,忽然想到岩顶,这样大的岩石离自己这样近,会不会坍下来呢?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石岩石岩,你真的坍下来的话,我宁愿被压死变成石蟹。话音刚落,隆隆的一声,岩石果然塌下来把罗隐压成肉浆,这肉浆变成了一只只小蟹,所以现在建岙附近溪坑里都有石蟹。

钓鱼山与龙王堂的传说

传说钓鱼山靠江边有一块大青石,一个老头经常坐在大青石上钓鱼,他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每天钓鱼但没钓上过鱼,因为有对过白老龙看着。有一天老龙去了奉化,老龙去奉化是他有约会——偷老(老婆),至今有一句传言:乍山白老龙,走到奉化偷老。那天,姜太公钓鱼钓上了一条红鲤鱼,但姜太公一提渔竿,这条红鲤鱼却飞到了龙王堂上。白老龙回家,见家里有一条红鲤鱼在地上蹦跳,他抱起鱼想放回大江,一想又不好,如果放回大江,不是又要被姜太公钓去,于是他在家门口造了一口井,将红鲤鱼放入井中,红鲤鱼摇头摆尾以示感谢。就从那天起,这座山的泥土变成了红色,这口井的水一直没有干过,不管天旱多久,这口井的水始终是满满的。白老龙想想,这也不能保证其他子孙不会被姜太公钓上,于是他念动咒语,江面上的风浪骤起,无风天也是三尺浪。至今还有这种说法:洪陈风,乍山浪,这样一来,姜太公无法钓鱼了,走的时候他将这块大青石也带走了。钓鱼山位置:高桥镇民乐村(马车桥北面,紧靠姚江)。龙王堂位置:宁波市江北乍山西侧的一座山。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东晋永和九年,会稽地方的梁村,有个梁光汉,中年得子,取名山伯。梁山伯自小聪明过人,到12岁时,他看到富家子弟都在念书,小山伯很羡慕,经常到读书处去,在教室外张望,听老先生教书,他竟能把先生教的东西都记住。有一次先生抽查学生背书,有个学生背不出书,中间停顿,梁山伯在窗外感到好笑,忍不住就随口接着背诵起来,被先生和学生听到,都感到奇怪,出来一看,原来是个机灵秀气的孩子,先生问他为什么不上学读书,梁山伯说:家里无钱供我上学。先生感到可惜,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跟到梁山伯家,问其父梁光汉,是否愿意送山伯上学,并说愿免收学费和书费,资助山伯读书。梁光汉既高兴又感激,就答应送山伯到先生处读书。梁山伯更是高兴之极,立即跪拜先生。梁山伯果然才华出众,在学堂读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在学堂名列前茅。先生很是高兴,有意培养山伯,要送山伯到城四明学馆深造。出于爱才之心,先生又到山伯家,说服山伯父母,并倾囊相助120两银子,还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书箱日夜兼程向学馆赶路。一日在路上碰到一位书生,还有一个挑书箱的书童,梁山伯上前询问,对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姓祝名英台,祝家庄人,也到四明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顿感高兴,也报了自己姓名和住址,二人叙谈很是投机,又互通了年龄,梁山伯16岁,祝英台14岁,于是双方以兄弟相称,更感亲切。来到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排到同一课桌、同一寝室、同床住宿。话说祝英台,原是祝家庄祝公远的九千金,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因此在家都叫她为九妹,被视作掌上明珠。英台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达礼,但因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着父母要到城学馆读书,父母认为女子只能在家习字读诗,怎可独自离家到外地读书。祝英台说:我可以女扮男装,不会被人觉察,不会有损父母名声。父母经不住女儿纠缠只好让步,同意英台要求。梁山伯、祝英台在学馆读书,同桌同床,相互勉励,结下了深厚情谊。