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58-宁波海曙民间故事

孝闻巷建教堂的传说

    坐落在孝闻巷53号的基督教堂是宁波顶早(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其(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关于其的建造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鸦片战争后,宁波作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吸引了许多传教士前来宁波传教。其中就有这么一位,他想在阿拉宁波鼓楼附近建一座教堂。其(他)也晓得中国有风水一说,而且得知宁波有一条呕(叫)孝闻巷的街道,是因为出孝子而得名,心里忖(想)这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其(他)就去那里实地踏勘。一到孝闻巷附近,其就在那里的小巷、小弄里东走西走。走着走着传教士总有一种交关(非常)神秘而亲切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交关难用闲话(语言)讲出来,使其有点忖勿(不)清爽(明白)。其突然忖着牶我何勿走到鼓楼上去,从高高朗朗(很高)的地方去看一看呢?于是,其经过官府的同意,登上了鼓楼。从鼓楼往下头(下面)看,只见这一块的巷、弄或南北、或东西,几乎都是骨嘞直(很直)交叉,交关(非常)像一个个十字架。而这里的屋也几乎都是成“十”字建造。于此,其突然忖着,为啥(什么)自家(自己)刚刚在巷、弄里行走时会有神秘而亲切的感觉了。原来这一片诞生孝子的地方,其交通的布局与屋的平行结构,几乎与基督的“十字架”交关相合,这勿(不)正是上帝的旨意吗?于是其便决定选址于此。而当教堂建成的那日早上头(那天早上),本来阴云密布的天家(天气)突然之间有一缕日头光(阳光)穿云而出,交关像是耶稣与圣母玛丽亚在天上对着下头(下面)的信徒在微笑,这天象奇观更使传教士认为这是耶稣与圣母对其在这里厢(这儿)造教堂的一种认可,于是其便屯(住)下来在这里一门心思地传教了

油炸秦桧的传说

    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在高宗赵构当皇帝辰光(统治期间),政治交关(非常)腐败,奸臣当道。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等人,使天下老百姓交关勿(不)满。但这种政治上的大事体,天下百姓都只能在心里忖忖(闷在心里),勿敢讲出口来。高宗绍兴八年(1138),当时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市)人交关多,工商业蛮发达,听人讲,来嘞(在)市区顶闹热(繁华)的一个地方,有一家大饼店,店里有一个伙计,人称“王小二”,其(他)为人交关厚道,且聪明伶俐。因其卖大饼,接触人交关多,当其听说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给杀害的事体后,心里交关恨这个秦桧。于是,其一边卖大饼,一边心里忖弄松(捉弄)一下奸臣秦桧的办法,也好为天下百姓出出这口恶气。王小二经过几日天苦思冥想,终于忖出(想出)一个法子(办法)。有一日,其精心制作出了许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样子(因为秦桧老婆也交关坏),并把其嘞(他们)俩给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大声喊着:“大家快来看:油炸桧啦!”路过的行人,听见有人大声喊叫,心忖准有热闹看。没多少辰光(时间),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大饼摊,看其做“油炸桧”。人群中啥(什么)样子的人都有,有个人就故意大声喊:“王小二,我也要一根(条)'油炸桧’。”不仅如此,其还冲着人群喊道:“我先要扭掉其拉(他、她们)的头(脑袋)吃……”逗得人们笑声一片。人群里这些怨恨奸臣当道的人还讲:“吃油炸桧,让人心里厢(心里面)真爽快!”就这样,王小二大饼店的“油炸桧”,交关快就传遍了整个临安城。前来吃“油炸桧”的人一日比一日多,大饼店的生意交关好,弄得王小二来勿及做那工序复杂的面人。怎样才能简化工序?聪明伶俐的王小二脑筋一动,心想我何不单取其象征之意,将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改为两根方便易做的面粘在一起,然后放到油锅里炸?后来,人们依然将王小二用新办法做的油条叫做“油炸桧”,因为人们实在太憎恨奸臣了。

