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中国五大名窑(四)釉彩五色、艳丽绝伦的钧窑

钧窑虽然被后世列为五大名窑,但在宋金元三代的文献中却没有记载,直到明朝宣德三年,吕震等人编篡《宣德鼎彝谱》才有钧窑之名,“内库所藏柴、汝、哥、官、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写图进呈。”明代屠隆的《考磐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霞亭的《长物志》都有“钧州窑”的记载。但直到清朝佚名(身份不明)的《南窑笔记》记载“北宋钧州所造”,钧窑的生产地点才为人所知,在古钧州,今天的河南禹州。 

钧窑在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出名。其他四窑的釉色非青即白,唯有钧窑釉色丰富,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鹦哥绿、茄皮紫、葱翠青、胭脂红、丁香紫、火焰红……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之称。 

这种釉彩多色的技术叫窑变,最早由唐代的鲁山窑所创,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鲁山窑花瓷腰鼓(上图)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显现出片片蓝白色斑块,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 

到了北宋时期,窑变技术更加成熟,钧窑烧制的瓷器质量就更高,不仅制作工整,釉色也玉润晶莹,因此名噪一时。北宋民间钧窑以神后垕镇为中心,工艺最高的当属刘庄窑,代表作品是粉青釉上挂红彩。

很快钧窑就进入了北宋宫廷的视野,在禹州设立了官窑,习称宋官钧,并禁止民间仿制,开窑时有官方派遣的官员监督,合格者送往汴京(今开封北宋都城),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掩埋。宋官钧力求釉色均匀,但由于少数器皿在烧制中的窑温、釉色原料配比、烧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釉面在温度中的变化还原不一,釉层里往往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线条,屈曲蟠蜒,形成了走泥纹,俗称“蚯蚓走泥纹”。比如这件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其釉面莹润匀净,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宋官钧的精品还有: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可惜,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钧窑就弃窑不烧。直至金章宗麻达葛(1189-1208年在位),更定法度,经济恢复,钧窑再度兴盛。这一时期钧窑烧制的瓷器称为金钧。为降低成本,进入民间市场,金钧选料不再严格,导致胎体粗松,胎质泛黄,工艺大不如宋代。但也有少数精品,比如现藏河北博物馆的天蓝釉红斑碗。 

到了元代,钧窑工艺更加不堪,虽然占据广大民间市场,却最终衰落。元钧品种单一,多为大件,胎体粗松,釉厚不均。厚者“垂如蜡泪”,薄者可见胎体上的指轮刀痕。也有精品,比如下面这件天蓝窑变釉碗。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压箱底的“钧瓷”
宋钧窑
钧窑瓷器赏析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五)钧窑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
故宫博物院馆藏 - 宋钧窑瓷器,一起来欣赏钧窑神奇的窑变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