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祝英台虽与梁山伯形影不离,对梁山伯非常喜爱,但她对自己是女儿身依然秘而不宣,晚上睡觉时用一杯水相隔,虽偶露一点破绽,英台总是巧言掩盖,梁山伯本无杂念,始终也未察觉。弹指一挥,同窗已有三载。祝员外思念女儿常年在外,很不放心,书信一封,要女儿息学回家。祝英台虽也思念父母,但对学校读书非常留恋,尤其对梁山伯情深似海,但父命难违只能辞师回家。梁山伯亲自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竟送了十八里路程,依依难别。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见到鸳鸯打比方,看到白鹅指桑喻槐告梁兄,观音堂里请观音大士做媒人,一直送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祝英台内心急躁,就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承蒙梁兄百般照顾关心,无以报答,想给梁兄做媒提亲,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听后既感害羞,又感高兴,忙说:多谢贤弟,我家贫困,怕高攀不了贤妹。祝英台紧接着说: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勿会论门第家财,尽可放心,望勿推辞。梁山伯听祝英台说得很真诚,仗英台信义,就感谢他的盛情好意,高兴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英台再三叮嘱,要梁兄及早派媒人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突然想起英台临别嘱咐,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来到祝府,因祝员外曾几次去城看过英台,同山伯认识,就热情接待,并破例让山伯进深闺和祝英台在楼台相会。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之身,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还是祝英台大方地解释了缘由,相互叙说一番之后,祝英台就转入正题,将实情告知给山伯听: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人来提亲,现在我父亲做主已将我许配给了会稽府太守之子马文才了,我父亲认为马家有财有势,门当户对,就受了马家聘礼,梁兄你来得太晚了。山伯听后十分惋惜,怪自己没有把英台的叮嘱切记在心,没有及时托媒,内心十分懊悔。山伯和英台在楼台闺阁相会,从高兴到伤心痛悔,难舍难分。最后痛苦地辞别了英台,悔悔闷闷地回家。是年秋,朝廷简文帝兴贤荐良,四明学馆就把梁山伯推举上去,梁山伯被选中录取,出任县县令。梁山伯立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痛上任,时年20岁。到任后,他为官清正廉洁,治理三江,治灭虫害,整顿社会秩序,惩处横行不法的地头蛇,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在巡视姚江水利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按其遗嘱安葬在此岸边,以表示要死守姚江大堤。梁山伯虽为政时短,但深得民心,并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就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就要迎娶成亲,英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只得上轿。到渡口换乘大船,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问了何地何故,船老大告知,岸上有梁山伯新坟,祝英台一听后,立即提出要上岸祭梁兄,马文才不同意,对祝英台说:今天是我俩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祝英台坚决要祭,如不答应,就要投江自尽。马文才只得同意。