张苍水抗清就义的传说

    传说宁波城里厢(里面),同中山东路并行的一条街呕(叫)“苍水街”,是为了纪念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而命名的。张苍水生在1620年,从小喜欢练文习武,为人交关(很)厚道、正直,小辰光(时候)就有保国为民的志向。16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第二年又举兵南下,当时宁波城里厢的文武官员有的仓皇出逃,有的准备献城投降。25岁的张苍水这辰光(这时)挺身而出,毅然投笔从戎,举起了抗清大旗。在坚持长达19年的抗清斗争中,张苍水出生入死,屡败屡战,因而战功交关大。但由于南明政权内部分裂和战略上的一再失误,再加上166年4月南明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所杀,5月抗清民族英雄郑成功病逝,抗清斗争形势一日勿(不)值(如)一日,浙东地区也只有张苍水独力支撑着这个局面。清朝政权为了除掉浙东这唯一一支抗清武装,先割断了沿海百姓与张苍水的联系,张苍水为了保存抗清力量,于164年6月在象山花岙岛解散武装力量后,自家就屯(住)在舟山附近的悬岙岛上头。张苍水突然的勿见令清朝官员交关勿安,于是悬赏通缉张苍水。有一日张苍水派人去市上买米,不料被清兵捉住,这个人经勿起严刑拷打供出了张苍水屯(住)的地方。为了安全,据传,当时张苍水在岛上养了一只白猿,其(指白猿)日里厢(白天)能看清爽10海里内来往船只,如遇上陌生人上岛就会长啸报警。但狡猾的清兵却利用黑夜进行偷袭,当张苍水发现时已抵抗不及。其见大势已去,正要拔剑自刎,不料剑被床帐裹住,以致身陷敌手。张苍水被押解回宁波时,只见其头戴方巾,神态交关自在,乡亲们呒人勿伤心落泪。浙江提督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但张苍水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就在张苍水押解杭州之际,宁波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上街向其告别,许多老人摆上香案跪地送行,张苍水穿着明朝服装,向送行的老百姓跪了下来,这时人群之中已是哭声一片。撩袍下跪的张苍水,撮土为香,朝镇海方向拜了四拜说:“大明兵部尚书孤臣张苍水辞别故里。”1664年9月7日上午,杭州城秋风萧瑟,乌云密布,官巷口里一带戒备森严。临刑前,张苍水昂首稳步,遥望凤凰山叹息道:“大好河山,竟使沾染腥膻。”说罢,便叫旁边行刑官笔录,口述绝命诗一首:“我年四十五,恰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然后稳稳的走上断头台,慷慨就义。张苍水就义后,被尸抛荒野。后经宁波同乡收尸,并由张苍水外甥朱湘玉到总督前买回其首级殡葬。人们为了纪念其,后来就在宁波县学街建起钱张二公祠。1998年该地建造中山广场,但张苍水故居仍被妥善保存下来,作为景点供后人瞻仰。

