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娃的内驱力,真没有那么神秘和遥不可及!


在陪娃英语启蒙的路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大家讨论说:

“总是觉得孩子内驱力不够,启蒙路上一直是我在推着娃走何时才能培养一个自推娃?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困扰,我一度觉得果果没有好奇心和上进心,我拿书给她读,她也高高兴兴,

但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她更愿意玩过家家和各类假扮游戏,而绝对不会自己自主去读绘本。。。。

我一路纠结,一路学习。 

直到今年,才慢慢觉得自己养出个天使娃,她爱上了阅读,随时随地见书都会读,她放学自己主动写作业,拍照上传,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睡觉穿衣,各个方面都简直不用人操心。。 

当然,跨入到以自我为中心的6岁,她也开始给我制造新的麻烦

所以我想今天给大家聊聊内驱力, 

但也更想用过来的经验告诉大家:

在我回顾果果这一路启蒙的跌跌撞撞时, 我发现她变成今天自推娃,更多的是:做了一切引导和努力之后的静待花开!

用大白话讲,内驱力是做某件事情的内在个人理由。 

比如孩子在没有任何奖惩的前提下,能够每天坚持读一本书,或者坚持放学就先回家洗手写作业,每天能够自觉看一集动画/Pad 就关掉去做其他的“加餐” 或者作业.... 

我在读Edward Deci博士的这本Why You Do What You Do 书中讲内驱力时,他是这样说到:

内驱力像你自身的魔力,它是促使你起床,开始做一件事情,并且到完成的原因。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成为你的阻碍,因为这是你自己想做的。 

这种力量,就是内驱力。

但是,内驱力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一些额外的挖掘,一个人的内驱力才能慢慢展露出来。 

一旦这个宝藏被挖掘出来,它的力量将非常强大。

外驱力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教室里的成绩和考核,家庭中的小红花和各种实物激励,都是外驱力量对孩子的引导。

孩子学语言,学舞蹈,学艺术,学体育等等,都是充斥着竞争性的,我们很难给娃找到一种没有外在动力的活动

就连咱们成年人工作,没有薪资等外在奖励,我们也很难坚持下去吧。。。 

但是,外在动力是有时效性的,我们在鸡娃过程中也会发现,如果常用一个奖励方式督促孩子学习,一旦这个奖励消失,孩子的学习行为就会减弱甚至停止。 

在Why You Do What You Do 这本书里,Edward Deci 博士也分析了自推娃和家长推娃之间的区别, 

我用一张图表给大家罗列下:

这一部分不需要培养,我们只需要做到不去破坏。 

在孩子正在专心的玩积木,读书,拼图,画画等各种探索行为时,鼓励他们的行为,并且尽可能不因为任何借口和原因打断。 

让孩子能专注地探索,满足他们的兴趣好奇心。

同时,对孩子进行鼓励。 

我给果果刚刚英语启蒙的时候,第一年她也不会自己拿书去读,一起共读时有热情但是让她自己点或者听,兴趣就瞬间掉下来了。 

养成爱读书和爱英文的习惯,是在她能够自主阅读后,

能够自己读书带给了她巨大的成就感和肯定,她看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坚持也有内在的动力。 

在任何学习上,如果没有一丁点能力完全靠孩子的一腔兴趣,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每天都有进步,孩子觉得这件事不难,并且有趣,才会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 

《虎妈战歌》里有句话,叫做: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 are good at it.

而在这个逐步提高孩子能力的过程中,提供适宜难度的书籍和内容,非常非常关键。 

一个任务,如果想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唤起孩子的内驱力,那么这个任务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

我们给孩子英语启蒙,数学启蒙或者其他内容都是一样的,太难了听不懂,孩子就会有受挫感,慢慢原本积累的兴趣,也就逐渐消失了。 

给孩子难易适度的读物和任务,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获取和掌握,从中得到征服感和胜任感,带着挑战和成就感,孩子就会保持着旺盛的内驱力,一点点进步,一步步前行。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自我提升内驱力自我实现需求是对应的, 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我们现在的家庭,生理需求都能满足,但安全感和认同感,影响着其他能力的获取。 