祝英台脱下嫁装,穿一身白衣,登上岸后直奔坟墓,在梁山伯墓前祭拜痛哭。突然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巨响,梁山伯墓当即裂成两半,祝英台见此情景,立即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随身丫环银心在旁一呆,连忙去拉,只扯下二片衣裙角片,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条裂缝。银心扯下的两片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起舞,盘旋在坟墓之上。即刻,云散日见,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姚江上空,一对彩蝶自由地飞舞,当地人们说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精灵化身。事情又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向朝廷奏本,赐碑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州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从此,梁祝爱情的美丽故事世世代代地传颂着。

青林渡的传说

明朝时期,高桥镇望江村叶家有一个人名叫叶正顺,此人从小喜爱武术,稍大后学了些三脚猫的功夫,就去打打街拳,卖卖烂泥膏药,游走江湖。一日,叶正顺来到峨眉山下,见到一个少女蹲在溪边洗衣服。叶正顺也走得累了,就在溪边坐下休息,少女洗好衣服,起身回家,刚好从叶正顺旁边走过,叶正顺一抬头,两人正好打了一个照面,不想这一个照面却引出一段悲惨奇绝的故事来。自从见到浣衣少女之后,叶正顺总是心神不宁,每天想见到她。后来从一个樵夫处,打听到她是峨眉山道长张天师的女儿,名叫青儿。从此,他再也不肯离开峨眉山,一边在山下周围村子集镇上卖艺为生,一边了解张天师的家底,了解清楚后,每天到张天师道观前跪求,要张天师收为徒弟。张天师怎么会收留这样一个江湖浪子呢?但是,日子多了,张天师被他的诚心打动,又看他年轻力壮,生得精干灵敏,似有学武的天赋,就把他收下为徒。从此,叶正顺就在张天师那里学武。再说青儿年方十六,正值豆蔻年华,与叶正顺一起学武,天长日久,情深如海,难分难舍。三年满师,叶正顺武艺大进,向师傅要求回家乡创业。张天师也不挽留,送他一根龙头拐杖,说:为师送你一件宝物,你如能好好使用,这是一件好兵器。这时,小师妹青儿也送他一顶雨伞,作为纪念品。还对他说:我送你这顶伞,路上不论遇到怎样大的雨都不能撑开。你千万要记住。叶正顺拜别师父,下山而去,走到半山腰,手中的龙头拐杖突然活动起来,叶正顺经过三年学道,也懂得了一些玄机,知道这是一条蟒蛇的化身,如果不能控制住,就要被它咬死,这是师傅考验他的武功。说时迟那时快,叶正顺紧紧掐住蛇的七寸部位,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七寸被掐牢,蟒蛇动弹不得,只得乖乖地作了叶正顺的兵器。叶正顺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一个月后来到宁波姚江古渡边,过了渡,不远处就是他的故乡叶家。那天,正好碰到雷雨天气,姚江两岸风是风,雨是雨,落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自然无法开渡。那时的渡船装有竹篷,可以遮风挡雨,此时渡口无遮无拦,等渡的客人纷纷钻进渡船篷下去躲雨,人多船小,一时十分拥挤。因为师妹嘱咐过,再大的雨也不要打开雨伞,叶正顺就挟着雨伞往船篷里钻,却被一个客人拉了出来,说:你这个人咋介勿识相,人家没雨伞去躲雨,你挟着雨伞不撑开,也会钻到船里去,咋回事啦?此时,众人的眼睛一齐朝叶正顺看过来,弄得他非常尴尬。大雨又无情地落下来,心一急,叶正顺居然忘记了师妹的嘱咐,一气之下撑开了雨伞,这下祸就闯大了。只听轰隆一声,霎时间,江面上风雨骤止,从雨伞里面飞出一个裸体的少女,落在江中。江面上红一片,绿一片,五彩缤纷,漂浮着美丽的衣裳。叶正顺定神一看,不觉大惊失色,原来那裸体少女竟是他的师妹。