白面秀才闲诗诵的故事

   老早辰光(古时候),宁波城门外有个秀才,交关(非常)自负。其(他)听说离其屋里东南面约十里的地方有个杨柳村,村里有个种田人,虽然只粗通文墨,但交关有才气,不但能做诗,而且还出口成章,被四邻八舍的种田人所推崇。那秀才便有眼(点)勿(不)服气——一个种田的人,还能出口成章?于是在早春辰光的的某一日,秀才来到杨柳村,寻着(找到)了那个种田人。只见那个种田人三十多眼(点)年纪(三十出头),勿长勿矮(不高不矮),相貌平平。秀才上前拱手作揖讲:“这位大哥,听说侬蛮有诗才,在下不敏,今天特地前来讨教。”那个种田人还了礼,慢吞吞地讲:“称我有诗才,实在勿敢当,与侬秀才比较起来,那还勿是要差十万八千里!”秀才讲:“阿拉也就勿要客气了,每人当场作一首诗如何?”种田人讲:“好、好、好。”秀才讲:“只是今朝(今天)作诗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的是自家的事体;第二,四句诗,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刚刚好是一、二、三、四。”种田人讲:“试试看吧!请秀才先生先作。”那秀才吟诵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三年以后成秀才,四乡亲友贺喜来。”那农民听了后讲:“做得交关(非常)好。那我也来一首:“一年到头无闲时,两手老茧干农事。三间草房自己盖,四周杨柳亲手栽。”那秀才听了,暗暗吃惊。赶忙拱手说:“这位老哥,真是名不虚传,在下领教了,领教了,改日再登门拜访侬。”说着便很勿开心地回到屋里去了。那秀才回到屋里厢(家里),心里忖(想)今天与这个种田人较量,自家明显处于下风。但其仍勿甘心,认为仅凭一首诗,不足以证明这个种田人作诗比自家高明,才思敏捷。过了几日(天),那秀才又来到杨柳村。一问,那位种田人到田里下秧籽去了。于是秀才寻到田边寻着这个种田人讲:“这位大阿哥,上次我听大阿哥作诗,交关佩服,今日再次前来讨教,不知大阿哥忖忖(想想)怎话?”那个种田人讲:“既然秀才先生介(这么)有兴致,我就来陪陪侬。”秀才讲:“上回是我提出作诗条件,我先作诗。大家公平一眼(一点),这次让侬提出条件,侬先作诗,好伐(怎么样)?”种田人讲:“那怎么可以。侬是客人,理应由侬提条件侬先作诗呀。”就在两人推让辰光(时候),正在下秧籽的农民和送茶水送点心的农妇村姑,都围了上来。其中一位老农民讲:“我看侬两个勿要别推来推去嘞,作诗的条件由我来提,至于作诗先后,也不用争,啥人(谁)先忖好,啥人就先讲出来,这样好伐?”“好!”在场的人都讲好。那老农民讲:“我的作诗条件是:说的是眼前的东西(事物)。四句诗,每句头一个字连起来是红、黄、蓝、白。”老农民的闲话声刚落,那位种田人就讲说:“还是请秀才先吟诗。”那秀才心里忖,今天当着众人的面,谁先成诗谁就抢了上风。于是其也勿推,稍微一忖后就讲:“红红春花开山中,黄黄小鸟鸣树丛。蓝天高高吹和风,白云朵朵飘长空。”这首诗秀才一出口就感到交关得意,瞟了那个农民一眼,暗想:“看侬怎么应对?”不料,那农民不急不缓地出口就是四句:“红红太阳照山松,黄黄谷子播土中。蓝衣农民种田忙,白面秀才闲诗诵。”此诗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这时,秀才心里“咯噔”一下,感到十分尴尬。勿是吗?人家种田人忙着种田,自家却有闲心前来寻人家争作诗的高低,这勿是勿识时务吗!这一忖,不觉额头渗汗,赶紧向大家作了一揖,说:“今天真的令我开了眼界。打扰各位了,抱歉,抱歉!”说着,拔脚离开了杨柳村。