这种安全感,指的是孩子内在的世界。 

我刚写公号时,写过一个我去探校时候的经历和看到的一幕,对我影响非常深, 

在一个国际幼儿园里的公开课里,外教老师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要求孩子们一个一个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轮到一个小男生的时候,这个孩子死活不愿意站起来讲,孩子的妈妈急的不行不行,一直在旁边催促孩子,“你上去讲啊,你会的”,“加油,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讲了,你也行的!”,可是,妈妈越说,孩子越不敢上去,眼眶红红的,小脸也憋得红红的。

这时,老师过来了。她首先制止了妈妈的行为,然后蹲下,问小朋友“你有最喜欢的颜色吗?”小朋友点了点头。

然后外教又转过去问孩子的妈妈“你有最喜欢的颜色吗?”妈妈说,“有,是红色”,外教接着问妈妈,“你能讲讲你为什么最喜欢红色吗?”,妈妈:“因为....”

问完妈妈原因,外教又重新问孩子,“你能讲讲你最喜欢的颜色吗?”,孩子点点头,开始小声说“我最喜欢蓝色,因为我的汽车都是蓝色的...",

就这样,外教老师每问完一个问题,都先请妈妈回答然后再问孩子,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回答的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开心.... 

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优秀,大方,得体,但经常性的,我们对优秀的理解,带着我们自己的评判和标准,

所以在对待孩子时,很多不经意的伤害,就是源自咱们成人的不被理解,不被允许,不被认可,以及不被看见。 

但是小孩子被压制和不被理解时他们内心的感受,很多时候是自己说不出来的,这种感受被日积月累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会慢慢变得没有安全感,

当安全需求无法开启时, 成长中的内在自我驱动力也会逐渐缺失。 

我也是从18年那个特别微不足道的公开课开始,学会先接纳孩子的无力和脆弱,也是那个时候,我开始不遗余力地让孩子知道, 

妈妈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爸爸妈妈爱的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想象中那个最好的你。

这个自我选择,不是散养和放手不管,而是给孩子自主权,

果果今年的舞蹈,是从中国舞转到了芭蕾舞,是她自己的决定,我在陪娃上了2年兴趣班后,聊一聊我的感悟.....这篇文章中也写到过, 

因为换了一家机构,当时试课时,我真心不喜欢芭蕾,老师凶的不行不行的,基础动作好多而且好难

中国舞多欢快啊!

和果果分析了我所有的考虑和后果,给她反反复复试了快一个月的课

,她最终依然选择了芭蕾。 

现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她没一次迟到,没一次叫疼,越做越好,兴趣越来越高。

在家也一样,她自己的事情都想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而不要我管。 

比如周末,她知道周末要上辅导班,要学数学,要写作业,

但是她想自己做主决定先画画还是先写作业,先读这套书还是先玩一会,没课的时候去哪玩,她去玩的时候需要什么物料。。。

我也乐意配合,一般周末的安排,全部放手给她自己做,外出游玩的项目也会根据天气情况给她好几个选择让她自己决定。

结果是每到周五晚上,她就会特别激动,坐在书桌前把她周末要干的事情画下来,然后挨着给我讲,哪些需要我配合,哪些不要我管,该做的事情是一项都不拉的。。。

这种放手的自主权,让她感受到她的掌控力和能力,也更愿意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扩展自己的活动学习方向。

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没有公式可循,特别是孩子越大,他人的经验越没有借鉴意义。

我能理解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但孩子不是机器,每个孩子的思维发展在各个年龄段都是不同的,我们不满意的ta的现状,说不定只是孩子刚刚发展到这个阶段。 

接受现状,尊重孩子的发展,才能让咱们真正冷静下来,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孩子才有更好的发展。 

你我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自不自律,取决于你的这5个教育习惯
孩子写作业拖拉?可能有3个原因,做好2件事,提高孩子自控力
学了两个月,连赢6盘后,再来说说我对兴趣班的想法
天使姐下午茶 |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一点都不难!
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如何激发他的内在动力?
想让孩子学琴的妈妈,赶紧打消念头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