原来,师妹早已存心要嫁给叶正顺,料知父亲不会同意,就借送伞之际,运用法术,带了嫁衣,藏身伞中,故而嘱咐叶正顺无论如何不要打开雨伞,谁知叶正顺昏头昏脑会打开,以致法术失灵,不但丢失了师妹精心准备的嫁妆,还弄得她羞愧难当,只能沉在水中。叶正顺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上人,手扳着船边一直游到对岸。叶正顺到村里弄了两套衣服,回到渡口,把一套衣服丢给师妹,让她在水中穿好,上船后,在船舱里再换上一套衣服才回到家中。三天以后,张天师差人来到叶家,送来帖子,叫叶正顺立即回峨眉山,再去学武修道十八年。原来张天师早就掐算出女儿要私奔,只是对叶正顺的本事还不放心,故在路上用龙头拐杖试探他的功力。叶正顺一听岳父叫他再去学武修道,不敢耽搁,就和爱妻告别,重上峨眉山。从此,一心一意在丈人师父处专心学武修道,十八年后,功到事成,再次拜别师父,急急忙忙赶回家乡,想着早日与爱妻团圆。再讲到叶正顺离家上山时,青儿已有身孕,他走后生下一对龙凤胎,十八年后长大成人。青儿精心培育,让他们从小练武健身。两兄妹到对江读书,来回勿用过渡,只需一顶雨伞,放入江中,用手旋转伞柄,不管刮风下雨都能过江。一个月后,叶正顺来到姚江渡口,这时,江边已造起三间小屋,里面有一个茶坊,让过渡客人喝茶候船。叶正顺走进茶坊一坐,想喝一口家乡茶,忽听得一个客人对同桌说:某人,随你本事咋大,总比不上那两兄妹吧?同桌说:当然,当然。不一会,果然来了十七八岁的一男一女两个读书人,走到江边,各人打开手中雨伞,一下跳入江中,只见那两个孩子手拉着手,站在雨伞中,一手把雨伞柄转得飞快,两人朝江心而去。叶正顺一看,心里想,这两个小孩有这样本领,长大后武功一定在我之上,我十八年辛苦学来武功还有何用?他就动了坏心,正是这一念之差,让叶正顺家破人亡,遗憾终生。叶正顺从卖茶叶蛋摊上买来一个生鸡蛋,用手敲开,把两个半边蛋壳放进茶碗,用筷子搅蛋黄蛋白,使蛋壳快速转动起来。这时,江面上那两个小孩就站立不稳,面露惊慌之色。叶正顺嘴角一丝冷笑,把筷子朝蛋壳一笃,蛋壳沉入碗底,江中两个小孩随之雨伞也一时三刻沉入江心,江边上人们一片惊呼,叶正顺若无其事地过渡回家。青儿一见十八年学武修道的丈夫回来,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沏茶、炒菜、烧饭,叶正顺在屋里坐落,看见一双男人的鞋子,顿时心生醋意。十八年分离,一朝重逢,青儿本想亲热一番,但见男人面孔板落,一声不响的坐着,以为他累了,就准备吃饭。想起两个小孩应该回来吃饭了,怎么还不回家,与叶正顺一说,叶正顺心里一惊,预感大事不好,忙问详情,青儿这才告诉他,一双儿女已经十八岁,在对江读书。这时,村人已来报告凶讯,青儿顿时昏倒在地上,叶正顺后悔莫及。从此,青儿恨死叶正顺,夫妻情义名存实亡,叶正顺做人也心灰意冷,此后并无建树。再说,叶正顺两个儿女落水以后氽到东海大洋,被海龙王救起,把他们两个变成两条小龙。小龙依恋母亲和家乡,向龙王请求回姚江。龙王准奏,两兄妹就游回故乡。小雄龙在叶家村前三江口筑龙潭,小雌龙在对江筑龙潭,两潭之间有龙洞在姚江底下相通。两兄妹仍可往来,守着老家,守着母亲,保护家乡风调雨顺。有一日,慈溪赵文华路过叶家,看到龙潭,大吃一惊,如此藏龙卧虎之处,将来必是出王之地,连忙禀告万岁,万岁准奏,命赵文华速去破掉叶家风水。于是赵文华来到叶家,以修水利为名,在叶家龙潭与对江龙潭之间龙洞中间,建造了一个/闸,叫叶家。从此龙脉被切断,两条小龙只好含泪告别离开故乡,游向东海,从此再没有回来。如今,姚江南岸,叶家默默矗立,村前龙潭依旧,几十年前,龙潭旁边还有一个大土堆,像一只巨型筲箕覆在水面上,所以当地人也把龙潭叫做筲箕潭。现在,只有在枯水季节,还可见到筲箕一样的土堆和那深深的龙洞。当年,叶正顺忘记师妹嘱咐撑开雨伞使小师妹出丑的渡口依稀可见。不过从那时起,这个渡口就叫做清淋渡,后来写作青林渡。宁波从前有一句老话,叫落雨勿戴伞——清淋,典故就出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沪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伯临终》
长篇叙事歌谣《梁山伯与祝英台》(四)
我是梁山伯你是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也、牟玄甫一首《梁山伯与祝英台》,太好听了!
真正的民间老唱本梁山伯与祝英台【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