满堂红的故事

     清朝年庚,宁波有一富商,四十多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实在是喜出望外,至于对儿子的钟爱那就不用说了。那孩子6岁时,富商特地请来一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到家里,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那老先生教育认真严肃,孩子倒也聪明伶俐,师生相处交关(很)融洽,富商十分欣慰。一晃,三年过去了。到9岁那年的元宵节,长期不曾外出的孩子吵着一定要去街上看行灯会。富商拗不过儿子,心下又忖:儿子9岁了,也该让他到外头临临市面了。于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由老师陪着外出逛街。临行时,那富商对老先生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一定要告诉儿子一些吉利祥和、喜庆如意的事物,千万莫让孩子晓得那些乱七八糟的污物脏话,那老先生一口应承。孩子一走出家门,看到的东西几乎件件新鲜,样样好奇。走了不久,看到两只瘦骨嶙峋的野狗,孩子就问老师:“这是啥东西?”老先生忖:说是“野狗”,那很难听,于是回答:“这是喜相逢。”又走了一段路,孩子看到有人在卖乌龟,又问老师:“这是啥东西,头会缩进去?”老先生忖了一忖,如说是“乌龟”,那不好听,于是答道:“这是长寿公呵。”快到中午时分,街上忽然躁动起来,原来,有一捕头与几个衙役,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汉子从街上走过。那孩子又发问了,老先生忖了忖说:“这叫英雄。”中午,师生俩在回家路上,不料遇到一户人家着火,火焰已窜上屋顶,许多人忙着泼水救火。老先生预料那孩子又会发问,因此不等孩子开口,就对他说:“你看这叫啥东西呢?告诉侬(你),这叫'满堂红’。”“喔!这叫满堂红”,孩子点了点头。元宵过后约一个月,那孩子在乡下的舅舅特地派人到富商家里,说过几天他的儿子一周岁,一定要请姐姐、姐夫带着外甥去他家参加周岁生日庆典。那富商个就爽快地答应了。到了约定的日子,那富商陪着夫人并带着儿子和那位老先生一起来到乡下的舅老爷家。那舅舅看到9岁的外甥眉清目秀,文质彬彬,非常高兴,便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那外甥呵,一表人才,聪明好学,加上老师满腹经纶,这三年来已弄懂了不少学问。听说近来已能对课作诗。今天是我儿子的周岁庆典,请我外甥作一首诗如何?”众人即鼓掌欢迎,连呼“好,好”。那孩子倒也不怯场,忖了一会儿后便大大方方吟诵出以下四句:“舅舅舅姆喜相逢,生出儿子长寿公。廿年以后称英雄,一年四季满堂红。”那孩子话声刚落,在场的人轰然叫好,掌声如雷。只有作为孩子老师的那位老先生,却在一旁哭笑不得。心想,这回是他害了这个聪明的学生。讲述者童年时代在夏天乘凉时听大人们说的。

人心节节高的故事

    从前,江南有户人家,既酿酒,又养猪自产自销。因那户人家院子里有口井,那井水又清又甜,用这井水酿的酒,清冽醇香,远近闻名。而用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喂猪,那猪也被养得滚壮(又肥又结实),肉质鲜美,受到街坊和乡亲的称赞。全家上下,一年到头,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家景虽说不上大富大发,但也相当殷实,生活交关(非常)宽裕。一年冬天,这户人家的主人与大儿子一起从外面结账回来,正逢大雪纷飞。父子俩到了家门口,只见一个衣衫破旧的老人,手握一根拐杖,斜躺在他们家大门口的石阶沿上。那主人赶紧走上去,用手碰一碰那老人的鼻子,尚有气息,就叫儿子背上老人进了家,让老人躺在一间厢房的床上,叫妻子搬来热炭盆,以暖和厢房。一会儿,那老人醒来,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示意要吃东西。女主人随即盛来一碗温热的八宝粥。那老人吃了八宝粥,又闭上眼睛,舒舒服服地    (睡)了。第二日,老人起来,既不向主人家道谢,也不说自己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对这一家人的款待毫不在意。这样一住住了七天。天气也早已晴朗,雪都化了。到第八天,那位老人终于对主人说:“谢谢你们一家救了我,还毫无怨言地照顾我。今天我要走了,请你们全家到院子里来一下。”那老人走到井旁说:“各位,我今天告诉你们实话。我乃天上的太白金星,奉玉皇大帝之命,来世间视察人性的善恶,世风的优劣。看到你们一家善心待我,令我宽慰。我即将回天庭向玉帝报告,为答谢你们一家的敬老爱老,乐善好施,我让这口井由水井变为酒井。从此你们再也不用起早落夜辛苦了。”说着,拿拐杖在井口上“笃、笃、笃”地敲了三下。那一家人一听那位老人是太白金星,惊慌得一齐跪拜在地。在聆听了老人的那番话以后,主人直起身来,老人已经不见了,只闻到从井中冲出来的一股浓郁的酒香,果然,水井变成了酒井。那酒比他们家原来酿的还要醇,比传说中王母娘娘的蟠桃酒还要香,且源源不断。从此这户人家酒的销量激增,家底也越来越殷实,只是因为没有了酒糟,猪不能养了。第三年春暖花开的一天,太白金星又突然来到那户人家。那家人喜出望外,恭恭敬敬地跪谢太白仙老。太白金星慈祥地叫大家坐在堂前客厅里,说:“这一年多来,我看到你们一家过得不错,交关(非常)高兴。不知你们有啥想法?”那家主人正要答话,他大儿子抢先一步,向太白金星作揖道:“水井变为酒井,当然蛮(很)好,只可惜酒糟没了,我家没办法养猪了。求太白仙老能否让那口井既涌好酒,又出酒糟?”太白金星听了这一番话,顿时板起面孔,问:“其他人还有啥忖(想)法?”那一屋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没有人再说话。这就是说,全家人的想法与大儿子说的是一样的。这时,太白金星叹了一口气,拄着拐杖走向院子,全家人跟着他又一次来到井旁。只见太白金星举起拐杖在井边的墙上挥写起来,写好后,又拿拐杖在井口“笃、笃、笃”地敲了三下,接着叹了口气,飘然而逝。待太白金星上天后,一家人只见墙上留下四行楷字:天高不算高,人心节节高,井水当酒卖,还说猪无糟。从此,那盛产琼浆玉液的酒井又变成了原先一样的水井,那户人家虽和以前一样起早贪黑地酿酒、养猪,但生意和家境已大不如从前两年了。

