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盗墓者必带三种工具
  古代盗墓者必带三种工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能够成为盗墓工具的东西实在不少,花样多多。

 钁、凿、锹、铲、斧、镐、镦、镞、锥、镰、锄、刀、竹签、竹筐、木杠、粗麻绳·····这些人类常用的生产、生活类工具,都可能盗墓者的作案工具。

图:常用盗墓工具


 问题是,看你怎么用?如同屠夫宰猪、疱丁解牛,还要看你会不会用。

  “广川王发冢”的故事被多部言奇作品记述,曾有多座春秋战国时的古墓让刘去给盗掘了,其中有一座是魏襄王的。

 “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户,无扇钥。石床方四尺,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扇有关锁,扣开,见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能入。烧锯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余重,力少不能开,乃止。”

 此段记录只有短短的百余字,但透露出来的盗墓信息相当丰富。特别是反盗手段多样,一是,用铁水浇灌墓穴,这种方法为后世的帝王延用,如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即是用铁水封死通向地宫的入口的;二是,用有毒气体或物质置放墓室,“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反盗墓手法,详见倪方六《盗墓史记》一书《反盗篇:机关重重的古代古代陵墓》)。另外,葬制独特,以石人替代人殉;葬具高级,使用犀牛皮包裹棺材。

 这些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情报是古人盗墓的方法和工具:“穿凿”、“刀斫”、“锯截”。从中可以看出,刘去的手下至少使用了铁凿、钢刀和锯子等工具。


 其中,铁凿为古代专业盗墓者常用工具之一。

 刘去的盗墓行为并不具备典型性,他所盗墓的地址位于其属地,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公开行为,所以敢肆无忌惮。实际上,盗墓行为是一种最受社会道德谴责的现象之一,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偷偷摸摸的,不可能又凿又砍,还要锯的,不然就是是抢了,非给当地百姓或后人打折腿不可。

 “洛阳铲”是盗掘古墓,特别是秦汉时期及以前古墓的利器,而“土夫”则是盗墓者中的高人。关中平原上的不少古墓都挖在水位很高的黄土地上,盗起来相对容易些。在上面开一个长方形的洞次即可,这种形状的盗洞为古代盗墓者的传统开挖方式,俗称“关中式盗洞”,符合人体特征。

 长方形的洞口符合盗墓的实际需要,在盗洞两侧挖出一排排脚蹬,就很容易上出下入,而不需像圆形洞那样,以“狗姿”爬进爬出的。方形盗洞技术含量高,一般是“深挖洞”的结果;圆形盗洞,一般来说墓穴都比较浅。不论方形,还是圆形,都是根据实际盗墓需要来决定的。


 盗洞有方、圆之分,但打开棺椁的盗洞则普遍是圆形(见下图)。

图:安徽汉六安王墓棺头的大盗洞


 现代考古人员在发掘古墓时喜欢使用“大揭顶”的方式,就是把墓从上到下完全挖开,这实际是一种破坏式考古,被非议多多。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陵一号汉墓,就是这种手法。

 “大揭顶”后,六安王的内棺上圆形大盗洞,赫然出现。这个盗洞的形成非“洛阳铲”一类工具可为,应该是一把利斧。


 斧子是古代盗墓者又一常用工具。

 在原始人发明石斧之后,斧子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盗墓,“利斧不离身”。《太平广记·再生一》(卷375)“李娥复生”条,“汉末,武陵妇人李俄,年六十岁,病卒,埋于城外,已半月。俄邻舍有蔡仲,闻俄富,乃发冢求金。以斧剖棺,俄忽棺中呼曰:‘蔡仲护我头。’仲惊走,为县吏所收,当弃市。”蔡仲使用的启棺工具就是一把斧子。

 安徽六安汉墓有多次被盗的遗迹,灾难性的一次发生在唐代。现代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把斧子和一只碗,经鉴定该两件物品均出自唐代。据此,考古人员判断,唐代的盗墓者进入了该汉墓,并进行了破坏性的盗掘——斧子被推测为古代盗墓者的常用工具。

 汉代入葬推崇使用厚厚的木质棺椁,“黄肠题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对付木质葬具,最好的东西就是斧子,安徽六安汉墓中出现唐代盗墓者留下的斧子并不让人意外。

图:上为北宋永昭陵北侧陵台全貌,上面盗洞;下为永昭陵陵台南侧盗洞盗洞特写,洞直径2米,深10余米,为典型的关中式盗洞。


 古人盗墓时,还有一种工具是离不开的--绳索。

 绳索与洛阳产一样,也是盗墓者必备工具。一般用三股以上的大麻皮拧结出来,结实耐用。绳索有作用多多,一是用提土,再是系人,三来也方便运走盗得的物品。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盗贼类》“焦四以盗墓致富”里提到,焦在盗掘一座古墓时,是这样使用绳索的,“焦乃选有胆勇者数人,使手炬,坐竹筐,悬长绳以下。”

 当然,绳索也是一种杀人工具。

 有时需要外面负责望风和接应的人用绳索升降。如果地面上的人有贪心,斩断绳索,下面的盗墓同伙就成了殉葬,很难再爬上来。盗墓者被同伙害死在盗洞中的现象,考古中时常可以发现。

 1961年发掘的武则天乾陵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在墓道内廓靠门一侧,有一倾斜为35度的洞穴,洞穴口有一具只剩下一堆骨架的死人残骸,坐状,尸骨为男性,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当时考古人员分析此为盗墓者的尸骨,推测他在把盗得的财宝用绳索递给洞穴外的同伙后,同伙起了歹心,为独吞盗得的财宝,抽掉了绳索,而把他堵在了洞里,致他不得出来窒息而死。

从上面可见,铁凿、斧子、绳索在盗墓中的作用重要。当然,铁锹、铲刀这些工具更是少不了的。(选自倪方六的《盗墓史记》一书)查看作者博客  了解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盗墓者用的工具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盗墓贼实在太厉害,光盗墓工具就发明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最厉害
六安双墩王陵墓主太聪明,财宝竟藏在这里,两伙盗墓贼都没有找到
合肥大墓被盗,考古队发现挖墓用具,称“它们比文物更贵”
秦朝古墓被盗, 看了盗墓贼打的19米盗洞, 专家: 是个人才!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