“1”的玄机故事

    交关早辰光(古时)有位“高人”,在离一座交关闹热(繁华)城市不远的一座山的山坡上搭了一间茅草屋,其(他)就屯(住)里厢。这位“高人”虽能测字看相、卜卦算命,但不轻易出山。“高人”渐渐老了,为了身边有人照顾,便收了一个徒弟。这一年,省城举行乡试,考中者即为举人。该省秀才纷纷赴省城赶考。秀才们经过这座闹热的城市,听说附近山上有一位“高人”能预卜前程,于是千方百计找到“高人”的住处,请“高人”指点。那“高人”倒也来者不拒,但回答都交关省力,不论来1个人,还是同来2人、3人、4人,“高人”都只是伸出一只食指表示“1”字。秀才们要再问下去,“高人”就说:“这是玄机不可泄露。待发榜后,你们自会知晓。”秀才们也勿(不)好意思多问其(他),便只好带着疑惑前往省城。勿要讲秀才们忖(想)勿明白,就连这个“高人”的徒弟也是勿大有头脑,心里忖师傅到底是啥意思。三日(天)后,徒弟实在忍不住了,便问“高人”:“师傅,您老人家仅以一个'1’字回答那么多秀才,犯真(真的)都能应验吗?”“高人”笑了笑对徒弟讲:“当然都能应验啦,而且一眼(一点)问题也勿会有。”徒弟更加惊奇煞了,即拜倒在地,讲:“师傅,徒弟诚心学道,师傅能否给徒弟指点迷津?”“高人”叹了口气讲:“是的,我已经老了,应把我的道术传授给侬(你)了。今日夜里厢(今天晚上)老夫且讲拨侬听这个'1’的玄机。”那徒弟听了,交关开心,毕恭毕敬地在师傅对头坐了落来。“高人”讲:“侬看,如一个人来问卜,我伸一个指头表示'1’,如他考中了,表示一定中榜;如果没考中,即表示一定落榜。这勿是完全灵验吗?”“喔”——徒弟有眼开窍了。接着,又若有所思地讲:“如是两个人呢?”“高人”说:“两人同时赴考,无非三种结果,即一起考中,一起落榜,还有就是一人考中一人落榜。我这'1’字,勿是也可以应验吗?”“原来是这个!”这时,徒弟似乎已明白了'1’的玄机。其又对“高人”讲:“师傅,让我来话话(说说)三人同来问卜,这'1’字可表示一起考中,一起落榜,一人考中两人落榜或两人考中一人落榜。对勿对?”“对!”“高人”说:“那我问侬,四个人同来问卜,如结果两人考中,两人落榜,这'1’表示什么呢?”“这——”徒弟一时讲勿出来了。“侬呀,还没搞清爽这个”玄机“。侬忖忖(你想想),这时的'1’勿就是表示一半吗?”“喔,太好了!”徒弟呕(叫)了起来。但他还有疑问:“师傅,这三天来问卜的,同来的最多只有4人。要是明后天同来的有5人、6人,介(怎么)如何讲?”“高人”说:“5人、6人同时来的极少。如果来了也不怕,侬可以先伸一个手指头,再伸两个手指头就可以了。”“喔”——到这时,徒弟才恍然大悟。诸位,你“悟”到了吗?

城隍庙与华夏巷的传说

    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嘉定、杭州,眼看就要打到宁波。当时明朝大势已去,如同秋风落叶,朝不保夕了,宁波城中当官的大多躲的躲,逃的逃,宁波知府朱之葵也准备向清兵献城求降。曾做过崇祯朝刑部员外郎的钱肃乐,当时正在老家鄞县东吴为阿姆守孝,听到消息后大哭。鄞县贡生董志宁、秀才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等六个人,大家叫做“六狂生”,四处联络呼吁,筹划组织义军抗清。他们把钱肃乐迎到城里,于闰六月十二日邀集城乡士绅到城隍庙集会,共同分析时局,商讨举义抗清大计。当时城中百姓听到消息,来庙中观看的有数千人。城隍庙大殿红烛高烧,大家焚香祝祷,跪求城隍保佑,庙内庙外,欢声雷动。当时有个叫戴尔惠的百姓举起手臂高呼:“阿拉何不就拥护钱公为首,带领大家反清吧!”大家一听齐声响应,当场推举钱肃乐为首领,就在城隍庙大殿决议,共同策划反清复明的大业。一群宁波城的热血百姓,在城隍神前立誓,立志保家护国,反清复明。城隍庙见证了宁波儿女的英勇壮举,也见证了让宁波历史引以为豪的这一壮烈时刻。一场长达十多年,前仆后继、悲壮激越的反清斗争从此在城隍庙揭开序幕。以钱肃乐、张苍水为首的抗清斗争揭开了宁波百姓反抗外族入侵的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城隍庙也以钱肃乐与“六狂生”抗清斗争的首义之地而名垂青史,成为宁波历史的一大纪念地。“六狂生”精忠报国,聚义城隍庙,后来大多或战死或被杀,非常悲壮。其中的华夏在起义成功之后,本来也可以得到南明王朝的封赏,但他不愿做官,只以平民身份从军,继续抗清斗争。之后兵败,华夏回宁波隐居。不久他又结识了已入编清军编制的史可法旧部,他了解到他们仍有故国情结,于是就和王家勤秘密策划,准备举行“翻城之役”,想里应外合,从清军手里夺回宁波。但不幸联络密信被敌人所截,计划败露,华夏与王家勤被捕。华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从容赴难。华夏的忠贞和豪勇深为宁波百姓崇敬,于是大家把位于城隍庙附近的一条小巷命名为“华夏巷”,表示对英雄的景仰和纪念。小时候在邻居家听来。

城隍神纪信的传说

   宁波府城隍庙是江厦最著名的胜景之一。传说宁波的城隍叫纪信,纪信是谁呢?据说他是刘邦手下有名的大将。一次,刘邦被项羽围在河南荥阳,久等援兵勿到,眼看性命交关时候,纪信挺身而出,换上刘邦的衣裳,骑着刘邦的坐骑,假扮刘邦打开西门冲了出去。项羽的将士一看“刘邦”从西门逃跑,就全部拥到西门追了上去,而刘邦这时候却换了士兵的服装,偷偷打开东门逃了出去。纪信舍生忘死用计引走敌人救了刘邦,自己却因此被项羽所杀。因纪信在“荥阳之围”中救主有功,壮烈牺牲,后来被刘邦       封为神。各地又因纪信“神威无比”而将他奉为自己的城隍神。但也有人说纪信出身陇西,建功在河南(荥阳),与我们宁波又呒关系,咋会跑到宁波来做城隍?因此有关宁波城隍纪信的故事有人又另有说法。说其不是汉代的大将纪信而是另外一个朝代的军中校尉,武艺高强,心地善良,一次奉命去征粮,押粮回营途中路过宁波,勿巧碰到宁波遭受灾荒,百姓日脚(日子)难过,饿死的人到处都是。纪信出身贫苦,从军之前在家乡也常受饥荒煎熬,看到宁波的荒年景况,心中不忍,明知军法不容,仍毅然将押运的军粮全数发放给宁波百姓,拯救了宁波全城百姓的性命。纪信回去后果然因违反军命,耽误筹粮而被军法处死。宁波百姓晓得后,伤心痛哭,悲痛不已,全城守孝三月,为纪信做七头、做百日,为感念纪信的救命之恩与舍己为民的崇高精神,大家商量,就将纪信奉为宁波的城隍,为他建造了宏伟的城隍庙,塑了菩萨像,把他供在大殿正中金碧辉煌、精美无比的暖阁里,日日香烛,岁岁祭祀,寄托宁波百姓对纪信的崇敬。年轻时从舅舅处听来。

灵桥打桩的传说

   灵桥又叫老江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厦著名的胜景之一。关于灵桥的建造民间曾有很多传说。传说最早造桥的时候,桥址选在靠近三江口附近,桥桩一打下去就被江水冲掉,打一次冲一次,打了很多次就是打不牢。官府责怪大家无能,要追究工匠们责任,工匠们又苦又怕又恼,但还是想不出好办法。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也不断尝试各种办法,但桥桩还是打不下去,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工匠们束手无策,只能烧香许愿拜菩萨,求神灵保佑。又一次开工,大家就跪在江边对天祷告,虽然烈日当空,大家就是长跪不起。正当这时候,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暴雨,倾盆大雨下得三江口天昏地黑,但大家仍旧跪在地上一动不动,想不到就在这时候,暴雨又突然停止,天空云开日出,东边空中忽然出现长虹一道,七彩交辉,美丽异常,虹的两头架在奉化江两岸,经久不散。大家都十分惊异,一齐仰望着彩虹出神,很久很久,心中忽然领悟,知道这条彩虹就是神灵显现,是向大家指点造桥选址的天机,于是就放弃原来三江口的桥址,按彩虹显现的位置,重新定位打桩,说来奇怪,这桥桩果然就顺利打下了。打下了坚固的桥桩,这座连接城区和江东的“东津浮桥”也终于建成。后来大家就认为,造这座桥是因为得到上天神灵的点化,彩虹灵现才得成功,因此人们又将这座浮桥称做“灵现桥”,简称“灵桥”。又有传说,当年打桩时因久试不成,有人认为这是江神在作怪,必须用童男童女来祭奠才能成功。于是就派人去安徽,那边淮河大水,连年荒,百姓无奈只好卖儿卖女。最后就从那里买来一对美丽的童男童女,在宁波养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选定吉日,让他们梳妆打扮,穿上新衣,敲锣打鼓送到江边,大路两边摆了很多香案,大家焚香叩头,为这对不幸的孩子送行,孩子们不知所以,还欢天喜地向大家挥手呢。最后这对美丽的孩子就被残忍地绑在桥桩上随桩打入水中。纯洁的鲜血染红了三江口,三日不散,一对鲜活的生命感天动地,终于使桥桩入地而永固千年。这虽是传说,但一代代老人都信有其事,因为灵桥的建成,的确是无数先人付出血汗的成果。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曾有兄弟俩以身代桩,为桥献身,后人曾在桥堍立祠祭祀,祠中壮士神像悲壮惨烈,令人不忍目睹。

三圣堂的传说

    传说宁波老江桥与一座叫三圣堂的小庙有关。三圣堂从前就在老江桥的桥头,里面有三尊菩萨,从左到右依次是南洋客商、县官大人和鞋匠。大家奇怪,为什么这三圣堂里不供大家熟悉的神明,而是供这样三个看起来互不搭界的人呢?他们跟老江桥又有什么关系?原来过去三江口上没有桥,过江全靠一只木船摆渡,一趟要花蛮多辰光,交关勿方便,碰到天气不好,刮风落雨,弄勿好还有翻船的危险。渡口旁边有间补鞋的草棚棚,鞋匠为人和善,手艺蛮好,工钿还比别人便宜,在当地蛮有点名气。有一日,来了个南洋客商想要过江,渡船还没过来,他就趁着等船的空当到草棚棚补脚上穿的靴子,靴子刚巧补好,渡船就靠岸了,客商就急忙穿好靴子跳上渡船。天黑时鞋匠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发现鞋摊旁有只小巧精致的手提箱,鞋匠知道这箱子就是日里来补鞋那个南洋客人错落的。他把箱子打开来一看,里面都是锃亮锃亮的金银珠宝,满满一箱。鞋匠呆得气也透勿出来,这真是飞来    财,天上掉落的运道!但再一忖:介多宝贝落在这里,人家勿好做人,客人肯定已经急煞了,一定要物归原主,良心才是无价之宝。鞋匠虽然    定主意却没办法找到客人,心想只能等其自己来寻吧。第二日,鞋匠跟平常日脚一样来到草棚棚摆摊补鞋,做生活的同时还留意着往来的客人,从清早等到晚上收摊,却没等着这位客商回转来。第三日、第四日……就这样过了一日又一日,等了一月又一月,三年多过去了,一年四季风霜雨雪,鞋匠一日勿敢歇息,恐怕与客人错过。有一日,客商又来到这里,其一看草棚棚还在,鞋匠也仍在做生活,就走过去对鞋匠说:“师傅侬手艺真好!我脚上这靴子是三年前侬给补的,现在还没破呢!”鞋匠闻声抬头一看,这正是他三年来苦苦要等的人呀!他喜出望外,赶紧放下手里生活,对客商说:“侬呀真是糊涂,已经有三年零三个月啦。”南洋客商忙说:“哎,一眼勿错。”鞋匠又问:“       那次补鞋辰光,有呒东西错落过?”“我有一只小皮箱,好像是在这里等渡船辰光错落了。       咋晓得?”“那箱子里有啥东西?”“一点金银首饰。莫提其了……”客商记起了伤心事,长长叹了口气。鞋匠听后赶紧从屋里拿出小皮箱交给客人,说:“阿拉等等     三年多了,心都等得焦掉了,今后切莫再这么大意。”南洋客商又惊又喜,双手接过箱子,打开一看,金银珠宝果然一样都勿少,呆得讲勿出话来。心里忖:世上还真有介好的人!自己是否是在做梦?客商万分感激,拿出大把大把金银首饰递给鞋匠说:“     是世上少有的好人,应该要有好报,这点东西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勿要在这草棚棚做生活了,用这点钱去开一爿大鞋店吧。”开店赚钞票,这可是一辈子的梦想呀!但鞋匠一把推开客人的手,说道:“     勿要弄错,我若要这些东西的话,何必在这里等    三年呢?”客人坚持要送,鞋匠坚持勿收,两个人你送我推,喉咙也越来越响,围拢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这辰光,县官大人正巧路过,看见介多人围在一起,也轧了进来。问清事体的来龙去脉以后,就对这两人说:“你们都勿要这笔钱,就这样一直推来推去也勿是办法。我倒有个主意,你们看好勿好?这里江宽水急,来往人多,摆渡交关勿方便,阿拉何勿用这些钱在这里为大家造一座桥,银两不够,我也来凑个数。”众人听了县官大人的话都拍手叫好。南洋客商一听,干脆把整箱金银珠宝都捐了出来。桥就这样造起来了,来往的行人再也勿用摆渡。后人感激这三个人的功德,于是在桥头造了座三圣堂来纪念他们也是江厦著名的胜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VS徒弟
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
秀才作诗搜枯肠,一天仅得两三行
10岁已能作诗,15岁成为秀才,17岁入...
宁波印象之城隍庙、天封塔*
宁波印象之城隍庙、天封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